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日本為什麼叫中國島國

日本為什麼叫中國島國

發布時間:2022-05-25 09:33:11

『壹』 為什麼小說中的中國叫華夏或炎黃,美國叫鎂國,日本叫島國,為什麼不叫原名呢

會被和諧的,而且華夏好聽些,可以避免一些敏感詞。

『貳』 日本的國號有什麼來歷,和中國有什麼關系


武則天劇照

其實「日本」的國號也是日本人在長安這個國際舞台的名片,歷史上日本人自稱自己的國家為「大和」「秋津洲」「大八洲」等等,就像中國也稱「神州」「華夏」。這僅僅是自己的稱謂,在國際舞台上的大名還是需要各國承認的。

近代以來,中國失去了歷史上的優勢,日本後來居上。東亞各國新的近代化建設,也是以西方為樣板的。歷史上長期滋養他們、給他們無限恩惠的中國文化反而成了敝履,紛紛開始去中國化。但是中國文化早已融入他們的民族文化之中,怎麼可能去除干凈?現在天皇德仁的名字還是出自《中庸》「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中華文化具有巨大的生命力,這不僅僅是中國的文化,更是東亞世界的財產。

『叄』 中國旁邊的島國為什麼叫日本不叫別的

想當年武大郎被潘金蓮和西門慶毒死後,拋入黃河中漂入大海。大郎命不該絕。冰冷的海水使 他醒過來。這時游來一隻大烏龜,托起了大郎。「我現在救了你,你以後一定要報答我」。大 郎 應之,烏龜托著大郎到了一個島上。 這個島上全是一些矮個子的漁民,漁民看見了大郎大喜,奔走相告,說是島上來了一個高大、 英俊、威猛的男子。漁民們開會,商量著:「咱們的祖祖輩輩都這幺的矮,要利用這位同志的 身高優勢來改良咱們的人種,就推舉他為咱們的國王吧。」 於是武大郎就當了國王。
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武大郎很快就有一群王子。這些王子散落到民間 與平民女子通婚,於是從此以後當地的居民的身高都有了顯著的提高。
武大郎當了國王以後仍 然不忘對西門慶的仇恨,每天想著:「西門慶真是可惡,日來日去,日到本人頭上了。」 正好一大臣前來求賜國名,大郎隨囗道:「日本人。」另一大臣拿出白布求畫國旗。大郎隨手 摸出一塊炊餅,大力拍去,想到西門慶,羞怒交加,噴出一口鮮血在炊餅上,就成了日本的國 旗。
大郎又想,「西門慶和潘金蓮想害死我,然而我的運氣不錯,挺長久。」立即下詔,在國旗上 寫上:武運長久。意思就是:武大郎運氣長久。又想起當初對大烏龜的承諾,下令全國視烏龜 為神物。 大郎是賣炊餅出身,見人就大鞠躬為本色。全日本見國王如此,無不仿效。
武大郎作為國王, 開頭還相當勤勉。每天都是「有事出班早奏,無事早早退朝」。但過了一些日子,他覺得很沒 勁。官員們雞毛蒜皮的事都要講大半天。於是他說:「你們以後把事情的重要內容寫成奏摺, 交給我看。」 大臣們很驚奇的說:「什幺叫做寫?我們不識字,不會寫。」武大郎說:「好吧,我給大家辦 個補習班,掃掃盲。」於是武大郎憑自己有限的知識給大臣門開了個掃盲班,學習文字。但武 大郎是個賣炊餅的人,只認識很少的字,很多字他只記得一些偏旁部首,大臣們在學習及往外 傳播的時候,又忘了一部分字,於是這就是形成一種「假」文字,平假名、片假名之類,這就是東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有一天,大郎發現臣民沒有姓。於是他又說:「這可不行,得有名有姓才行。這樣吧你們住在 哪裡就姓什幺吧。」於是就有了「田中」、「松下」、「山口」之類的姓氏。至於名字,就一 二三四五六七的排吧。但老大不能叫大郎,那是我的忌諱,只能叫太郎。老二不能叫二郎,那 是我弟弟武松武二郎的忌諱,只能叫次郎,其餘的你們就按順序叫吧,我沒有意見。」於是這 個國家就有了山口太郎,田中次郎、山本五十六等等名字。
武大郎當了國王後,老是吃山珍海味,吃都吃膩了。他想起當初在海上漂流時,沒有東西吃, 只能捉生魚吃,現在回想起來那味道還是相當不錯,於是他叫廚師做魚時一定要生做,不用做 熟。這道菜推廣開來,得到日本人的歡迎,從此成為該國的一大名菜「魚生」。
武大郎還發現,日本人象中國人一樣,睡覺都睡在床上。他很生氣,想當初潘金蓮和西門慶搞 婚外情,西門慶經常到自己家裡,搞到自己沒有地方睡,只好睡在地上。既然我當國王的都要 睡在地上,你們也只能睡在地上!這樣子才能不忘奪妻的恥辱!於是他按照這個意思又頒布了 一項法令,從此以後日本人只能睡在一張席子上,這就是所謂的「塌塌米」。
武大郎在中原時被人稱作「三寸丁」,有些自卑感,他在日本怕被人看扁。便下令全國比自己 高的男子都處死。很多家庭為了讓兒子不死,將兒子打成羅圈腿。所以日本人矮而且羅圈腿多 。大郎因為潘金蓮而痛恨女人,下令日本女人只能在家伺候丈夫,而且要跪著伺候,已示懲罰 。漂亮的女人全部處死,所以日本的醜女極多。
武大郎當了若干年的國王,無疾而終。他臨死之際,仍然為打不過西門慶、報不了奪妻之仉而 耿耿於懷,於是留下遺訓,要子孫後代找西門慶報仇雪恨。後來他的子孫們日夜操練,跑到少 林寺偷學了幾招功夫,為了紀念國王武大郎,取名「武氏道」,後來因為日本人的文化程度低 ,加上該國的文字是假文字,結果被傳成了「武士道」。因為武大郎白手得天下,這些功夫又 被稱作「空手道」。
到了明朝,武大郎的後人便開始派人登上中國領土,尋找西門慶報仇,被中國的英雄戚繼光趕 下了海,那就是歷史上的「抗倭」。進入了二十世紀,日本人在中國自北向南,自東向西跑遍 了中國大半河山,還是沒有尋到仇人西門慶。於是他們居然要中國人學習他們的「假文字」, 要中國人取他們那樣的名字,要中國人在「炊餅」旗子下面實行「大東亞共榮」。這真是讓中 國人笑掉了大牙。
最近,武大郎的後人據說有可靠情報,懷疑西門慶躲藏在台灣一帶,於是在台灣對面的釣魚島 ,好象整天有人在那裡賣炊餅了。綜上所述,中國人是日本人的祖宗。

