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哪些地區有酸雨
目前我國酸雨正呈急劇蔓延之勢,是繼歐洲、北美之後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區。80年代,我國的酸雨主要發生在以重慶、貴陽和柳州為代表的川貴兩廣地區,酸雨區面積為170萬平方公里。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發展到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及四川盆地的廣大地區,酸雨面積擴大了100多萬平方公里。以長沙、贛州、南昌、懷化為代表的華中酸雨區現已成為全國酸雨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其中心區年降水pH值低於4.0,酸雨頻率高於90%,已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島和廈門為代表的華東沿海地區也成為我國主要的酸雨區。華北、東北的局部地區也出現酸性降水。酸雨在我國幾呈燎原之勢,危害面積已佔全國面積的29%左右,其發展速度十分驚人,並繼續呈逐年加重的趨勢。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對人體健康、生態系統和建築設施都有直接和潛在危害。酸雨可使兒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氣管哮喘發病率增加,同時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還可使農作物大幅度減產,特別是小麥,在PH值為3.5的酸雨影響下,可減產13.7%;PH值為3.0時減產21.6%,PH值為2.5時減產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導致蛋白質含量和產量下降。酸雨對森林、植物危害也較大,常使森林和植物樹葉枯黃,病蟲害加重,最終造成大面積死亡。
據對南方八省份研究表明,酸雨每年造成農作物受害面積1.93億畝,經濟損失42.6億元,造成的木材經濟損失18億元。從全國來看,酸雨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140億元。
2. 中國有沒有下過酸雨
近二十年監測結果:1982年中國酸雨分布圖,1987年中國酸雨分布圖和1993年中國酸雨分布圖較准確勾劃出中國大陸有相對穩定的一大塊酸雨區域棗長江以南,包括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四川,重慶,雲南等省市大部分地區;及兩小塊酸雨區域棗膠東半島和圖門江地區,後兩者「酸雨」孤島的形成,一方面是由於附近有較大城市(青島、長春、吉林),有酸性物質強排放源,另一方面它們瀕臨海洋,海洋性潮濕氣候提供了產生酸雨的溫床。酸雨正式的名稱是為酸性沉降,它可分為「濕沉降」與「干沉降」兩大類,前者指的是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後者則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而言。
中國酸雨分布圖
http://glkj.njgl.gov.cn/art/2012/5/3/art_17135_1117737.html
3. 我國酸雨主要分布地區在哪
在中國的大氣污染中,酸雨和浮塵是最主要的污染。十多年來,由於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日漸增多,酸雨問題越來越突出。現在中國已是僅次於歐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區。
我國酸雨主要分布地區是長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貴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廣東等省。在華北,很少觀測到酸雨沉降。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北方如候馬、北京、天津、丹東、圖們等地區也出現了酸性降水。酸雨給我國帶來的損失巨大,南方11個省直接損失可達44億元,間接損失無法估計。
4. 我國酸雨主要分布區
我國酸雨主要是硫酸型,我國三大酸雨區分別為:
1、西南酸雨區:是僅次於華中酸雨區的降水污染嚴重區域。
2、華中酸雨區:目前它已成為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
3、華東沿海酸雨區:它的污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4)中國有哪些地方下過酸雨擴展閱讀:
酸雨危害
酸雨可導致土壤酸化。
土壤中含有大量鋁的氫氧化物,土壤酸化後,可加速土壤中含鋁的原生和次生礦物風化而釋放大量鋁離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態鋁化合物。植物長期和過量的吸收鋁,會中毒,甚至死亡。
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礦物質營養元素的流失;在酸雨的作用下,土壤中的營養元素鉀、鈉、鈣、鎂會流失出來,並隨著雨水被淋溶掉。所以長期的酸雨會使土壤中大量的營養元素被淋失,造成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嚴重不足,從而使土壤變得貧瘠。
改變土壤結構,導致土壤貧瘠化,影響植物正常發育。此外,酸雨能使土壤中的鋁從穩定態中釋放出來,使活性鋁的增加而有機絡合態鋁減少。土壤中活性鋁的增加能嚴重地抑制林木的生長。
