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資訊 > 蘇聯對中國原子彈有多少幫助

蘇聯對中國原子彈有多少幫助

發布時間:2023-04-10 11:28:17

⑴ 中國研製兩彈一星背後 蘇聯專家有多少功勞

民間援助有居里夫婦;官方援助有蘇聯。

1951年10月,居里夫婦的女婿、法國科學家約里奧·居里明確
支持中國研製原 子 彈。他還將親手製作的10克含微量鐳 鹽的標 准 源送給中國化學家楊承宗(原子物理最初歸化學家管)。居里夫婦的女兒還幫助忽悠了法國原子能
委員會主任白朗先生簽字,讓楊承宗購 買到同 位 素、研究原子能有關的書籍、儀器和葯品,還有一種計數進位器。居里的助教布歇士親自搬運重要行李通過檢查,將
楊承宗安全送回國。居里夫婦的幫助幫助對中國原子彈先期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幫助頗大。

蘇聯的官方援助系統且具體,但是受到政治爭執中斷。蘇聯的援助主要有:理論培訓、原子工業規劃、工程實施等。

從1953年1月到1956年8月,中蘇兩國政府在原子能領域共簽訂了四個協定。其中就包括共同勘探開發采鈾礦的協議。但是,正規的礦山來不及為第一顆原子彈准備原料。1958年,成千上萬的農民漫山遍野採掘近地表層的鈾礦,以嚴重污染為代價土法煉出了第一批150噸鈾礦石。

1957年10月,兩國政府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裡面列有蘇聯援助中國研製核武器的條款,主要包括蘇聯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數學模型和圖紙資料。蘇聯首批派出了640名科學家,在核武器及電子計算機開發提供技術支持。電子計算機是核計劃的關鍵工具。之前廣泛流傳著中國依靠算盤計算公式是謠傳。筆者咨詢過當年參與兩彈一星的技術員,他明確回答是:高等物理公式計算和算盤無關,依靠的是計算尺和計算機。當時普遍使用計算尺、手搖計算機,只有非常復雜計算才能用到昂貴的電子計算機。第二年,中國在蘇聯幫助下建立了第一座重水型核實驗反應堆。核反應堆對驗證理論物理推算、提供放射性材料至關重要,凡是原子彈工程,都必須先建反應堆。

有「原子彈」還得有「導彈」才能打出去。中國雖然是火箭的發明國,但是從來沒有設計過現代火箭、導彈。蘇聯提供了兩枚地對地近程導彈模型,緩解了燃眉之急,成為仿製標本。

中蘇蜜月沒有持續多久就結束了。1959年9月,中蘇公開決裂,蘇聯撤走全部援華專家,終止了一切合作協定。為紀念蘇聯斷絕援助,中國原子彈工程重新命名為「596工程」(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誤解原子彈計劃是1959年6月決定上馬的)。此時中國原子彈計劃的外援全部斷絕。回顧這段歷史,應該肯定蘇聯的援助對於原子能力基本空白的中國,起到了很好的規劃作用。

