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人便后怎么冲洗

伊朗人便后怎么冲洗

发布时间:2022-05-24 04:49:56

1. 伊朗人的礼仪,(急需)

服饰礼仪
伊朗国内的民族很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服装,但其样式大多比较简单,而且宽大,以适应温暖的气候。伊朗的男人一般穿不超过膝盖的长衫,腰围至脚面以上的围裤,头裹长长的包头巾。土库曼民族的女性穿着灯笼裤,这种裤子裤脚很小,以防风沙进入。在德黑兰库姆一带,妇女普遍穿伊斯兰的标准服饰,用一块大黑布从头遮到脚,只露出眼睛和鼻子。

仪态礼仪
在伊朗,人们言谈举止是很有讲究的,在说话或跟对方正面而坐时,应将两手平放而不可双手交叉,双手交叉着说话,就会被认为态度傲慢,甚至被视为有意挑衅。在伊朗微笑和点头实际上只是主人的一种礼貌的表示,并不一定是表示同意。另外,由于他们洁身时多用左手,因而认为左手是不干净的,所以在接触取物时不能用左手。

相见礼仪
注重打招呼时的礼貌用语,是体现伊朗人良好素养的一个方面。人们相见时一般都要说"萨拉姆"(你好),甚至素不相识的人相见也是如此。他们喜欢别人在打招呼时称他们的姓并加上学术或职务的头衔。伊朗人取名字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没有任何限制,一般与伊斯兰教有关的名字较多,如马哈穆德,拉苏尔,阿里等。妇女的名字多用兹芭,法拉赫等。女子出嫁后多保留娘家的姓名,现在称呼某某夫人时,也可用丈夫的姓。伊朗人在与宾客相见时,一般习惯以握手为礼,然后亲吻对方的双颊。由于等级观念很强,见面礼节也有区别,身份相同的人以互吻嘴唇为礼;身份稍低的人以吻面颊为礼;身份差距很大的人,则以一方俯在另一方面前为礼。

餐饮礼仪
伊朗人的餐饮习俗独具风格。总体而言,他们爱吃面食,也吃米饭。对中国的大饼等比较喜爱。游牧地区的人们以牛奶、黄油为主食;农业区的人们主食有面饼、米饭等。喝茶是伊朗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大多爱喝红茶,并喜欢在茶中加糖。按当地传统,土库曼人唱歌前必喝红茶,每逢节庆喜事,人们必定先喝红茶,然后载歌载舞。

喜丧礼仪
根据穆斯林习俗,相亲相爱的男女双方,必须由男方提出求婚,经女方正式同意后,便可举行结婚仪式,他们从定婚到结婚要经过十几道程序。信奉伊斯兰教的土库曼民族,定亲时,男方要用30只羊送给女方作为聘礼。定亲后到结婚的前一天,男女双方不能见面,成婚一周后,新娘就回娘家,一旦知道怀孕了,则立即回夫家。伊朗伊斯兰教徒去世后,人们将其尸体移入清真寺的停尸房。在埋葬过程中,人们又为死者祈祷,埋葬后人们要为死者定期举行各种仪式,以示悼念。
节日来临之际,妇女忙着大扫除。除夕到来,合家欢聚,各家各户用干草点起"祝火",人们都从上面跳过去,意为免灾求和平。初一到初三,人们走访亲友,互祝新年快乐。最后一天,则是全家人外出郊游,这时大小公园里游客如云。

商务礼仪
在伊朗,进行商业性会面,递交名片是必要的,最好要用波斯文,实在不得已,也可用英文。伊朗工商界人士好礼而讲究正式礼节。在商务会谈时直截了当,往往效果不佳,他们不习惯于对事情立刻作出抉择。不要以洋娃娃作为礼物,否则会被误认为瞧不起他们信仰的宗教。

