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航天探索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中國航天探索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24 18:55:12

Ⅰ 中國「天問一號」即將飛往火星,這對我國航天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2020年你說它不平凡,它還真的是一點都不簡單,有喜有憂。在疫情沖擊下全球經濟的不景氣,人們正常的工作、生活多少也受到了影響。

美國在高端晶元上針對華為的制裁更是牽動著全國億萬人民的心,這一點目前來說尤其讓我們憂心,但是我國的航天事業在今年依舊穩步向前,這是值得我們歡喜的事情。

如果這次任務圓滿成功,我國將進入真正意義上的航天強國,這跟載人登月的意義一樣重大,未來的2030年我們還計劃實現在火星上的采樣返回。

而美國也計劃在同一時期完成同樣的任務,這說明我們在航天事業上已經和老美有平起平坐的感覺了。

“天問一號”是我國征服外行星和深空的第一步,未來還會有土星探測的“天問二號”,木星的“天問三號”,直到離我們最遠的海王星等等...

“天問一號”代表著我國進入航天強國的第一步,意義非凡。如果成功,載人登月那也是想不想去的事,而不是能不能去的事。你細品,今年7月有多重要...,大家拭目以待吧。

Ⅱ 中國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對世界局勢會產生哪些影響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中國是繼美國之後第三個有條件飛往火星的國家,此前俄羅斯已經失敗。這次天問一號要是順利到達火星,中國航天事業會再進一大步。世界局勢可能不會有太大影響,但中國的強大會讓最強兩個國家感到壓力。只要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能完成“繞、落、巡”三個地獄難度級別的技術難點,咱們就能追上世界第一強國的腳步。

03、中國科技實力正在和世界強國縮短距離

中國航天技術能發展那麼強大,背後都是科學家日夜研發的功勞。沒有他們付出,航天技術絕不會發展那麼迅速。現在都已經能夠有條件上火星,要知道美國發射44個火星探測器只成功8個。而中國現在只是首次發射,要是能夠一次性成功登陸火星。美國在國際上地位就有點尷尬了,世界第一強國,科技水平正被其他國家追上。中國在世界上局勢會越來越好,這也是美國最擔心的地方。雖然中國和美國相比是還有一段距離,也不是說超越就能馬上超越。但我們國家正在縮短這個差距,在世界影響力上,中國不一定比美國差。最後還是預祝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能夠一次登陸火星,完美完成探測任務,只要有一次成功,技術趕超美國不是難事。

Ⅲ 哪些因素令中國航天科技的發展

  1. 國際環境: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進行了探索太空,我泱泱大國不能落後,這是世界潮流,

  2. 軍事目的:在信息化發展的今天,沒有通訊衛星,沒有導航衛星,情報間諜衛星,軍隊作戰就失去了「眼睛」,只能被打。

  3. 經濟發展需求:在信息化發展的今天,包括互聯網、通訊等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為了安全,不能依賴他國進行,只有自己搞航天事業才能保證經濟的安全 有序 快速發展,不受制於人。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中國的航天科技對全人類有過哪些貢獻

中國進行航天飛行科學實驗,打破了世界上極少數國家壟斷航天技術的局面,既彰顯了雄厚的綜合國力,也是對人類科學與和平事業的貢獻,有助於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資源、緩解地球面臨的自然壓力。

走向太空、探索宇宙是全人類共同的夢想。太空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疆域,空間資源是全人類共有的財富。載人航天是人類進入太空的階梯,也是人類開發宇宙空間、利用太空資源的必由之路,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希望所在。航天技術涵蓋了許多尖端科學技術,航天技術在生命科學等領域如果能夠有突破性成果,那麼人類的健康和生活將可能出現質的飛躍,其價值更是用數字無法估計的。

神七是中國的,然而科學沒有國界,世界各國所取得的航天成就都屬於全人類,中國的航天成就理所當然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當今世界,國際航天合作越來越多,合作領域也越來越廣泛。中國躋身於世界航天大國之列,為人類探索太空增添了一支生力軍。中國航天作為世界航天的一部分,必將為人類探索太空事業發揮積極作用。中國航天事業的終極目標就是和平利用太空資源,最終造福全人類。