原子彈確實是蘇聯專家的幫助下完成的。

氫彈是獨立完成的,查查 於敏構型(也稱於敏-鄧稼先構型)。

⑵ 中國製造第一顆原子彈期間得到哪個國家的援助

中國製造第一顆原子彈期間,前期得到了蘇聯的少部分支持,但隨著蘇聯撤走專家,中國獨立自主完成核工業。

⑶ 蘇聯對中國的科技援助到底有什麼

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集中在建國初期,1949年蘇聯以設備、機器和各種材料的商品形式向中國提供3億美元貸款,利息1%,為期5年。
斯大林去世後,赫魯曉夫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急需得到中國共產黨的支持。據俄羅斯解密的檔案記載,對於提供常規武器,蘇聯也改變了斯大林時期主要提供已淘汰的舊品的做法,改為提供現役新裝備樣品和生產技術。
在中國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時期,蘇聯援華的重點是稱為「156項」的基礎工業設施建設。這些項目的機器設備,主要是以貨物貿易而不是以貸款交付的,而提供技術是免費的。1952年中國制定「一五」計劃時,斯大林同意幫助建設141項重點工程,1954年赫魯曉夫又追加15項並提升質量,成為奠定中國工業化基礎的著名的「156項」。後來落實的工程共150項,其中44項是軍工企業,包括陸海空三軍各種主戰裝備的製造廠。赫魯曉夫時代對中國提供的最重要的援助,是幫助建造核彈、導彈生產企業和相應技術。
據前些年已經解密的俄羅斯檔案記載,赫魯曉夫不顧軍方堅決反對,決定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生產技術,幫助建立核工廠。從1957年末起,蘇聯開始履行協議,對華提供了P2導彈作為中國導彈事業的起步的最早樣品。翌年,蘇聯又向中國提供了所需核工業設備,並派出近千名專家,建成了湖南和江西的鈾礦、包頭核燃料棒工廠及酒泉研製基地、新疆的核實驗場,中國正式進入了核工業建設和研製核武器的新階段。
1953-1957年,中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奠定工業化初步基礎。,

⑷ 中國研製出原子彈真的是因為蘇聯的幫助嗎

是的,蘇聯在中國研製原子彈的過程中提供了很斗衡談大幫助,雖然後面中途撤走攔租了空碰專家,停止了幫助,但前期的幫助不應否認

⑸ 蘇聯幫助中國製造原子彈,為什麼又撤回蘇聯專家和設備

1957年10月中蘇兩國簽署了新的防務技術協議。這項協議的主要內容是協助中國開發原子彈。具體內容包括蘇聯同意協助中國發展原子彈。蘇聯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的數學模型和圖紙技術資料。蘇聯派有關專家來華開展研製工作。但是好景不長,赫魯曉夫為了討好美國在1959年訪問美國前夕向中共中央發來一封信改變了原來定義的承諾。英國禁止談判核武器協議談判,他在信中說蘇聯正與美國、英國進行禁止試驗核武器協議談判,為了避免談判受到影響不利於達成協議,蘇聯政府決定兩年內不向中國提供原子彈數學模型和圖紙資料。赫魯曉夫從美國回來後。宣揚所謂的戴維營精神,1960年7月16日,蘇聯徹底解除了這一協議。蘇聯政府正式照會中國政府決定撤走全部在華專家。雖然中國政府一再挽留,但赫魯曉夫的態度強硬,1960年8月23日將在我國的核工業系統中工作的200多名蘇聯專家全部撤走回國。並且把重要的圖紙資料全部帶走。但是他萬萬沒想到中國人依靠自己的雙手也造出了核武器。

⑹ 中國核武器研製蘇聯到底援助多少

現有資料顯示,50年代中後期,蘇聯不僅幫助中國建設了一整套核工業體系,而且在導彈和計算機技術方面對中國給予了全面援助,幫助中方解決了運載工具和計算工具的難題。

幫助中方建立第一座重水反應堆和第一台迴旋加速器,培養六千多科研人員

從1957年開始,蘇聯正式開始對中國進行核技術援助,該年10月15日,中蘇正式簽署了《關於生產新式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以及在中國建立綜合性原子能工業的協定》(簡稱《國防新技術協定》),協定的主要內容是:

蘇聯將援助中國建立起綜合性原子工業;援助中國的原子彈的
研究和生產,並提供原子彈的教學模型和圖紙資料;作為原子彈製造的關鍵環節,向中國出售用於鈾濃縮處理的工業設備,並提供氣體擴散廠初期開工所用的足夠的
六氟化鈾;1959年4月前向中國交付兩個連的岸對艦導彈裝備,幫助海軍建立一支導彈部隊;幫助中國進行導彈研製和發射基地的工程設計,在1961年年底
前提供導彈樣品和有關技術資料,並派遣技術專家幫助仿製導彈;幫助中國設計試驗原子彈的靶場和培養有關專家等。(劉振華《蘇聯援助之下中國核工業的橫空出
世》)