『肆』 日本為什麼被稱為島國霓虹國

因為日本國土就在一個巨大的海島上,叫霓虹國是因為日語里的日本音譯過來跟霓虹差不多

『伍』 「日本」這兩個字是有什麼意思嗎為什麼日本要叫這個名字

日本的意思是「日出之國」,象徵著像日出一樣朝氣蓬勃,這和日本人非常喜歡的吉祥物「鯉魚」相得益彰,因為鯉魚也是喜歡逆流而上。真正的原因就是以前的名字實在太難聽了。

我們知道日本還有一個名字叫做倭國,從西周時期,當日本人第一次出現在中國的古代文獻中,它的名稱就是「倭國」,意思為「綿延的山峰之國」。

並且隨著漢語語意思的變化,「倭」這個字,逐漸從一個普通的名字轉變為了一個略帶貶義詞,於是當日本人被中國人叫做「倭人」的時候就非常不爽。

『陸』 日本島國與我國有何淵源

日本是一個島國,淹沒在浩瀚的太平洋中,被惡劣的自然環境圍困住。駭人的地震、海嘯,已經讓日本一再遭受巨大的災難。日本小地震一年1000多次,中地震10年一次,大地震50年一次.真是人間地獄.如裝惡魔的鐵箱.所以日本是自殺大國.更加可怕的是,日本往東距離日本列島200公里處,即為世界上最深的海溝——馬里亞那海溝,這一海溝正在日本列島一線繼續擴張,日本如同站在懸崖邊上,科學家發出了日本列島滑入大海溝面臨滅頂之災的擔憂。這樣的日本,需要世界的同情與拯救,不要干壞事.

