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典園林的藝術特點
1、依山傍水,貴樹名花,綜合藝術
中國古典園林是由植物、山水和建築等組成的綜合藝術品。常用觀賞花木有松、竹、梅、蘭菊、荷、玫瑰、迎春和牡丹等,其選栽一般與園林的地理環境和園主所寄託的性情有關。園中理水也通過類型和形式的選擇來體現意趣。
園水有各種形式:湖、池、河、溪、澗、泉、瀑布。在園中有根據水源和園內地勢的具體情況,加以自然疏導,在大小、動靜、曲折的對比和聯系中實現目的。
其造型就落實在對岸水徘,似分還連的追求上。文震亭在《長物志》對理水論述甚詳,尤其是論廣池、論小池、論瀑布非常精闢。的確山水的造型是提領園林的主要構架。所以有人這樣認為園林之有山,如人之有骨骼:園林之有水,如人只有血脈。
2、追求立意,概括提煉,力求神似
中國園林集天下名山勝境,經過取捨並加以高度概括和提煉,雖取材於自然又非純天然模仿,立意新穎,展示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神似境界,這種歷經藝術加工得到的藝術美,富有身臨其境,似曾相識,又不知其所的玄妙之感,給人以詩情畫意或觸景生情的美好靈感。
3、造景含蓄,那人尋味,一點方悟
中國古典園林的絕妙之處為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尋味。美人峰越細看才像;鴛鴦廳一點方悟;亭榭匾額成了賞景說明書。又如拙政園的荷風四面亭,身臨其境,雖無荷風,但亦覺風在其中,發人遐思。
(1)中國古典園林史哪些園林比較重要擴展閱讀
按照現代人的理解,園林不只是作為遊憩之用,而且具有保護和改善環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凈化空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氣體和吸附塵埃,減輕污染。
可以調節空氣的溫度、濕度,改善小氣候;還有減弱雜訊和防風、防火等防護作用。尤為重要的是園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
遊憩在景色優美和安靜的園林中,有助於消除長時間工作帶來的緊張和疲乏,使腦力、體力得到恢復。園林中的文化、游樂、體育、科普教育等活動,更可以豐富知識和充實精神生活。
㈡ 中國古典園林史的發展時期及與其對應的歷史時段和代表性的園林作品
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它被舉世公認為世界園林之母,世界藝術之奇觀。中國的造園藝術,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為最終和最高目的,從而達到「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審美旨趣。它深浸著中國文化的內蘊,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藝術珍品,是一個民族內在精神品格的生動寫照,是我們今天需要繼承與發展的瑰麗事業。
據有關典籍記載,我國造園應始於商周,其時稱之為囿。商紂王「好酒淫樂,益收狗馬奇物,充牣宮室,益廣沙丘苑台(註:河北邢台廣宗一帶),多取野獸(飛)鳥置其中……」。周文王建靈囿,「方七十里,其間草木茂盛,鳥獸繁衍。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優美的地方圈起來,放養禽獸,供帝王狩獵,所以也叫游囿。天子、諸侯都有囿,只是范圍和規格等級上的差別,「天子百里,諸侯四十」。 漢起稱苑。漢朝在秦朝的基礎上把早期的游囿,發展到以園林為主的帝王苑囿行宮,除布置園景供皇帝遊憩之外,還舉行朝賀,處理朝政。漢高祖的「未央宮」,漢文帝的「思賢園」,漢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東苑」(又稱梁園、菟園、睢園),宣帝的「樂游園」等,都是這一時期的著名苑囿。從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苑囿亭閣,元人李容瑾的漢苑圖軸中,可以看出漢時的造園已經有很高水平,而且規模很大。