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及世界各國航海家的故事(除了鄭和 哥倫布 麥哲倫)
有很多啊
最遠要追溯到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時期,他為了去尋找長生不老之葯,派遣道士徐福出海,可惜
一去不復返
死外邊了就!往後就更多了
國內著名的有張騫、玄奘、酈道元、徐霞客等。國外那就是發生在19世紀的新航路開辟時期的那些人了
向你上邊說的有兩個
並且他兩和達迦馬、迪亞士好像被稱為當時的4大航海家吧
我歷史學的就記住了這些
呵呵
就這樣吧!
㈡ 航海故事……急求,要短一點不要太長
葡萄牙人在非洲西海岸的航行和擴張,促使西班牙人積極尋找另一條通往東方的新航路。他們資助哥倫布一行從歐洲向西航行,結果到了美洲,開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約1451—1506年),早年經歷不詳,大概是熱那亞人,世世代代從事毛紡織業生產,生活不富裕。1469年,18歲的哥倫布成為水手,經常在地中海和北海航行,隨船隊到過西班牙、葡萄牙、法國、英國和冰島一帶,熟悉地中海和東大西洋沿岸的航路。他讀過《馬可·波羅行記》,相信義大利地理學家托斯堪內里的地圓說,認為從歐洲向西航行同樣可以到達盛產黃金、香料的中國和印度,萌發了西航思想。1476年8月,哥倫布為一支熱那亞船隊護航,但在葡萄牙的聖維森提角附近海域遭葡萄牙和法國聯合艦隊的襲擊,哥倫布負傷落水,輾轉去里斯本。在葡萄牙期間,他與森特島(馬德拉群島)總督、著名航海家佩列斯特列勞的女兒結婚(1479年),得到岳父的手稿和海圖,又隨船訪問過黃金海岸的葡萄牙要塞米那。1484年,哥倫布向葡萄牙當局提出西航印度的建議,很快遭到拒絕,因為他們正忙於尋找繞道非洲南端通往印度的新航路。1486年,哥倫布舉家遷往西班牙,希望西班牙國王支持他的西航計劃。經過許多周折,到1492年4月17日,即西班牙人攻陷格拉納達之後3個月,終於與西班牙國王簽訂著名的「聖大菲協定。」協定規定:西班牙國王是一切新發現土地的宗主和統治者,任命哥倫布為上述地方的總督、欽差大臣和海軍司令,有權獲得當地總收入的1/10。「聖大菲協定」的簽訂使哥倫布的西航計劃有了實現的可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帶領87名水手,分乘聖瑪麗亞號(130噸)、平塔號(90噸)、尼尼亞號(60噸)3隻船,從巴羅斯港出發。為避開逆流和風暴,船隊先向西南方向航行,9月初抵達加那利群島之戈梅臘島。9月8日,又從戈梅臘島出發,先向西後向西南航行,進入茫茫的大西洋。經過34晝夜的艱苦航行,終於在10月12日凌晨到達巴哈馬群島東南方的薩馬納島(當地人稱「瓜納哈尼」)。哥倫布當即以西班牙國王的名義將其佔領,命名為「聖薩爾瓦多」(意為「救世主」)。他認為他所到的地方就是印度,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並向他們查詢黃金產地。哥倫布一行繼續南下,於10月28日到達古巴。他們誤認為古巴是中國的一個貧瘠地方,那它的東方就是日本。哥倫布的船隊掉頭轉向東方,12月7日到達海地,見其山川秀麗,有如西班牙,遂命名為「小西班牙」(「厄斯巴紐拉」)。聖誕節那天,旗艦聖瑪麗亞號在海地北岸觸礁擱淺,哥倫布利用船體修建第一個殖民據點取名「聖誕城」,留下39人駐守。1493年1月16日,哥倫布率兩只船出發返航,3月15日回到巴羅斯港,受到隆重歡迎。5月底,西班牙國王頒布命令,任命哥倫布為新發現地方的海軍司令、欽差大臣和總督,正式頒發授銜證書。
遠航歸來半年以後,哥倫布組織第二次更大規模的西航。1493年9月25日,哥倫布率領1500多人,其中有傳教士、官員和想去海外發洋財的貴族,帶著槍只彈葯、家畜、種子和生產工具,分乘17艘船,離開加的斯港。他們到加那利群島後立即西南行,經20個晝夜到達小安的列斯群島的多米尼加島、瓜德羅普島和維爾京群島的波多黎各島,進行大規模的殖民掠奪。11月27日,船隊駛抵海地,發現他們建立的殖民據點已被印第安人夷為平地,留下的39人全被消滅。哥倫布率領西班牙殖民者開始向海地的印第安人徵收人頭稅,甚至加以屠殺或擄為奴隸。1496年3月,哥倫布從海地回到西班牙,由其弟巴塞羅繆代理總督職務。巴塞羅繆在海地南岸修建聖多明各城,作為西班牙殖民者統治西印度群島的首府。1498年5月,哥倫布組織第三次西航到達特立尼達島和委內瑞拉的奧里諾科河口,望見南美大陸。不久,他與西班牙政府發生齟齬,特權被取消,本人被逮捕押解回國。哥倫布獲釋後,又於1502年開始第四次西航,到達宏都拉斯、哥斯大黎加和巴拿馬,1504年回到西班牙。