地理環境的困頓,自然災害的侵襲,資源貧乏的現實,不斷扭曲著日本人的性靈,讓擴張性、侵略性繁殖於日本的民族劣根性之中。甲午戰爭、日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日本這一民族劣根性的大暴露。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軍國主義的幽靈始終在徘徊,現在這一幽靈的游動漸有活躍之勢,一旦讓軍國主義的幽靈激發起日本的民族劣根性,世界很可能無法逃避戰爭的風暴,而日本也註定要在世界維護正義的戰爭中再次遭遇毀滅性的打擊。這樣的日本,實屬自討作孽、自作自受。

在世界上任何一種正常的宗教和文明當中,知恩圖報都是一種起碼的准則。

中國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源頭,在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是吮吸著中國文化的奶頭長大的,但這位被中國先人奶大的「養子」,卻在一直處心積慮地琢磨如何反噬自己的「奶娘」。
從歷史記載日本人的第一階段起,就是一部恩將仇報、乃至以叛賣和凌辱恩人為樂趣的歷史。這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罕見的範例。
這些看起來很違背人類常理的國民性,卻如此真實地擺在了人們的面前,這也確實是對人類良知的一種折磨。但我們不妨從了解日本人的本源開始。
要了解日本人,就得從了解日本獨特的地理和歷史開始。
可以說,日本人是世界上最不幸的民族之一,其所處的地理條件和資源環境使它最有可能成為地球上一個被遺忘的角落。
日本資源極端匱乏,其陸地上除了盛產木材以外,基本上沒有什麼可用的能源。日本本島65%以上是山地,不利於農耕。在狹窄的日本島上,只有20%的田地適合於耕作,而且每塊耕地平均面積不超過2.5英畝。日本還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頻繁最嚴重的地方之一,台風、地震、海嘯、火山爆發以及洪水暴雪,一樣也沒少。在日本列島周圍,每天3級以上的地震就有四次,日本國內共有活火山83座,佔世界活火山總數的1/10,而且日本1/4的國土被火山噴出物覆蓋著。日本國內沒有大江大河,不具備產生原始文明的條件。更可怕的是,日本自古以來就屬於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貧瘠又狹窄的島嶼上,又必須承載著這么多的人口。如果讓日本人株守孤島,沒有外援,那麼,這個地方遲早就會變成一個死島。
打開世界地圖,人們很容易發現,日本位於亞洲的最東面,太平洋的西北角。在大約1.5萬年前,日本列島仍舊與亞洲大陸相連,此後,日本各地發生海進,出現了日本海,先後形成了朝鮮海峽、津輕海峽、宗谷海峽等。從此,日本逐漸脫離大陸。到距今1萬年前,成為今天的日本列島。
從日本往東,是浩瀚無垠的太平洋。從日本往北,是荒涼的西伯利亞。從日本往南,是太平洋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以上三面,都決定了日本人被上帝安排在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絕望境地。
可是,仁慈的造物主在它的西面,安排了一個最慷慨最仁慈的鄰居,那就是世界上最古老繁榮的文明古國——中國。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日本離中國之間的海運直線距離為450英里,越過40英里的日本海峽,通過朝鮮半島陸路來華也不過500公里。這樣的一個地理環境的安排使日本處於一個絕佳的自衛地位。首先,中國人要跨海襲擊日本,450英里的海運距離是一個大陸民族難以輕松逾越的。而從陸路進攻日本列島,不但要越過崎嶇的朝鮮山脈,還要准備越過日本海峽的海軍,這也是冷兵器時代很難實現的。而這樣的地理位置對日本人則極為有利,當需要襲擊中國大陸時,淺淺的日本海峽對於人人熟悉海潮的日本人來說,如同兒戲。而一旦戰爭失利,撤回本土就意味著安全,因為中國人從來就是大陸民族。當然,造物主的安排更加偏向於日本人的是,日本人一蘇醒就趕上了中國歷史上最光輝燦爛的漢唐時代。在文明繁盛期的中國來說,關照日本人不僅不在話下,而且還被認為是一種國際義務。
中華文明自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已經有了5000多年,從中華文明進入成熟期的漢朝開始,日本文明才在世界文明史上第一次露出了身影。世界上用文字記載日本人歷史的不是日本人自己,而是中國人。
中國的東漢時期的史書中,已經有關於倭人的記錄,大約是說,在朝鮮附近的大海上,有倭人居住,那裡的人身材矮小,所以稱為倭人。倭,就是矮小的意思。當時的日本,還處於刀耕火種的蠻荒時代。
從中國的三國時期開始,中國人就開始接受日本人的朝貢,最愛面子的中國人在被朝貢之後,當然回饋的是豐厚的贈禮。日本吃的糧食——水稻,日本人穿的衣服——麻布,日本人祭祀用的祭器——銅器,包括日本人後來用來砍中國人頭顱使用的軍刀——倭刀,都是中國人慷慨捐贈的。當時處於母系社會的日本一開始就能與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文明國家打交道,不能不說是一種幸運。