枚乘的《菟園賦》,司馬相如的《上林賦》,班固的《西都賦》,司馬遷的《史記》,以及《西京雜記》、典籍錄《三輔黃圖》等史書和文獻,對於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明、清是中國園林創作的高峰期。皇家園林創建以清代康熙、乾隆時期最為活躍。當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給建造大規模寫意自然園林提供了有利條件,如「圓明園」、「避暑山莊」、「暢春園」等等。私家園林是以明代建造的江南園林為主要成就,如「滄浪亭」、「休園」、「拙政園」、「寄暢園」等等。同時在明末還產生了園林藝術創作的理論書籍《園冶》。它們在創作思想上,仍然沿襲唐宋時期的創作源泉,從審美觀到園林意境的創造都是以「小中見大」、「須彌芥子」、「壺中天地」等為創造手法。自然觀、寫意、詩情畫意成為創作的主導地位,園林中的建築起了最重要的作用,成為造景的主要手段。園林從游賞到可游可居方面逐漸發展。大型園林不但摹仿自然山水,而且還集仿各地名勝於一園,形成園中有園、大園套小園的風格。
自然風景以山、水地貌為基礎,植被做裝點。中國古典園林絕非簡單地摹仿這些構景的要素,而是有意識地加以改造、調整、加工、提煉,從而表現一個精練概括濃縮的自然。它既有「靜觀」又有「動觀」,從總體到局部包含著濃郁的詩情畫意。這種空間組合形式多使用某些建築如亭、榭等來配景,使風景與建築巧妙地融糅到一起。優秀園林作品雖然處處有建築,卻處處洋溢著大自然的盎然生機。明、清時期正是因為園林有這一特點和創造手法的豐富而成為中國古典園林集大成時期。到了清末,造園理論探索停滯不前,加之社會由於外來侵略,西方文化的沖擊,國民經濟的崩潰等等原因,使園林創作由全盛到衰落。但中國園林的成就卻達到了它歷史的峰巔,其造園手法已被西方國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國家掀起了一股「中國園林熱」。中國園林藝術從東方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認的園林之母,世界藝術之奇觀.
從園林的建築風格看,古典園林有西方古典園林和中國古典園林兩大系統,規整園林和風景園林兩種基本形式。古今中外,園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築具有自然風趣的環境藝術,它們是自然的藝術再現。如果說中外園林在藝術風格上存在基本差異的話,那就是中國古代園林重在體現「天人合一」的觀念,而西方園林則重在表現人為的力量。;西方古典園林以法國的規整式園林為代表,崇尚開放,流行整齊、對稱的幾何圖形格局,通過人工美以表現人對自然的控制和改造,顯示人為的力量。它一般呈具有中軸線的幾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筆直的林陰路、整齊的水池、華麗的噴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樹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綠籬)、壯麗的建築物等,通過這些布局反映了當時的封建統治意識,滿足其追求排場或舉行盛大宴會、舞會的需要。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爾賽宮。中國古典園林是風景式園林的典型,是人們在一定空間內,經過精心設計,運用各種造園手法將山、水、植物、建築等加以構配而組合成源於自然有高於自然的有機整體,將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結合,從而做到雖由人作,宛若天成。這種「師法自然」的造園藝術,體現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國園林屬於寫情的自然山水型。它以自然界的山水為藍本,由曲折之水、錯落之山、迂迴之徑、參差之石、幽奇之洞所構成的建築環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薈萃一處,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中國古典園林還將中華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統統表現了出來,如端莊、含蓄、幽靜、雅緻等。