就在哥倫布西航期間,佛羅倫薩人阿美利哥·味斯普奇於1499—1502年間幾次去哥倫布到達的地方考察,回歐洲後出版一部游記,斷定那根本不是印度,而是「新大陸」。1507年,德國學者瓦爾茨·米勒按照阿美利哥的說法,稱新大陸為「阿美利加」洲。哥倫布的錯誤糾正過來了,但加勒比海諸島至今仍稱西印度群島,美洲的原有居民一直被稱為印第安人。哥倫布的遠航開辟了從西歐通向美洲的新航路,結束了美洲的與世隔絕狀態,並為西班牙的海外掠奪和殖民統治奠定了基礎。
1、哥倫布的航海故事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145l-1506年)是西班牙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發現的先驅者。哥倫布年輕時就是地園說的信奉者,他十分推祟曾在熱那亞作過監獄的馬可.波羅,立志要做一個航海家。 他在1492年到1502年間四次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哥倫布是個義大利人,自幼熱愛航海冒險。他讀過《馬可 波羅游記》,十分想往印度和中國。當時,地圓說已經很盛行,哥倫布也深信不疑。他先後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都遭拒絕。哥倫布為實現自己的計劃,到處游說了十幾年。直到1492年,西班牙王後慧眼識英雄,她說服了國王,甚至要拿出自己的私房錢資助哥倫布,使哥倫布的計劃才得以實施。
1492年8月3日,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派遣,帶著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率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從西班牙巴羅斯港楊帆出大西洋,直向正西航去。經七十晝夜的艱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終於發現了陸地。哥倫布以為到達了印度。後來知道,哥倫布登上的這塊土地,屬於現在中美洲巴勒比海中的巴哈馬群島,他當時為它命名為聖薩爾瓦多。
1493年3月15日,哥倫布回到西班牙。此後他又三次重復他的向西航行,又登上了美洲的許多海岸。直到1506年逝世,他一直認為他到達的是印度。後來,一個叫做亞美利哥的義大利學者,經過更多的考察,才知道哥倫布到達的這些地方不是印度,而是一個原來不為人知的新的大陸。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這塊大陸卻用證實它是新大陸的人的名字命了名:亞美利加洲。盡管如此,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結論是不容置疑的。哥倫布的遠航是大航海時代的開端。新航路的開辟,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它使海外貿易的路線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從那以後,西方終於走出了中世紀的黑暗,開始以不可阻擋之勢崛起於世界, 並在之後的幾個世紀中,成就海上霸業。一種全新的工業文明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
2麥哲倫的航海故事: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船隊開始了遠航,從而最終第一次證明了大地球形說。