上述多數項目的完成期限是1959和1960年,這個協議是蘇聯真正幫助中國發展核武器和導彈等尖端武器的開始。

⑺ 中國當時造出原子彈是不是俄羅斯在幫忙

主要靠自己,蘇聯的幫忙也不能忽視。

因為中國在朝鮮戰爭中參戰是蘇聯最希望看到的,而且,中國在朝戰爭付出了慘重代價,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有幾次因為蘇聯人的瞎指揮造成了重大損失,讓蘇聯人有些補償的心思。

這場慘烈的戰爭換來的是蘇聯的大規模工業體系援助,其中有設備、專家、技術資料各方面。

中國第一個5年計劃順利完成,也有蘇聯不小的功勞。當然,蘇聯人也不是白幫忙,1956年東歐發生了反對蘇聯控制的波蘭、匈牙利事件,第二年夏天蘇共莫洛托夫等元老又想搞掉赫魯曉夫。在此形勢下,赫魯曉夫才不顧軍方堅決反對,於1957年7月同意向中國提供原子彈、導彈樣品,幫助建立核工廠,其交換條件則是中國對他表示支持。
1957年10月,中蘇簽訂《國防新技術協定》,規定蘇聯再援建102項重點項目。毛澤東隨後訪蘇,在61國共產黨(有的名字不叫共產)會議上擁護蘇聯在社會主義陣營的「領導」地位。

蘇聯對華的「兩彈」(導彈、核彈)項目援助,主要表現在幫助中國建設了最早的原子反應堆、濃縮鈾工廠、核燃料棒工廠、鈾礦和核試驗基地,提供了P-2型導彈樣品。這些要真讓中國從零開始,起碼也得三四年時間才能完成。

後因中蘇之間聯合艦隊的事發生政治爭吵,中蘇交惡,蘇聯於1960年7月中斷了「兩彈」方面的援助並撤走專家。

不過中國在此前得到了一些核武器製造設備和許多技術援助,還是大大節省了研製時間。中國方面還特別重視的歡送蘇聯專家,並通過「紀念品」套關系、酒桌上拉家常,把蘇聯專家感動的熱淚盈眶,甚至有的人背地裡暗罵赫魯曉夫對中國兄弟不夠意思,有的專家把大堆資料扔進火盆剛點燃兩頁就裝膜作樣走人了,後面中國技術員立刻沖出來滅火收資料,有的則乾脆提前把東西給中國技術員一份…中國就這樣「不擇手段」,總算是挽留下了一些寶貴的技術圖紙和資料。蘇聯撤退專家後留下的核工廠「半拉子工程」,畢竟比自己白手起家要好得多。

中國能以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完成「兩彈一星」,主要是自己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的結果,但蘇聯早期的幫助也有起碼20-30%的重要作用。

⑻ 中國研製核彈只用了兩年,藉助蘇聯的幫助大嗎如果沒有蘇聯的幫助,中國可能研製得這么快嗎啊啊

中國研製核彈並不僅僅只用了兩年。中國在1955年就開始了這方春純面的研製直到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才研製成功。另外當時中國研製核武器前期是藉助了蘇聯的力量,但是後期因為蘇聯方面撕毀條約把對中國的援助全部撤走,包括各種科研資料。可以說後期原子和枝彈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前期的資料數據全被蘇聯人帶走了。就是前期中國可能少走了一些彎路,但是後期全是自己獨立研製。如果沒有前期蘇聯援喚森敏助的話中國的核武器最多也就推遲個一兩年

⑼ 中國造原子。。彈,蘇聯給了多大幫助

幫助是有的
2008年11月12日,外交部正式宣布:1961年到1965年的檔案,經解密後正式向國內外開放。本次開放檔案共41097件,內容豐富珍貴,包含了外交部在工作中形成的各類指示、報告、談話記錄、來往電報,以及召回類的外交文件。這是2004年以來外交部公開解密的第三批檔案。那些有關戰爭與和平、發展,世界與民族、國家的較量,都已不再是「國家機密」。

成功爆炸「兩彈」,毛澤東:「應該給赫魯曉夫發一個一噸重的大勛章」

外交部剛剛解密的檔案,「中蘇關系」是解密的「重頭戲」,譬如,檔案中一份原本屬於「絕密級」的《中蘇兩黨會談記錄》(1963年7月),就有整整600頁。

毛澤東「鐵了心」想要自己的核武器

1954年10月,赫魯曉夫親率龐大的蘇聯代表團,參加了中國國慶五周年慶典。10月3日,兩國領導人在中南海會談。會談中,毛澤東第一次正式向蘇共領導人提出:希望蘇聯人幫助中國搞核武器。

