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足球為何落後其他國家這么多,應該怎麼追趕
為了追趕上其他國家,我們應該樹立科學正確的足球發展理念,嚴格遵循足球運動規律辦事,制定長遠的足球發展規劃,必須防止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和走捷徑,促進中國足球駛向正確的軌道。構建科學完善的青訓體系,普及校園和街道足球,讓更多的娃娃踢球,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層層梯隊的建設,提高基層教練的業務水平和執教能力,使青訓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年輕球員,中國足球才會有希望進步。
Ⅱ 為什麼越南足球走在了中國足球的前面
青年隊偶爾的勝利說明不了什麼,國足打越南國家隊肯定沒問題。
Ⅲ 中國足球的青訓系統差在哪裡
「中國足球為什麼這么爛?」
早些年,我會告訴他們是因為青訓水平差,培養不出好球員,但是瀏覽了越來越多的新聞,了解了越來越多的事情,有一段時期我忽然發覺到,中國足球的問題很有可能並不是一個方面的問題。就像一個人患了重病,不光是因為運氣不好,平時的生活習慣、家族的遺傳問題或許都有一些關系。中國足球差,不僅僅是某一方面的差,而是所有的方面都差,才造就了現在這個局面。
但不管中國足球差到什麼樣子,我們總需要抓住問題的根源,而今天我想說的就是這個事。
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中國足球搞不好是應該的,因為我們的孩子投入到足球的人數和熱度都太低了,這導致我們在此後的所有方面都只能處於一種「矮子堆里拔大個兒」的窘境,而在這樣的窘境下,出現任何不職業不正規不合理的現象都不奇怪。
日本足球人口超過100萬,職業球員數量達到50萬,而中國足球人口不超過4萬,職業球員數量不足8000,差距就是這么明顯,而在近幾年的發展下,越南的職業球員數量都已經超過5萬了...
所以我一直都說:「中國足球的潛力很大」,但潛力很大可不是什麼好話。
Ⅳ 為什麼中國足球老是輸
讓我們來分析以下中國足球不行的原因:
1、國家政策問題,計劃生育。這就跟上戰場打仗一個道理,你想家家就一個孩子,誰會放心讓自己唯一的孩子上戰場打仗呢?足球也是一個道理,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大學也不會送他去踢球,這就造成了中國足球人才緊缺;
2、中國足協自身問題,青訓體系不夠完善。目前中國足球的青訓遠遠落後於日本以及歐美等發達國家,甚至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都已經超越了中國。年輕一代不能挺身而出,成績自然難以有起色;
3、中國球員團隊意識缺乏。眾所周知足球是一項團隊運動,團隊協作很重要。拿日本為例,雖然日本球員身體素質不如歐美足球運動員,但他們懂得用團隊配合去彌補先天不足,這一點正是中國球員所缺乏的。
Ⅳ 有人說越南足球已經超出了中國足球很多,對此你怎麼看
關於國足,大多數人的狀態都是,跳過跳過,不想回答這樣的問題,畢竟國足的狀況是真的讓人堪憂,不管怎麼說,中國足球真的是需要好好加油。
另一方面,越南足球的狀況就好多了,首先,越南足球協會正式邀請法國人特魯西埃成為越南國青的主帥我們就可以想像在這位大佬教練的帶領下,越南足球會有如何的進步。整個亞洲足球彷彿都是這樣,強大的隊伍進步緩慢,甚至退步,而較為弱的隊伍則進步快,可能越南超過中國也不是不可能吧。
Ⅵ 足球一直是中國的弱項,為什麼這么多年還是沒有改變
首先我們缺少真正的足球文化,缺少真正的球迷,我們的資本家、慈善家缺乏對足球基礎設施的資助興趣;因為我們缺少足球土壤,形成不了好的篩選環境。在各個年齡段我們和日韓的交流賽都很難贏,從12歲到20歲,基本上都如此。
這樣的差距是從小一直被帶到成年隊的。所以我們的下一代踢不好足球很可能跟上一代人也有一定關系,後浪還沒有翻滾,那就是前浪它沒帶好頭。
我們的孩子在空調屋子裡一對一補課呢。如果我們的孩子沒有一遍遍刷試卷,沒有一堂堂佔用體育課,也沒有在補課,那有可能他正在玩手機、玩電腦游戲等做著其他與足球無關的一切事情。
如果我們不能做到像日韓孩子那樣把足球放進校園里,也不能做到像巴西、阿根廷那樣放學以後讓孩子們自己跑出去踢塑料袋,那我們的足球憑什麼成功呢?