當歐洲人把大西洋走得不再陌生時,他們還不知太平洋的存在,這個比大西洋古老得多的地球上最大的水體卧伏在亞洲之東、美洲之西的巨大海盆上,那時還不曾有一個歐洲人闖入過。16世紀初,西班牙探險家從巴拿馬西岸的高山上,發現了新大陸和亞洲之間,有一個宏偉的大洋,歐洲人叫它「大南海」。
第一輪的探險熱開始了,歐洲的探險家們紛紛吵嚷著要去美洲尋找通向大南海的海峽,他們相信一定有一條這樣的海峽存在。在那些躍躍欲試的人中,有一位名叫麥哲倫的葡萄牙軍人,他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跟隨遠航艦隊到達過馬六甲海峽,並在奪取這個東方交通命脈的戰斗中,為葡萄牙建立過功勛。因為這些忠臣的欲血拚殺,葡萄牙最終控制了馬六甲海峽和馬六甲城。但是,當麥哲倫回到闊別多年的祖國時,除了身上的戰傷和一個跟隨他的馬來亞奴僕亨利外,一無所有。他來到國王面前,講述自己的遠航知識,希望效力於國家並得到重任,可曼紐爾國王傲慢地拒絕了。
麥哲倫想組建船隊去東方尋找香料群島,傳說那裡神奇的熱帶風光十分美麗,還有數不盡的財富。他思忖香料群島的位置,它在東方海洋之東端,按地球是圓形之理論,哥倫布向西航行的路線應是正確的,只要在美洲找到那條通向大南海的海峽,進入神秘的大南海,再向西一直航行下去,就能到達香料群島。麥哲倫為自己的計劃歡欣鼓舞,他帶著這個偉大的西航計劃來到鄰國西班牙。西班牙國王立刻答應為這個被他的祖國拋棄的葡萄牙人組建遠航船隊。麥哲倫被授予海軍上將、艦隊統帥和未來他所發現的全部島嶼與大陸的總督之職。
麥哲倫的船隊由5艘艦船組成,共256人。在最初幾天的航行中,海上風平浪靜,他們利用輕快的東北信風和赤道海流航行。兩個月之後,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巴西。
麥哲倫站在南美海岸,苦苦思索著那條神秘海峽,它應該在南美的某個地方,他久久地遙望著那長無盡頭的蠻荒的海岸線,似乎聽到神秘海峽的召喚,那鯨歌一般悠揚蒼涼的召喚聲就在遠天飄搖著。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起航沿南美海岸南行。船隊一連走了幾個月,所到之處仍然是堅固的陸地,根本沒有海峽的影子。而麥哲倫的固執簡直令人不可理喻,他命令船隊放慢速度貼著海岸航行,不放過一個海灣,對它們進行仔細地勘測,想在冬天來臨之前找到海峽。冬天就在這緩慢的航行中到來了,吼叫的寒風連同翻捲起的刺骨的大浪一起擊打著艦船,海岸荒涼得不見一隻野獸。
船員們漸漸失去了耐心,在南緯49度一個沒有人煙的地方,麥哲倫決定停止航行,在此過冬。船隊中埋伏的奸細認為時機已到,便四處煽動起來,說麥哲倫找這條海峽,就像哥倫布在大西洋里找中國和印度一樣荒唐可笑。面對眾多的反對聲,麥哲倫堅定地回答:「我絕不會後退半步,除非我死了,我一定要找到通往大南海的海峽,到達香料群島。」
一個漆黑的夜晚,一場叛亂開始了,麥哲倫方寸未亂,他憑著軍人的果敢和機智迅速平定了叛亂。他將為首的分子或處死,或驅逐,但寬恕了參與叛亂的水手們。如此一番整治,船隊里再沒有誰反對他了。
春天到來時,船隊向南開拔,人們默默無言,不知前方等待著他們的是什麼。行到南緯52度,船隊進入一個深遠的海灣,船員們的眼前一亮,半年以來,他們看到的一直是荒寂的海岸,凄冷昏暗的海灣,而這里完全是另一番天地。兩旁起伏的群山覆蓋著皚皚白雪,顯得壯麗無比,這岩石峭壁夾持的昏黑的水道是通向大南海的入口嗎?麥哲倫站在甲板上,整個人沐浴在冰雪氣息之中,他彷彿又聽到那鯨歌一般悠揚的召喚聲,船隊踏上了前所未有的希望之路。他們在那處大海灣里走了一個多月,1520年11月22日,一條海峽閃現在前方,這就是他們歷盡千辛萬苦找到的神秘海峽,後人稱它為「麥哲倫海峽」。
船隊平靜地駛過海峽,他們的眼前忽然出現了一片巨大的水域,一片開闊無比的大洋,這是歐洲人從未蒞臨的地球上的另一個海,最大最古老的海。艦船升起西班牙國旗,向著大洋鳴禮炮致意。從這一天起,人類終於弄清了自己星球的模樣,在這顆星球上,世界大洋都是相連的,陸地不能也不可能分割它們。麥哲倫船隊駛入一望無際一無所知的大洋,海上風平浪寧,多麼太平的一片大洋!麥哲倫於是親切地將這片大南海稱為「太平洋」。這便是太平洋名稱的由來。