但赫魯曉夫婉言拒絕,他說:我們這個社會主義的大家庭,有我們的核保護傘就行了。搞這個東西浪費錢,中國同志就不必搞了。

毛澤東仍然是「鐵了心」想要獲得核武器。在中方的懇請下,1957年,赫魯曉夫決定:「要慎重地將蘇聯的核武器技術秘密傳給中國。」

1957年12月28日,中蘇兩國簽署了互派專家的書面協定。中國方面為了歡迎包括核技術專家在內的所有蘇聯專家,做到了仁至義盡。外交部解密檔案顯示,依據上述《協定》,聘請了蘇聯專家的中方單位,應按專家不同級別,向蘇聯派出專家的相關單位,支付每人每月900-2400盧布薪金(指舊盧布,不直接交付給專家本人)。

蘇聯專家抵達中國後,中方還免費提供帶有傢具、取暖和照明設備的單獨住宅,給予醫葯援助,在必要時給予譯員和辦公用的交通工具(轎車)。當蘇聯專家患病時,在不超過兩個月的期限內,中方不得停止支付工資等。

蘇聯幫中國研製「1951年水平的原子彈」

依據俄檔案披露,蘇聯核專家被派往中國後,主要負責「指導中國開發原子彈」,他們的一切活動,「都是經由蘇共中央委員會批準的」。也就是說,赫魯曉夫是點了頭的薯薯。蘇聯專家的「傳授」,也是全面的,「是按照時間表一步一步展開的」。

解密的蘇聯文檔還顯示:蘇聯除了在原子彈的研製衡手棗技術上對中國進行指導外,還在核工業的基礎設施方面向中國提供了物質援助。甚至明確表示:要幫助中國製造出蘇聯1951年水平的原子彈。

蘇聯原子彈咐拆之父庫爾恰托夫的高級助理歐羅比耶夫,從1957年到1959年一直在中國。他的回憶文章說:「蘇聯最高領導人決定向中國傳授原子彈技術後,北京很快建立起一個原子彈研發中心,相當多的蘇聯專家都到過那個中心。」

蘇聯專家「撤走」 中國自主研發原子彈

外交部檔案顯示:1958年,毛澤東與赫魯曉夫不僅在如何評價斯大林的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爭執,而且,在1958年7月31日——當赫魯曉夫再次訪問北京的時候——雙方還在其他問題上,發生了激烈沖突:赫魯曉夫希望與中國建立聯合艦隊、建立長波電台、希望蘇聯能在中國沿海取得一個基地,以便「加加油、維修一下或者短期停留」。

中國學者的描述是:毛澤東顯然火了,他大聲說:我們還有沒有主權?你們是不是想把我們的沿海地區都拿過去?他斬釘截鐵地把手一揮說:「我不想再聽到這件事!」據說赫魯曉夫當即面無表情,一言不發。

蘇聯原本已經准備好將兩節車皮運往中國——其中一節車皮裝的是模擬原子彈,另一節車皮里裝的是測試控制器、設備和原子彈支撐的鐵架。結果,這兩節車皮全都奉命不再前往中國了。

按照蘇聯學者的研究:1959年1月27日,赫魯曉夫在蘇共中央第21屆全體委員會上,向與會代表」吹風「說:中國和蘇聯出現了矛盾。

按照中國學者的研究:1959年10月1日,赫魯曉夫雖然應邀參加了中國建國10周年大慶,但就在天安門城樓之上,與中方積怨漸深的這位蘇共第一書記,竟採取突然襲擊方式,對毛澤東說:「關於蘇聯協助中國生產原子彈的事,我們是不是把專家撤回去?」

毛澤東則不卑不亢,坦誠回答:如果你們的專家要撤走,「我們可以自己試試,這對我們也是個鍛煉!如果你們能在技術上繼續幫助我們一下,當然更好,如果確實不能幫助,那就是你們考慮決定的事了。」

