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越南在秦至唐千年間,都歸中原王朝管轄,後來是如何丟掉越南的
首先在唐朝末期,由於藩鎮割據架空皇權,各地又不斷爆發農民起義,曾經強大的大唐王朝漸漸走向了衰亡,再次進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公元939年,越南的地方軍閥吳權自立為王,建立了吳朝,越南從此時起脫離了中原王朝的統治,幾十年之後,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北宋,盡管擁有著黃河以南的大片疆土,但是宋朝時期四周強敵環伺,既要應對北方的遼金盟國的攻勢,還要面臨西北西夏的不斷侵擾,宋朝自顧不暇,也沒有餘力收復越南地區,直到明朝的建立,中原王朝再次恢復了鼎盛,擁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公元1403年,明成祖朱棣奪得皇位,他一直渴望能建立功業名垂千古,此時越南國內發生政變,朱棣當即決定發兵50萬南征,一路上明軍勢如破竹,僅用十個月就攻下越南全境。
② 古越南為什麼能抵擋住中國古代的多次出兵討伐
導讀:這話說的一點都不客觀,真是這樣的嗎?我們不說五代之前中原王朝對越南北部領土的直轄統治,就是後來的元朝、明朝都多次擊敗對方。至於題主所說的失敗而歸,不過是宋朝以後的中原王朝無法對越南實行長時間的直轄罷了(明朝曾經把交趾納入版圖二十年)。如果雙方擺明對戰的話,顯然中原王朝可以形成對安南的直接碾壓。在宋元明清四朝都與安南發生過戰爭互有勝敗,但是都是由於氣候的原因才導致了敗仗。所以說我國古代出兵安南都失敗而歸就太不客觀了。
③ 小小的越南,當年和宋朝為何會形成南北朝的關系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
上面這段相當大氣磅礴的話是對中國歷史的精準描述,中國歷史上盡管統一是主流,但畢竟農業時代長久維持大一統帝國體制很困難,動亂時期就會出現地方勢力自立甚至國家分裂的情況。但由於「中國認同」深入人心,所以這些政權通常也都會認同自身是「中國」的一部分。
不過,歷史上有這么一個詭異的情況,現在聽起來估計很令人匪夷所思。有一個國家,它認為自身和北宋是南北朝關系,可能有人會說那一定是遼朝了,遼朝的確有類似的想法,這沒什麼奇怪的,但這里說的不是遼朝,而是越南!
是的,在當時的越南人心中,越南和宋朝屬於南北朝關系!
當時的越南政權也是如此,他們雖然獨立了,但可從來沒有否認自己是「中國人」,在他們的定位當中,自身就是一個割據政權。但後來中國歷史的走向大家都知道,是宋朝大致完成了統一。
④ 北宋時期與其交戰的交趾國是不是越南,為什麼
的確過去的交趾就是越南,兩方交戰說到底還是越南在挑事端。先來說說越南建國成為交趾的事兒。公元939年,交趾人吳權擊敗南漢軍稱王。968年,交趾地區的丁部領稱帝,取國號為「大瞿越」,越南這才正式建立了獨立政權,成為國家。
要說為什麼發兵,居然是宋朝實行王安石變法,殘害自己的國民,越南仗義,實在看不過眼所以要救宋朝人民於水火之中,而相救的辦法就是屠殺。到近現代,越南又聲稱攻宋「出於自衛」,是李常傑認為宋軍有侵略企圖,所以「先發制人」。可謂是很無恥了。
1076 年 3 月,宋神宗派郭逵率 30 萬大軍收復邕州失地,隨後乘勝追擊,打入李朝境內,距其首都升龍僅30公里。李常傑提出議和,宋軍退出已佔領的李朝土地,恢復宗藩關系。
⑤ 古代越南到底有什麼獨特優勢,為何中原的征討幾乎從未成功過呢
自從937年越南獨立以後,除了1407年的那次遠征,剩下的時間里,中原王朝幾乎從未有過勝績而言。那麼小小的越南到底有何獨特之處呢?為何自從其獨立以來,中原王朝的征討幾乎從未成功過呢?