中國是火箭的故鄉,中華民族一直在為實現飛天夢想而不懈地探索和努力。神七升空,太空行走之後,航天器交會對接、建造大型空間實驗室、月球探測、深空探測……中國在太空中的腳步將會越走越遠,對人類的貢獻將會越來越大。
集中來說,在中國發展載人航天事業的意義有如下幾個方面:
1.載人航天事業是人類歷史上最為復雜的系統工程之一,它的發展取決於整個科技水平的發展。同時,它也影響這整個現代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同時對於現代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從而可促進和推動整個科學技術的發展。一個國家載人航天技術的發展,可以反映出這個國家的整體科學技術和高科技產業水平,如系統工程、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系統、推進能力、環控生保技術、通信、遙感以及測試技術等諸多方面。它也能體現這個國家近代力學、天文學、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的發展水平。沒有航天醫學工程的研究與發展,要想把人送進太空並安全、健康而有效地生活和工作是不可能的。美國赫赫有名的"阿波羅"計劃從1961年開始實施至1972年結束,共花費240億美元,先後完成6次登月飛行,把12人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面。它不僅實現了美國趕超蘇聯的政治目的,同時也帶動了美國科學技術特別是推進、制導、結構材料、電子學和管理科學的發展。在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的今天,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能在極大程度上實現中國科技力量的跨越式發展。
2.發展載人航天是當今各國綜合國力的直接體現。各發達國家都在發展戰略上都將增強綜合國力作為首要目標,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發展,而載人航天技術就是其主要內容之一。一個國家如果能將自己的宇航員送入太空,不僅僅是國力的體現,而且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增前民眾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強凝聚力。特別是「神舟飛船」計劃一旦獲得成功,將如同60年代的「兩彈一星」工程一樣,引起全世界的注視,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3.毫無疑問,在地球資源日漸枯竭的未來,對太空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就日漸重要。而載人航天技術顯然在其中佔有重要地位。在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擁有豐富資源的巨大寶庫,載人航天事業就是通向這個寶庫的橋梁。「太空工廠」可以幾乎像是在變魔術一般,在微重力、真空和無對流的條件下,製造出地球上難以形成的合金材料和其它的相關產品,可以想像如果說前三次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財富,那麼這次由太空技術引發的「新工業革命」最終將改變整個人類社會的現有模式,「Made In Space」的字樣將充滿整個市場的各個角落。中國要想在未來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離不開開發太空資源的基礎——載人航天技術。
除了以上幾點,載人航天事業的從分發展將標志著人類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的開始。以往只有在科幻電影中才能見到的鏡頭,將一步步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實現。人類轉移到其他星球上居住和生活將不再是幻想,完全可以開發出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間,來解決生活空間越來越擁擠的現狀,特別對於中國。到了那個時候,人類又將面臨著更多新的考驗和抉擇。