外交部第三批解密的檔案,印證了中國學者的上述論述。蘇聯幫助中國製造原子彈一事,就這樣拖了下來。直至1960年7月,赫魯曉夫單方撕毀了中蘇合作協定,停止幫助中國,撤走所有援華專家。

查閱外交部剛剛開放的檔案,仍然可以清晰看到:1961年2月14日,在蘇聯專家全部撤走之後一年、在中國原子彈首次爆炸前三年,國務院副總理陳毅在外交部的一次內部會議上就明確宣布說:我們「兩三年內可能爆炸原子彈」。

1964年10月16日,中國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6月14日,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顆氫彈,毛澤東風趣地說:「應該給赫魯曉夫發一個一噸重的大勛章」。

當然,44年後回味毛澤東的「勛章」說,在他的幽默與風趣後面,或許也隱含著——他既沒有忘記赫魯曉夫帶給中國的壓力(轉化為動力),也沒有忘記前蘇聯人民給中國的巨大幫助。

[鏈接] 對赫魯曉夫下台,周恩來主張「冷靜」看待

按中國學者研究,自1962年後,中國的外交政策,在當時國際、國內大背景影響下,開始「向左轉」。

不過,記者在外交部檔案館檢索時,卻也偶然發現,當「修正主義頭子」赫魯曉夫於1964年10月14日下台時,對於外交部呈送的「歡呼赫魯曉夫下台」的《通報》,周總理竟然說「不忙發」。

「109-03911-01」號檔案第一頁上的文字內容如下:

姬(鵬飛)、喬(冠華)副部長:這個通報(即「歡呼赫魯曉夫下台《通報》」),陳總(陳毅)批來的當天,就送總理看了,(但)總理說不忙發,看看再說。這兩天(我們)不斷提醒總理審批,總理終未置理。今天,小平同志批來中聯部就此問題擬的通報,給各有關左派兄弟黨、我駐外使館、國內各大區中央局、省、市委,總理也未批閱。但(周總理)指示,告中聯部,按中央二十七日下午所談的(精神),(修)改後再送批。另,今天下午三時,總理和修權一道見蘇大使。(落款:馬列,二十八日晨)

記者沒能查到中共中央1964年10月27日開會的准確內容,但這份抬頭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便箋」的小紙,已清晰透露出:周總理主張「沉著冷靜」地看待赫魯曉夫的下台。

⑽ 蘇聯人幫了我們多少

蘇聯援華指的是蘇聯對當時的中華民國的政府和新中國的人民政府採取的援助形式,是屬於外交手段的系列。
抗戰時期
應中國政府邀請,自1937年11月開始,蘇聯政府陸續派遣軍事顧問和技術專家來華。僅武漢抗戰期間,援華蘇聯軍事專家達3665人,軍事顧問200多人,在中國服務的蘇聯總人數約5000人(含志願飛行人員)。參與援華的軍事顧問中,包括蘇聯衛國戰爭中著名的朱可夫、巴季茨基、崔可夫、雷恰戈夫、日列加夫等蘇聯元帥和將軍。僅1938年5月至8月的武漢空戰中,蘇聯空軍志願隊與中國空軍9次並肩作戰,共擊落日機62架,給日空軍以有力打擊。蘇聯空軍志願隊大隊長等15名空中勇土,為中國的抗日戰爭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我們也應注意到:蘇聯對華援助的目的主要是使中國緊緊纏住日本,使其不能北進,防止由此導致日本對蘇聯進攻。蘇聯對中國的軍事援助始終保持在一定限度之內,1939年起蘇聯開始放慢援助計劃執行速度。1941年4月13日,蘇聯不惜犧牲中國利益,和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實際上停止了對中國的援助。中國的抗戰也支援了蘇聯。中國死死拖住了日本侵略軍的主力,挫敗了日本「北進」計劃。日軍1938年7月之所以放棄對蘇作戰的張鼓峰進攻計劃,一方面是由於進攻失敗,更重要的原因則是由於中國的英勇抗戰。
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決定出兵抗美援朝,並派周恩來、林彪赴蘇聯洽商武器問題。斯大林急切地希望中國參戰,表示可提供所需各種武器。