船隊在太平洋上航行了許多日子,一天,他們在一個島上拋錨,面對岸上聚集的大量土人,麥哲倫命令自己的馬來亞奴僕亨利先上岸去打探一下情況,亨利走到土人中間,這是海洋探險史上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亨利竟然聽懂了島民們的話語,那是他本民族的語言,這些土人都是他的同胞,亨利揚起頭,淚水在他的面頰上流淌,從多年前離開蘇門答臘,跟隨麥哲倫從印度到歐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他整整繞了地球一周,回到了家鄉。之後不久,也就是1521年4月27日,麥哲倫在與菲律賓群島中的馬克坦島土著人沖突時,中箭死去。1522年9月8日,船隊中的維多利亞號回到桑盧卡爾港。
這就是著名的麥哲倫環球航行。麥哲倫完成了有史以來最輝煌的旅行,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
3、鄭和下西洋:為了宣揚明朝的國威,擴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響,招致各國來朝來貢。也是為了發展海外貿易,尤其是朝貢貿易,讓各國以朝貢的形式來中國做買賣。鄭和奉明成祖之命出使西洋,從永樂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一共七次。第一次在永樂三年(1405年)冬至永樂五年(1407年)九月,第二次在永樂五年冬至永樂七年(1409年)夏末,第三次在永樂七年九月至永樂九年(1411年)六月,第四次在永樂十一年(1413年)冬至永樂十三年(1415年)七月,第五次在永樂十五年(1417年)冬至永樂十七年(1419年)七月,第六次在永樂十九年(1421年)春至永樂二十年(1442年)八月,第七次在宣德六年(1431年)十二月至宣德八年(1433年)七月。
鄭和船隊所到的主要地方有:渤泥(今加里曼丹)、滿剌加(今馬來半島南端馬六甲)、彭亨(在今馬來半島)、蘇門答臘、舊港(今蘇門答臘島巨港)、三佛齊(今巨港一帶)、爪哇、蘇祿(今菲律賓蘇祿群島)、占城(今越南中部),真臘(今柬埔寨)、暹羅(今泰國)、榜葛刺(今孟加拉)、古里(今印度西海岸科澤科德)、小葛蘭(今印度西海岸)、錫蘭山(今斯里蘭卡)、溜山(今馬爾地夫群島)、忽魯謨斯(今霍爾木茲,屬伊朗)、阿丹(今亞丁)、天方(今麥加)、木骨都束(今非洲東岸,索馬里摩加迪沙),卜剌哇(今索馬里的布臘瓦)、竹步(今索馬里的朱巴河口一帶)、麻林(今肯亞的馬林迪)。總之,從1405到1433年,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前後二十餘年,經歷了亞非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處到達了紅海的海口和非洲東岸,並且越過了赤道。
4鑒真東渡:鑒真俗姓淳於,生於唐武則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逝於唐代宗寶應二年(公元763年)。他是揚州江陽縣(今江蘇省揚州)人,14歲時進揚州大雲寺,從聞名天下的智滿禪師受戒學禪門。在名師的指引下,鑒真的學業突飛猛進。三年後,他離開大雲寺到越州(今浙江紹興)龍興寺學戒律,並受"菩薩戒"。他20歲時,由律宗法師弘景主持,他受了"具足戒"。此後,他不斷鑽研佛教經義,對律宗有很深的研究。733年,他被譽為江淮一帶的授戒大師,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為一方的宗首。
唐玄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鑒真回到揚州大明寺宣講戒律,聽他講經和由他授戒的弟子達四萬多人,這時,他已是學識淵博、威望很高的佛學大師了。
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來到大唐。隨團前來的日本留學僧榮睿、普照受日本聖武天皇之命,約請鑒真東渡。從此,就開始了東渡日本的准備。