Ⅳ 分析一下我國航天事業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改革開放的30年,是我國航天事業創新探索、開拓中國特色航天發展之路的30年。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要求航天科技工業把力量集中到發展實用、急用的應用衛星上來,實行軍民結合。我國應用衛星和衛星應用技術獲得長足進步,航天技術廣泛應用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黨中央批准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後,僅11年的時間就實現了載人航天飛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自主掌握載人航天技術、實現載人航天飛行的國家。 進入新世紀、新階段以來,黨中央先後作出實施月球探測工程、載人航天二期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決策,為航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國各行各業的大力協同和無私支持下,我國航天科技工作者立足基本國情,充分利用國內的材料、技術和產品,按照系統工程的科學方法和嚴密的質量保證體系,進行系統集成,掌握了型號研製發展的規律和關鍵技術,在研製中真正做到了「少花錢、辦大事」,又好又快地發展。 回憶起中國人首次遨遊太空的21小時,楊利偉感慨萬千:「是改革開放托起了神舟,是千千萬萬人把我送上了太空。」航天事業的每一項重大成就,都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生動體現。 伴隨著改革開放,中國航天事業在堅持走自主創新道路的同時,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用自主研製的運載火箭發射美國、歐洲製造的衛星,躋身國際商業發射市場;與巴西聯合研製中巴地球資源衛星,成為南南合作的典範。 「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航天生產力,為航天科技鑄造新時期的輝煌業績創造了體制和機制優勢。」馬興瑞說。 三十年鑄就航天精神時代豐碑 中國航天科技成就的背後,是不斷錘煉孕育著的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這些精神同時被賦予了豐富的時代內涵。 數據顯示,在載人航天科技人員隊伍中,青年一代佔到了2/3以上,飛船系統中副主任設計師、副總指揮中40歲左右的年輕科學家佔到80%。繞月探測工程研製隊伍平均年齡不到40歲,54名正、副主任設計師中,上世紀70年代出生的佔65%。這些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年輕科技人員,不僅秉承了老一輩科學家的奉獻精神,還烙上了改革開放的精神印記。 王翔是載人航天隊伍中為數眾多的留學歸國人員之一。本來他在國外的一家公司有著優越的工作環境和優厚的待遇,但是當得知中國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成功的消息後,他毅然回國。 「為國爭光與實現個人價值並不矛盾。」現在已是飛船系統副主任設計師的王翔說。 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命運聯系在一起,把個人選擇與國家需要聯系在一起,年輕的航天人在為祖國贏得榮譽的同時,也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每當神舟飛船上天,神州大地上總會掀起一陣航天熱。神舟六號先進事跡報告團全國巡迴報告時,每到一地無不引起轟動。航天英雄的故事,被寫進了多種版本的教科書。「與一切尖端科技一樣,航天事業從來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多次拒絕高薪聘請的火箭系統年輕的副總設計師張智說。 正是憑著為國爭光的信念,正是憑著敢於超越的意識,正是憑著腳踏實地的作風,中國航天人用一系列科技奇跡告訴世界:中國人同樣能夠摘取高科技皇冠上那耀眼的明珠。 「每一個航天人,都是載人航天事業的螺絲釘;而載人航天事業,又是祖國這艘巨輪的螺絲釘。」神七火箭系統總指揮劉宇說,同舟共濟、團結協作,使我國的航天事業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新的跨越,攀上了一個又一個新的高度。

採納哦

Ⅵ 中國航天即太空探索問題

我認為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研究利用電磁炮發射衛星,原因有如下幾點:
1.衛星的軌道最低也要500公里,而500公里也是在大氣層上方的500公里,即使用電磁炮發射,衛星也需要大量的燃料。電是不可能的了,物體擺脫萬有引力速度也需要每秒11.2公里。衛星可以使用核燃料棒做動力,但如何釋放動力出來?即使能釋放出來,就要增加大量的裝置。此時,電磁炮打出的距離就大大減少,就難以在電磁炮打出的距離內發動機器。
2.物體在穿越大氣層時如果沒有整流罩會發生燃燒,衛星進入太空也要進行多次變軌……也就是說,想做到以上的一切都要有火箭上的一大部份裝置這就會影響衛星能攜帶東西的重量也就會影響衛星工作能力。
3.中國目前為止電磁炮還沒研究好,不可能用電磁炮能將衛星把打上太空。

Ⅶ 中國在宇宙探索還有哪些不足

探索宇宙,永遠都缺很多東西,這些問題不解決,探索深空並無可能!
航天器:要製造出先進的航天器,耐溫耐壓強度大的材料是關鍵,目前中國在航天材料上可能面臨問題!
生物工程領域:雖然神舟系列成功在軌運行,但可維持生命系統還是太短。如果不能在生命自持領域有強大的突破,恐怕登月都有困難!
最重要的是:以現有的科學理論知識,至多能提高一點點技術!要探索宇宙,真的要藉助「神學」。
其實科學走到盡頭,就寸步難行!所有的理論架構,都必須要有合理、完善、精確計算結果,凡超過可解釋的,都稱之為:超自然現象!
我們要實現宇宙探索,光靠科學,顯然不可能!光速度就會制約我們前進的步伐,還有生命體的自持能力……,這些我們都無法解決!