旅游礼仪
在公历3月到伊朗旅行是最好的季节。德里兰的美景往往使人陶醉,若北上黑海或南下波斯湾,那里风光更是迷人,碧波万顷。但外出旅行在大城市交通较拥护,如赶上穆斯林节日和星期五祈祷日,更是如此。即便这样,也应给老人让座。当地不许妇女与丈夫以外的男人同行。夫妻外出必须带上结婚证书。参观清真寺必须脱鞋,头上必须有一样东西,如帽子或手帕。

主要禁忌
伊朗人婴儿的眼睛特别第三,最忌讳别人议论婴儿的眼睛。他们忌讳左手递交物品,称左手为下贱的手。禁食猪肉,不食自死的牲口,也不吃外形可憎或不端正的动物的肉,忌吃无鳞的鱼。

2. 伊朗人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伊朗风俗习惯为:

1.在斋月来临前,即在伊历8月下旬,伊朗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庭院、房间,彻底打扫卫生,有的自动到清真寺和公共场所打扫卫生,以清洁明亮的环境迎接尊贵的斋月的到来。

2.伊朗幸运的数字“7”对伊朗人来说是吉利的象征:伊朗春节之际要在餐桌上摆上7种由字母s开头的食物,妇女化妆品有7种颜色,结婚时给新娘腰带上打7个。

3.如果无意中将5只茶杯或5只茶碟放成一排,这表明今有客人来访。家里人要为出门3天的人做面条,以求平安

3. 伊朗人有什么禁忌

男的在伊朗除了酒,好像没什么禁忌!女人的禁忌就一大堆了!说白了伊朗人就是闷骚型的。在外很封建,关了门在家玩又是很开放的!

4. 伊朗礼仪常识有哪些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The Islamlc Republic of Iran )简称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有“欧洲陆桥”、“东西方空中走廊”、“亚利安人之国”之称。面积164,5万平方公里。人口5200万,98%居民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什叶派)为国教。波斯语为官方语言。贸易交往中大多使用英语,但日常生活上则很难派上用场。

年8月16日与我国建交。首都德黑兰(Tehran)人口800万,小汽车有100万辆以上,入夜街道上五颜六色的小汽车川流不息,它不仅是伊朗,而且是西亚的最大城市。

按照伊朗的礼俗,每年的4~9月间,天气炎热,穿衬衫,打领带即可,其他时候宜穿保守式样的西装。拜访商界、企业界或政府部门须先订约会,谈公事要遵守时间。和伊朗人打招呼,要称他们的姓加上学术或职务头衔。根据当地的商业习惯,进行商务活动时,首先彼此要提示所希望的价格、条件,然后相互让步达成协议。生意洽谈,按伊朗人的习惯,往往相当费时。虽然起初所提示的价格很难接受,但不必灰心,仍然要不屈不挠地进行交涉。有一点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即对方的意识观念与我们的差异。注意不急躁、不慌张、不灰心。伊朗人信奉伊斯兰教,不要伤害伊朗人的自尊心,并要十分注意不能有不尊重伊斯兰教的言行。观光、商业旅行到伊斯兰教国家时,都可以参观伊斯兰教教堂,但必须遵守他们的礼节:要脱鞋,头上必须有一样东西,如帽子或手套。女性衣着更须注意,不宜太暴露。不能穿迷你裙,肩膀到膝盖必须掩蔽不露,衣袖不可短到露肩或露出腋下,当地禁止喝酒,也不能携带酒精类的饮料。不食猪肉,烤羊肉串是伊朗名菜。伊朗中、下层人士喜欢上茶馆,泡上一壶红茶,摆上冰糖块或榛子果仁、巴旦杏仁、阿月浑子和葡萄干等。在伊朗,茶馆也是人们信息交流和社交的重要场所。

到伊朗,宜持用印有波斯文、英文的名片。伊朗商人比中东其他地方的商人好礼而讲究正式,招待殷勤,打交道时宜以正式而保守方式进行。伊朗人以其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为骄做,在交谈过程中,可多强调中国与波斯商贾往来的悠久历史。

