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伊朗導彈襲擊美軍傷亡多少

伊朗導彈襲擊美軍傷亡多少

發布時間:2022-11-28 00:24:06

A. 伊朗的什麼武器,是美國最擔心的,最害怕的為什麼

2015年,伊朗終於無法忍受國際社會的制裁,簽署了《伊核協議》,公開承認不再研製核武器,為何要提這件事?因為想通過這件事解釋一個事情:伊朗沒有核武器,如果伊朗擁有了核武器,也就不存在什麼《伊核協議》,伊朗對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底氣就會很足,美國等西方國家只能被動接受伊朗擁有核武器的事實,木已成舟,和伊朗進行談判才是主流,所以伊朗並沒有研製出核武器,這是基本的事實,那麼伊朗有什麼常規武器讓美國擔心和害怕的?

1.覆蓋整個中東的武器:彈道導彈

首先是彈道導彈,並且這點美國已經領教過一次了,在1年之前,也就是2020年1月,伊朗就使用彈道導彈攻擊了美軍基地,當時伊朗發射了超過15枚彈道導彈,分為兩個型號,對美軍基地的機庫和營地等目標造成了不少損失,如果不是伊朗通過伊拉克提前通知了美軍,如果不是伊朗刻意控制了導彈戰斗部的威力,美軍出現數百人傷亡不可避免。

不只是武器方面,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也在逐漸擴大,這可比武器產生的效果更大,比如伊朗利用敘利亞和葉門等幾個中東國家的內戰,培養了自己的勢力,威脅到中東美軍和以色列等國的安全。

B. 哪位政治達人給我介紹一下兩伊戰爭的始末吧

兩伊戰爭,又稱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爭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直至1988年8月20日結束。兩國相鄰,共同邊界綿延1200公里,長約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兩國南部的自然邊界。長期來兩國存在著邊界爭端,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另外,宗教也是兩伊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兩國雖然同屬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蘭教的什葉派。
編輯本段起因
長期以來,兩伊存在領土糾紛、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雙方發生邊境沖突。1975年在阿爾及利亞總統布邁丁的斡旋下,兩伊簽訂《國界和睦鄰條約》(即《阿爾及爾協定》),規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線為界,伊朗同意將克爾曼沙赫省的約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伊拉克。兩國矛盾有所緩和,但未真正解決。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諾。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執政後,兩伊關系急劇惡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稱要廢除邊界協定,雙方邊境沖突逐步升級。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政府強調要向所有伊斯蘭國家「輸出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革命」,公開號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葉派「進行伊斯蘭革命」,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建立「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則支持伊朗境內少數民族如庫爾德族的民族自決要求。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隨著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邊界武裝沖突的加劇,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至此兩伊戰爭就全面爆發了。自從戰爭爆發後,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密切關注。
編輯本段戰爭爆發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 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發了後來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雙方都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盡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 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朗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編輯本段停戰
1987年7月20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立即無條件停戰,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積極響應,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這項決議,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這項決議。在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後,兩伊同意從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戰。這是兩伊從戰爭走向和平的重要轉折。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編輯本段影響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附:圖片為1988年8月20日,伊拉克居民慶祝兩伊於當日正式實現停火

C. 為什麼美國不惜用導彈將蘇萊曼尼炸死


不論蘇萊曼尼生前到底做了什麼,但美國公然殺死一個國家高官,可見美國是多麼的霸道。美國一直以來充當世界警察,恬不知恥要扮演世界和平的天使,實際上它才是最大的魔鬼,當今世界的這些戰亂,基本都與美國有著莫大的關系,它真的就是一個攪屎棍,唯恐天下不亂!