從東漢到魏晉南北朝直至隋朝的6個世紀中,來自中國的慷慨贈禮哺育出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像樣的王國——大和國,這就是今天日本國的前身。此時的日本人,依然沒有自己的文字,公元285年,朝鮮人王仁從朝鮮半島來到日本,向大和國國王(此時的大和國的首領稱為大王)獻上了中國的書籍《論語》十卷和《千字文》一卷,這是有歷史記載的日本人從中國人這里學習文字的最早的記錄。此後,日本皇室開始正式學習漢字。
學會了文字的日本人給中國師傅反饋的第一篇文書卻並不是感謝信,而是挑戰書。公元607年,日本的攝政王——聖德太子派遣特使小野妹子出使隋朝,這封國書的題頭詞是這樣寫的:日出處之國之天皇致日落處之國之天子之書。中國的歷史書上寫的是: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按照這個版本,日本的國王覺得與中國的皇帝是平起平坐的,都是天子嘛,但日本國比中國高出一格,畢竟日本國處於日出之處,代表著上升的勢頭,而中國則是日落之處,代表著沒落的態勢。而按照日本史書的記載,日本的國王此時已經由大王改稱天皇,乃是天底下最高的稱謂了,而中國的皇帝則不過是個天子而已。天皇和天子,在輩分上高出好幾個等級呢。這次文字的挑釁的詳情不必細說了,總之,弄得隋朝皇帝很不高興,隋煬帝發了脾氣,但對日本人慷慨慣了的中國人依舊做出了高姿態——照樣派遣使者回訪日本,而且還派送了大量禮品和文化用品。
在第一封國書里吃了大虧的隋朝人並沒有提高警惕,在聖德太子書寫的第二封國書中,日本人毫不客氣地把中國皇帝降了格,這封國書辟頭寫道:東天皇敬白西皇帝。此時的日本國王已經毫不謙遜地以天皇自居了,但被降了格的隋朝皇帝照樣寬宏大量地接受了國書,還欣然答應培養日本來的八位留學生,這些留學生在後來的大化改新中發揮了核心作用。
大化改新的直接目的當然是為了維護天皇的權威,但利用大化改新的機會加緊***准備,以便挑戰朝鮮乃至中國也是另一層實際的考慮。
大化改新的指導思想就是學習中國唐朝的政治和***制度,加強中央集權,提升日本的國力。
公元645年,日本正式開始了效仿中國隋唐體制的大化改新。但是,在大化改新剛剛取得成效的公元663年,日本人就迫不及待地向自己的恩人朝鮮和恩師中國舉起了倭刀。
公元663年,中國唐朝高宗龍朔三年,日本天智天皇起傾國之兵攻打新羅,意欲趁朝鮮半島混戰的機會攻入朝鮮,威脅唐朝的藩屬國新羅。同年8月,日本軍在朝鮮的白村江與唐朝和新羅的聯軍交戰,日本人慘敗。
白村江之戰是中國軍隊第一次大規模的抗日斗爭,奠定了此後接近一千年的東亞政治格局,對中日雙方都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和借鑒意義。這場戰爭是日本人對自己的恩人恩將仇報的一次大表演,其來龍去脈值得仔細分析。
公元594年,朝鮮半島的高句麗、百濟、新羅開始向隋朝朝貢。日本也於608年向隋朝派遣使節。622年,唐朝與高句麗、百濟、新羅建立冊封關系。7世紀中葉,朝鮮半島紛爭升級。655年,高句麗與百濟聯合進攻新羅,新羅向唐朝求援。660年,唐高宗派大將率水陸聯軍13萬前往救援,大敗百濟,俘獲其國王。同年9、10月間,百濟遺臣兩次遣使日本朝廷,請求援助,並要求送還在日本作人質的豐璋王子。大化改新後的日本,開始由農奴制向封建制轉化。為了轉移國內守舊勢力的鋒芒和人民群眾的不滿,也為了擴大在朝鮮半島的影響,日本人遂借機出兵朝鮮半島。於是,朝鮮半島的糾紛擴大為東亞地區的國際爭端。
661年正月(農歷,下同),日本齊明女皇和中大兄皇子(後來的天智天皇,668年即位)親赴九州,欲統兵渡海西征,但齊明女皇因旅途勞頓,於當年7月病死,出征計劃被迫推遲。8月,中大兄皇子監國,令先遣部隊及輜重渡海。9月,5000日軍護送百濟豐璋王子歸國即位。662年正月,日本向百濟贈送大批物資。同年5月,日本將軍率舟師170艘增援。日本本土則「修繕兵甲、各具船舶、儲設軍糧」,隨時准備渡海作戰。663年3月,日本又增兵2.3萬人,唐朝也任命右威衛將軍孫仁師為熊津道行軍總管,統舟7000進駐熊津城(今韓國公州)。5、6月間,百濟君臣之間發生嚴重內訌,實力銳減。唐軍與新羅軍隊趁機調兵遣將,於8月13日包圍了百濟王所在的周留城(今韓國扶安)。至此,慘烈的白村江海戰拉開序幕。
663年8月17日,唐將劉仁願、孫仁師與新羅王率陸軍團團圍住周留城。唐將劉仁軌、杜爽與百濟降將扶余隆則帶領戰船170艘列陣白村江口。8月27日,日本援軍萬餘人,分乘戰船千艘,與唐朝水軍不期而遇。《三國史記》中描述道:「此時倭國船兵,來助百濟。倭船千艘,停在白沙。百濟精騎,岸上守船。新羅驍騎,為漢前鋒,先破岸陣。」翌日,日軍諸將與百濟王商討對策。他們依仗兵力優勢,妄言「我等爭先,彼應自退」,遂未加整頓部署,便「率亂伍中軍之卒,進打大唐堅陣之軍」。結果,唐軍「左右夾船繞戰」,巧施包抄合擊之術,致使日軍「赴水溺死者眾,艫舳不得迴旋」。《舊唐書•劉仁軌傳》史載:「仁軌遇倭兵於白江之口,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戰後,百濟豐璋王逃亡高句麗,殘軍盡皆投降,百濟復國化為泡影。