商务活动最好于10月至次年4月前往,天气比较凉爽。6~8月,商人渡假者较多。机场检查相当严格,出境时要留3个小时的余裕才好。到都市以外的小地方,需要懂点波斯语。

海关免税香烟100支,或雪茄10支,或烟草半磅。出境限300Rlals。外币不限,入境时先申报携带外币数额,出境时可以携出。因出境时会查验,向银行兑换时,一定要保留兑换证明。在伊朗,搭坐计程车要事先谈妥车资,计程车付小费。饭店、旅店已附加10%服务费于账单内。其他服务每次给10个Rials即可。当地水果名产有西瓜、香瓜、番茄等。

伊朗北部戈尔草原的土库曼人,世代过着游牧生活。他们以羊粪作燃料,以羊肉、羊奶制品为主食,或把很多羊肉掺在少量米中煮成饭。他们视羊肉为最有营养的食品。且有唱歌喝红茶的习惯。

加高院墙防止被偷看妇女穿长袍也能下海维护游泳池助人就业在国内久住蜗居,来到伊朗后,我很喜欢伊朗人宽敞的住宅,尤其羡慕他们家里那清澈见底的游泳池。

也许是地广人稀的缘故,即使在首都德黑兰这样的繁华都市里,塔楼也不多见,而独门独院却比比皆是。虽然一座座院落风格各异,但是房前屋后总少不了核桃、柿子等果树,还有大小不一、形状多样的游泳池。我的朋友卡里米说:”游泳池既能点缀庭院,也是休闲的理想场所。现在,游泳池几乎已经成为伊朗中产阶级家居的标准配备之一。“普通人家的游泳池一般建在庭院的一角,多为规矩的长方形,也有浪漫的曲线形。游泳池的大小根据院子的面积而定,大的有50平方米,袖珍型的则不过十几平方米。式样则根据主人的财力和爱好而定。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在游泳池壁上贴上瓷砖或漂亮的马赛克,旁边还配有按摩池和桑拿房。普通人家则在游泳池池底和池壁上简单地抹上水泥后刷漆,不讲排场只求实用。喜欢在院子里多留些绿地和活动空间的人家,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则把游泳池建在自家的地下室里。

修建游泳池花费不是很高,简单的约合2000美元,奢侈点的需要上万美元。由于伊朗有游泳池的人家很多,社会上出现了专靠维修和保养游泳池为生的工人。按照工作量大小,他们每保养一次游泳池,能挣二三十美元。

邻里间有道高高的墙游泳池是名副其实的“水老虎”。伊朗是一个缺乏淡水的国家,特别是到了夏天用水高峰期,自来水公司为每个家庭规定了用水定额,对超出定额的部分征收高额罚款,这对有游泳池的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因此,有游泳池的人家都在院子里打了水井,用水泵从地下抽水供游泳池用。当游泳池注满水后,保持水质的清洁很重要,人们要定期清除池底的沉淀物,打捞落在水面上的树叶,有条件的人家还安装了循环水系统。

在伊朗,不仅男子喜爱游泳,女性也喜欢这项运动。但是,根据伊朗的伊斯兰文化和道德风俗,穆斯林女性的毛发和肌肤是不能暴露给外人看的,只能在自己的丈夫和父母等至亲面前揭头巾。因此,为了防止被外人看到,有游泳池的人家都把与隔壁相邻的一面墙修得特别高,有的高达4米,有的人家甚至用不透明的硬塑料板竖起一面高高的墙,或者沿着墙根种上枝叶茂密的大树,以阻挡邻居或路人的视线,防止家中的女性在游泳时春光外泄。

