⑴ 越南能成為世界工廠嗎
南亞國家越南和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之間的綜合國力差距是懸殊的,越南不可能取得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即便在全球具有重要經濟、科技影響力的日本也不能枉稱它們是世界工廠。越南的經濟發展,科技創新驅動能力不及中國,想要趕超中國的可能性也很小。
中國才是世界工廠的主角
從越南和我國的綜合國力來看,兩國的差距實在明顯。中國具有廣闊的市場,廣闊的市場足夠我們開展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國的經濟發展具有自身造血循環的功能。
另外,我國具有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具有完整的產業鏈,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有較好的發展優勢優,而這些是一個南亞小國越南所不能比擬。
未來經濟的發展是需要科技來驅動,只會搞一些初級產品加工的越南不可能成為世界工廠,相反中國在科技和創新能力的驅動之下,努力實現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中國才是世界工廠的真正主角。
(晏子原創,歡迎互動交流!)
⑵ 越南為何不能實現「世界工廠夢」背後究竟有何原因
越南的製造業十分發達,更是為其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現如今,在許多商品上我們都能看到“made in vietnam(越南製造)”的標簽。而這也正是越南發達的製造業的最好證明。
隨著近些年來越南經濟的快速發展,甚至有不少人認為其將會成為下一個發達國家,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雖然其經濟發展速度十分可觀,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以越南的體量是很難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的。至於能否成為下一個發達國家,這之中也存在著很多的不確定性,難以考量。
綜上所述,雖然越南這些年來的進步世界有目共睹,得到了很多外資企業的青睞,但是綜合以上三大原因來看,目前越南想要成為“世界工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⑶ 什麼東南亞國家的重工業發展不起來別再是西方國家壓制
首先東南亞國家都是農業國,即便是像越南那樣被法國殖民統治過的國家,也沒有在越南建立什麼工業產業,所以它們普遍基礎基本為零。另外,重工業發展需要非常多的錢,非常長時間的投入才行,東南亞國家基本都是比較窮的國家,沒錢也沒技術做這方面的投入,所以它們一般還是優先發展輕工業為主。
目前東南亞也就是新加坡在重化工業有相當水平,新加坡畢竟是亞洲四小龍之一,早已完成工業化,該國在化工方面有相當水平,擁有全世界最大的PX化工廠,重工業方面在海洋工程裝備上有一定的水平,但是規模比較小。
其他的,馬來西亞算是相對好一點的,其餘的就不行了。
越南雖然近幾年工業增速很快,但是基本全是外國投資,包括鋼鐵。越南本國企業在各種產業上發展極其緩慢,沒有什麼起色。
⑷ 越南製造真的能取代中國製造嗎為什麼
越南想超越中國的製造,基本沒可能,曾經作為中國的藩屬國,受中國的管轄,不管咋樣他們對於中國還是有歷史問題,總想超越中國。
越南製造業沒有我國的發達,不管是人口和土地資源還是創新以及科研投入,哪個方向都是不可比較,想要取代更加不可能。
⑸ 越南說2030年完成工業強國,你認為會實現嗎
一個工業品需要資金,原材料,技術,加工機器,合格工人,市場,品牌,專利,渠道,等多方面因素,越南現階段幾乎一個也沒有,想要10年內,全面扭轉,無異於痴人說夢。
還有其他坑,每一個都足以斷送一個國家,這就是為什麼工業強國如此之少,另外,如果我學李嘉誠是不是就能變成李嘉誠,學習馬雲就成為馬雲,學習喬布斯就能變成喬布斯,顯然是不可能的,每個人都是特殊的際遇,特殊的決斷,不是削足適履,東施效顰,就能成事的,成功學大師一大把,有幾個成為了馬雲,喬布斯,不是每個人吹過的牛逼都能實現,
⑹ 越南會取代中國,成為下一個十年的世界工廠嗎