蘇聯援助
中國入朝部隊出發前,10月13日毛澤東致電在莫斯科的周恩來,希望他向斯大林交涉,所取得的武器最好採用租借方式,蘇方卻要將裝備折價算作對華貸款。1951年2月,周恩來與蘇聯駐華軍事總顧問扎哈羅夫大將在北京簽訂了關於蘇聯向中國政府提供軍事貸款的協定,規定以1950年10月19日中國出兵抗美援朝為界,此前訂貨以全價付款,此後以半價付款。對此,蘇方的解釋是援朝應「共同負擔」,兩國各出一半的錢。當時中國對朝鮮的全部人力物力援助都是無償的,蘇聯卻對武器款斤斤計較。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斯大林也曾無償提供過部分裝備,主要是為了彌補雙方不愉快而做出的政治姿態。此間蘇聯提供的陸軍裝備,幾乎全部是二次大戰用過的舊品。如蘇軍已裝備AK-47自動槍,對華只提供波波沙-41沖鋒槍。蘇軍已逐步用T-54坦克換裝,便把淘汰下來的3000餘輛T-34運到中國,許多車體上還留有對德作戰時的彈痕,只是刷上一層新漆。蘇聯起初對華提供的七個師空軍裝備,有六個師配備米格—9這種1946年蘇聯研製出而感到不滿意的第一種噴氣式戰斗機。中國空軍領導人認為其無法同美軍F-84交鋒,更不能抗衡F-86,為此同蘇聯顧問發生爭吵。斯大林考慮到兩國關系,才於1951年5月兩次致電毛澤東致歉,並無償送給372架米格—15。中國接受蘇援第一批武器後,將三個師裝備無償轉交朝鮮人民軍,斯大林聞訊後為顯示其更高的風格,決定再無償對華援助20個陸軍師的武器。1952年,蘇聯決定將60架伊爾-28輕型噴氣式轟炸機賣給中國,這也是斯大林在世時唯一對新中國提供的現役新式裝備。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蘇聯總共向中國提供了64個陸軍師、23個空軍師的裝備,大部分裝備系有償(半價)提供,就此中國欠下蘇聯軍火債30億人民幣,在當時摺合13億美元。1955年蘇軍從旅順撤退時,又移交了折價9.8億人民幣的裝備。這些軍事欠款,佔了中國對蘇欠款總額的六成以上。解放軍掌握這些武器,對於迅速提高戰術技術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1970年毛澤東會見金日成時說:「我看還是要感謝蘇聯,它總幫助了我們軍火和彈葯嘛,算半價,還有汽車隊。
社會主義探索時期
蘇聯領導人中間赫魯曉夫對華援助的質量最高、意義最重大中蘇關系破裂後的很長時間里,國內曾出現一種傳說,即稱斯大林時期援華慷慨熱情,赫魯曉夫則扮演了撕毀援助合同和「逼債」的角色。其實,若是仔細研究歷史檔案和親歷者的回憶,在蘇聯歷屆領導人中,對華提供援助最多且質量最高者恰恰是赫魯曉夫。
1953年3月斯大林突然去世,臨終前沒有明確指定接班人,這使蘇聯領導層出現最高權力的爭奪。同年9月,赫魯曉夫擔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其地位還不能同斯大林擔任的總書記相比,急需得到中共的支持。據俄羅斯解密的檔案記載,1954年9月赫魯曉夫首次來華前主持召開蘇共中央主席團會議,決定對華大幅增加援助作為禮物。伏羅希洛夫發言稱這是蘇聯經濟難以承受的,赫魯曉夫則說非如此不能使中國人感受到友誼。果然,在這次來華參加新中國成立5周年慶典期間,赫魯曉夫改變了斯大林過去的大國沙文主義做法,廢除了中蘇關系中一些不平等約定,議定從旅順撤軍和交還基地。對於提供常規武器,蘇聯也改變了斯大林時期主要提供已淘汰的舊品的做法,改為提供現役新裝備樣品和生產技術。
1954年11月起,蘇聯向中國提供了米格—17樣品及全套資料,中國於1956年仿製成功命名為殲—5殲擊機。1955年1月以後,蘇聯向中國轉交了AK-47自動槍、C-41半自動步槍、捷克加列夫輕機槍等技術資料,中國於翌年分別仿製成56式沖鋒槍(實際應稱自動步槍)、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輕機槍。蘇聯還提供了現役的T-54A坦克和各種火炮的樣品圖紙,中國仿造成功後命名為59式坦克和帶「5」字頭的各式火炮。中國軍工水平就此於50年代後期又實現了一次代的飛躍,在常規裝備領域已接近或達到當時的世界先進水平。
赫魯曉夫時代對中國提供的最重要的援助,是幫助建造核彈、導彈生產企業和相應技術。1954年赫魯曉夫