第一次東渡日本,鑒真和弟子祥彥等21人從揚州出發,因受到官廳干涉而失敗。第二次東渡他買了軍船,采辦了不少佛像、佛具、經疏、葯品、香料等,隨行的弟子和技術人員達85人之多。可是船出長江口,就受風擊破損,不得不返航修理。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觸礁而告失敗。 公元744年,鑒真准備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溫州途中被官廳追及,強制回揚州,第四次東渡又沒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鑒真進行第五次東渡,他從揚州出發,在舟山群島停泊三個月後橫渡東海時又遇到台風,在海上漂流了14天後,到了海南島南端的崖縣。在輾轉返回揚州途中,弟子祥彥和日本學僧榮睿相繼去世,鑒真本人也因長途跋涉,暑熱染病,雙目失明。
唐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十月十五日,日本第10次遣唐使歸國前夕,遣唐大使藤原清河、副使吉備真備、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等准備回國,他們同到揚州延光寺參謁鑒真,並約其同行。鑒真雖已66歲高齡,且雙目失明,但為了傳教授戒,為了中日人民的友好及文化交流,便應允了日方懇請。 十月二十九日晚,鑒真及弟子工匠等24人從揚州出發,與日本遣唐使船隊會合。 鑒真帶去的物品有如來、觀世音等佛像8尊,舍利子、菩提子等佛具7種、華嚴經等佛經84部300多卷,還有王羲之、王獻之真跡行書等字帖三種。經過千難萬險,終於於十二月二十日中午抵達日本九州薩摩國阿多郡秋妻屋浦(今日本鹿兒島縣)。十二月二十六日,鑒真等一行在日僧延慶的引導下進入日本太宰府,並於次年(公元754年)二月一日,航達日本遣唐使船隊的始發港難波(今日本大阪附近)。二月四日鑒真到達日本首都奈良,受到日本舉國上下盛大的歡迎,皇族、貴族、僧侶都來拜見。
三月,吉備真備以敕使身份向鑒真宣讀了天皇的詔書:"大和尚遠涉滄波,來到我國,朕不勝欣慰,自今以後,授戒傳律都由大和尚擔任。"四月初,在東大寺設戒壇,由鑒真登壇主持,先後為太上皇聖武天皇、皇太後、皇子及400餘位僧人授戒。756年,孝謙天皇任命鑒真為大僧都,統理日本僧佛事務。758年卸任,被尊稱為"大和上",恭敬供養。759年,鑒真率弟子仿揚州大明寺格局設計修建了唐招提寺,至今仍存,被視為日本國寶,對日本建築藝術有重要影響。以後,鑒真在此授戒講經,把律宗傳至日本,成為日本律宗的始祖。鑒真雖雙目失明,但能憑記憶校對佛經。他還精通醫學,憑嗅覺辨草葯,為人治病。留下一卷《鑒上人秘示》的醫書,對日本醫葯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他帶到日本的中國佛經印刷品和書法碑帖對日本的印刷術、書法藝術有很大影響。 763年鑒真在日本招提寺內圓寂。寺內至今還保留著鑒真的坐像,這也是日本的國寶。鑒真在日本10年,他對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受鑒真弟子思托等的委託,在鑒真圓寂後的16年,日本奈良時代(公元710-784年)的著名文學家真人元開寫了《唐大和上東征傳》。書中詳盡描述了鑒真六次東渡航海的艱苦歷程,使後人了解了唐朝時中國、日本的造船術和航海術。
㈢ 你知道哪些著名的航海故事要姓名和事跡,比較簡短的
馬可·波羅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和叔叔到東方經商,來到元大都(今天的北京),並朝見過蒙古帝國的忽必烈大汗,還帶回了大汗給羅馬教皇的信。他們回國後,小馬可·波羅天天纏著他們講東方旅行的故事,引起了小馬可·波羅的濃厚興趣,使他下定決心要跟父親和叔叔前往中國。
1271年,即馬可·波羅17歲時,父親和叔叔拿著教皇的復信和禮品,帶領馬可·波羅與十幾位旅伴一起向東方進發了。他們從威尼斯進入地中海,然後橫渡黑海,經過兩河流域來到中東古城巴格達,從這里到波斯灣的出海口霍爾木茲就可以乘船直駛中國了。然而,這時卻發生了意外事件。當他們在一個鎮上掏錢買東西時,被強盜盯上了。這伙強盜乘他們晚上睡覺時抓住了他們,並把他們分別關押起來。半夜裡,馬可·波羅和父親逃了出來。當他們找來救兵時,強盜早已離開,除了叔叔之外,別的旅伴也不知去向了。
