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經驗是什麼
中國抗日戰爭歷史總結:
1931年爆發的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極為重要的事件,關繫到中日兩國的命運。對於發動侵略戰爭的日本而言,戰爭的結果影響了20世紀以來日本的發展方向、制約了日本當今的國際地位、形成了今日日美關系的基本格局,其影響餘波至今猶在。
對於被侵略對象中國而言,這場近代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損失最大、傷亡人數最多的14年抗日戰爭,是近百年來中華民族危機的最高點,是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點,也是中華民族命運的轉折點。
一方面,這場戰爭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的傷害,中國人民徹底陷入了深淵。另一方面,這場戰爭也是中華民族新生的起點,成為中華民族崛起,重新走上世界舞台的起點。
(1)中國人民如何抗日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第一,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捍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
第三,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貳』 談談你對中國人民進行的抗日戰爭的認識
一、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率先獨立開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中國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具有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的重大意義。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我們的敵人是世界性的敵人,中國的抗戰是世界性的抗戰。」在這場關乎世界和平、人類命運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中國戰場長期牽制和抗擊了日軍的主要兵力,對戰勝日本法西斯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二、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
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民族解放的先鋒隊,先後提出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論,創造性地回答了決定抗日戰爭成敗的根本性、戰略性問題,並在戰爭中開辟了廣大的敵後戰場,建立了鞏固的抗日根據地,支撐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堅持持久抗戰、奪取抗戰勝利的中流砥柱。
三、中國人民為贏得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貢獻
當時的中國,與日本在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等方面有著相當大的差距,在很多情況下,中國軍民幾乎是以血肉之軀奮勇抵抗,以奮不顧身的精神彌補裝備上的劣勢,緩解戰場上的危機。而且,日本法西斯滅絕人性、喪心病狂,對中國人民進行了駭人聽聞的屠殺、迫害、奴役和摧殘,各種兇殘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最殘暴、最醜陋的黑暗一頁。
(2)中國人民如何抗日擴展閱讀
中國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東方主戰場,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頑強奮戰和巨大犧牲,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徹底洗刷了近代以來抗擊外來侵略屢戰屢敗的民族恥辱。從此,再也沒有侵略者可以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肆虐。
『叄』 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中國人進行了怎樣的抗爭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全民參戰的一場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戰爭。是中國人民取得完全徹底勝利的一場戰爭。其主要特徵有5條:1、全國共同抗戰。2、主要有兩支抗日力量。中國國民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3、兩個抗日戰場,中國國民黨面對的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開辟的敵後戰場。4、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得到了包括美國在內的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戰場之一,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徹底結束。5、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反侵略戰爭,中國人民空前團結起來,浴血奮戰,前仆後繼,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肆』 中國共產黨是如何領導抗日戰爭的呢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中國局部抗戰開始興起。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於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八一宣言》),呼籲全國各黨派、各階層、各軍隊團結起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派周恩來等到西安,參加談判,迫使蔣介石做出了停止「剿共」、聯合紅軍抗日等六項承諾。蔣介石接受了中國共產黨關於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得以初步形成,為全國抗戰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1940年8月20日,八路軍發起百團大戰,隨後日軍推行治安強化運動,華北日軍兵力達到47萬,並集中了傀儡政權中能投入戰場的全部軍隊。
為應對共產黨方面的游擊戰術,日本採用了「保甲制」來斷絕共產黨軍隊與當地民兵的接觸,設立無人區,進行極為野蠻殘暴的「三光政策」,甚至使用違反國際法的生化武器來作戰。共產黨面對日軍掃盪的壓力下,全軍實行戰略轉移,化整為零保留實力,開展各種形式的反「掃盪」斗爭,如著名的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破襲戰等。
從1943年7月開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普遍發起局部反攻。1943年10月和1944年5月,中國駐印軍和遠征軍在緬北、滇西也開始反攻作戰。
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國政府首腦羅斯福、丘吉爾、蔣介石在埃及首都開羅開會,通過《開羅宣言》,要求戰後日本歸還佔領中國的所有領土,包括台灣及其附屬島嶼。至1943年12月,日軍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被迫收縮戰線,華北方面軍停止向抗日根據地的進攻。
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分別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蘇聯紅軍也根據《雅爾塔密約》,在8月8日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出兵中國東北。
1945年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立即舉行全國規模的大反攻,與盟國一起對日本進行最後的決戰。8月10日、11日,中國共產黨延安總部向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連續發布7道反攻命令,並限令敵偽向中共武裝繳械投降。