白村江戰役,基本上決定了當時東亞地區的政治格局。百濟滅亡後,667年,唐朝和新羅聯軍乘機進攻,翌年攻陷平壤,存在705年之久的高句麗滅亡。
白村江之戰的慘敗,也促使日本退守本土,900餘年(至1592年豐臣秀吉侵略朝鮮)間未敢再大規模入侵朝鮮半島。白村江戰敗後,日本中大兄皇子深恐唐朝與新羅軍隊進攻日本本土,於是從664年起,花費巨資,先後構建了四道防線。其中,日本在九州的太宰府建「水城」。它實際上是一座用於防禦的土壩,壩長1.2公里,底部寬80米,高十幾米,外側是一條5米深的水溝。為了保險,667年,日本將都城從飛鳥遷至近江大津宮。但是,唐朝和新羅的軍隊並沒有乘勝進軍日本本土。
白村江交戰,是日本與唐朝的一次直接較量,它確立了唐朝在東亞地區的中心地位。面對強盛的大唐帝國,戰爭的慘痛教訓,促使天智天皇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對外政策。於是,日本及時修正對外政策,恢復了與唐朝的國交,開始積極選派遣唐使,全方位地學習唐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
白村江之戰是接受了唐朝先進文化哺育的日本人第一次對自己恩主的大規模反撲,反映了這位大唐門生的真實意圖。由此可見,反噬恩主並不是現代日本軍國主義的創造,而是其文化基因的固有成分。
而唐朝的外交政策再一次體現了中國人的寬宏大量。此後,大唐帝國不僅沒有懲罰日本人,反而以更加慷慨的姿態資助日本的發展。在白村江戰役之前,日本已經派遣過四次遣唐使。但史實證明,白村江戰役後,日本派出遣唐使的頻率、使團規模和影響力都遠遠超過戰爭之前。最具典型意義的第七次至第十次(669—733年)遣唐使,使團規模較大,一般為四條船,五六百人,約是戰前的兩三倍。這一時期中日間的文化和經濟交流也最為興盛,彪炳史冊者很多。遣唐使作為日本朝廷派遣的國使,政治上發展與唐朝的睦鄰關系,經濟上交換宮廷貴族需求的珍貴物產,文化上積極吸取唐代豐富的典章制度,他們推動日本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大化改新奠定了日本封建文化的基礎,由大化改新後確定的國家制度,在此之後,直到明治維新才發生根本性改變。由大化改新引起的白村江之戰,一方面教訓了日本人,弱小的日本要與中國拼高下,無異於以卵擊石,只有實力才是爭取國際利益的標准。另一方面又刺激了日本人,唐朝對侵朝的日本的既往不咎,使日本人意識到有機可乘,恩將仇報之矛早晚能洞穿以德報怨之盾。日本人把擊破恩人的機會鎖定到了下一次。
唐朝的中國人是日本人的師傅,而且長期在世界上處於最強者的位置。要證明自己的強者地位,就必須打敗中國人。在日本人看來,只有擊敗中國唐朝,才能證明自己學成出師,也只有徵服中國人,日本人的神國地位才能得到確認。在以後很長的時間里,日本人都是把唐朝視為挑戰的對象,中國被稱為唐域,中國人被稱為唐人。
自唐朝衰亡後,中國出現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國勢趨於衰弱,日本就很少再派遣遣唐使過來朝貢了,日本人的強者意識使他們只認可強者的國度,對於弱勢國家,他們基本沒有興趣。
但日本人學習強者的目的當然是向昔日的強者挑戰,甚至試圖取而代之。
在白村江之戰被打敗後的日本人在此之後對唐朝更加恭順,好像什麼不愉快的事情都沒有發生過一樣。不過,挑戰大唐的意願沒有任何改變,此後的日本人,特別注意學習唐朝的***。據學者張立等考證,「日本從此特別注意對中國***技術和兵法的引進,到公元9世紀時,日本朝廷已收藏中國兵法近30種,當時中國將領案頭的常見兵書已應有盡有。」
日本人一直在等待向中國挑戰的機會,這個機會直到明朝萬曆年間終於來臨了。當時的日本統治者豐臣秀吉在國內掃盪諸侯、一統群雄後,就立即決定取道朝鮮,征發中國。豐臣秀吉在軍前宣誓:「要在有生之年,誓將唐之領土納入我之版圖。」此時的明王朝盡管朝政腐敗,但餘威尚存。在第一次侵朝戰爭中,豐臣秀吉的部隊被明朝和朝鮮的聯軍使用的新式火器打了個暈頭轉向,損失過半。五年過後,仍不甘心的日軍再次入朝,又被中朝的聯合水軍擊潰,再加上國內反對勢力作亂,豐臣秀吉在氣急敗壞中病死,日本的這輪挑戰無功而返。
滿清入關後,清朝國力鼎盛,日本人在200年間未敢輕舉妄動。但清朝道光之後,國力急轉直下,終於在1840年的鴉片戰爭中被英國人打敗,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在兩次鴉片戰爭中的失敗,既讓日本人看到了歐洲列強侵略的恐怖性,又讓他們看到了新一輪挑戰中國人的機會終於來了。明治維新後(1868年)的第三年,日本國力剛剛有所上升,國內的武士階層就迫不及待地提出要征服朝鮮(三韓)。明治六年,日軍開始侵略台灣,明治八年,日本人強迫中國的藩屬國琉球與清朝解除冊封關系,明治十二年,日本公然吞並琉球,改名沖繩縣。至1895年,日本人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徹底擊敗清朝,徹底改變了近2000年來的力量對比。

