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越南和歐盟自貿協定主要有哪些方面
《越南-歐盟自由貿易協定》包括17章、2個議定書和部分備忘錄,涉及關稅減讓、海關和貿易便利化、技術標准、動植物檢驗措施、開放投資、服務貿易和電子商務、知識產權、政府采購、競爭政策、國有企業、可持續發展以及爭端解決等。
1、在商品貿易方面
超過99%的關稅稅目最終將被取消,剩下的小部分將以配額形式放開。協定一旦生效,歐盟立即消除對越南85.6%的關稅,相當於越南對歐盟出口額的70.3%。7年後消除對越南99.2%的關稅,相當於越南對歐盟出口額的99.7%,餘下的0.3%,歐盟承諾以配額方式零關稅進口。
反之,越南將對歐盟出口商品消除48.5%的關稅(占進口總額的64%)。7年後消除91.8%的關稅(占進口總額的97.1%),10年後消除98.3%的關稅(占進口總額的99.8%)。
2、在非關稅壁壘方面
越南的汽車和葯品等將對接國際標准,歐盟產品則由於已符合標准而無需在越南接受額外的檢驗和認證程序。越南還將簡化和規范海關手續。
3、在政府采購方面
雙方同意適用WTO《政府采購協定》,政府采購協議透明度水平相當高。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條款是越南對外國企業開放其政府采購的首次承諾。
4、在可持續發展方面
協定要求執行國際勞工組織核心標准和聯合國公約(比如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
根據《歐盟與越南投資保護協定》,雙方許諾賦予各自企業國家待遇及最惠國待遇,並給與公平、妥當、全面及充分的保護,允許把投資盈利及資本自由地轉匯國外,未經妥當賠償不徵收或國有化投資商的財產,在戰爭、暴亂的情況下受財產損失的投資商、第三方投資者將獲得與越南企業同等的妥當賠償。
(1)越南政府的物流政策有哪些擴展閱讀
越南也面臨一些挑戰
1、隨著市場逐漸開放,越南的加工製造、汽車、信息技術、畜牧產品和加工食品等將面臨激烈競爭。歐盟對食品衛生安全標准和產品技術標準的苛刻,也將迫使越南企業生產優質產品,在有限的時間提升在價值鏈上的位階。
2、協定對原產地規則相當嚴格,為獲得更大收益,越南需要更多使用當地原材料供應,這使得一向依靠外國原材料的越南將會產生更多依賴。
3、由於越南行政體系較為耗時、高成本且復雜,營商環境和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面臨較大挑戰。
❷ 關於國家政府對物流園的扶持政策有哪些
可以參考《國務院關於印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國發〔2009〕8號)的內容:
一、切實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
根據物流業的產業特點和物流企業一體化、社會化、網路化、規模化發展要求,統籌完善有關稅收支持政策。有關部門要抓緊完善物流企業營業稅差額納稅試點辦法,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並在總結試點經驗、完善相關配套措施的基礎上全面推廣。
要結合增值稅改革試點,盡快研究解決倉儲、配送和貨運代理等環節與運輸環節營業稅稅率不統一的問題。研究完善大宗商品倉儲設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稅政策,既要促進物流企業集約使用土地,又要滿足大宗商品實際物流需要。
二、加大對物流業的土地政策支持力度:
倉儲設施、配送中心、轉運中心以及物流園區等物流基礎設施佔地面積大、資金投入多、投資回收期長,要在加強和改善管理、切實節約土地的基礎上,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科學制定全國物流園區發展專項規劃,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對納入規劃的物流園區用地給予重點保障。
對各地區物流業發展規劃確定的重點物流項目用地,應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時納入規劃統籌安排,涉及農用地轉用的,可在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優先安排。對政府供應的物流用地,應納入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依法採取招標、拍賣或掛牌等方式出讓。
三、促進物流車輛便利通行:
進一步降低過路過橋收費,按照規定逐步有序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減少普通公路收費站點數量,控制收費公路規模,優化收費公路結構。加大對高速公路收費的監管力度,撤並不合理的收費站點,逐步降低偏高的高速公路收費標准,
對已出讓經營權的繁忙路段,應根據政府財力狀況逐步回購經營權。盡快研究修訂《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統籌發展以普通公路為主的體現政府普遍服務的非收費公路和以高速公路為主的收費公路。大力推行不停車收費系統,提高車輛通行效率。
抓緊修訂完善道路大型物件運輸管理辦法和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規定,規范道路交通管理和超限治理行為。按照依法、高效、環保的原則,研究制定城市配送管理辦法,確定城市配送車輛的標准環保車型,