但是,随着德黑兰等大城市人口近年来急剧增加,五六层高的公寓楼逐渐增多,那些高层的窗户对邻近别墅的隐秘性构成了威胁。有不少公寓楼在设计时为了尊重他人隐私,在正对邻家别墅的一面不开窗户,尽量避免发生偷窥的可能。女性为了能做到百分之百安全,有时会穿着紧身的衣裤游泳。其实,在伊朗,不往邻家院里张望是人们遵守的基本公德。

公共游泳池里有秘密由于不是家家都有条件修建游泳池,因此公共游泳池在伊朗随处可见。伊朗的公共游泳池分室外池和室内池两种。公共游泳池的大小一般和标准的比赛用池一样,分成若干泳道。公共游泳池的设备较好,还配有冷热按摩池。

在公寓楼、饭店里的公共游泳池和专门的游泳场馆,男女被严格地隔离开来。通常的做法是,男女在不同的时段分别使用游泳池,男士使用的时间比女士长些。有一次,我住进伊朗的一家四星级饭店,兴冲冲地跑到游泳池想一游为快。不料,看门的工作人员说:“今天是女士专场,不对男士开放,请明天再来吧。”伊朗人也喜欢天然游泳场。在伊朗北部里海度假胜地和南部的波斯湾海域都有天然浴场。这里男女分泳的方法是按区域划分,男女被要求使用各自的专区,不可越雷池半步。女士专用区往往设在一片隐蔽的天然海湾,数百米之外就有提醒男士止步的标志。最显眼的标志就是一大片像建筑工地用的塑料布,从沙滩开始竖起,一直延伸到海里几百米远。刚到伊朗时,我不知道这是围在女游泳区的保护装置,还以为是什么神秘的建筑,想凑近看个究竟。不料,半道就被人截住,一打听,原来这是一片让男人走开的地方!

有一次,我在波斯湾的基什岛海滩游玩时,看到几名女子穿着传统的长袍下了水,黑色的长袍随波展开,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只只水母漂浮在水面上。这是特别想游泳而因某些特殊原因无法去专区的女士想出的奇招。一位叫玛莉亚姆的姑娘说,她就曾穿着长袍游泳。我说那样岂不是特别不舒服,她向我透露了小秘密:其实游泳的妇女在袍子里都穿了游泳衣,在水里没有什么不便。穿着长袍游泳的女性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5. 伊朗人的习俗有哪些

一、衣着:女士(学前儿童除外)须戴头巾。穿长袖、盖过臀部、宽松、不透明的上衣或风衣,官方场合须穿颜色较深的长风衣,不得显露腿及脚腕部位。男士不得穿背心或短裤外出。

二、饮食:禁酒,忌食猪肉、狗肉。穆斯林斋月期间,即使非穆斯林也不能白天(日出后至日落前)在公开场合进行饮食或吸烟。

三、伊朗禁止赌博、卖淫,妇女不得从事唱歌、跳舞等职业。偷窃他人财物者将被依照伊斯兰法进行处罚。犯持枪抢劫、强奸罪将被处以死刑。

四、男士不可主动与伊朗女士握手,女士一般也不主动与伊朗男士握手;如女士主动握手,男士亦应礼貌回应。

五、伊朗人不喜欢与外国人有身体上的密切接触,勿与伊朗人挎胳膊(如照相时)。不得用手触摸小孩子的头部。称好时不能竖大拇指。说话时忌用食指指向他人和大声喧哗。伊朗人很讲究卫生,随地吐痰、扔杂物现象更是少见,口中异味较重会引起反感,会被认为缺乏修养。

(5)伊朗人便后怎么冲洗扩展阅读

前往伊朗旅游注意事项:

一、旅客可正常带入个人财物,有些价值昂贵的物品需要申报,由海关官员记录到个人护照里,被记录下的物品不能出售,离境时须向海关官员出示,如上述物品在伊遗失,应出示有关报失证明。

二、不准携带出入境的物品包括:含酒精的饮料、猪肉及相关制品、赌具、迷幻药物、武器、弹药、爆炸品、色情书刊、诋毁伊斯兰教和伊朗国家形象的一切书籍和音像制品及其他被伊朗法律禁止携带的物品。伊朗对出境旅客最多可携带的藏红花数量有限制规定。