來華時,毛澤東曾提出過是否能在核彈、導彈技術方面提供幫助,蘇方採取了婉拒態度。1956年東歐出現反對蘇聯控制的波蘭、匈牙利事件,1957年6月蘇共黨內莫洛托夫等元老又要求推翻赫魯曉夫,赫魯曉夫在掌握軍隊的朱可夫主持下打倒了多數中央主席團成員,卻未擺脫內外交困的處境。同年7月上旬,赫魯曉夫派主席團委員米高揚來華介紹情況,希望中共中央對他表示支持。毛澤東連夜主持開會研究,中共中央最後決定為照顧中蘇關系,並考慮到赫魯曉夫是當時蘇共領導中比較好打交道的一位,公開表態支持蘇共中央的決定。鑒於赫魯曉夫在政治上有求於中國,7月18日聶榮臻提出,應利用這一機會交涉核技術援助,周恩來請示毛澤東後馬上做出安排。此次蘇方反應空前迅速,7月20日蘇聯駐華總顧問阿爾希波夫代表政府做出同意答復。據前些年已經解密的俄羅斯檔案記載,赫魯曉夫不顧軍方堅決反對,決定向中國提供原子彈生產技術,幫助建立核工廠。
1957年9月,聶榮臻所率的中國代表團訪蘇,赫魯曉夫在確認毛澤東同意訪蘇的消息後,同意簽訂了中蘇國

防新技術協定。同年11月,毛澤東到莫斯科參加了六十一國共產黨、工人黨會議,在大會發言中表示了支持赫魯曉夫戰勝「反黨集團」,同時擁護蘇聯在社會主義陣營的「為首」地位。從同年末開始,蘇聯開始履行協議,對華提供了P-2導彈作為中國導彈事業的起步的最早樣品。翌年,蘇聯又向中國提供了所需核工業設備,並派出近千名專家,建成了湖南和江西的鈾礦、包頭核燃料棒工廠及酒泉研製基地、新疆的核實驗場,中國正式進入了核工業建設和研製核武器的新階段。

閱讀全文

與蘇聯對中國原子彈有多少幫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盟友為什麼反目成仇 瀏覽:59
中國抗疫美國做了什麼 瀏覽:543
英國企業移民申請多久 瀏覽:860
菲律賓男籃和伊朗男籃哪個強些 瀏覽:287
印尼枇杷丸怎麼沒有保質期 瀏覽:629
印尼5萬元摺合人民幣多少錢 瀏覽:58
印尼明丹島有什麼特產 瀏覽:665
巴厘島都什麼地方用印尼盾 瀏覽:636
義大利語的什麼怎麼說 瀏覽:885
明年中國市場怎麼樣 瀏覽:256
怎麼製作義大利炮簡單版 瀏覽:301
印度一般溫度多少 瀏覽:873
英國人經常玩什麼球 瀏覽:372
中國攝影大賽哪裡好 瀏覽:860
中國和外國發消費券哪個好 瀏覽:896
美國導航是怎麼到伊朗的 瀏覽:315
義大利歐式傢具怎麼樣 瀏覽:467
摩洛哥和伊朗滾球是什麼意思 瀏覽:370
坐飛機去越南怎麼樣 瀏覽:87
上合會為什麼沒有伊朗總統 瀏覽: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