全面禁止將客運車輛改裝為貨運車輛,有效解決城市中轉配送難、配送貨車停靠難等問題,促進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加快規模化發展。
四、加快物流管理體制改革:
加快推進物流管理體制改革,打破物流管理的條塊分割。加強依法行政,完善政府監管,強化行業自律。結合制(修)訂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在規范管理的前提下適當放寬對物流企業資質的行政許可和審批條件,改進資質審批管理方式。
認真清理針對物流企業的資質審批項目,逐步減少行政審批。要破除地區封鎖和體制、機制障礙,積極為物流企業設立法人、非法人分支機構提供便利,鼓勵物流企業開展跨區域網路化經營。進一步規范交通、公安、環保、質檢、消防等方面的審批手續,縮短審批時間,提高審批效率。
對於法律未規定或國務院未批准必須由法人機構申請的資質,物流企業總部統一申請獲得後,其非法人分支機構可向所在地有關部門備案獲得。物流企業總部統一辦理工商登記注冊和經營審批手續後,其非法人分支機構可持總部出具的文件,
直接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申請登記注冊,免予辦理工商登記核轉手續。合理規劃口岸布局,改善口岸通關管理,提高通關效率,促進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發展。
五、鼓勵整合物流設施資源:
支持大型優勢物流企業通過兼並重組等方式,對分散的物流設施資源進行整合;鼓勵中小物流企業加強聯盟合作,創新合作方式和服務模式,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服務水平,積極推進物流業發展方式轉變。
目前只為本行業本系統提供服務的倉儲和運輸設施,要積極創造條件向社會開放,開展社會化物流服務。支持商貿流通企業發展共同配送,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支持物流企業加強與製造企業合作,全面參與製造企業的供應鏈管理,或與製造企業共同組建第三方物流企業。
製造企業剝離物流資產和業務,可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處理若干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59號)、《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改制重組若干契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175號)和《財政部關於企業重組有關職工安置費用財務管理問題的通知》(財企〔2009〕117號)等文件規定,享受稅收、資產處置、人員安置等相關扶持政策。
六、推進物流技術創新和應用:
加強物流新技術的自主研發,重點支持貨物跟蹤定位、無線射頻識別、物流信息平台、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軟體、移動物流信息服務等關鍵技術攻關。適時啟動物聯網在物流領域的應用示範。加快先進物流設備的研製,提高物流裝備的現代化水平。
加強物流標準的制定和推廣,促進物流標準的貫徹實施。鼓勵物流企業應用供應鏈管理技術和信息技術,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物流企業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設要積極給予扶持。
七、加大對物流業的投入:
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投資的扶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重點物流企業的運輸、倉儲、配送、信息設施和物流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給予必要的資金扶持。
積極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物流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快推動適合物流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積極探索抵押或質押等多種貸款擔保方式,進一步提高對物流企業的金融服務水平。
八、優先發展農產品物流業:
要把農產品物流業發展放在優先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建立暢通高效、安全便利的農產品物流體系,著力解決農產品物流經營規模小、環節多、成本高、損耗大的問題。大力發展「農超對接」、「農校對接」、「農企對接」等產地到銷地的直接配送方式,支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強主產區大型農產品集散中心建設,
促進大型連鎖超市、學校、酒店、大企業等最終用戶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穩定的產銷關系。發揮供銷社和郵政等物流體系在農村的網路優勢,積極開展「農資下鄉」配送和農產品進城配送服務。