三、入境后如需延期签证,须在停留期届满前向伊当地外事警察局提出申请。逾期居留将被处以45万里亚尔/天的罚款。如被怀疑非法经商或劳务,则要另受到劳工部门、财政部门的巨额罚款后才许离境。

6. 伊朗人的体味是什么样的

有的比较重,大凡以羊肉等肉类为主食的民族都有此类现象
伊朗人还喜欢喷香水,这样体味就更为混杂了
当然也有没有什么体味的

7. 有人知道古波斯的不净人之说吗

有关古波斯“不净人”的记载,主要见于《魏书》、《周书》及《北史》。 [①] 《魏书》卷120《西域传》波斯国条下载道:“死者多弃尸于山,一月着服。城外有人别居,唯知丧葬之事,号为不净人,若入城市,摇铃自别。” [1] (p.2272) 三书所记基本相同,其原因前贤自有论述。 [2] (p.67) 三史修于北齐至唐初,时间较为接近,相当于波斯萨珊王朝(Sasanian, A.D.224-651)后期。由于习俗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历史延续性,因此我们只能说,上引史料反映的葬俗不会晚于萨珊朝后期。
日本学者在复原这段史料时,并没有对“不净人”作出具体考证, [3] (p.100) 倒是国内专治唐代文化史、外来宗教史、古代伊朗史等领域的学者有所涉及。如,蔡鸿生先生在论述唐代九姓胡的葬俗时指出,其负责弃尸饲狗、收骨埋殡的丧事专业户,即汉籍所载的波斯“不净人”; [4] (pp.25-26) 并在讨论新旧《唐书》所记太原“黄坑”的宗教属性时,亦重申康国别院的丧事专业户,相当于波斯“不净人”。 [5] (p.246) 林悟殊先生在论述琐罗亚斯德教最高级别的净礼巴勒什奴( barešnum )时指出,该净礼主要用于那些接触死尸、处理遗体的教徒,尤其是专业人士,并引证《魏书·西域传》及《北史·西域传》所记的波斯“不净人”,称此专职处理死尸者正是巴勒什奴净礼的对象。 [6] (p.64) 龚方震、晏可佳两位先生合着的《祆教史》在介绍琐罗亚斯德教经典《辟邪经》(Vendidad)时指出,“常人不能接触尸体,尸体只能由专司其职的搬运人来运送,此专职者就称为‘不净人'”,并引证上述《魏书》的记载,更加明确地指出“不净人”是专职搬运尸体者,其在书后附录二“祆教英汉对照专门索引”中,把抬尸者( nasā-sālār )释义为“不净人”。 [7] (p.8,p.367) 李铁匠先生在考证古代伊朗的种姓制度时,则通过与古代印度的 旃陀罗比较,除指出《魏书》所载的“不净人”是琐罗亚斯德教的专事丧葬者外,更认为不净人是伊朗四大种姓之外,人数较少,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生活极其悲惨的等级。 [8] (pp.60-61)
以上诸学者对“不净人”的定性,多是在论述其它问题时,捎带提及,限于文章的主题和篇幅,并没有展开论述;同时由于文献记录简略,其间仍然不乏模糊之处。例如,不净人究竟是概指琐罗亚斯德教中的从事丧葬者,还是单指专司搬运尸体者,如何界定“不净人”的社会地位等。本文试图就这些模糊点,提出自己的管见,以就教方家。