近年來。在一些西方輿論不懷好意的鼓吹和越南媒體們不知天高地厚的宣傳下,「越南即將成為世界工廠」、「中國生產逐漸將被越南生產所取代」之類的消息越炒越火。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越南發展工業生產唯一的依仗,就是廉價的勞動力。它的希望憑借工薪低的廉價勞力把工廠從中國「搶」過來,這個設想很美好,但現實中卻面臨一個致命的缺陷——中國實在太大了,它能「搶」到的也太少了。
中國太大了,東西南北的發展差異也是天壤之別。這就為中國國內的產業轉移提供了基礎:東部發展起來了,拋棄了密集工廠的生產模式,那麼這些工廠便會在政府有計劃的安排下遷移進入內地,因為內地工資水平較低,勞動力也足夠充足。
舉個例子:在2009年之後,東部地區得工業生產值比重下降的同時,中西部地區卻在高速成長,工業增加值屢創新高,而中西部利用的生產投資資金,有60%是來自與東部發達地區的。這就是「先富帶動後富」的策略體現。
這是其他國家根本無法想像得到的發展遷移模式,卻在中國遼闊的土地和強有力的執行力背景上得以實現。
在這樣的情況下,越南等國接收到的工業轉移,都是類似於「襯衣、鞋子」這樣利潤極低、遷移便利的產業,在中國都屬於被淘汰了的利潤末端。
「生產8億件襯衫換一架飛機」的情況已經遠離了中國,卻轉向了越南等地,這就是它們面對的現實。而越南之流的國家想要成為世界工廠,想要成為工業生產的中心,真的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了。
⑺ 印度和越南哪個能成為世界工廠 越南會不會成為第二個中國,比中國強大
優勢:印度的年輕人很多,就是所謂的人口紅利了,而越南也是如此,就是規模比印度小一些。同時,人工成本比中國略低。外交上,沒有別美國圍堵,尤其是印度,和歐洲的關系還不錯。
缺點:印度,基礎設施太差,比如火車,火車頂上,火車的任何地方,都爬滿了人,可見運輸力量是多麼緊張。印度的高等教育很不錯,但基礎教育差很多,文盲率比中國大。同時,就是種姓制度和地方勢力了,這造成社會緊張,以及對印度中央政權一些政策的阻擾。
越南,國家小,工業體系不完整,相比中國,無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
但不得不說,兩個國家都在上升的勢頭中,尤其是印度,就看莫迪老仙是不是能徹底的進行改革。莫迪遇到了很多阻擾,而上一次的對峙事件,很可能就是為了轉移注意力。
⑻ 越南會不會成為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
越南照現在的發展思路和方向,完全可能成為一個發達國家,我們絕對不能嫉妒人家,因為第一越南與美國的關系迅速回暖,使越南目前處於最佳經濟發展的國際環境,第二,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資源(包括占據屬於我國南海的油氣資源)以及年齡結構較合理的勞動力資源,第三,有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提供學習借鑒(中國改革開放是摸著石子過河,趟雷過河,越南跟在我們後面,風險大為降低),實際情況說明越南經濟發展速度處於世界前列,去年7.08%,越南政府只要有自知之明,不要惹中國,那是他發展經濟唯一正確的方向,那麼成為發達國家也不是夢想。
越南地理位置相當不錯,自然條件也非常優越,那麼越南的短板是什麼呢?越南的短板是工業基礎,基礎設施,比如電力,公路及相互配套的產業布局,最重要的是人才,這些短板使越南難以改變現在低端產業中掙扎的命運。
越南有大量的地來修工廠,人民有強大的凝聚力。有大量的勞動力而且勞動力素質好。有大量的海岸線建港口。政策穩定務實,有良好的婚國際關系。怎麼可能不發達,不過高科技確實薄弱。混個中等發達國家,沒有問題。原來我認為儒家文化是工業化的阻礙,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覺得老祖宗的東西是好的!儒家倡導血親人倫、現世事功、修身存養、道德理性。儒家的文化熏陶下的人民,更勤奮,更注重後代的培養、家族的成功!世界文明的核心早晚還得回到東亞,儒家文化圈內!
⑼ 都說越南經濟發展迅速,為何越南的品牌在國際上卻鮮有知名度
很多品牌都在越南有代工廠,越南發展的也非常快,但是越南還是沒有什麼自主品牌的,就是因為他們的基礎太薄弱了,只能做一些最初級的代工,無法研發自己的品牌。
越南已經幾十年還停留在代工廠地步,別說越南自己的品牌不出名了,他們甚至還沒有擁有自己的品牌。越南現在想開創自己的產業,還是非常困難的。
越南的產業基礎太薄弱了,只能勉強靠著代工生活這樣子。總之還是戰爭惹的禍,否則越南應該也有著名的品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