抓緊開展農產品增值稅抵扣政策調整試點,妥善解決農產品進項稅抵扣中存在的問題,鼓勵大型企業從事農產品物流業,提高農產品物流業的規模效益。加大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加快建立主要品種和重點地區的冷鏈物流體系,對開展鮮活農產品業務的冷庫用電實行與工業同價。推動農產品包裝和標識的標准化,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九、加強組織協調:
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物流業的重要性,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積極推動物流業又好又快發展。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強對物流業發展的協調指導,抓緊細化政策措施,認真組織貫徹實施,切實規范物流服務,提升物流業經營水平。
(一)積極擴大物流市場需求。
進一步推廣現代物流管理,努力擴大物流市場需求。運用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理念、技術與方法,實施采購、生產、銷售和物品回收物流的一體化運作。鼓勵生產企業改造物流流程,提高對市場的響應速度,降低庫存,加速周轉。合理布局城鄉商業設施,完善流通網路,積極發展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促進流通企業的現代化。在農村廣泛應用現代物流管理技術,發展農產品從產地到銷地的直銷和配送,以及農資和農村日用消費品的統一配送。
(二)大力推進物流服務的社會化和專業化。
鼓勵生產和商貿企業按照分工協作的原則,剝離或外包物流功能,整合物流資源,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推動物流企業與生產、商貿企業互動發展,促進供應鏈各環節有機結合。鼓勵現有運輸、倉儲、貨代、聯運、快遞企業的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積極發展多式聯運、集裝箱、特種貨物、廂式貨車運輸以及重點物資的散裝運輸等現代運輸方式,加強各種運輸方式運輸企業的相互協調,建立高效、安全、低成本的運輸系統。加強運輸與物流服務的融合,為物流一體化運作與管理提供條件。鼓勵郵政企業深化改革,做大做強快遞物流業務。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提高企業的競爭力。
(三)加快物流企業兼並重組。
鼓勵中小物流企業加強信息溝通,創新物流服務模式,加強資源整合,滿足多樣性的物流需要。加大國家對物流企業兼並重組的政策支持力度,緩解當前物流企業面臨的困難,鼓勵物流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並、聯合、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進行資產重組,培育一批服務水平高、國際競爭力強的大型現代物流企業。
(四)推動重點領域物流發展。
加強石油、煤炭、重要礦產品及相關產品物流設施建設,建立石油、煤炭、重要礦產品物流體系。加快發展糧食、棉花現代物流,推廣散糧運輸和棉花大包運輸。加強農產品質量標准體系建設,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完善農資和農村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網路,建立農村物流體系。發展城市統一配送,提高食品、食鹽、煙草和出版物等的物流配送效率。
實行醫葯集中采購和統一配送,推動醫葯物流發展。加強對化學危險品物流的跟蹤與監控,規范化學危險品物流的安全管理。推動汽車和零配件物流發展,建立科學合理的汽車綜合物流服務體系。鼓勵企業加快發展產品與包裝物回收物流和廢棄物物流,促進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鼓勵和支持物流業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物流。發揮郵政現有的網路優勢,大力發展郵政物流,加快建立快遞物流體系,方便生產生活。加強應急物流體系建設,提高應對戰爭、災害、重大疫情等突發性事件的能力。
(五)加快國際物流和保稅物流發展。
加強主要港口、國際海運陸運集裝箱中轉站、多功能國際貨運站、國際機場等物流節點的多式聯運物流設施建設,加快發展鐵海聯運,提高國際貨物的中轉能力,加快發展適應國際中轉、國際采購、國際配送、國際轉口貿易業務要求的國際物流,逐步建成一批適應國際貿易發展需要的大型國際物流港,並不斷增強其配套功能。
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各有關部門要簡化審批手續,優化口岸通關作業流程,實行申辦手續電子化和「一站式」服務,提高通關效率。充分發揮口岸聯絡協調機制的作用,加快「電子口岸」建設,積極推進大通關信息資源整合。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積極推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發展和保稅監管場所建設,建立既適應跨國公司全球化運作又適應加工製造業多元化發展需求的新型保稅物流監管體系。積極促進口岸物流向內地物流節點城市順暢延伸,促進內地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六)優化物流業發展的區域布局。