它使人足不出戶而能領略多種風情,於潛移默化之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藝術的熏染。中國園林講究「三境」即生境、畫境和意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園林的疊山理水,要達到雖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縮小。山貴有脈,水貴有源,脈源相通,全園生動。所謂畫境就是藝術美。我國自唐宋以來,詩情畫意就是園林設計思想的主流,明清時代尤甚。園林將封閉和空間相結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設置排布,有開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區的聯系和風景的層次,達到移步換景的效果,給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意境即理想美它是指園林主人通過園林所表達出的某種意思或理想。這種意境往往以構景、命名、楹聯、題額和花木等來表達。我國古典園林因其建築風格和特點,一般分為三大類型:北方型,以北京為主,多為皇家園林。其規模宏大,建築體態端莊,色彩華麗,風格上趨於雍容華貴,著重體現帝王威風與富貴的特色,如:頤和園;北海公園;承德避暑山莊;等,其中承德避暑山莊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江南型,以蘇州園林為代表,多為私人園林,一般面積較小,以精取勝。其風格瀟灑活潑,玲瓏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麗,富有;江南水鄉;特點,且講究山林野趣和朴實的自然美。他善於把握有限的空間,巧妙地組合成千變萬化地園林景色,充分體現了我國造園的民族風格,並廣泛吸取了中國山水畫的理論,如:拙政園、網師園等。嶺南型,以廣東園林為代表,既有北方園林的穩重、堂皇和逸麗,也融會了江南園林的素雅和瀟灑,並吸收了國外造園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輕巧、通透明快的風格,如:廣州越秀公園;杭州西湖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園林建築一般具有多曲、多變、雅朴、空透四大特點。多曲是為了和風景環境和諧組合,設計曲徑、曲橋、曲廊、飛檐翹角等;多變是為了適應山水地形的高低曲折,因地制宜,靈活布置;雅朴指追求寧靜自然、簡潔淡泊、朴實無華、風韻清新的風格;空透是為了使人們可以自由自在地環顧四周,盡情賞景,以達到「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字浪漫」的觀景效果。需要補充的是,除了上面羅列的一些文化、歷史名勝之外,還有諸如革命紀念地、名人故居等,他們以特有的紀念意義吸引著眾多的旅遊者。
㈢ 跪求中外園林史的資料 謝謝
30、魏晉、南北朝園林特點:1、以自然美為核心的思想影響下,中國古典風景式園林由再現自然進而表現自然,從簡單的模仿自然山水到概括、提煉、抽象;2、游賞活動成為園林中的主導功能;3、私家園林作為一個獨立的類型異軍突起,集中反映了該時期的造園活動的成就,呈現兩種傾向,以貴族官僚為主的崇尚華麗,爭奇鬥富的形式和以文人名士為代表的表現隱逸,追求山林野趣的風格,成為後世文人園林的先聲;4、皇家園林的建築納入了都城總體規劃之中,大內御苑位於都城的中軸線上,成為城市的一部分;5、寺觀園林的出現開拓了造園活動的領域,對後朝風景名勝區的開發起著主導作用,從此,中國古典園林形成了私家、皇家、寺觀園林三大類型並行發展的局面。32、魏晉南北朝皇家園林的特點:1、規模較小,規劃設計趨於精密細致,築山理水的技藝達到一定水準。2、從摹似神仙境界轉化為世俗題材的創作,以人間現實取代仙界的虛幻。3、受私家園林的影響,文人參與造園(園有詩情畫意)。4、創作方法由秦漢的寫實向寫意相結合轉變。5、稱謂上除「宮」「苑」外,稱「園」較多。33、園林的全盛時期—隋唐總結:1、皇家園林的「皇家氣派」已經完全形成,標志著以皇權為核心的集權政治進一步鞏固,封建經濟、文化的高度繁榮,出現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2、私家園林的藝術性有所升華,著意刻畫景物的特徵和局部、小品的細致處理。