馬可·波羅和父親、叔叔來到霍爾木茲,一直等了兩個月,也沒遇上去中國的船隻,只好改走陸路。這是一條充滿艱難險阻的路,是讓最有雄心的旅行家也望而卻步的路。他們從霍爾木茲向東,越過荒涼恐怖的伊朗沙漠,跨過險峻寒冷的帕米爾高原,一路上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飢渴的困擾,躲開了強盜、猛獸的侵襲,終於來到了中國新疆。一到這里,馬可·波羅的眼睛便被吸引住了。美麗繁華的喀什、盛產美玉的和田,還有處處花香撲鼻的果園。
馬可·波羅他們繼續向東,穿過塔克拉瑪干沙漠,來到古城敦煌,瞻仰了舉世聞名的佛像雕刻和壁畫。接著,他們經玉門關見到了萬里長城。最後穿過河西走廊,終於到達了上都—元朝的北部都城。這時已是1275年的夏天,距他們離開祖國已經過了四個寒暑了! 馬可·波羅的父親和叔叔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禮物,並向大汗介紹了馬可·波羅。大汗非常賞識年輕聰明的馬可·波羅,特意請他們進宮講述沿途的見聞,並攜他們同返大都,後來還留他們在元朝當官任職。
聰明的馬可·波羅很快就學會了蒙古語和漢語。他借奉大汗之命巡視各地的機會,走遍了中國的山山水水,中國的遼闊與富有讓他驚呆了。他先後到過新疆、甘肅、內蒙古、山西、陝西、四川、雲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以及北京等地,還出使過越南、緬甸、蘇門答臘。他每到一處,總要詳細地考察當地的風俗、地理、人情。在回到大都後,又詳細地向忽必烈大汗進行了匯報。
㈣ 中國古代航海的故事
鄭和七下西洋,海上絲綢之路,甘英駛入波斯灣。
㈤ 我國及世界各國航海家的故事(除了鄭和 哥倫布 麥哲倫)
有很多啊 最遠要追溯到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時期,他為了去尋找長生不老之葯,派遣道士徐福出海,可惜 一去不復返 死外邊了就!往後就更多了 國內著名的有張騫、玄奘、酈道元、徐霞客等。國外那就是發生在19世紀的新航路開辟時期的那些人了 向你上邊說的有兩個 並且他兩和達迦馬、迪亞士好像被稱為當時的4大航海家吧 我歷史學的就記住了這些 呵呵 就這樣吧!
㈥ 航海家的故事
航海家:麥哲倫http://ke..com/view/5964.htm
哥倫布http://ke..com/view/2079.htm
迪亞士http://ke..com/view/28148.htm
公元15世紀是東西方航海事業大發展時期。1405~1433年,中國航海家鄭和率船隊七下西洋,歷經30多個國家和地區,遠航至非洲東岸的現索馬里和肯亞一帶,成為中國航海史上的創舉。1420年葡萄牙創辦了航海學校;船長迪亞士在1487年航海到非洲最南端,命名該地為好望角;1497年伽馬率船隊從里斯本出發繞好望角到印度。此後葡萄牙人又到達中國、日本。1492年10月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1499~1500年,義大利航海家亞美利哥2次登上美洲大陸考察,證實這片陸地是一片新發現的陸地,而不是哥倫布當年認為的印度島嶼,故命名新大陸為亞美利加洲,簡稱美洲。16世紀始,航海技術迅速發展。1569年地理學家墨卡托發明的投影成為現代海圖繪
㈦ 哪些中外航海家的故事,50字以下
鄭和下西洋的故事:
1.公元1405年7月11日,鄭和船隊從江蘇太倉劉家港起錨出海,開始了第一次遠航,前往西洋.當時的西洋,指中國南海以西的地區. 第一站,船隊訪問了占城國.占城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對中國很友好.鄭和到達時,占城國王騎著大象,率領臣民,穿戴著鮮艷的民族服裝,出城迎接. 鄭和宣讀了明成祖的詔書,傳達了友好往來的願望,並贈送了禮品.國王非常高興,同意派遣使臣回訪. 接著,鄭和訪問了爪哇、舊港(今印尼巨港)、蘇門答臘、錫蘭山(今斯里蘭卡)、古里(今印度科澤科德)等國家和地區.在爪哇,鄭和饒有興趣地參觀了充滿當地民間風情的「步月行樂」游戲.農歷十五的夜晚,明月中天.椰樹林中,成群的姑娘,嚼著檳榔,挽著手臂,唱著民歌,慢慢地繞著一間間房舍行走.當歌聲透進木屋時,屋裡的主人會興致勃勃地走出屋來,撒一把錢,姑娘們嘻嘻哈哈地拾著小錢。