根據市場需求、產業布局、商品流向、資源環境、交通條件、區域規劃等因素,重點發展九大物流區域,建設十大物流通道和一批物流節點城市,優化物流業的區域布局。
九大物流區域分布為:以北京、天津為中心的華北物流區域,以沈陽、大連為中心的東北物流區域,以青島為中心的山東半島物流區域,以上海、南京、寧波為中心的長江三角洲物流區域,以廈門為中心的東南沿海物流區域,以廣州、深圳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區域,以武漢、鄭州為中心的中部物流區域,以西安、蘭州、烏魯木齊為中心的西北物流區域,以重慶、成都、南寧為中心的西南物流區域。
十大物流通道為:東北地區與關內地區物流通道,東部地區南北物流通道,中部地區南北物流通道,東部沿海與西北地區物流通道,東部沿海與西南地區物流通道,西北與西南地區物流通道,西南地區出海物流通道,長江與運河物流通道,煤炭物流通道,進出口物流通道。
國務院關於印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通知 網路
❸ 詳細概括國內外物流業務政策和法律、、、
(一)完善物流管理體制,制定物流法規,對物流業的發展進行統一規劃。
目前我國物流業分散化、行政化的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現代物流的發展需要。在現代生產條件下,物流活動的各個環節都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物流的社會化、一體化要求越來越高。針對這些情況,為了提高物流的效率,增強物流的活力,必須對現有的物流體制進行改革,改掉分散化、多頭化管理的弊端,實施集中管理。物流政策法規是物流業健康發展的法律基礎,對此,政府和行業管理部門必須給予充分的關注和重視,進一步完善物流法律體系,盡快建立健全物流的法規及制度,從而確保我國第三方物流健康有序地發展,以適應我國快速的經濟發展需求。
物流業是全社會的服務行業,覆蓋了國民經濟的所有產業,應重視它的總體發展規劃。應當把物流作為國民經濟大系統中的一個重要子系統來抓,就像對工業和農業進行總體規劃一樣,制訂具體的發展目標,分部門組織實施,使物流行業各個部門協調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高度發展,流通不再只對生產起一種反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流通對生產起一種決定作用。
(二)觀念轉變和理念創新。
由於長期實行的計劃經濟體制和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 我們對現代物流的認識和實踐, 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在我國工商領域中, 采購、製造、運輸、倉儲、代理、配送、銷售等環節彼此分割, 一方面, 造成生產企業的原材料和產成品庫存過大, 占壓資金較多, 產品成本上升; 另一方面, 運輸、倉儲等企業有效貨源不足, 現有設施能力未能充分利用。因此, 大力推進現代物流發展, 把彼此分割的環節有機地連接起來, 優化企業物資供應鏈, 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三)大力培育具有競爭力的物流集團。
調查顯示,企業在選擇第三方物流企業時最看重的是時間、價格及安全性。現今大部分企業認為在當地沒有符合要求的物流企業,首先指的是物流企業不能夠滿足其以合理價格將產品在指定的時間內運達各地的需求。 這反映了企業對物流公司三個層次的要求:一是保證低廉的價格;二是保證時間;三是網路健全,能夠承擔企業大部分或全部不同方向的運輸業務。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業要具備一定規模,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目前,許多第三方物流企業都是計劃經濟時期商業、物資、糧食等部門儲運企業轉型而來,都有特定的服務領域,彼此間競爭不大。若要適應入世後激烈競爭需要,必須打破業務范圍、行業、地域、所有制等方面限制,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整合物流企業,鼓勵強強聯合,組建跨區域的大型集團,而且只有兼並聯合,才有可能延伸觸角至海外,才能合理地最佳地實現資源配置及健全經營網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四)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加強網點建設。
信息化與否是衡量現代物流企業的重要標志之一,許多跨國物流企業都擁有「一流三網」,即定單信息流,全球供應鏈資源網路,全球用戶資源網路,計算機信息網路。藉助信息技術,企業能夠整合業務流程,能夠融入客戶的生產經營過程,建立一種「效率式交易」的管理與生產模式。在加入WTO的新形勢下,物流市場從國內擴展到國際,能否有四通八達的網路愈發重要。企業要雙管齊下抓網路建設:一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有形網路,若企業規模大、業務多,可自建經營網點;若僅有零星業務,可考慮與其他物流企業合作,共建和共用網點;還可以與大客戶合資或合作,共建網點。去年,中遠集團和小天鵝、科龍聯合成立一家物流公司,合理配置異地貨源,取得可觀效益。另一方面,要建立信息網路,通過網際網路、管理信息系統、數據交換技術(EDI)等信息技術實現物流企業和客戶共享資源,對物流各環節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制與全程管理,形成相互依賴的市場共生關系。