5. 我國酸雨分布在哪些地區
全球已形成三大酸雨區。我國覆蓋四川、貴州、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蘇和青島等省市部分地區,面積達200多萬平方千米的酸雨區是世界三大酸雨區之一。我國酸雨區面積擴大之快、降水酸化率之高,在世界上是罕見的。世界上另兩個酸雨區是以德、法、英等國為中心,波及大半個歐洲的北歐酸雨區和包括美國和加拿大在內的北美酸雨區。這兩個酸雨區的總面積大約1000多萬平方千米,降水的pH值小於0.5,有的甚至小於0.4。
酸雨的危害
酸雨給地球生態環境和人類社會經濟都帶來嚴重的影響和破壞。研究表明,酸雨對土壤、水體、森林、建築、名勝古跡等人文景觀均帶來嚴重危害,不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更危及人類生存和發展。酸雨使土壤酸化,肥力降低,有毒物質更毒害作物根系,殺死根毛,導致發育不良或死亡。酸雨還殺死水中的浮游生物,減少魚類食物來源,破壞水生生態系統;酸雨污染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直接或間接危害人體健康;酸雨對森林的危害更不容忽視,酸雨淋洗植物表面,直接傷害或通過土壤間接傷害植物,促使森林衰亡。酸雨對金屬、石料、水泥、木材等建築材料均有很強的腐蝕作用,因而對電線、鐵軌、橋梁、房屋等均會造成嚴重損害。
在酸雨區,酸雨造成的破壞比比皆是,觸目驚心,如在瑞典的9萬多個湖泊中,已有2萬多個遭到酸雨危害,4000多個成為無魚湖。美國和加拿大許多湖泊成為死水,魚類、浮游生物、甚至水草和藻類均一掃而光。北美酸雨區已發現大片森林死於酸雨。德、法、瑞典、丹麥等國已有700多萬公頃森林正在衰亡,我國四川、廣西等省有10多萬公頃森林也正在衰亡。世界上許多古建築和石雕藝術品遭酸雨腐蝕而嚴重損壞,如我國的樂山大佛、加拿大的議會大廈等。最近發現,北京蘆溝橋的石獅和附近的石碑,五塔寺的金剛寶塔等均遭酸雨侵蝕而嚴重損壞。
6. 哪幾個地方下過酸雨
中國南方是酸雨最嚴重的地區,主要分布地區是長江以南的四川盆地、貴州、湖南、湖北、江西以及沿海的福建、廣東等省。是僅次於歐洲和北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區。
7. 我國的酸雨區有哪些
我國酸雨主要是硫酸型,有三大酸雨區。
華中酸雨區:目前它已成為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
西南酸雨區:是僅次於華中酸雨區的降水污染嚴重區域。
華東沿海酸雨區:它的污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雨
8. 我國有哪些酸雨區
我國酸雨主要是硫酸型,有三大酸雨區。華中酸雨區:目前它已成為全國酸雨污染范圍最大,中心強
度最高的酸雨污染區。西南酸雨區:是僅次於華中酸雨區的降水污染嚴重區域。華東沿海酸雨區:它的污染強度低於華中、西南酸雨區。
9. 中國什麼時候下過酸雨在哪裡
山東下過酸雨。
山東半島是我國長江以北的, 一個獨立的酸雨區, 主要是在膠東半島的青島和濰坊市附近。例如, 1999年山東省降水酸度 (年均降水pH值) 分布為: 聊城, 7.22; 萊蕪, 7.11; 臨沂, 7.09, 荷澤, 6.96; 泰安, 6.92; 棗庄, 6.76; 德州, 6.69; 濱州, 6.66; 淄博, 6.63; 濟寧, 6.62; 威海, 6.48; 濟南, 6.44; 日照, 6.30; 東營, 6.14; 煙台, 6.11; 濰坊, 5.48和青島, 5.05。這種分布與當地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有關, 也於沿海地區的暖濕氣候有關
10. 我國有哪些主要的酸雨區
目前我國酸雨正呈急劇蔓延之勢,是繼歐洲、北美之後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區。80年代,我國的酸雨主要發生在以重慶、貴陽和柳州為代表的川貴兩廣地區,酸雨區面積為170萬平方公里。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發展到長江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及四川盆地的廣大地區,酸雨面積擴大了100多萬平方公里。以長沙、贛州、南昌、懷化為代表的華中酸雨區現已成為全國酸雨污染最嚴重的地區,其中心區年降水pH值低於4.0,酸雨頻率高於90%,已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島和廈門為代表的華東沿海地區也成為我國主要的酸雨區。華北、東北的局部地區也出現酸性降水。酸雨在我國幾呈燎原之勢,危害面積已佔全國面積的29%左右,其發展速度十分驚人,並繼續呈逐年加重的趨勢。 酸雨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對人體健康、生態系統和建築設施都有直接和潛在危害。酸雨可使兒童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氣管哮喘發病率增加,同時可使老人眼部、呼吸道患病率增加。酸雨還可使農作物大幅度減產,特別是小麥,在PH值為3.5的酸雨影響下,可減產13.7%;PH值為3.0時減產21.6%,PH值為2.5時減產34%。大豆、蔬菜也容易受酸雨危害導致蛋白質含量和產量下降。酸雨對森林、植物危害也較大,常使森林和植物樹葉枯黃,病蟲害加重,最終造成大面積死亡。 據對南方八省份研究表明,酸雨每年造成農作物受害面積1.93億畝,經濟損失42.6億元,造成的木材經濟損失18億元。從全國來看,酸雨每年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14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