3、寺觀園林的普及及宗教世俗化的結果,促進寺觀園林的建設及山嶽風景名勝區的開發。4、山水畫、山水詩文,山水園林的藝術滲透,形成了中國古典園林的第三個特點—詩情畫意。5、作為完整園林體系的造園活動,開始對日本等周邊國家的造園活動產生影響。23、宋成就的小結:1、三大園林中,私家園林最為突出,文人園林大為興盛;2、皇家園林受文人園林的影響,出現了比任何時期都更接近私家園林的傾向,而更少皇家氣派,寺觀園林世俗化而進一步文化;3、置石、疊石均顯示其高超技巧,山水結合構成園林地貌骨架;4、唐代園林的寫意與寫實相結合,已完成兩宋的寫意創作轉化;5、三大類型的園林所顯示的蓬勃進取的藝術生命力和創造力達到了中國古典園林史上登峰造極的境地。34、唐代別墅園的建置,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1、依附於庄園,王維的輞川別業(原為初唐宋之間的完庄園別墅)。2、單獨建置在離城不遠,交通往返方便,風景優美的城郊地帶:李德裕的「平泉莊」,杜甫的「浣花溪草堂」。3、建於風景名勝區內,白居易的「廬山草堂」。27、元、明、清小結:1、士流園林的全面「文化」,文人園林涵蓋了民間活動,導致私家園林達到了藝術成就的高峰。2、明末清初,江南地區出現了一大批優秀造園家。3、元明文人畫勝極一時,波及於園林,相應地鞏固了寫意創作的主導地位。4、皇家園林規模宏大,皇家氣派觀濃郁。5、在某些發達地區、城市、農村聚落的公共園林已作為一個園林類型比較普遍了。37、明末清初,皇家園林小結:1、明代皇家園林建設重點在大內御苑,明初在離宮御苑。2、清初的離宮御苑融揉了江南民間園林的意味,皇家園林的氣派,大自然生態環境的自然美為一體,暢春園既顯示高度的人工造園的技藝水平和濃郁的詩情畫意,又表現出宛若大自然生態的環境氣氛。避暑山莊則力求保持大自然的原貌,建築少而疏郎,著重綠化植物造景,把自然風景融匯於園林風景觀,開創了園林化風景名勝區的規劃。31、園林生成期-先秦、兩漢總結:1、造園活動主流是皇家園林、私家園林,雖有記載,但兩者未有明顯區別;2、園林功能由早期的逐漸轉化的遊憩、觀賞為主,但建築只是散步和羅列於自然環境之中;3、造園活動並未完全達到創造的境界;4、動漢洛陽城城市功能分區合理,宮殿建築群集中於城中心,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都規劃開創了先型。38、避暑山莊設計成功之處:1、景區建築巧妙而恰當的與水域的開合聚散、洲島橋堤和綠化種植的障礙通透結合起來。2、動觀與定觀相結合,給遊人以步移景異的觀賞效果。3、點、線、面相結合。39、嶺南的私家園林:嶺南主要指我國南方五嶺以南的地區,如廣東、台灣、福建等地。粵中四大名園: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番偶的余蔭山房、佛山的梁園(嶺南園林的代表作)。40、艮岳:又名華陽宮,歷史沙上最著名的園林之一,宋徽宗親自參與規劃,屬人工水圖。1、目的、以山水創作為主景,「放懷適情,游心賞玩」。2、布局:是一座集疊山、理水、植物、建築相結合的,具詩情畫意的而少皇家氣派的人工山水園,它代表宋代皇家園林的風格特徵和宮廷造園藝術的最高水平。A、築山:主山(萬歲山)、側嶺(萬松嶺)、余脈(芙蓉城)、賓位(壽山)構成,「賓主分明,有遠近呼應,有餘脈遠展」的完整山系。B、置石:大理運用石的單塊「特置」,西宮門的御道兩側辟為太湖石的特置區。C、理水:北、曲江,白龍沂,鳳池、濯龍峽,雁池:由東西方向流出。D建築:洄為遊玩性的,無朝會議典,居住建築,建築種類與地形相吻合(如山上、島上建亭,水畔設合、榭、山坡、平地建樓閣等)。E植物配置:植物有數十個品種,包括喬木、灌木、果樹、藤本、水生植物、葯用植物、草本花卉、木本花卉及農作物等,其中不少是從南方引進馴化的,主要有枇杷、橙、柚、荔枝之木、虎耳草、鳳尾、素馨、茉莉、含笑之草等,景區、景點,以植物之景為主題命名,如植梅萬物的「梅嶺」,在山崗上種丹杏的「丹納」,水畔栽種龍柏萬株的「龍柏坡」,萬歲山西側的竹林「斑竹麓」等(種植方式有弧植、叢植、片植、混交等)。41、避暑山莊布局:1、三大景區:山嶽景區、平原景區、湖泊景區(由其自然地形地貌決定景區劃分)。2、三大水源:大小山泉、武烈河、熱河泉(因水成景)。3、山莊體現了「負陰抱陽,背山面水」的原則(風景山水好)。42、圓明園布局:1、宮廷區,共三進院落,共分布在同一軸線上。2、水網地帶,利用多泉的沼澤改造為河渠串綴著許多小型水體。3、東胡拓寬為福海。4、沿北宮牆的一條狹長地帶,整個山形水系的布列是對基址的自然地形的順應,同時反應了風水學說的影響。