(五)拓展企業的服務范圍,提供高附加值物流服務。
目前物流的最大需求集中在企業的供應、生產、庫存、銷售環節,從企業到用戶的配送仍是其中一小部分,第三方物流服務拓展發展緩慢,大部分物流企業所能提供的服務還仍然停留在傳統的運輸、倉儲服務。例如運輸企業就只提供運輸服務,而倉儲企業也僅提供倉儲服務,這種情況是極不適應現在的經濟發展形勢的。隨著社會分工的進一步深入和細化,廣大工商業企業對第三方物流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他們要求第三方物流企業不僅僅只是提供諸如運輸、倉儲等標准化的傳統服務,而且還要能夠根據各個客戶的具體情況,為它們提供個性化的定製服務。這就要求物流企業或企業集團不但能提供傳統的運輸、倉儲服務,還應該不斷拓展服務范圍,為客戶提供更多個性化的物流增值服務。
(六)對物流市場進行科學和准確地細分和定位。
市場營銷理論認為,市場是某一產品的所有現實和潛在買主的總和。那麼,具有第三方物流服務需求的企業或用戶就構成了我們的市場。面對廣泛的客戶群體和各式各樣的物流需求,我們的市場開發戰略應如何設計和實施呢?事實上不同種類的產品或貨物有其自身不同的屬性和儲運條件,如果大面積撲向市場,會分散物流企業的精力和時間在某個細節上的疏忽或是延誤卻極易造成客戶的流失。所以,我們要把時間、精力集中到那些能發展的,加之經濟領域和社會輿論的廣泛宣傳夠給企業帶來最大利益的客戶群上。這就要求我們在對市場進行全面調研的基礎上細分市場,分析他們的行業特點和具體的物流需求,花心思為他們量身設計相應的物流解決方案,這也就是通過實現客戶的價值來實現公司的盈利。
(七)重視人才培養,加強物流企業人才隊伍建設。
首先,要盡快增加高等學校物流專業布點,提高教學質量。繼續批准一些具備條件的高校設置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和物流經濟等新專業;鼓勵並支持有條件的高校盡快開展物流專業第二學士學位教育,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成立高等學校物流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制定並完善物流專業的設置標准和基本要求,建議在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下設立物流管理、物流工程和物流經濟三個二級學科。其次,物流人才培養應圍繞著現代物流發展目標,拓展用人渠道。企業要強化員工培訓和繼續教育,重視培養「復合型」人才,逐步形成一支高級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進一步適應我國現代物流管理需要。
❹ 越南的經濟政策和法律法規分別是怎麼樣的啊
越南經濟合同法
越南經濟合同法
為了尊重各經濟單位在經營自主的基礎上,使各種經濟關系的建立和實行得到障,從而促進商品的生產和流通;為了維護經濟關系中各方的權益,並提高其責任感,維護經濟活動中的秩序,加強社會主義法制;根據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憲法第34條和第100條,本法特對經濟合同制度作出規定。
第一章 總則
第1 條 經濟合同是經營單位各為了實現自己的計劃而明確相互在生產、商品交換、服務、研究、科技應用以及其他經濟活動中的權利和義務的書面協議。
第 2 條 經濟合同的簽訂者如下:
(1)法人與法人;
(2)法人與依法登記經營的個人。
第 3 條 經濟合同的簽訂,要遵照權利、義務平等和自願、互利的原則。簽訂合同各方應對所涉及的財產負有法律責任。
第 4 條 簽訂經濟合同是經營單位的權利。在簽訂合同時,任何機關組織、個人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經營單位。任何經營單位不得利用簽訂經濟合同進行違法活動。嚴格履行已簽訂的經濟合同是盡約單位的義務。任何單位、組織、個人不得非法干涉經濟合同的履行。
第 5 條 簽訂合同各方有權協商,依法運用財產抵押和擔保方式及其他各種方式,從而保證合同的履行。
第 6 條 國家保護簽訂合同各方在合同中的合法權益。簽訂合同各方有權要求在公證機關公證。國家權力機關依法進行合同登記。
第 7 條 在履行合同發生爭執時,各方可用協商辦法或提交經濟仲裁解決。
第 8 條
(1)以下經濟合同被視為全部無效:
a、合同的內容違反法律條文的;
b、簽訂合同之一方沒有依法登記經營的;
c、簽訂合同者職權不明確或有欺詐行為的。
(2)經濟合同中部分違反法律條文,但不影響合同的其他內容,被視為部分無效。
(3)經濟合同的全部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應由經濟仲裁判定。
第二章 濟合同的簽訂
第 9 條 簽訂合同者必須是法人的合法代表或是注冊經營者。法人的合法代表或注冊經營者可以書面授權代理人代表自己鑒訂合同。被授權者只能在授權范圍內簽訂合同,不得轉授第三者。
第10條 簽訂經濟合同的依據:
a、國家的計劃方針,現行的政策、制度、經濟——技術標准;
b 、市場的需求,顧客的訂貨單和售貨單;
c、自身發展生產經營的能力和經濟活動的職能;
d 、生產經營活動的合法性和簽訂合同各方的財產擔保能力。
第11條 可使用文本、貿易憑據、公文、電報、售貨單、訂貨單等簽訂合同。自各方簽訂或收到體現合同主要內容的貿易憑據之日起,合同即被視為成立,並具有法律效力。法律另有規定者除外。