Ⅷ 中國航天事業不斷發展有何重大影響

1.增強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
2.加強了國防,擁有航天火箭的發射能力,是一個國家擁有核威懾能力,遠程核打擊能力的前提條件。現代戰爭,是以海陸空天為一體的,立體復雜信息化戰爭。擁有制空權,制天權是戰爭勝利的關鍵所在。
3.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社會發展。隨著世界上可利用資源的逐漸減少,開發空間資源,逐漸的成為一種全世界大國爭相競爭的項目。尋找更好的可以用資源,航天事業必不可少
4.打開國際市場。成為中國製造的標志,吸引外資投資中國,為本國贏得發射訂單
5.極大的增強了國民的信心。促進全民的愛國熱情。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投身航天事業

Ⅸ 請問有誰可以替我簡介一下中國航天科技發展

蘇聯心理學家別列戈沃伊等人將載人航天科學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時期:第一個時期,主要解決飛往太空的技術裝置問題。第二個時期,解決生物學問題。第三個時期,解決心理學問題。雖然迄今為止尚未見到因航天中的不良心理反應而引起明顯功能損害和任務損害的報道,但美、蘇航天領域的大量科學文獻和軼事信息均記載著許多不利的心理反應。因此一些專家相信,隨著載人航天時間的延長,飛行任務的日益復雜,相對常規的飛行以及乘員的增多和異質性等因素,可能產生相當大的心理應激和導致目前無法解決的心理社會問題或危

及生命安全與飛行任務的完成。而且有些心理應激可能是致命的,英國的蘇聯空間活動分析專家曾認為幾名蘇聯航天學員已在訓練期間死於這種心理應激。本文就載人航天和地面模擬研究中發生的一些心理問題進行簡要的闡述。

航天中的心理應激和激源

應激是一個普遍令人感興趣的問題,許多學者從醫學、生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和心理學的不同角度進行了不少研究,因為應激會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有關專家認為,人類疾病一半以上與應激有關。一些文獻估計,在西方社會普遍流行的所有疾病中,約75%~90%的疾病與應激有關。對於應激的概念自1936年提出後有很大發展,觀點各異,大致可歸納為三類:(l)應激是機體對有害刺激的反應,這是有的學派從反應角度對應激的研究;(2)應激是有害環境對機體的刺激,這是心理學界從刺激角度,重點是心理社會刺激對應激的研究;(3)應激是機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過程。這是比較綜合的應激相互作用理論。按此理論觀點,心理應激的概念是個體察知的需求和滿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時,所表現的心身緊張狀態。這里的「察知」是強調個人的認知評價,「需求」是包括生理方面的,也包括心理社會方面的應激刺激因素,「能力」是指個體內部的、外部的資源(如個體特徵、應對能力、社會支持),心身緊張狀態是應激的結果或反應。在航天環境下,應激是多方面的,就其激源來說可分為物理的、生理的、心理的和人際的四類。所謂激源是指對機體構成威脅的任何刺激,統稱為激源。有關物理的激源有失重、微重力、加速度、溫度變化、輻射、磁場、環境雜訊、光照、儀表顯示、艙內大氣、食物和廢物排放等;生理因素有生理節律改變、體液轉移、肌肉廢用、骨質脫鈣等;心理因素有隔離、狹小空間限制、獨處、與家人朋友的別離、職業動機、時間有限或不足、自由時間的利用、感覺輸入減少、感覺輸入增加、擔心設備失靈、危險的或緊急的事件、單調的與極度的活動交替等;人際因素有人際磨擦、乘員的異質性、乘員規模、文化與性別的差異、性格沖突、國籍以及領導關系等。

航天對航天員的心理影響和精神醫學問題

【隔離對航天員心理的影響】 隔離是指其身體與社會環境相分開的意思,可以是個體,也可以是一個小群體。隔離可以成為心理應激的一種重要激源。隔離意味著與家人、朋友和社會的普遍別離,各種關系的喪失,在地球上曾擔任的角色的喪失,友情和尊重的喪失等。噴氣機駕駛員在離開地面時曾體驗到這種別離反應,有人抑鬱,有人欣快,也有人未受影響。波蘭的一份研究表明,約35%的飛行員訴說有孤獨感和離開地面的不愉快反應,還有其它如心神不安、緊張、缺乏自信、害怕駕機出現誤差、幻覺和失定向等情緒反應。