Ⅶ 為什麼說中國足球又輸在起跑線上
1月27日下午,U23亞洲杯將上演巔峰對決,由越南隊對陣烏茲別克隊。U23亞洲杯堪稱未來亞洲足球發展趨勢的風向標,與崛起的越南隊殺入決賽相比,主場作戰的中國男足卻早早出局成為看客,這足以引起中國足球的深思。
越南成功源於發展青訓
U23亞洲杯讓越南足球成名,而成功背後是青訓的不斷積累。藉助於英超的青訓力量,越南足球構建起了自己的戰術體系。早在2007年,越南聯賽球隊嘉萊黃英與英超勁旅阿森納合作開設了越南首家足球學校。從2007年到2017年,這家足校僅用十年時間就為各級國家隊輸送了許多球員。本屆亞洲杯對陣韓國隊時,越南隊首發11人中就有6人來自嘉萊黃英俱樂部。
現任中國男足主教練里皮曾經指出:「中國足球要發展不能僅僅依靠外援,必須建立完備的青少年培訓體系以及各年齡段的比賽。」里皮的話指出了發展足球的關鍵,而越南足球的成功也印證了這位世界級名帥的觀點。早在2010年,越南就設立了U21、U19、U17、U15、U13的五級全國聯賽,2012年又增設了U11聯賽。越南足協規定,甲級隊必須參加全國青少年聯賽,否則會被取消聯賽資格,越南足協每年還會安排各梯隊錦標賽。通過正規系統的比賽,年輕球員快速成長,越南也才有了U23亞洲杯殺入決賽的榮耀。
急功近利堪稱大忌
越南足球在青少年層面已經進入收獲季,雖然他們的青訓發展模式未必適合中國足球,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發展青訓,急功近利堪稱大忌。正如著名足球記者馬德興所說:他們的崛起沒有任何訣竅更不存在捷徑之說。越是深入了解越南足球,特別是青少年足球,就會發現他們都在抓精英,而且都認准了一條路走到底。
反觀中國足球青訓,盡管一直沒有中斷學習國外先進經驗,但學來學去缺少穩定方向,比如巴西、德國、義大利,甚至日本、韓國等都曾成為中國足球的風向標,經常是小將們13歲左右盛行巴西模式,16歲左右又開始追求西班牙腳法,到了20多歲又採用義大利足球的戰術。現在看來,這些現象都曾經讓中國足球迷失方向。
發展青訓還必須有「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精神,中國足球過去急功近利,反映在足協層面就是只看重國家隊成績,只想著進軍世界盃;在俱樂部層面,為了獲得中超冠軍、亞冠資格都花費巨資購買外援。數據統計,中超只有9%的俱樂部青訓投入超過1000萬,69%的俱樂部青訓投入達不到准入標準的400萬元。在2017年增加了每個年齡段錦標賽和分區賽的情況下,中超、中甲和中乙所有球隊里卻只有魯能、大連、中能和杭州4傢俱樂部能夠完整參賽,這說明很多球隊因為追求聯賽成績而忽視青訓。好在中國足協已經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制定政策推動青訓發展,給年輕球員更多出場機會,現在缺的只是時間,只要堅持走下去,那麼也終究能迎來收獲的季節。
希望中國足球也能從娃娃抓起,讓足球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