第12條
(1)經濟合同包括以下內容:
a、簽訂合同的年月日,各方的名稱、地址、資產數目和開戶銀行,代表者和登記經營者的姓名。
b、合同的對象可以用數量、重量或已商定的價值進行計算;
c、產品質量、種類、規格、配套或工作時的技術要求;
d、價格;
e、質量保證;
f、驗收與交換條件;
g、結算方式;
h、違反合同的責任;
i、合同的有效期;
j、保證執行合同的辦法;
k、其他商定。
(2)本條款(1)中的a、b、c、d四項是合同的主要內容。其他各項與某類經濟合同的特點關系密切,也是該類合同的主要內容。
第13條 合同中的商品、工作質量必須符合國家關於質量、技術標準的規定,或者與該單位根據商品的質量和商標要求在標准計量部門登記的質量標准相符合。未登記質量標準的新產品或不能用具體質量標准衡量工作的則要在合同書中寫清楚產品的質量或工作的技術要求。
第14條 簽訂合同時,必須遵守國家關於商品工作質量保證的有關規定,對於沒有國家質量保證規定的產品、工作,各方要在合同中寫明質量保證的范圍、內容和期限。各方可以商定在質量保證期間,產品、工作質量不符合要求的糾正和處理辦法。
第15條 各方在合同中要具體寫明價格,在執行合同中不允許更改價格。對於由國家定價的商品,合同中的計價必須與之相符。
第16條 各方有權協商商品工作的驗收交接進度表和交接的地點、方式,合同的內容必須與實際條件相符合,對各方便利。各方未商定交接地點、方式時、應遵照該類經濟合同的法律規定。如果各方在合同未商定和該類合同沒有法律規定的,交貨、售貨方的主倉庫則是交接地點,並把貨物交到訂貨、購貨方的運輸工具上。
第 17條 結算方式由各方根據法律規定進行協商。
第 18條 經濟合同的有效期限由各方商定。
第19條 為了鼓勵實現合同,各方有商定獎金權。違反合同的罰款標准由各方依法商定,法律沒有規定的,各方有權協商罰款數額。
第20條 不違法的其他協議可列入合同。
第21條 為了使合同條款具體化,各方有權簽訂合同附件,附件內容不得違背合同的內容。
第三章 經濟合同的履行、更改、終止和清理
第22條 各方在相互合作和尊重互利的基礎上,有保證准確全部履行合同的義務。在執行合同過程中,如果一方有困難可能違反合同,必須立即通知對方,同時必須設法克服困難。接到通知的一方,根據自己的能力幫助對方克服困難,並設法減少可能遭到的損失。
第23條 除了法律有其他規定外,編制發票和催款單要與合同的部分或全部條款內容相符合,根據合同中協商的結算方式和期限,履行付款義務。 如果合同中不註明期限,付款期限為15天,從接到摧款通知單之日算起。催款方按單據通過銀行收足轉款或收足現金時,付款才視為完成。
第24條 一方將生產經營任務的部分或全部轉交給有經營登記的法人或其他個人,必須將有關繼續執行合同的全部工作一並轉交。
在轉交前30天,轉交方必須向與合同有關各方書面報轉交合同的內容和接受人。
接受人有繼續執行轉交合同的義務。在接受人不夠條件執行轉交合同的情況下,接受轉交前必須要求轉交方清理合同。
從接到通報之日起10天內,與轉交方有關的合同各方有權要求按合同規定清理合同。在這期間內,如果沒有清理合同要求的,合同的轉交被視為已接受。
第25條 當簽訂合同的一方是即將解體法人,在解體前30天,被解體方必須書面通報合同有關各方,並進行清理合同。
第26條 已具法律效力的合同,根據各方的合同商定可以廢除、修改。
第27條 當一方承認或者被經濟仲裁作出違反合同的結論時,如果被違約方繼續履行合同對自己不利,則有權單方終止合同。單方終止合同的通報必須在10天內用書面通知違約對方,從違約方承認或者有經濟仲裁的結論之日算起。如果合同經過公證或登記,單方停止履行合同的通報必須寄給公證機關或合同登記機關,同日寄給違約方。
第28條 有以下情況,各方必須共同清理合同:
(1)合同履行完畢;
(2)合同有效期限已滿並沒有延長期限的協商;
(3)合同被停止履行或廢除;
(4)根據本法第24條第2第3 款或第25條規定,合同不得繼續履行。
第四章 違反合同的責任和無效合同的處理
第29條
(1)各方都要互相承擔不履行合同或不正確履行合同的直接財產責任。
(2)違約方必須向被違約方交納違約金,如有損失必須根據以下規定賠償:
a、違約金標准為該合同價值的2%到12%,部長會議對各類經濟合同的違約金標准作具體現定;
b、賠償損失費包括財產丟失、損壞價值、為阻止和限制違反合同所造成的損失費用、因違反合同而引起的由被違約方已付給第三方的罰款和損失賠償費。
第30條 違反結算規定的一方必須交納違約金,違約金數額相當於法律規定的過期貸款利息數額。
第31條 因產品和工作質量不符合合同簽訂的要求,接收方有權不收,如果接收,接收前,接收方有權提出降價或加工的要求。因需要加工而不能按時履行合同,違約方要交納違約金和賠償因不按時履行合同而造成的損失。
第32條 質量保證期間,如果接收產品方發現質量問題,必須及時用書面通報對方,以便共同確認,這一工作不得超過15天,包括收到通報之日起,確定後形成備忘錄。在收到通報15天內質量保證方不作答復,則被視為已承認質量問題,並承擔質量責任。各方有權協商產品的降價或更換。如果質量問題得不到解決或拖延解決而引起產品不能按合同要求使用,被違約方有權要求按本法第37條規定進行處罰和賠償損失。如果接收產品方已與違約方協商處理了質量問題,那麼接收方有權要求違約方支付處理費用。質量保證期間必須遵守法律規定,如果因產品質量不符合合同要求而產生的損失,違約方要賠償被違約方的損失。
第33條 當一方推遲履行合同時,盡管產品已經完成,被違約方有權拒絕接收,並有權要求違約金和賠償損失。如果合同沒有別的規定,合同內容的部分或全部提前履行,訂貨方有權不接收。