二 “弃尸于山”与波斯琐罗亚斯德教

虽然学者们把“不净人”与古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相联,但并没有专门论证,我们有必要首先对有关史事加以辨析。据研究,中国史籍所见的“波斯”有西域波斯和南海波斯之别,即便是西域波斯,随着时间推移,所指的范围版图也有不同。但本文探讨的“不净人”所在之波斯乃以伊朗高原为核心的古伊朗,这是毫无疑问的。 [9] (p,89) 其所处的时间正如上文所述,不晚于萨珊王朝后期。
证明“不净人”具有琐罗亚斯德教属性的唯一根据是:“弃尸于山”的葬俗。据考古发现,伊朗人在青铜器时代后期已实行埋葬,直到他们迁徙之后,此葬俗还普遍流行,其时间大致为公元前一千年左右。 [10] (p.113) 后来,他们逐渐曝露尸体,但具体时间尚无法确定。根据研究,中亚和东伊朗的居民首先接受了“弃尸于山”的葬俗, [10](p.113) 居于西伊朗的波斯人接受此葬俗的时间则要晚于他们。有关波斯琐罗亚斯德教葬俗的文献记载,最早似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其时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Herodotus)记录道:“据说波斯人的尸体是只有在被狗或是禽撕裂之后才埋葬的。玛哥斯僧(又译麻葛僧等)有这种风俗那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他们是公然实行这种风俗的。” [11] (p.22) 林悟殊先生在分析这段史料时,明确指出“尽管我们已确知波斯在阿契美尼时期,便已广泛地流行琐罗亚斯德教,然而根据上引希罗多德的叙述,麻葛僧侣的尸葬方式,并未被波斯人所广为接受。国王们虽然大力推行琐罗亚斯德教,但他们死后的遗体并不遵照该教的习惯,让鸟啄狗噬。” [6](p.87) 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在希腊化浪潮的冲击下,麻葛人的葬俗就更不易在波斯各地传开。到萨珊波斯时期,统治者通过行政力量推行该教,“即使原来没有天葬习惯的波斯人,在这种严刑重罚下,也都得一遵教法,改用天葬,并且逐步习以为常了。” [6](p.88) 公元1世纪希腊作家斯特拉波(Strabo)指出,王族也实行曝尸:“他们不但承认古波斯的神祈,建筑神坛,并且严格遵从琐罗亚斯德教教律,暴弃王族尸体,以供秃鹫和犬,这是先前阿契美尼朝都未能实行的。” [12] (p.84) 然而,就考古资料显示,波斯帝国的君主虽然大都笃信琐罗亚斯德教,但他们并非全部实行天葬,即使在该教普遍流行的萨珊时期,情况也不见改变。阿契美尼朝的君主们遵循古伊朗王族和贵族的传统,把尸体涂香防腐,安放在巨型坟墓里,表现了其“渴望升入天堂,来日再生的愿望,这是贵族等级特有的权利。” [10](p..325) 如开国君主居鲁士一世(Cyrus I, B.C.640-600)没有按正统仪式曝尸,然而其陵墓经过仔细营造,使熏香的尸体与活的生物无法接触,从而遵守琐罗亚斯德教教义。 [13] (p.52) 继起的帕提亚人(Parthians)和萨珊人(Sasanians)也坚持固有传统,他们把国王的尸体涂香,放在石制坟墓里。 [13](p.121) 由此看来,在琐罗亚斯德教流行的时代,王族在不违背教义的前提下,为维持其尊贵地位,可以不用曝弃尸体。
正如上文所述,到萨珊波斯时期,统治者通过行政力量推行该教,沙卜尔二世(ShapurII A.D. 309-380)统治时,编定了该教经典《阿维斯陀经》,其中《辟邪经》第三章第三五—三九节从法律上规定了执行天葬。 [14] (pp.31-32) 据现有材料,无法确定《辟邪经》的编纂日期,但经文表明其“于帕提亚时期编纂,部分内容甚至更加古老。” [15] (p.1159) 由此可以断定,这种葬俗至少在帕提亚王朝晚期琐罗亚斯德教复兴时已经存在,在萨珊时期颇为流行。
波斯境内固然独尊琐罗亚斯德教,但犹太教、基督教、佛教和摩尼教亦曾不同程度地流行。 [15](pp.819-1024) 然而“弃尸于山”为琐罗亚斯德教的独特葬俗,其貌似野蛮,不为他教所容。以基督教为例,虽然波斯琐罗亚斯德教徒“把尸体曝给狗和鸟”,但改信基督教的波斯人却把尸体埋在地下,漠视禁止埋葬的严酷法律。公元399年开始执政的伊嗣俟一世(Yazdegird I)以对待基督教徒宽容而闻名,他容忍基督教徒埋葬死者,受到他们的尊敬;但是据琐罗亚斯德教教义,埋葬污染了善的大地,因此伊嗣俟一世成为琐罗亚斯德教的罪人。 [13](pp.120-21) 到了伊嗣俟统治的后期,他转而对基督教徒采取严厉措施。伊嗣俟之子瓦赫兰五世(Vahram V, 421-39年)继承其父的宗教热情,“听从祭司长,即受诅咒的密赫尔·沙普尔(Mihr-Shabuhr)的要求,拖出在他父亲时代埋葬的死尸,放到太阳下曝晒;这种行为持续了五年。” [13](p.121)
虽然波斯境内多教并存,然而萨珊王朝的确从法律上规定实行天葬,当然对异教徒未必强求一致,异教徒也未必遵守。是以中国史书记载其“死者多弃尸于山”,乃有本而发,说明并非全体民众都实行天葬。事实上,即使同为琐罗亚斯德教徒,王族和祭司、普通教徒的葬俗在具体做法上也并非完全一致。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肯定“弃尸于山”是琐罗亚斯德教的独特葬俗,而且主要为祭司和下层百姓所遵循。因此,专门操办这种葬俗的“不净人”,其具有琐罗亚斯德教的属性,应是无庸置疑的。