㈣ 中國古典園林史上一共有幾次飛躍分別在哪幾個朝代
3次飛躍,分別在秦漢、唐宋、明清。具體如下:
1、秦漢時期:此時期或可稱為「自然時期」,它不僅僅是一種自然山林的原始狀態的存在,而是日趨專門化了。帝王們在這里建「宮」設「館」,除了為游獵所需要,還配置了觀賞植物、人工山水等景色,初步具有了「園林」性質。
2、唐宋時期:它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形成時期,由於疆域的擴大、經濟的發達、民族的融合,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達到了一個空前繁榮時期。園林增加了休憩、游賞,甚至宴樂之功能。
3、明清時期:它是中國古典園林的全盛時期,明代及清代初期,在中國園林發展史上是個輝煌的時期,在建築藝術中促進了國內各民族和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使中國各民族豐富奇特的建築形式更添異彩。
(4)中國古典園林史哪些園林比較重要擴展閱讀
中國古典園林的分類:
1、皇家園林:是專供帝王休息享樂的園林。其特點是規模宏大,真山真水較多,園中建築色彩富麗堂皇,建築體型高大。現存為著名皇家園林有:北京的頤和園、北京的北海公園、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
2、私家園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賈等休閑的園林。其特點是規模較小,表現其淡雅素凈的色彩。現存的私家園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蘇州的拙政園、留園、滄浪亭、網獅園,上海的豫園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典園林
㈤ 主要園林著作及其作者 主要園林匠師及其作品 著名園林的主人、建造年代 著名園林的地點、主要內容及其景點
(1【園林經典著作】第一部古代園林著作 又名《園冶》作者:明代 計成
(2)不詳
(3)拙政園:始建於明正德四年間,為明代弘治進士、御史王獻臣棄官回鄉後,在唐代陸龜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舊址處拓建而成。
(4)拙政園:位於蘇州市東北隅,以「林木絕勝」著稱。數百年來一脈相承,沿襲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園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觀取自植物題材,如桃花片,「夾岸植桃,花時望若紅霞」;竹澗,「夾澗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瑤圃百本,花時燦若瑤華。」歸田園居也是叢桂參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蘚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蘭如雪。杏花盛開,「遮映落霞迷澗壑」。夏日之荷。秋日之木芙蓉,如錦帳重疊。冬日老梅偃仰屈曲,獨傲冰霜。有泛紅軒、至梅亭、竹香廊、竹郵、紫藤塢、奪花漳澗等景觀。至今,拙政園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觀取勝的傳統,荷花、山茶、杜鵑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僅中部二十三處景觀,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為主景的景觀。如遠香堂、荷風四面亭的荷(「香遠益清」,「荷風來四面」);倚玉軒、玲瓏館的竹(「倚楹碧玉萬竿長」,「月光穿竹翠玲瓏」);待霜亭的桔(「洞庭須待滿林霜」);聽雨軒的竹、荷、芭蕉(「聽雨入秋竹」,「蕉葉半黃荷葉碧,兩家秋雨一家聲」);玉蘭堂的玉蘭(「此生當如玉蘭潔」);雪香雲蔚亭的梅(「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聽松風處的松(「風入寒松聲自古」),以及海棠春塢的海棠,柳陰路曲的柳,批把園、嘉實亭的批把,得真亭的松、竹、柏等。有東園,中園,西園,園內著名景點有香洲,小飛弘和遠香堂,主要集中於中園。