『柒』 日本的別稱是什麼日本的別稱為何叫島國

歷史上日本別稱有倭國,東瀛,大和等等。日本地理環境就是一個島嶼,所以別稱是島國。

『捌』 日本叫島國,中國叫什麼國

日本叫島國,中國叫臨海國。世界上的國家,分為內陸國,島國,內陸國三種。

1、臨海國

臨海國是對只要與海洋相鄰的國家的統稱,只要有海岸線即為臨海國(包括半島國)。

例如:中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南非、埃及、挪威、冰島、墨西哥、哥倫比亞巴拿馬韓國、日本、菲律賓、新加坡等

2、內陸國

內陸國又稱「陸鎖國」、「無海岸國家」。被鄰國領土包圍因而沒有海岸的國家。依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與沿海國平等享有在沿海國領海的無害通過權、公海自由權、和平利用國際海底區域權、公平分享沿海國開發200海浬以外大陸架所繳費用或實物的權利及其他某些海洋權利。

例如:阿富汗、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塔吉克、蒙古國、寮國、尼泊爾、不丹

3、島國

島國,是指國土完全坐落於一個或多個島嶼之上的國家。世界上共有48個島國(至2004年為止),由於許多獨立與半獨立自治區都是位於島嶼之上且隨時都有可能改變政府狀態,因此這個數字處於不斷地變化之中。