第34條 當一方不按合同規定同步完成生產任務,對方有權不接收產品,直到按規定同步完成為止。違約方向被違約方賠償由不按期完成合伺而造成的損失。
第35條 當一方拒絕接收另一方按合同規定完成的產品,另一方有權要求違約方交納違約金,支付保管、運輸費用和賠償因不接收產品而造成的其他損失。
第36條 當一方不按本法第27條規定而單方停止履行合同時,按本法第37條給予違反合同的處罰,並賠償損失。
第37條 合同簽訂後,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都要受到法律規定罰款范圍內的最重處罰,並且賠償由不執行合同而造成的損失。
第38條 當發生違反合同時,被違約方有權向違約方索取違約金。自接到索取違約金通知單之日起15天內,違約方必須向被違約方交納違約金,如果越過期限,違約方必須依法支付過期的利息。由於違反合同而造成損失,被違約方有權提出賠償損失的要求。接到賠償要求通知15天之內,如果違約方不答復或者不承認這一要求,被違約方有權要求經濟仲裁解決。索賠方有義務證明得知合同被違反後已採取必要措施減少損失。支付賠償損失費自承認賠償損失或經濟仲裁決定賠償之日起30天內,過期不付,違約方必須依法支付損失費之外的愈期利息。
第39條
(1)根據以下規定處理被視為全部無效的合同。
a、如果合同內容還末履行,各方不得准許履行。
b、如果合同內容已履行一部分,各方要停止繼續履行合同,並進行資產處理。
c、如果合同內容已履行完畢,各方要進行資產處理。
(2)本條款(1)b 項和c項的資產處理應根據下列原則進行:
a、各方互相歸還履行合同以來已收到對方的全部資產,如果該資產沒有被依法沒收,不能以實物歸還則以現金歸還 。
b、不合法收入必須上繳國庫。
c、各方承擔一切損失。
(3)簽訂被視為全部無效的合同者和故意履行已被視為全部無效的合同者,根據違法情節輕重給予紀律、行政處分或者追究刑事責任。
被視為部分無效的合同,合同各方要修改違法條款,恢復原來的權益,並依法另行處理。
第40條 在以下場合違反合同可以減輕或免於全部財產責任:
(1)遇到天災人禍和其他預想不到的客觀障礙,並已採取-切必要的克服辦法。
(2)執行國家權力機關的緊急令。
(3)由第三方對違約方違反合同,但第三方根據本條第(1)、(2)款規定不負資產責任。
(4)一方的違反合同是引起另一方違反合同的直接原因。
第41條 經各方商定以外幣結算的合同,其違約金和賠償損失費也以相應的外幣計算。
第五章 最後條款
第42條 本法各條規定適用於法人與科學——技術工作者、藝人、家庭經濟戶、農民和漁民個體戶之間簽訂的合同。
第43條 本法各條規定適用於越南法人與外國在越南的各種組織機構、個人之間簽訂的合同。
第44條 以往規定與本法相違背者一律廢除。
第45條 部長會議制度實施本法細則和頒布有關各類經濟合同的規定。
本法由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1989年9月25日通過,國家主席武志公1989年9月29日簽署公布。
❺ 中央政府對物流業的扶持政策有哪些
2009年3月10日,《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計劃》。
2011年6月,物流行業「國八條」。
2011年8月,《關於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國九條」)。
2012年8月3日,《關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2年12月26日,降低流通費用10項政策措施(「國十條」)。
2013年2月6日,《關於加強和改進城市配送管理工作的意見》。
❻ 越南物流行業受疫情影響大嗎
疫情對所有行業的影響都很大,包括越南物流行業,以鹿運國際物流的觀點來看,疫情對越南物流的影響有以下幾個點:
一、收入下降:由於疫情,企業延期開工,上下游企業的復工率普片不高,越南物流行業整體收入呈下降趨勢;
二、成本上升:復工率降低,導致人力緊缺成本上升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各個機場、碼頭、海關都有設立檢查消毒站,物流線路受阻,增加運輸時間,最終導致物流行業產能不足、效率降低、運輸成本上升;
三、資金壓力:受回款速度下降、新一輪融資延緩等因素影響,運營資金周轉偏緊,物流企業出現臨時性資金缺口。
❼ 為什麼珠三角有些工廠寧願搬去越南都不搬去廣西越南比廣西有什麼優勢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包括珠三角在內的很多企業都搬到了越南等東南亞國家,所以最近幾年越南所利用的外資投資金額是比較多的,2018年利用外資金額差不多180億美元左右。
而在越南投資的這些外資企業當中,有很大一部分企業是來自中國,比如截止2018年9月末,中國對越投資項目累計2041個,投資總額累計達到127. 8億美元,在126個投資越南的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七。
在大量外資進入之後,越南的經濟也得到迅猛發展,根據越南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越南實現生產總值5535.3萬億越南盾,約合2425億美元,2018年GDP增速高達7.08%,遠高於6.7%的預定目標,也高於IMF預測的6.6%。
而相對來說,我認為目前越南政府在發展經濟方面所提供的營商環境是比較好的,這也是吸引珠三角眾多企業去投資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❽ 急求!!!!了解東南亞各國外貿政策的達人請進!!!