詳細見 拙政園當地介紹
http://www.9tour.cn/Scenic/City16/1_Content/
㈥ 秦漢時期的造園特點和發展 500字左右(中國園林史)主要是講園林建築造園的內容
秦漢時期:出現了以宮室建築為主的宮苑,「一池三山」的布局初步形成。
特點(利用自然):
(1)面積大,周圍數百里,保留囿的狩獵游樂的內容;
(2)有了散布在廣大自然環境中的建築組群。苑中有宮,宮中有苑,離宮別館相望,周閣復道相連。
秦始皇的阿房宮、漢武帝的上林苑。
㈦ 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19世紀,中國古典園林演進脈絡主要有哪些方面
中國古典園林史的五個分期。
中國園林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自我完善,只是在園林的某些要素如植物、動物各類方面受到外來園林文化的影響,因而表現出穩定的、緩慢的、持續不斷的歷史演進風格。
1.我國園林的興建,是從奴隸社會經濟相當發達的商殷時期開始的,是以帝王狩獵為主流的時期。
2.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造園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過渡階段,也是山水園的奠基時期,出現了以再現自然山水為主題的自然山水園,奠定了以後中國山水園歷史發展進程中藝術風格的基礎。
3.隋唐宋時期,是我國園林進入全面發展的時期。唐宋藝術繁榮,文人畫家描繪自然風景之風盛行,造園藝術更加傾向於追求樸素的自然美,並發展到以詩情畫意的園林意境創作階段
4.明清時期是我國古代園林的最後興盛時期,造園活動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在園林藝術上,技巧更為發達。
㈧ 學園林的進,有關中國古典園林史的幾個問題
一、中國古典園林發展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
這個。。。中國自然背景就是網路裡面的嘛;人文條件。。。中國一直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的社會形態,農耕經濟的影響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層面。古典園林的造園人與所有者都與農業生產純朴、自然的生活形態與環境息息相關,所以基於自然、師法自然,是造園活動在相應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下客觀的物質制約條件,也是影響中國古典園林向風景式發展的客觀條件。深厚的政治、文化等意識形態領域的歷史背景。受君子比德、仁著樂山、智者樂水等儒、釋、道傳統思想的影響,古典園林作為一項特殊的物化的藝術,發展出師法自然、本於自然而又高出自然的自然風景式造園手法,並最終以天人合一的意境為其終極審美意境,是中國傳統社會文化、政治、藝術發展的必然,是影響中國古典園林向風景式發展的主觀條件。
二、中國古典園林史的的五個發展時期及其特點
1.園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漢;這一時期像什麼囿、台、園為中國古典園林的雛形,山水的審美觀念在這一時期確立使中國向風景式園林發展,最開始的台主要作用為登高、神交、夜觀天象,囿就是動物園,園是植物園(囧)。這一時期的主要特點是功能性逐漸向觀賞性、政治性這一方向發展,主要代表作品楚國的章華台——「高台榭」的典型、吳國的姑蘇台——山地園林、秦朝上林苑——當時最大的一座皇家園林、西漢上林苑、建章宮——歷史上第一座具備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園林。