例如:希臘、日本、古巴、馬爾地夫等。

(8)日本為什麼叫中國島國擴展閱讀:

有一些臨海國和島國一樣同樣是四面環水,但是區別在於島和大陸概念。

1、大陸,從地理的意義來說,是指面積大於格陵蘭島的陸地,而格陵蘭島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島,面積小於格陵蘭島區域只能稱之為島。比如日本和澳大利亞同樣是四面環水,但是日本的面積不足以稱之為大陸,故只能屬於島國的范疇。

從地質上來看一個大陸除位於海平面上的陸地部分外,還包括環繞它的大陸架。大陸架的地殼的平均密度是2.8克/立方厘米,這與大洋底的地殼平均密度(2.9克/立方厘米)相差很大。這個差別的原因是因為兩種地殼的組成部分和形成過程不同。

2、按島嶼的成因可分為大陸島、火山島、珊瑚島和沖積島四大類。

大陸島:它是由大陸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島嶼。世界上較大的島基本上都是大陸島。它是因地殼上升、陸地下沉或海面上升、海水侵入,使部分陸地與大陸分離而形成的。世界上最大的島格陵蘭島,日本列島,大不列顛島,中國的台灣島、海南島都是大陸島。

火山島:它是因海底火山持久噴發,岩漿逐漸堆積,最後露出水面形成的。如夏威夷群島是由一系列海底火山噴發而成,露出水面後成長長的直線形。

珊瑚島:它是由熱帶、亞熱帶海洋中的珊瑚蟲殘骸及其他殼體動物的殘骸堆積而成的,主要集中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大堡礁、馬爾地夫群島等都是珊瑚島。

珊瑚礁有三種類型:岸礁、堡礁和環礁。世界上最大的堡礁是澳大利亞東海岸的大堡礁,長達2011千米,最寬處161千米,十分壯觀。

沖積島:一般位於大河的出口處或平原海岸的外側,是河流泥沙或海流作用堆積而成的新陸地。如中國的崇明島,世界上最大的沖積島馬拉若島。

『玖』 為什麼小說里總是把日本說成『島國』和韓國說成『棒子國』

約定俗成,日本是地理位置的原因。

-- 派派小說論壇為您解答

『拾』 日本為什麼叫日本 這得問中國人

日本,位於中國東面的一個島國。在中國古代,又稱為「東瀛」或「扶桑」。因為古代時期,日本人身材矮小的緣故,中國又稱日本為「倭國」

相傳,在中國的東面,大海之中,隱藏著三座仙山,分別是蓬萊、方丈、瀛洲,虛無縹緲,有神仙居住。春秋戰國時候,齊國的國君,曾經派人在大海中尋訪仙人和神山,試圖找到長生不死之葯。

後來到了戰國末期,秦始皇一統天下,威震宇內。為了江山萬代永固,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領三千童男童女,乘船出海,到東方的海上尋訪仙山,為自己找到長生不死之葯。

沒想到,徐福的船隊一去不回。他們一路往東航行,一直到了一座島上。原來徐福從未想過回來,他真正的目的,是在東方的島上建立一個海外樂園。他所帶去的三千童男童女,在那個島上繁衍生息,生兒育女。

據說徐福東渡,到達的仙山,就是今天的日本,徐福帶去的人成了日本人的祖先。所謂的「瀛洲」仙山,就在中國的東面,所以又稱為「東瀛」。

當然,以上只是一個傳說而已。實際上,日本在公元前,就已經有了土著人居住。這些人,很可能是在原始的冰川時期,從中國東面或者蒙古地區穿過結冰的大海,乘坐獨木舟漂洋過海到達的日本島。

在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中,有所謂的「扶桑武士」活著「扶桑浪人」的說法。當時的日本其實處於分裂狀態,因為內亂,部分武士乘船到達中國沿海,燒殺搶掠,成為海盜。

在中國明朝時期,東南沿海來自日本的浪人組成的海盜集團被稱為「倭寇」。但是這一說法,在明朝才流行起來。明朝之前,零星來自日本島的海盜,也有騷擾中國東南沿海的情況,這些人稱為「扶桑浪人」。