D. 美軍駐伊拉克空軍基地遭襲擊,伊朗方面發射的導彈到底有多大威力

導彈的威力還是有的,只是沒造成美軍的人員傷亡。因為伊朗在反射導彈前已經提醒了美軍,美軍有傷亡才是怪事。

兩種導彈,兩種結果。這次伊朗發射了313一共十枚,全部命中。而奇亞姆發射五枚,打中一枚,命中率有點慘不忍睹,彷彿讓人看到了朝鮮。這次伊朗的行動並不是為了給美軍造成傷害,只是對美軍的暗殺行動的回應,為的是自己的面子。

E. 美軍駐伊拉克空軍基地遭襲擊,雙方局勢升級究竟會給伊拉克帶來什麼影響

美伊局勢升級不會給伊拉克帶來什麼影響的。因為伊朗根本就是在做戲,美國方面一點損失都沒有,自然就不會對伊朗採取什麼行動了。


這就不符合常理,加上伊朗政府沒有發表聲明,一直保持沉默,也沒有說伊朗軍方的襲擊美軍的死傷數據是對的,就讓人有一個大膽的猜測,美軍根本就沒有一點損失,無非就是伊朗政府自己做的一場戲,為了給國內老百姓一個交代,也是為了找回自己國家的顏面,至少在面子上不會那麼難看而已。因此這次伊朗襲擊美軍,對於伊拉克的局勢根本就沒有什麼影響,還是跟之前一樣。

F. 兩伊戰爭最後是誰贏了

美國人贏了,兩個國家誰都沒贏!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至此兩伊戰爭全面爆發。

自從戰爭爆發後,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別是阿拉伯國家的密切關注。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 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發了後來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

所以說美國在兩伊戰爭中倒賣軍火,大發殺人的血腥財。

在戰爭中,伊拉克為了盡快獲勝,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注意:這是美國人提供給他的),卻沒有受到指責。

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而美國憑藉此次戰爭,利用伊拉克一舉擊潰了伊朗,使伊朗的國力大減。隨後,美國翻回頭收拾伊拉克,在1990年指使科威特挑起了海灣戰爭,制裁了薩達姆。2003年,美國最終以它賣給伊拉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借口,成功剿滅了伊拉克。由此觀之,美國人不費一兵一卒使兩伊淪為手下敗將,手段不可謂不高!