2.園林的轉折期——三國、兩晉、南北朝;特點 以自然為主的園林手法產生,自然山水園的由來;木結構建築完全代替了漢代的夯土台榭建築,伴隨佛教發展出現寺廟園林,並開始出現這樣蘭亭的風景游覽地,即這一時期開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觀三大類型並行發展的局面和略具雛形的園林體系。
3. 園林的全盛期——隋、唐;這一時期皇家園林繼續發展(皇帝老兒家的算是最大的私家園林),主要包括大內御苑,行宮御苑、離宮御苑,其中唐代西苑——沿襲漢以來的「一池三山」的宮苑模式,在設計規劃方面的成就具有里程碑意義,他的建成標志著中國古典園林全盛期到來。私家園林則出現城市私園(宅園)、風景別業、文人園林,公共園林興起,千年梳理的西湖、西安曲江形成大型的公共園林,也兼御苑的功能。
4.園林的成熟期(一)——宋代;總的特點是園林文人化。宋代皇家園林規模較小,接近私家園林,文人園林的興盛,占著士流園林的主導地位。宋代文人園林的風格特點:簡約、疏朗、雅緻、天然,也是中國古典園林體系的四個基本特點的延伸,禪宗、詩、畫藝術影響園林。公共園林和寺觀園林緩慢發展。這一時期代表作品:艮岳、環溪、滄浪亭、西湖、靈隱寺等。
5.園林的成熟期(二)——元、明、清;這一時期總特點是在中國自然風景園的范圍內多樣化;元朝這個奴隸制封建國家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建設北京(囧),明清皇家園林園林主要特點:獨具壯觀的總體規劃、突出建築形象的私家園林造景作用、全面引進江南園林的技藝、復雜多樣的象徵意義。私家園林多體現園主人意志,空間變化復雜,山水關系多樣,在文人園林的基礎上漸行漸遠。其中私家園林分為南方私家園林、北方私家園林、嶺南私家園林。寺廟園林具有群眾性、開放性的特點,功能比較單一,具有公共園林的職能。公共園林依託城市水系的公共園林。
三、主要風格特徵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觀類型,3、詩情畫意的表現手法,4、舒適宜人的人居環境,5、巧於因借的視閾擴展,6、循序漸進的空間序列,7、小中間大的視覺效果,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達。總而言之,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主要標志我理解為相應的造園手法,如借景、借景、對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也可能是相應的具體案例。
四、清代(清中葉、清末)中國古典園林的主要類型
皇家、私家(南方私家園林、北方私家園林、嶺南私家園林)、寺廟園林和公共園林、風景名勝區。
五、中國古典私家園林中江南園林、北方園林、嶺南園林在造園風格上的主要區別,及其主要代表性園林。
江南園林、北方園林、嶺南園林三大風格主要表現在各自造園要素的用材、形象和技法上,園林的總體規劃也多少有所體現。
江南園林——疊石主要太湖石和黃石,小型假山幾乎全部疊石而成;園林植物以落葉樹為主,配合若干常綠樹,再輔以藤、竹、花草等點綴;建築以高度成熟的江南民間鄉土建築為主,兼駐皖南、北方的風格;深厚的文化積淀、高雅的藝術格調和精湛的造園技巧,三大風格之首。
北方園林——建築穩重、敦實,具有剛健之美;水資源匱乏,採用「旱園」的做法;疊石為假山的規模小,主要為北太湖石和青石。植物以常綠和春、秋、夏更迭不斷的灌木構成植物造景。
嶺南園林——園林規模比較小,庭院和庭園的組合;理水的手法多樣豐富,不拘一格;植物品種繁多,以植物造景為主。
江南的私家園林
揚州有「揚州園林甲天下」的隆譽,園林建築之獨具風格,內外檐裝飾之精緻,花木品類之豐富,疊石築山則更臻新的造詣,所以有「揚州以園名,名園以疊石勝」。其中多處園子都在歷史上著名的「瘦西湖」帶狀園林集群。
蘇州園林,留園(以石景取勝的名園)、拙政園、網師園、獅子林,號稱蘇州四大名園。
杭州也是私家園林集中之地,代表為郭庄、西冷印社
吳興的安瀾園,上海的豫園,南京的隨園,江寧織造署(商園)
揚州——小盤谷,小型宅園,此園雖小,用地卻十分緊湊,空間有障隔通透的變化,主次分明,顯示了江南小型宅園的精緻而幽深含蓄的典型性格。
個園,園內有多種竹子,所以取名「個園」,他以假山堆疊之精巧而名重一時,創造了象徵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這個是中國古典園林中獨一無二的。