「扶桑」很可能不是指所有的日本地區,也許只是日本靠近中國某一地區的特指,後來發展成日本的另一個別稱。

《梁書·諸夷傳·扶桑國》記載:「扶桑在大漢國東二萬余里,地在中國之東,其土多扶桑木,故以為名。」
扶桑在中國東方兩萬多里的地方,這里的兩萬多里,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字,而是指距離十分遙遠。扶桑國多有扶桑樹,因此稱為「扶桑」。所以,在這本書中,「扶桑」和日本並沒有什麼關系。只是因為都在中國的東方,所以「扶桑國」,漸漸被後人理解成為「日本國」。

其實,稱日本為「東瀛」或「扶桑」都是不準確的,只是根據在中國東方的地理位置而來的。真正對日本准確的稱呼,應該是「倭國」。

為什麼「倭國」才是日本的准確說法?

所謂「倭國」,可以說成是小矮人組成的國家。倭,猥瑣矮小的意思,漢魏晉時期,專門用來指代日本人。「倭寇」,則是在宋元明清時期,專門用來指日本劫掠中國沿海的浪人集團。

過去日本人身高非常矮小,在漢朝以前的原始土著日本人,身高普遍在1.5米以下。為什麼呢?因為日本島上植物密布,原始時期的日本土著主要靠打獵和打漁維生,為了適應島上的氣候和環境,比較矮小的日本土著更容易存活下來。

《山海經·海內北經》記載:「倭國在帶方東大海內。」《漢書·地理志》記載:「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

由此可知,漢朝時期的日本,是大大小小的土著部落組成,並未統一。史書記載,漢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國就派使臣到漢朝進貢,漢光武帝還賜了一枚印璽。在1784年日本的福岡市志賀島出土,上刻有「漢委奴國王」的文字,證實了史書的記載。

飛鳥時代,到了公元646年,大化革新後,日本稱為「大倭國」,逐漸走向統一。此時中國已經改換了好幾個朝代,進入了唐朝。唐朝之前,日本稱為「倭國」,其實帶有一定的歧視意味,就是說日本人是小矮人,這讓當時的日本統治者不是很高興,因此向天朝上國申請更換國名。

「倭國」是如何成為「日本」的呢?

《新唐書》記載:「咸亨元年,遣使賀平高麗。後稍習夏音,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所出,以為名。」
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高句麗叛上作亂,唐朝派遣軍隊平定叛亂。日本派出遣唐使,祝賀天朝上國平定叛亂,後來日本使者在中國待久了,慢慢知道了一些漢語的意思,知道「倭」其實帶有侮辱的意思,於是討厭被稱為「倭國」,請求更改國名為「日本」。

日本,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太陽從東邊升起來,首先照到日本島,所以日本就是「日出之國」的意思。

朝鮮《三國史記》記載:「倭國更號日本,自言近日所出以為名」。 唐朝人張守節則記載:「武後改倭國為日本國」。
種種文字互相印證,說明「倭國」改名「日本」,大約發生在公元七世紀。現在我們知道了,日本並不是一直都叫「日本」,它的古稱是「倭國」。當然,因為日本大部分人是大和族,所以日本也被稱為「大和國」。

到了明治維新時期,日本正式更名為「大日本帝國」,因為「Japan」。侵華戰爭時期,我們稱日本人為「小日本」或「日本鬼子」,其實應該沿用明朝時期的稱呼「倭寇

閱讀全文

與日本為什麼叫中國島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怎麼把燕窩郵寄到中國多少錢 瀏覽:427
義大利哪個轉運公司好 瀏覽:207
印度老香檀手串怎麼盤 瀏覽:187
中國四冶有哪些分公司 瀏覽:987
中國玩人妖多少錢 瀏覽:212
中國女人去哪裡找媳婦 瀏覽:734
伊朗最忌諱什麼顏色 瀏覽:272
義大利懸崖餐廳在哪裡 瀏覽:821
英國留學都有什麼特徵 瀏覽:748
中國第一條瀝青路在哪裡 瀏覽:3
美國制裁伊朗什麼時候開始的 瀏覽:351
越南人吃什麼飯最好 瀏覽:858
從天津如何到達印度尼西亞 瀏覽:17
去印尼過海關需要注意什麼手續 瀏覽:758
中國有直升飛機的有哪些 瀏覽:123
英國女皇有多少國家 瀏覽:594
印度邊境需要什麼邊境證 瀏覽:999
英國租房信息均價費用多少 瀏覽:859
中國人去伊朗要注意些什麼 瀏覽:226
中國哪裡的乙肝患者多 瀏覽: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