G. 美國軍人遭火箭彈襲擊,多人受傷!交戰兩小時,傷亡情況有多慘重

目前已經導致了5~6名的美軍成員受傷,而且還導致了6名的武裝人員死亡。

H. 伊朗戰爭

兩伊戰爭,在伊朗被稱為伊拉克入侵戰爭,又稱第一次海灣戰爭或第一次波 兩伊戰爭--物資調配
斯灣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屬於西亞。歷史上,兩國為邊境交界處的夏特阿拉伯河的主權而產生爭議。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為這塊有爭議的河流,借口為抵禦「伊斯蘭革命」,悍然向伊朗發動軍事進攻,從而引發了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戰爭長達8年,成為繼越南戰爭後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爭。整個戰爭進程可分為:第一階段,伊拉克進攻,伊朗防禦;第二階段伊朗由戰略相持轉為戰略反攻,伊拉克喪失戰場主動權;第三階段伊朗進攻,伊拉克防禦。 兩伊戰爭實際上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消耗戰。8年中,兩國軍費開支和經濟損失總計達6000億美元,交戰雙方人員傷亡148萬人,被俘8萬人。其中伊朗軍隊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被俘3萬人,損失作戰飛機約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軍隊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被俘5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同時,非交戰國也蒙受巨大損失,被擊沉擊毀船隻90艘,擊傷546艘,另有90艘被困於阿拉伯河,大部損壞。[1]
編輯本段起因
戰爭的起因是由於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試圖完全控制位於波斯灣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該水道是兩個國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國為薩達姆提供武裝並支持其向這一有爭議的地區發動進攻,試圖以此遏制剛剛通過革命上台並強烈反美的伊朗政權。 而在1975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對當時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發動進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 導致兩伊戰爭的另一因素是兩國領導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 兩伊戰爭
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不過由於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這方面的嘗試還十分有限。 對薩達姆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對伊朗戰爭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軍隊內部清洗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區的伊朗防禦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對當時伊拉克外長阿齊茲的刺殺企圖為借口,抓住機會發動進攻。 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領土糾紛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加上兩國長期存在著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系一直緊張,小的邊界沖突不斷。1978年伊朗發生內亂,伊拉克支持伊朗國王巴列維,並將僑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驅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維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執政,煽動伊拉克的什葉派穆斯林推翻薩達姆政權。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伊朗)美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
編輯本段爆發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烏地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這引發了後來里根政府的伊朗門事件。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戰爭中伊朗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劑在內的化學武器。盡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戰爭和使用化學武器,國際社會對其並沒有施加太大的壓力。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鑒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 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朗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編輯本段進程
第一時期,戰爭在伊朗境內進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調集大量飛機對伊朗首都德黑蘭等15座城市和空軍基地進行空襲。23日凌晨2時,出動地面部隊5個師又2個旅,1200餘輛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發起進攻。到10月底,伊朗擋住了伊拉克軍隊的全面進攻。從1982年3月起,伊朗軍隊轉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將其軍隊撤出所佔伊朗領土,兩國邊界又恢復戰前狀態。 面對伊拉克的強大攻勢,伊朗軍隊倉促應戰。其空軍襲擊了伊拉克境內的16個目標。地面部隊調整部署,向邊境機動。在前線集結了7個師又2個旅的兵力,此外還有大批的革命衛隊。伊朗設防的重點在北線,以扼守主要通道,遲滯伊拉克軍隊的進攻。伊朗阻滯了伊拉克的進攻勢頭後,漸漸 兩伊戰爭
奪取並把握了戰爭的主動權。1981年9月,伊朗開始大舉反攻。9月底,伊朗集中10餘萬兵力,發動大規模的阿巴丹反擊戰,解除了伊拉克對阿巴丹的包圍。1982年3月下旬,經過周密部署,伊朗又發動了「勝利行動」攻勢,全殲伊拉克2個旅,重創2個師,共斃傷伊拉克士兵2.5萬人,俘虜1.5萬人,擊毀坦克360輛,擊落飛機20餘架,繳獲了上百輛坦克和裝甲車。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個師的兵力和大批革命衛隊約10萬餘人,發起以收復霍拉姆沙赫爾市為目標的「耶路撒冷聖城行動」攻勢。經過25天激戰,終於收復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爾。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線停火建議,並單方面實施停火,宣布承認兩國於1975年簽訂的《阿爾及爾協議》繼續有效,並准備在伊拉克根本權利得以承認的基礎上同伊朗談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內從伊朗境內撤回全部軍隊。6月29日,其軍隊已基本撤出伊朗。 第二時期,戰爭在伊拉克境內進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萬軍隊,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區發動猛烈進攻。經過多次拉鋸戰,至9月底伊朗軍隊控制了伊拉克境內面積約200多平方千米的狹長地帶。從10月開始,伊朗又出動5萬軍隊向伊拉克北部曼達利地區發起進攻,深入伊拉克境內,對巴格達造成威脅。伊拉克軍隊前後組織7次反擊,將伊朗軍隊阻擋在邊界一帶。1983年2月以後,伊朗在中線和北線再次發動了一系列攻勢。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線。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勢基本停止。 為了進一步迫使伊朗罷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採取「以戰迫和」方針,在地面和海上連續向伊朗發起主動出擊。在局部地區對伊朗軍隊發動一系列的小規模襲擊,並在戰斗中多次使用化學武器。與此同時,伊拉克還利用其空中優勢,發動了舉世震驚的「襲船戰」。 1986年,兩伊戰爭再度激烈。伊朗一反過去打消耗戰的方針,力爭速戰速決。1986年2月初,伊朗出動9萬餘人的兵力,發動了規模較大的代號為「曙光—8號」的攻勢,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奧。與地面戰場相呼應,1986年,兩伊「襲船戰」一再升級,遭到襲擊的船隻達106艘,其中有28艘進出科威特港口的船隻遭到襲擊。由於兩伊「襲船戰」影響到非交戰國的利益,科威特於1986年11月和12月,先後向聯合國的5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蘇聯、中國、法國和英國提出租船和護航要求。蘇美相繼同意為科威特油輪護航,並以此為由不斷向海灣派遣軍艦,從而使原來就很緊張的海灣局勢增添了更大的危險。為避免戰爭進一步升級,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過了第598號決議,要求兩伊雙方立即停火 戰場上戴著防毒面具的伊朗士兵