在空間探索的初期,隔離或感覺剝奪被認為是一個嚴重的心理問題,許多地面模擬研究(如南北極科學探險,核潛艇、海底實驗室執行任務以及航天模擬器實驗等)的結果表明,人對隔離的反應,不同的研究結果雖有差別,但有很一致的症狀:如厭煩、焦慮、睡眠障礙、軀體症狀、時間和空間的定向障礙、憤怒以及工作效率降低等。有人將航天中的反應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航天員適應航天新環境的第2~6周,這一階段中,心理支持小組要優先幫助航天員減輕新環境帶來的影響,幫助他們按日程進行活動。第二階段為航天的其餘時間,該期被 稱為「剝奪效應」期,這種效應是由隔離、單調和缺乏刺激(例如缺少社會接觸、乏味的工作)引起的。有人認為長期航天中的最大心理問題——「衰弱」(Asthenia)就出現在這個時期,其早期症狀是過度敏感、情緒不穩定、易怒、乏力、睡眠障礙、食慾差和抑鬱等。因此心理支持小組的基本目的是讓航天員通過與地球上的家人、朋友的視聽通訊和來訪航天員帶來禮品、紀念品等活動來控制單調的生活和可能發生的思鄉玻聯盟T-14航天員瓦休提金因焦慮、食慾差、睡眠不好,整天呆在床上不幹工作達半月多,情況未見好轉而提前返回地面。

【時間知覺時】 間知覺是客觀現象延續性和順序性在人腦中的反映,時間是客觀存在的,但人們對它的反映、判斷和估計卻有個體差異。在航天時,失去了地面上習慣的時間信息,又受航天諸因素的影響,正確了解航天員的時間知覺特點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因航天的成功與按航天的日程表操作和對緊急事件的快速決策處理能力等有關。一些美蘇航天員曾主訴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航天日程表安排的活動。這種使航天員在預定時間內不能完成工作的現象被稱為「時間壓縮」。美國天空實驗室在三次進行選擇作業時,都出現過這種情況。例如第三次天空實驗室飛行中,航天員的幾次實驗時間都落在預定日程時間表之後,並開始出現錯誤,還導致了航天員和地面控制人員間的意見不合;又如1985年發現太空梭上的,航天員在飛行中對短時間的時間估計出現過長估計的情況,而對8、12、16秒這樣長時間的估計則沒有明顯的影響。航天員季托夫對再現長時間間隔的實驗結果也如此。關於造成時間壓縮現象的原因,可能與超心理負荷、信息過載和數據不足以作出推理、判斷和決策的認知過程等因素有關。

【超常體驗】 一些美蘇航天員都曾有超常體驗的記載,如對地球的美好和宇宙的浩瀚有敬畏感和謙卑感。1977~1978年,禮炮6號的飛行中,一名航天員因對美麗宇宙的神往,決定作一次未授權核準的出艙活動,想看看地球和空間站周圍的外部環境。他穿好了宇航服,當他離開空間站之前,忘了繫上安全帶,並發現自己飄浮在空間,幸運的是他的同伴在他出艙口時抓住了他的腳,避免了悲劇的發生。這一事實說明一個經過嚴格訓練、有紀律的航天員可因外層空間而入迷,他屈從於他的沖動和忽視了一切警惕。同樣,天空實驗室的一名航天員也曾離開工作台,想更好地觀看地球景色,導致了天空實驗室陀螺系統的擾亂。在水星計劃中,一名航天員浪費了有限的燃料去拍攝未經核準的日落風景照片,其後果是限制了飛船的演習和機動性。這種低燃料狀態使 NASA工程師們大為震驚,因安全返回的誤差已降到不足的水平。另外,如阿波羅15號航天員體驗到宗教信仰的轉變,而有的航天員則體驗到空幻感和與地球分離的感覺,這與噴氣機飛行員在單調的高空條件下報告「斷絕關系」現象相似。這種超常體驗尚需進一步全面研究,因它可干擾、危及航天任務的完成。

【睡眠障礙】 主要有睡眠困難、睡眠質量差、睡眠周期改變和失眠等。睡眠困難在任何時候都可發生,可能與物理的或生理的激源如艙內噪音或晝夜節律改變有關,也可與對飛行任務的開始或結束的期待或興奮的心理過程有關,還可能與其他心理的和人際激源有關。當工作與休息周期、居住艙內雜訊、光照等條件改進時,飛行中睡眠可以得到相應的改善。雙子星座7號航天員曾在飛行期間記錄過55小時的腦電圖,在飛行的第一個晚上,睡得很差,第二晚就回到正常的睡眠周期,他們都感到很疲勞,每晚平均只睡5.3小時。在對潛艇和南極考察的研究中也發現最初睡眠很差,以後逐漸回到正常。有人在對一項南極考察研究中觀察到三期睡眠減少,第四期睡眠消失,有嚴重失眠的人曾稱為極地「大眼」。