瘦西湖,一組以丁字河道為脈絡的園林集群,在瘦西湖帶狀展開的湖上園林大集群中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組,他的四座園林各具特色,而在總體布局上則又互為對比:卷石洞天之怪石古木之勝與其西鄰的西園曲水的較密集的建築恰成對比;湖西的冶春詩社、柳湖春泛建築疏朗,富於山林野趣,與湖東的虹橋修碶建築分量較重形成對比。
蘇州——網師園,中型宅園,整個園林的空間安排採取主、輔對比的手法,主景區周圍安排若乾的較小的輔助空間,形成眾星拱月的格局。在規劃尺度上也頗有獨到之處,網師園的建築密度高達30%,但置身園內,並無囿於建築空間之感,足見設計的獨具匠心。
拙政園,是典型的多景區、多空間復合的大型宅園,園林空間豐富多變、大小各異。有山水為主的開敞空間,有山水與建築相間的半開敞空間,也有建築圍和的封閉空間。最大限度的發揮了空間組織上的開合變幻的趣味和小中見大的特色。
留園,園子分西、中、東三部分,西區以山景為主,中區以山、水兼長,東區以建築取勝。收集了太湖石12峰置於園內。其中以東區東部,正廳院中的「冠雲峰」、「瑞雲」、「岫雲」三峰為主景的庭院最為有名。留園的兩個突出特點:豐富的石景,多樣變化的空間之景。
北方的私家園林
北京私園是北方私園的典型,王府花園是北京私園的特殊類別。如余園、崇禮花園、索家花園、那桐花園、可園、醇親王府園(宋慶齡故居)、鄭親王府園、禮親王府園。
大體上北京北京西郊的私園比較著名,如樂善園(後改建成北京動物園);淑春園(園中的寬大的湖面就是現在北京大學的未名湖);蔚秀園;鳴鶴園;朗潤園;承澤園;集賢院;熙春園、近春園、禮王園(後為樂家花園);自得園,這些絕大多數都是別墅園林,宅與園合而為一,而且都是以山水取勝,因水成趣的水景園。
北京私園——半畝園,疊假山為京城之冠,利用屋頂平台拓展視野,充分發揮了小環境的借景條件。
萃錦園(恭王府後花園),總體格局為西、南部為自然山水景區,東、北部為建築庭院景區,形成建築環境和自然環境之對比,既突出了風景式園林的主旨,又不失王府氣派的嚴肅規整。疊石用材及技法是北方的典型風格。
山東私園——十笏園,風格於北方的渾厚中又透出江南的柔媚。
嶺南的私家園林
園林的布局、空間組織、水石運用和花木配置方面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終於異軍突起而成為與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風格。
順德的清暉園、東莞的可園、番禺的余蔭山房、佛山的梁園,粵中四大名園。
梁園——文人園林,總體規劃特色在於住宅、祠堂、園林三者的巧妙合理的組合。
可園——純建築圍合的庭院格式
余蔭山房——總體布局很有特色,兩個規整形狀的水池並列組成水庭,水池的規整受西方園林影響。園中一些小品也為歐式風格
林本源園林——中型宅園,台灣名園,全園利用建築劃分為五個區域,各有特色。
一、中國古典園林發展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
二、中國古典園林史的的五個發展時期及其特點(五個發展時期,我知道,但是特點不知道)
三、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風格特徵)及其主要標志。(風格特徵我知道,但是主要標志不知道)
四、清代(清中葉、清末)中國古典園林的主要類型
五、中國古典私家園林中江南園林、北方園林、嶺南園林在造園風格上的主要區別,及其主要代表性園林
六、中國古典園林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及其演進的主要推動力量。
同問題一的人文背景,演進的最主要推進力量我認為是中國古代文人和響應能審美的封建文人(即好的設計師和好的甲方吧),根本力量是中國古代智慧聰明的勞動人民有木有!!!
七、不同文化形態對園林產生與發展的影響。
這個是針對世界園林說的么
這么大的命題很難說啊
個人認為文化只是一方面,根本是經濟方式的不同導致園林(或者藝術)的發展方向。文化若即若離於經濟發展。
以上敘述包含個人主觀觀點,如有和主流觀點相左右之處,敬請仔細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