。598號決議通過後,由於兩伊積怨已久,在停火問題上立場各異,分歧較大,誰也不願主動作出讓步,因而聯合國598號決議遲遲得不到貫徹落實。 第三時期,1988年,是兩伊戰爭出現重大轉折的一年。2—4月,雙方使用了數百枚導彈襲擊對方的城鎮,掀起了一場空前規模的「襲城戰」。此後,在相持中,伊拉克漸漸佔了上風,4月17日,伊拉克軍隊對法奧地區的伊朗守軍發動了代號為「齋月」的攻勢,經過兩天激戰,於18日下午全部收復被伊朗佔領兩年之久的法奧地區。外國軍事專家評論,這是「兩伊戰爭的轉折點」,它「打開了結束兩伊戰爭的大門」,「為兩伊通向和平開辟了道路」。伊朗在欲戰不能,欲罷不忍的境況下,被迫於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聯合國安理會598號決議。8月20日,兩伊雙方實現停火,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終於落下了帷幕。從1984年4月開始的4年多時間里,雙方在邊境地區互有攻守,戰爭轉入長期消耗戰。至1988年7月,伊拉克所佔伊朗領土幾乎全部喪失。
編輯本段停戰
為使兩伊戰爭盡快結束,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通過了要求兩伊立即停火的第598號決議。次日,伊拉克表示歡迎聯合國決議,並決定暫停襲擊伊朗海上目標,以示誠意。但 兩伊戰爭
伊朗沒有表態,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號決議。從兩伊戰爭停火後的第5天即8月25日開始,在聯合國秘書長主持下,兩伊外長舉行了多次會談,但談判毫無結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危機爆發後,伊朗利用危機逼使伊拉克最終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條件,承認伊朗對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權,並從伊朗領土撤出了軍隊。 歷時8年的兩伊戰爭,結果兩敗俱傷。伊拉克傷亡和被俘48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伊朗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兩國軍費開支近2000億美元,經濟損失達5400億美元,雙方的綜合國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編輯本段戰後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 殘酷的8年,兩伊戰爭
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18萬、傷25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000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戰爭使兩個國家都受到慘重損失,經濟發展停滯,石油出口驟降,死傷人數以百萬計。伊拉克因此也背負了大量的債務,僅欠科威特的債務即達140億美元。這也是後來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這場戰爭是二戰以後傷亡最大的戰爭之一,僅次於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具體傷亡數字有很多說法,一般認為死亡人數為一百萬人左右。 伊拉克軍隊由戰前的24萬人發展到戰後的120萬人。
編輯本段啟示影響
(一)巨額資金能夠買到現代化武器裝備,但買不到軍隊的現代化水平。因此,引進外國先進的武器裝備,一定要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兩伊是中東地區富有的石油輸出國,自1973年以來,兩國耗資 伊朗士兵在首都德黑蘭參加閱兵式
數千億美元,從國外競相引進大量先進的武器裝備。但兩伊的工業基礎薄弱,許多先進武器的零配件本國無力修配,彈葯主要靠國外供給;兩國士兵的文化程度很低,要掌握諸如蘇制「薩姆」和英制「輕劍」、「霍克」型地空導彈,駕駛T—72坦克和米格—23戰斗機等先進武器,是相當困難的。 (二)現代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固然應當重視速戰速決,但同時還應當有長期作戰的准備。戰爭初期,伊拉克採取突然襲擊的閃電行動,旨在實現速戰速決的戰略企圖,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於其把戰爭賭注完全押在這一點上,在思想上和物資上缺乏長期作戰的准備,因此,一旦速戰速決企圖被對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漸由主動轉為被動。伊朗依仗自身國大人多的優長,採取了「持久戰」的戰略。 (三)現代局部戰爭中,仍應以殲敵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而不應過分糾纏於一城一地的得失。兩伊戰爭中,幾乎所有的戰役戰斗都是以城市(鎮)為目標的攻防戰,雙方滿足於攻城掠地的表面「勝利」,忽視大量殲滅敵有生力量。(四)現代局部戰爭,武器裝備和物資損耗大,給後勤補給提出了新課題。兩伊戰爭雖然稱不上是高水平的現代化戰爭,但戰爭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局部戰爭史上絕無僅有的。如戰爭初期,伊拉克僅對席林堡這樣一個1000戶的小鎮就發射了幾萬發炮彈。兩伊陸軍主要是裝甲和機械化部隊,油料消耗多,據估算,伊拉克軍隊每天消耗的油料達2000至3000噸。伊朗頂住了伊拉克軍隊的進攻後,也因補給困難而拖長了反攻的時間。轉入反攻後,伊朗多次向伊拉克發動地面攻勢,但兩次戰役之間的間隔比較長,有時竟長達5個月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後勤系統混亂,武器裝備等作戰物資供應跟不上,因而續戰能力不強。
編輯本段後世評價
兩伊戰爭,這個被世界軍界評論為『先進武器打低水平戰爭」最典型 死傷的士兵
範例,當時自吹的世界軍事強國,動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先進武器(化學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戰斗機,飛毛腿導彈,打了8年,死傷百萬人,最後掐得筋疲力盡,民不聊生,誰也奈何不得,差點經濟崩潰亡國,最後停戰了事。[2]
編輯本段戰爭影響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它是一場名副其實的、「馬拉松」式的消耗戰,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雙方經濟損失慘重,發展停滯,石油出口驟降,戰爭中的軍費支出和戰爭導致的經濟破壞共計到達6000多億美元,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僅欠科威特的債務即達140億美元。這也是後來薩達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這場戰爭是二戰以後傷亡最大的戰爭之一,僅次於越南戰爭和朝鮮戰爭。兩伊傷亡人數約270萬,其中,死亡約100萬,受傷約170萬。傷亡人數約占兩國總人口的4.5%,相當於4次中東戰爭傷亡人數的17倍。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30萬、傷60萬,直接損失(包括軍費、戰爭破壞和經濟損失)是3 500億美元。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 000億美元。 交戰雙方人員傷亡148萬人,被俘8萬人。其中伊朗軍隊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被俘3萬人,損失作戰飛機約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伊拉克軍隊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被俘5萬人,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同時,非交戰國也蒙受巨大損失,被擊沉擊毀船隻90艘,擊傷546艘,另有90艘被困於阿拉伯河,大部損壞。