【心身症狀和精神病問題】 嚴重的焦慮、抑鬱和精神病反應在航天中還未見報道,但在地面模擬研究中有描述,例如有人發現南極的海軍人員(3%) 較停留在其他地方的人員易患精神病(1%),一份北極星潛艇的巡航報告指出,焦慮、抑鬱和精神病反應為5%。對美國5個南極站的越冬人員研究表明,雖沒有發現因精神病而住院的情況,但有明顯的行為問題。如在某考察站焦慮的發生率頭4個月為3次,中間4個月增加到8次,最後4個月為19次;猜疑情況分別是0、7 、16次,不合作分別是1、2和13次。作為空間站模擬的核潛艇實驗研究表明,有1.2 %的人因有精神病危險而取消資格,就症狀百分率而言,50%的人有焦慮,30%有人際關系問題,29%為抑鬱,25%為睡眠障礙問題。阿波羅11號的一個航天員體驗到返回地球後的抑鬱和婚姻問題,需要精神干預,阿波羅航天員奧爾德林在登月回來不久,長期陷入沮喪中,兩年後進入了空軍醫院的精神科。美國航空航天醫學院進行36小時軌道飛行模擬實驗時,一名被試人員因嚴重焦慮,不能耐受實驗而在8小時後終止實驗,另有一名被試人員,在模擬飛行22小時後,突然喊叫著火了,他相信看到了火焰,聞到了煙味,但他不能消除對事實上並不存在火的疑慮,飛行不得不終止。

【動機問題】 載人飛行中曾數次出現過動機喪失的現象。最明顯的是阿波羅13號乘員組在事故發生後的即刻反應,地面人員和飛行乘員組曾幾次喪失對生還的希望。如果那次飛行更復雜,乘員再喪失信心,後果不堪設想。職業動機的重要性不僅表現在航天事業上,也可在心身健康方面反映出來,南極考察研究發現海軍工作人員較民間的科學家在長期越冬中有更多的症狀困擾,如海軍工作人員失眠增加28%,敵意增加39%,抑鬱增加15%,而民間科學家失眠僅4%,敵意為21%,抑鬱減少了2%,其原因是科學家的動機是與工作有關,科學家要忙於做實驗,書寫實驗報告,而海軍工作人員越冬季節無事可做,這種情況與航天有相似之處。航天駕駛員與載荷科學家的職業動機是不同的。但他們又必須在單調的常規的工作條件下一起工作和相互作用。因此保障和維持良好的動機是十分重要的。

航天員的相容性問題

對於航天活動來說,一般不可能是一個人單獨完成,即使由一個人在宇宙中飛行,但還必須與地面控制人員、指揮管理人員和監督人員密切配合,更何況多數的航天活動都是有2人以上的乘員組實現的。因此,航天員的相容性問題十分重要,正如禮炮-7號的一位航天員所說的那樣:「在飛行期間最困難的事情是與地面人員保持良好的關系,在乘員之間保持良好的關系……,一旦關系破裂,飛行將變得更困難」。

【人際關系緊張】 人際關系緊張在載人航天或地面模擬環境下均有發生,許多因素如乘員的異質性、乘員的人數、文化背景、種族、國別和性別等都可影響人際關系。雙子星座-7號,阿波羅9、13號,天空實驗室�4號,禮炮7 號等航天員都有不同程度的人際關系緊張問題,如天空實驗室4號的乘員飛行不久就變得容易激怒,並逐步上升到彼此間持續的不愉快,還和地面控制中心的人員產生不和。在飛行中期,所有乘員曾堅持全天放假不工作來解決他們之間的敵意,這種堅決的主張以後被NASA當局的高級官員稱為「反叛」。阿波羅9號航天員雖然也顯示出驚人的好戰性,但他們還能克服他們之間的沖突,所以飛行末期僅留下緊張的意識,一位體驗到人際沖突的航天員曾預言:「未來飛行的時間越長、乘員越多,人際緊張、敵意將更多。」蘇聯航天員在訓練中也曾發生過敵對行為,雖然還沒有發生斗毆,但這種不良的心理發展已需要心理支持小組予以慎重處理。禮炮-7號兩名航天員在211 天飛行中也偶有人際關系緊張問題。他們承認必須「克服心理困難」,並主張長期飛行時應作更多心理准備。