2.鄭和的船隊經過馬六甲海峽時,遇到了一夥海盜.海盜的首領叫陳祖義,廣東人,洪武年間糾集同夥,在大海上橫行霸道,搶劫過往的商船,殺人劫貨,無惡不作. 陳祖義想乘機搶劫鄭和船隊.鄭和也想就此消滅他們,為當地百姓除害.陳祖義先接到鄭和的信,表面答應投降,暗地裡卻准備乘黑夜偷襲寶船. 漆黑的夜晚,十幾艘海盜船悄悄地駛向鄭和船隊.海盜船前低後高,行駛靈活,跑得快.陳祖義非常得意,他握緊手中鋒利的刀,兩只貪婪的眼睛盯著那高大瑰麗的寶船,心中想著船中的珍寶. 但鄭和早得到密報,作好了迎戰准備.當海盜船進入伏擊圈後,大船桅桿上一盞紅燈高高升起,接著是一片燈籠火把,將海面照得通亮.海盜船被大船包圍,不到一個時辰,就被全部殲滅,陳祖義做了俘虜.鄭和一鼓作氣,又將陳祖義在舊港的老巢也端掉了。
㈧ 中外名人航海家的故事簡檢,
一、中國的鄭和。永樂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11日)朱棣命正使鄭和,副使王景弘率士兵二萬八千餘人出使西洋,造長44丈廣18丈大船62艘,從蘇州劉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門楊帆,先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區),後向爪哇方向南航,1406年6月30日在爪哇三寶壟登陸,進行貿易。時西爪哇與東爪哇內戰,西爪哇滅東爪哇,西爪哇兵殺鄭和士兵170人,西王畏懼,獻黃金6萬兩,補償鄭和死難士兵 。隨後到三佛齊舊港,時舊港廣東僑領施進卿來報,海盜陳祖義凶 ,鄭和興兵剿滅賊黨五千多人,燒賊船十艘,獲賊船五艘,生擒海盜陳祖義等三賊首 。鄭和船隊後到過蘇門答臘、滿刺加、錫蘭、古里等國家。
二、義大利的哥倫布。先後4次出海遠航發現了美洲大陸,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促進了舊大陸與新大陸的聯系。
㈨ 古今中外有哪些航海家的故事
1492年8月,哥倫布開始了遠航,他們從大西洋的東邊向西航行,兩個多月後,他們終於發現了一個小島,哥倫布上岸後,誤以為到了印度,把當地人稱為印第安人。鄭和航行了28年,與別國進行友好交往,促進了別國於中國的關系。鄭和很有決心,很有勇氣,並對別過態度友好。我還知道旗艦「聖瑪利亞號」,重130噸,長約35米,甲板長18米,有3根桅桿,並備有角帆,由哥倫布任船長。第二艘是平塔號,船長是馬丁·賓森,重90噸,速度快,船體長度只有旗艦長度的一半。第三艘尼娜號,重約60噸左右,船長是馬丁的兄弟維森特·賓森。賓森兄弟也是做為投資者參加這次探險的,是否成功也與他們的切身利益緊相關聯。我覺得,鄭和是個不錯的航海家。
㈩ 你還知道哪些著名的航海故事大家說說看吧
一、永樂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11日)朱棣命正使鄭和,副使王景弘率士兵二萬八千餘人出使西洋,造長44丈廣18丈大船62艘,從蘇州劉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門楊帆,先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區),後向爪哇方向南航,1406年6月30日在爪哇三寶壟登陸,進行貿易。時西爪哇與東爪哇內戰,西爪哇滅東爪哇,西爪哇兵殺鄭和士兵170人,西王畏懼,獻黃金6萬兩,補償鄭和死難士兵[11] 。隨後到三佛齊舊港,時舊港廣東僑領施進卿來報,海盜陳祖義凶橫[12] ,鄭和興兵剿滅賊黨五千多人,燒賊船十艘,獲賊船五艘,生擒海盜陳祖義等三賊首[13] 。鄭和船隊後到過蘇門答臘、滿刺加、錫蘭、古里等國家。
二、義大利航海家,先後4次出海遠航發現了美洲大陸,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到美洲的航路,證明了大地球形說的正確性。促進了舊大陸與新大陸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