I. 伊朗導彈襲擊美軍基地

在打擊美軍駐伊拉克基地過程中伊朗動用了兩款彈道導彈,分別是法塔赫-313導彈(Fateh-110導彈增程改進型號)和Qiam-1導彈。法塔赫-313彈道導彈為伊朗自製。這是由此前法塔赫-110導彈改進的最新型號。而廣大媒體則宣傳伊朗法塔赫-110模仿的是中國的東風-11彈道導彈。其實不然,雖然伊朗固體彈道導彈的確是來自中國血統,但是並不是由中國現役東風11彈道導彈發展而來,而是由中國在紅旗2防空導彈上改進的B610彈道導彈發展而來的。
說白了就是把國內的一些相對落後的中近程導彈賣給周邊一些國家換取外匯。就好像美國滿世界賣F16,但是F22這些最新一代的還是基本牢牢把在自己手裡一樣。

J. 伊朗雄心勃勃,正式宣布啟動載人太空計劃,3年將航天員送入太空


伊朗在2015年提出的太空艙概念模型。(圖/Youtube)

2月4日,伊朗半官方的伊朗學生通訊新聞社(Isna)援引伊朗信息和通信技術部長賈魯米的講話稱,伊朗將要啟動載人太空計劃,目前已開始研究航天員所搭乘的太空艙,目的是將宇航員獨立送入太空。

賈魯米稱:「我們已指示科學部的研究中心,在未來三年內為我們製造五個太空艙,以便將一名航天員送入190公里(118英里)的近地軌道」

今年1月,賈魯米表示,伊朗已准備要發射6顆人造衛星到太空。其實早在去年10月,這位部長就曾表示,伊朗計劃在伊斯蘭歷(3月19日)結束之前,將新衛星發射到地球軌道上。這位部長此前還曾表示,伊朗的載人太空計劃需要其他國家的幫助,他特別提到,俄羅斯是伊朗希望就協助將一名伊朗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進行談判的國家之一。

伊朗具有完整的近中遠程彈道導彈的研製、生產和發射能力。在當地時間今年1月8日早晨,美軍駐伊拉克「阿薩德空軍基地」等兩個基地遭到就曾經遭到至少35枚伊朗近程彈道導彈的襲擊,以報復美軍無人機突襲打死其重要軍事領導人蘇萊曼尼少將。打擊精度還是讓人印象深刻的。美軍基地遭受彈道導彈攻擊應該是海灣戰爭以來破天荒第一次。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軍隊曾經發射「飛毛腿」和仿製的「海珊」短射彈道導彈攻擊美軍駐沙特基地和以色列,並曾造成一定傷亡。