三 “不净人”的职业性质

琐罗亚斯德教关于丧葬的规定与实践,突出体现了该教善恶斗争的教义。该教称,死亡为恶神阿里曼所创,万物死亡后都是不净的;其中生前正直的人,其尸体最为肮脏,因为正直的人集中了奥尔马兹达创造的诸多善端,恶魔们为了用死亡战胜他,必须全力以赴。而且,即便在灵魂离体后,邪恶还要在尸体周围停留一段时间,使污染不断扩散。 [16] (p.110) “琐罗亚斯德教主张善恶报应,在理论和逻辑上必然要承认灵魂转世和末日审判。他们相信一个人死后,其灵魂在三天内还停留在死者身上(在头部附近),回忆和检查毕生的思想和行为……送葬者在死后第四天黎明之前进行祈祷时,灵魂才开始升入天堂。” [10](p.121,p.328) 如是,处理死尸是一种较为复杂而又富有宗教意义的行为,非由专职人员负责不可。
一般认为,琐罗亚斯德教徒死后,其“去除尸肉”的仪式分三段时间进行。第一段时间内,如果天气恶劣或时辰过晚,就不要立即将尸体运往处理场,而是放在屋内的坑穴中或者专门设置的屋舍内。第二阶段时间内,把尸体运到专门的地点曝露,让鸟兽啄食。此为伊斯兰化前的古伊朗葬俗。尸敛的最后阶段为处理骨骸。 [17] (pp.143-44) 《辟邪经》第六章第四十四节,以先知琐罗亚斯德与最高善神阿胡拉·马兹达互相问答的方式规定了处理死尸的地点:

(问):我们应该把尸体放到哪里?
(答):放在高高的地方,这样食尸的鸟兽会很容易发现他们。 [14](pp.72-73)