【人際關系剝奪】 人際關系剝奪是航天和地面模擬環境下人相互作用的另一表現,即因人少,身處隔離的狹小空間而孤獨寂寞以至不能形成一種特定的人際關系。如禮炮號及和平號航天站的飛行中均發現過人際關系剝奪的現象,在禮炮6號飛行中,留在航天站上的航天員殷切盼望訪問航天員的到來,當訪問飛行因發動機點火出現故障,訪問航天員還未登上航天站就被命令返回地面,致使這次訪問中途夭折時,留在航天站上的航天員就產生抑鬱情緒。這是孤獨寂寞或人際關系剝奪的一種症狀。在禮炮7號飛行中,一名航天員也因與家人分隔而感到悲傷,這也是人際關系剝奪的表現。

【渲泄】 狹小航天環境下乘員有將怒氣轉泄於外部人員的傾向,因為對遠離自己的人(如地面的控制、指揮人員)發脾氣比對周圍的人發脾氣要安全。如1983年12月太空梭空間實驗室上載荷專家對地面控制人員發火,天空實驗室4 號的航天員也有類似情況,1985年禮炮號185天飛行中,航天員也因和地面人員惱怒而終止了2天的無線電、電視通訊。又如,德國航天員克雷蒂安在和平號飛行中,要進行一系列生理功能測試,測試時需安裝一些儀器,這位航天員抱怨實驗太復雜。他在飛行報告中說,他要花費2.5小時來安裝這些儀器,復雜的實驗使人完全和實驗動物一樣,如果和平號上的窗開著,他將把這些儀器扔到太空中去。

結 束 語

隨著航天科技事業的不斷發展,飛行時間越來越長,乘員越來越多,任務越來越復雜,心理問題將越發突出,航天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一個新的學科分支也將逐步建立、形成和發展起來。大量的航天心理問題,例如長期航天中如何保證和維持航天員的良好動機和相容性;長期飛行中航天員心理狀態的監測方法,心理應激緩解技術和心理支持保障;適於長期飛行航天員選拔訓練的方法和標准;航天員返回地面後的再適應和心理康復,以及航天環境下心理現象的機理探討等問題,無論從理論到實踐都需深入研究和解決,其最終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證人的安全、健康和開發利用空間,造福於人類。

Ⅹ 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對我國航天有什麼影響

就在近期,嫦娥5號探測器發射圓滿成功是我國航天史上的一次巨大飛躍,開啟了我國航天史上的5個首次。


每一次嫦娥探測器的發射都將帶來中國航天史的巨大飛躍,每一次探測器的發射都吸引著全國人民的目光,這一次也不例外,在凌晨5點發射的嫦娥探測器中,擁有很多中國人在見證著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與中國航天探索的影響因素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如何定義貧困標准 瀏覽:146
去英國允許帶多少葯物 瀏覽:796
中秋節快樂用義大利怎麼說 瀏覽:445
伊朗10000幣值人民幣多少 瀏覽:79
跟印度客戶做信用證信譽如何 瀏覽:973
山西東莞到義大利亞馬遜怎麼收費 瀏覽:361
印度帝國工程學院ice怎麼樣 瀏覽:526
印度為什麼能進入一線城市 瀏覽:605
伊朗海關帶什麼會被罰 瀏覽:393
中國夢酒多少錢一瓶42度價格 瀏覽:843
越南冰果汁怎麼樣 瀏覽:968
越南有多少個民族具體名稱 瀏覽:45
義大利球衣哪裡可以買 瀏覽:205
印度用什麼葯治療高血壓 瀏覽:627
為什麼英國人你會說漢語 瀏覽:83
伊朗北部有多少個省 瀏覽:844
義大利羅馬哪個大 瀏覽:465
在印尼打疫苗怎麼查看 瀏覽:627
長春市哪裡有教義大利語的 瀏覽:938
印度境外輸入多少人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