例如:1991年2月25日,伊拉克一枚「飛毛腿」導彈擊中了沙烏地阿拉伯達蘭的美軍營地,造成28名美軍士兵死亡,110人受傷。也是在攔截「飛毛腿」導彈的戰斗中,美軍「愛國者」 防空導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戰成名,成為當今世界最先進防空導彈的代表之一。戰後,經受住實戰檢驗的「愛國者」防空導彈出口到了以色列、日本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雖然中近程彈道導彈研發還算順利,但是伊朗最希望擁有的更長距離的洲際彈道導彈研發卻並不成功,連帶火箭研發也是屢屢失敗。例如,2019年9月,伊朗試圖發射一枚火箭,結果火箭在發射台就發生了大爆炸,伊朗方面起初不承認。後來,美國公布了間諜衛星拍到了火箭失敗的幾張衛星照片,使得伊朗只好出面承認任務失敗。

伊朗之所以長期致力於彈道導彈的研發,也是無奈之舉。畢竟,由於伊朗長期遭受美國封鎖和軍事禁運,其常規軍事實力非常衰落,不堪一戰。

在今年1月,伊朗革命衛隊防空部隊居然使用相對先進的道爾M1防空導彈擊落一架烏克蘭客機。從中就可以看出非常多的問題。武器裝備落伍是一方面,官兵素質低下是另一方面,連客機和巡航導彈都傻傻分不清,如果進來的是B-2A隱身戰略轟炸機、F-22A或是F-35隱身戰斗機,會發生什麼,就不難想像了。很可能會如入無人之境。

伊朗對此應該也是心知肚明,在這種情況下,發展核武器和彈道導彈一直是伊朗的核心追求。為此不惜和世界為敵,並因此遭受幾大國的孤立和制裁。特別是在特朗普上台後,發現伊朗仍在偷偷研發核武器。因此而痛下殺手,施加極限施壓政策,徹底切斷伊朗政權賴於生存的石油出口所帶來的收入。

在這種情況下,伊朗經濟出現了極大的困難,民眾生活水平急劇下降,不滿情緒積累。在去年底全國范圍內因石油提價發生了大遊行。內部政局不穩,這也是為什麼今年1月份面對蘇萊曼尼被打死,報復行動轟轟烈烈卻沒死一個美軍的原因,事前已經通過多種渠道通知了美國方面。

在這種情況下,伊朗仍不惜重金打造載人航天計劃,應該是寄希望於提振國威、振奮民心,以此來轉移國內民意的不滿聲浪。但在目前的階段,伊朗的太空計劃實施起來難度很大。一個是沒錢,另一個是在國際制裁未解除前,伊朗很難取得高 科技 航天工業的關鍵零件,也很難獲得俄羅斯實質性的支持。

很有可能只是畫了一個大餅給民眾看的,而不是真想推進這個項目。要不,這么重大的面子項目怎麼著也不會輪到讓一個部長來宣布吧?至少應該是哈梅內伊或是魯哈尼來官宣吧!

閱讀全文

與伊朗導彈襲擊美軍傷亡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哪個國家的錢最便宜 瀏覽:549
2016中國哪個地區缺電 瀏覽:534
在伊朗打工怎麼與他們溝通 瀏覽:236
英國一年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23
和平精英國際服怎麼免費汽車皮膚 瀏覽:950
伊朗為什麼沒動靜 瀏覽:22
小王在伊朗怎麼了 瀏覽:804
被收購的英國晶元廠有什麼技術 瀏覽:668
搞笑abc中國和英國是怎麼唱的 瀏覽:214
中國木藝有哪些 瀏覽:196
哪些國家被印度控制 瀏覽:70
為什麼義大利人最想吃披薩 瀏覽:520
72年前中國叫什麼名字 瀏覽:232
印尼人為什麼包頭 瀏覽:676
伊朗自貿區有多少個 瀏覽:495
印度拜年有多少粒 瀏覽:902
馬來西亞和印尼的燕窩哪裡的好 瀏覽:329
印度尼西亞生活的叫什麼人 瀏覽:501
英國什麼手機最nb 瀏覽:178
印度有什麼治療乳腺癌的葯 瀏覽: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