1945年9月9日9時,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舉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戰區受降儀式,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在首都南京陸軍總部舉行的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上,日本駐中國侵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代表日本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並交出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標志著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9月3日被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4)中國人民如何抗日擴展閱讀
中國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回望屈辱和悲壯的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後的百年間,世界列強幾乎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
盡管中國人民進行過一次又一次抵抗,但沒有一次戰爭不是以中國失敗而結束的。抗日戰爭則不同,億萬中華兒女逐步凝聚起來、團結起來,形成舉國禦侮的偉大力量,最終贏得了近代以來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抗日戰爭是一場推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歷史進程的戰爭。抗日戰爭不僅是爭取獨立和解放的民族戰爭,而且是追求民主與進步的深刻社會變革。在抗日戰爭中,作為中國兩大政治力量的國民黨和共產黨合作抗日,共赴國難,創造了團結禦侮的光輝業績。
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統治集團,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不敢放手發動群眾,不肯放棄反共政策,特別是到全國抗戰後期,不斷強化獨裁統治,逐漸失去了民心。
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動員、組織和武裝人民群眾,實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戰路線,得到了廣大群眾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愛國人士的擁護和支持,為新中國成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群眾基礎。
『伍』 為什麼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弱國戰勝強國的範例其基本經驗是什麼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弱國戰勝強國的範例,原因主要有:
1、從軍事實力上,中國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軍隊除了在人數方面佔有一定的優勢以外,武器裝備,軍隊素質方面以及後勤保證與日軍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這是軍事弱國對軍事強國的勝利。
2、從經濟實力上,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落後的農業生產力對較為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力的勝利。
第三、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第四、 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斗爭。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陸』 近代歷史上中國人民是如何反抗外來侵略的
以抗日戰爭為例
1933年1月1日,日軍開始進犯山海關,把侵略矛頭指向了華北。
1933年5月,原西北軍將領馮玉祥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5月31日,中日簽署《塘沽協定》,國民革命軍退出熱河和冀東,日本打開了通往華北的大門。11月,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將領發動福建事變,事變最終失敗,蔣介石撤銷了十九路軍的番號。
1935年,日本策劃製造華北事變,妄圖把華北變為第二個偽「滿洲國」;6月11日,梅津美治郎就華北問題提出備忘錄;7月6日,何應欽復函全部承認日方要求,實際形成《何梅協定》。
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於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八一宣言》),呼籲全國各黨派、各階層、各軍隊團結起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935年8月5日,日本外相廣田弘毅提出對華三原則。9月,日本再度製造輿論,要求「華北五省(察哈爾、綏遠、河北、山西、山東)自治」。11月25日,日本策動的,由宋哲元為委員長的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舉行抗日救國遊行,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一·二九運動掀起全國抗日救國運動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1936年2月26日,日本發生二·二六事件,日本法西斯軍事獨裁政權形成。
1936年5月,宋慶齡、沈鈞儒、鄒韜奮、陶行知、章乃器等愛國民主人士發起成立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隨後,中共中央發布《停戰議和一致抗日通電》,放棄了「反蔣抗日」的口號。
1936年6月至9月,中國國民政府和中國國民黨內部的地方實力派爆發兩廣事變,事件幾乎觸發了一場內戰,但是最終以雙方達成政治妥協而和平結束。
9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黨內指示,明確提出黨的總方針是「逼蔣抗日」。
(6)中國人民如何抗日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始終存在著兩個戰場,即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和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兩個戰場在中國抗日戰爭中逐漸形成,在戰略上相互配合。
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始終是中國抗戰的重要戰場,在全民族抗戰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國性抗戰開始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立即投入抗日斗爭。八路軍剛開赴前線時,主要是直接在戰役上配合國民黨軍隊作戰。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後,八路軍在敵後實施戰略展開,發動獨立自主的敵後游擊戰爭。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此時在中國正面和敵後戰場上,國共抗日軍隊一共抵抗著日軍57個師團,超東南亞加上太平洋戰場的日軍總數。中國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
『柒』 中國人民是如何抗日的
1:日本的發動是侵略戰爭,中國是反侵略戰爭,我們是正義的。
2:中國的幅員遼闊,物產豐富,資源相對來說較多。
3:中國人民的進行了艱苦卓絕的,不屈不撓的反抗(中國軍民傷亡共5000萬人)。這個是主要的原因。
4:國際反法西斯的對日本的打擊,是對中國有力幫助。
『捌』 我國的抗日戰爭時如何勝利的當時的中國人民都在幹嘛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等關鍵因素,全國人民在慶祝這一時刻的到來。
1931年9月18日,日本以一個莫須有地原因發起了九一八事變,由於當時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使得日本很快侵佔了我國東北地區,標志著中日戰爭的正式爆發。在抗日戰爭中,爆發了成千上萬大大小小規模的戰斗,給我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損失。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正式結束。這場戰爭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值得每一位中國驕傲。可能不熟悉歷史的朋友會好奇,當時是如何勝利的呢?