找到更好的啦!!
http://www.chinavietnam.gov.cn/cvweb/cvc/index.jsp 中國越南經貿合作網
~~~~~~~~~~~~~~~~~~~~~~~~~~~~~~~~~~~~~~~~~~~~~
希望這些能幫到你吧~~
----------------------------------------------------------
http://www.cvmachine.com/space/html/27/category-catid-327.html
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 ⇔ 越南商務手冊 ⇔ 外貿知識 出口越南商品外貿實務中還應注意幾個問題(06月-13日) 第一,選擇合適的越南進出口貿易合作夥伴。在越南市場取得成功的一個要素是培植一個當地合夥人,同分銷商之間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選擇貿易合作夥伴要驗證對方營業執照、進出口許可證、實有資金、人力及設備、良好的信用狀況和責任感等。 第二,出口商品價格定位要准確。價廉物美是我國出口商品競爭成功的一大法寶。如我國出口商品價格偏高,出口實際價格再加上進口關稅、客戶...詳細
越南外貿必修課(06月-13日) 兵書有雲:「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了解今天越南的經濟狀況,是從事對越外貿的一堂必修課。 電影《情人》里人頭攢動的西貢海岸,吐著濃濃黑煙的大渡輪,還有珍妮·瑪琦幽怨的眼神勾勒出無數人心中神秘的東方之地——越南。杜拉斯筆下的越南是黑色的、傷感的。但這遠不是越南的全部,當開放的貿易延伸到這個古老的國度,越南作為東盟一個重要的經濟實體,越來越顯示出它獨特的魅力。...詳細
出口企業需注意輸越南商品質量問題(06月-12日) 近期,不少企業在報檢出口越南的商品時,要求常州檢驗檢疫局出具品質證書。從報檢資料的情況來看,基本都是越南的客戶通過合同和信用證的方式明確提出,要求賣方提供CIQ的品質證書。 據了解,中國輸往越南的商品已經開始遭受曾經於90年代初中國產品在俄羅斯的境況,對方的用戶對中國的商品質量產生了普遍的質疑,甚至懷疑中國把劣質產品出口給他們,因此才有後來俄方與中方簽定雙邊協議,...詳細
越南口岸通關介紹(06月-12日)進口管制 越南自1996年以來,連續三年改革進出口許可證制度。繼續受管制的進口商品有:汽油、化肥、建築材料、水泥、食糖、12人座以下的小汽車(包括組裝零配件)等。至於其他商品,各企業只要持有的經營執照,均可自由進口。對一般的消費品進口,越南海關將課征進口稅,以取代現行的核發進口許可證管制方式,其課稅原則為:對越南無法生產,又有市場需求的進口產品將課以中級稅率;對越南已能生產...詳細
越南政府頒布進出口報關新手續(06月-12日)越南政府日前頒布最新進出口報關手續,其主要內容有: 1、行李、外匯、貴重金屬、寶石、越幣、印刷品、書籍資料、運輸工具等在出入越南國境或取道越南轉口第三國時均需辦理海關手續,若屬於越南已簽訂國際公約條約執行。 2、進口產品必須在抵達關口後30天內辦妥報關手續;出口產品必須最遲於離境前8小時辦理報關手續;出入境旅客的隨身行李必須於其抵達後或於其搭乘的交通工具經...詳細
越南海關總局公告運費及保險費計算辦法(06月-12日) 越南海關總局頃公告規定對進口貨品計稅價中的運費(F)及保險費(I)之計算辦法。依該公告,對越南企業采購未含運費及保險費價格的進口貨品,而無法出示運費及保險費之證明單據時,則應書面建議各越南海關依據越南海關總局第1632/1999/KTTH號函規定計算其運費及保險費用如下 : (一) 對屬海運貨品者,其運費為其FOB價之15% (二) 對屬空運貨品者,其運費為其Franco價之20% (三)...詳細
❾ 越南那邊的物流狀況怎樣
胡志明到河內的高速路還沒有修好。
所以陸運到越南河內大約需要7-8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