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地理位置的優越,越南之所以讓中原王朝折戟,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越南的地理位置太靠南了。中原顧及不到。
第三,力不從心,對土地的不重視,是小農經濟支撐的所有中原王朝的一個通病了。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中原王朝從一開始對越南問題就缺乏足夠的正視,加上政治中心北移,面對山高皇帝遠的越南,中原王朝允許其成為藩屬國已經是最後的底線了。既然不重視,所以想要徹底的拿下並經營越南就更加的不可能了。
⑥ 做了無數壞事的宦官為什麼卻成了越南的抗宋英雄
在宋神宗時期,開始推行王安石變法,廣西地區開始用青苗法,保甲法,獲得了一定的成效。這讓隔壁的越南(以下稱交趾)不安起來,當時交趾正值李朝,在位的是仁宗李乾德,不過這位皇帝當時年紀還小,所以朝政由檢校太尉李常傑、兵部侍郎李道成掌握。
不過這位宦官李常傑卻成了越南的“民族英雄”,至今仍被推崇。我相信歷史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壞人,也不會冤枉任何一個好人,一切都將有定論。
⑦ 北宋在越南如今邊境屠殺數十萬人之後有什麼舉動
似乎自古以來,中國就和周邊的鄰國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復雜關系,如東北的高句麗、南方的越南、東部的日本等;曾經有過很多強大的敵人,但是要麼被中國消滅了,要麼後來被融入了中國;但是周邊依然有幾只「小蒼蠅」在困擾著中國。
1078年,李朝皇帝李乾德上表呈貢:「奉昭遣人送方物,乞賜還廣源、機榔等州縣。」1079年,越南歸還掠奪的士民,宋朝才將順州賜予越南。1081年宋朝放棄順州,內遷者有20000戶。
後世人經過仔細研究後,不由感嘆道,這場戰爭,究竟誰勝誰負?雖然宋朝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前期被屠戮數十萬百姓,後來又白白將順州送給了越南。
⑧ 堂堂大宋王朝為什麼還讓越南搶去了一塊地方
這個問題是沒有真正意義的統一。
唐朝時間越南北部屬於唐朝節度使管轄范圍,在大宋統一中國之前,越南北部屬於地方割據政權南漢管轄,當時駐守的最高指揮官是靜海節度使,南漢時候由於統治者無能,越南北部的反叛者建國。
大宋在統一全國的戰爭中,實行的是先易後難,先統一南方弱國,然後再打擊北方契丹和契丹所支持的北漢。
在消滅南漢之後就要集中力量對付北方的北漢和契丹,面對大量的軍費開支,宋朝統治者放棄沒有價值的越南北部地方和大理國(大理國是今天的雲南四川等地區),集中全部力量對抗對王朝威脅更大的北方,畢竟契丹是頭號敵,可以大宋國立最強盛的時期,高粱河之戰後的慘敗,北宋的被契丹打敗之後,北部幽雲十六州沒有收回,更遠投入更多的兵力和軍費開支,一直要防範北方,大宋更沒有更多的精力時間,軍費,兵力等去收復南方偏遠地區,大宋為了面子成為這些國家的宗主國,只是象徵性的要點好處即可,對於當時的皇帝來說,契丹的鐵騎可以分分鍾鍾南下踏過來。
後代大宋統治者又經歷契丹對大宋的進攻,如恥辱的澶淵之盟,宋遼(契丹)議和,大宋終於讓北方的戰線壓力減少,西北的西夏又趁機反叛強大。
宋和西夏的戰爭,讓大宋後來的接班人又不得不面對兩線做戰,大量戰爭開支,還有北宋百萬禁軍的開支,處處都要用錢,好在大宋的商業繁榮昌盛,不然這么大的開支,農業經濟統治基礎的大宋早都要關門歇業,這也是大宋一直沒有收復唐朝舊土和大量擴張的主要原因。
沒有強大的綜合能力,經濟保障是關鍵,古代戰爭開支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歷代統治者實行屯田,這就是最大的農業經濟發展。
查靜海節度使,唐朝時設置,管理交州等十二州(今越南北部)。五代十國後唐長興元年、南漢大有三年(公元930年)農歷九月,為南漢所滅。931年楊廷藝率軍擊敗南漢後,自稱靜海軍節度使。939年靜海節度使吳權廢除南漢政權的節度使職務,自稱為王,越南歷史稱為前吳王,建都古螺(安陽王時期甌雒國的古都)。越南結束了一千餘年的北屬時期,自此走向獨立。
⑨ 成為東南亞首霸的越南,是通過什麼手段稱霸的呢
在查看世界地圖的時候,會發現幾個國家的領土特別的狹長,它們分別是智利、挪威跟越南。在這幾個狹長的國家裡面,越南的發達程度雖然比不上其他兩個國家,但是它的發展勢頭卻是最好的,猶如歷史上那個從中國獨立出來的交趾那樣,今天的越南依舊看得到當年那個大越國奮斗的身影。
⑩ 古時候的越南敢與大宋硬剛,這個國家哪裡來的底氣
當美國人“重返亞太”戰略推銷到東亞地區時,最先響應的越南人得到了美國爸爸的青睞,扛起了遏制中國在南海崛起的大旗,並且打出了千年前對抗中華的豪言壯語:“南國山河南帝居,截然定分在天書。如何逆虜來侵犯,汝等行看取敗虛。”
這番言語出自當年越南李朝大將李常傑,他在越南與大宋的生死大戰中直抒胸臆,將對大越國的無比自信表達的淋漓盡致。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南天小中華與中華第一天公開叫板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