抗日戰爭是歷史的勝利,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驕傲。讓我們永遠記著整個歷史,不斷激勵著我們向前。
『玖』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主要經歷了3個階段哪3個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經歷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戰略防禦階段: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
「七七事變」爆發,全民族抗戰開始,歷經太原會戰、淞滬會戰、武漢會戰、棗宜會戰、徐州會戰等大的戰事,國民黨軍敗退重慶,中共開赴山西,堅持游擊戰,開辟敵後戰場;南方新四軍開展正面戰場敵後游擊;
第二階段是戰略相持階段:從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
以汪精衛為代表的投降派成立為國民政府為標志,國民黨軍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日軍在正面戰場與國民黨軍戰事基本相持,把主要精力放到消滅敵後抗日武裝和根據地上面;
第三階段是戰略反攻階段:從1944年1月解放區戰場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國際上,美國艦隊基本消滅日本聯合艦隊主力,蘇聯完成西方戰場戰事,出兵東北,中國敵後戰場率先開展反攻,直至全民族的抗日反攻大高潮到來,最終徹底消滅日本侵略者,贏得了自鴉片戰爭以來,近代中國反抗外來侵略的完全勝利!
(9)中國人民如何抗日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戰爭和全民族解放戰爭,無論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還是在中國歷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戰爭的勝利,具有著偉大意義,從此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振興。
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在外敵入侵時屢戰屢敗的歷史,是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從根本上改變了戰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抗戰以前,中國在世界上毫無地位可言。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中四大國之一。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掙脫了大部分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廢除了帝國列強強迫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中華民族從此由衰落轉向振興。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最危急時刻,被人稱為「東亞病夫」的中華民族終於覺醒了。
中國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原來「一盤散沙」、四分五裂的中華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廣泛參加的一次全民抗戰。
『拾』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從什麼開始
1931年開始。
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於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結束於1945年日本簽訂投降書,經過了14年艱難曲折的斗爭歷程。
其中,以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為界,前6年是局部抗戰時期,後8年是全國抗戰時期。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10)中國人民如何抗日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
1、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重大轉折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復興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回望屈辱和悲壯的中國近代史,鴉片戰爭後的百年間,世界列強幾乎都參與了對中國的侵略和掠奪。
盡管中國人民進行過一次又一次抵抗,但沒有一次戰爭不是以中國失敗而結束的。抗日戰爭則不同,億萬中華兒女逐步凝聚起來、團結起來,形成舉國禦侮的偉大力量,最終贏得了近代以來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2、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和消滅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對徹底戰勝日本法西斯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3、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
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共同奮起禦侮的人民戰爭。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全國各民族、各階級、各黨派、各社會團體、各界愛國人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都為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民族解放的先鋒隊,先後推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理論,創造性地回答了決定抗日戰爭成敗的根本性、戰略性問題,開辟了廣大的敵後戰場,是堅持持久抗戰、奪取抗戰勝利的中流砥柱。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確立「十四年抗戰」的重大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