此段记载虽然文意模糊,却暗示了曝尸场所并非人造,揭示了中国史籍特书“弃尸于山”的原因。那么,究竟由何人来负责抬放尸体呢,由于文献缺略,考证不易,我们根据学者们对现代琐罗亚斯德教村落进行的实地考察,或可解决这一难题。
1963-4年,英国伊朗学权威玛丽·博伊斯(Mary Boyce)教授,对现存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村落沙里发巴特(Sharifabad)进行了详细调查,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记录。根据她的记录,教徒刚刚死去时,要有专人负责清洗尸体,该专人被称为 paksǔ ,意为“洗尸者”,他们通常是一名男子和一名老妇,主要负责用帕杰乌( pajow ,即牛尿)清洗尸体,然后为死者全身穿上白色棉衣,把尸体摆放好。按照琐罗亚斯德教教义,在洗尸过程中,尸体是干净的,所以“洗尸者”没有受到污染;同时,他们在履行自己的职责时,必须保持洁净。洗尸后,尸魔( drōj-nesā )才带着污染附身,这时,只有受命专司其职的人才能触摸尸体。 [16](p.23,p.149) 当尸体清洗完毕并摆放好后,就由祭司主持仪式,念诵祷文《阿胡那瓦特》(Ahunavad Gah)等,并在《雅斯那》第三十一章第四节停顿。停顿之后,由专职的抬尸者( salars )把尸体抬到铁棺上,并给他系上圣带( kosti )。最后,举行送葬仪式。 [10](p.329)
送葬时,抬棺者也与尸体发生联系。他们主要从死者的亲友中选出,负责把尸体抬到达克玛,其工作在宗教意义上是大功德。他们同抬尸者一样,全身穿着白色衣服,手上包着白布;但与之不同的是,他们没有直接接触尸体,受到的污染比较小,在葬礼之后举行简单的净礼就会帮助他们恢复洁净。 [16](p.150)
以上所述是现代伊朗琐罗亚斯德教徒的葬俗,这种以后证前的论证当然缺乏共时性的说服力。但是此一风俗在现代印度的帕尔西人中亦存在流行,两社区的葬俗除个别差异外,几乎完全一样。 [18] (pp.49-82) 其原因自不难理解,公元7到9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并统治波斯,迫使异教徒改宗伊斯兰教, [19] (p.57) 波斯本土的琐罗亚斯德教徒越来越少,变成少数民族。 [20] (p.243) 但也有部分虔诚的教徒逃亡到印度西部海岸,发展成为现代的帕尔西民族。 [6](pp.11-22) 帕尔西民族由于受伊斯兰化影响较小,比较真实地保留了古老的正统;而沙里发巴特村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对传统的坚持也根深蒂固。两地葬俗的一致性至少说明,上述内容在阿拉伯征服即7世纪中叶以前就已存在。其实,在玛丽·博伊斯教授的观念中,“宗教信仰体现在仪式中,通过仪式才能为人所知,并由于仪式的代代相传而保持传统不辍。”基于这种观念,她主张“用沙里发巴特古老的正统,连同其它教内外文献去重建古老的信仰与仪式。” [21] (p.xvii)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参与丧葬仪式的人员包括祭司、抬棺者、洗尸者和抬尸者。祭司地位尊贵,洗尸者在尸魔附身前已完成工作,抬棺者不与尸体直接接触;他们都没有受到死尸所带的严重污染。只有抬尸者才从事宗教意义上极度危险的职业,如果要冠以“不净人”的称呼,当非他们莫属。抬尸者在《辟邪经》里称为 nasu-kaša ,后来发展为 nasā-sālār ,意为“负责尸体者”。 [10](p.304) 有学者指出“‘不净人'就是专知丧葬者的音译” [8](p.61) ,由于资料有限,我们不敢妄加猜测。汉文佛教术语中有“净人”一词,专指“未出家而在寺院中侍奉僧侣的俗人”; [22] (p.16) 但名专知丧葬者为不净人,显为中国世俗观点,并非受佛教影响。
从教义来看,“不净人”的工作是战胜恶魔的正义之举,在琐罗亚斯德教为主流宗教的波斯国里,如果竟被划成“贱民”,就令人不可理解了。

四 “不净人”非“贱民”辨

按规定,抬尸者安放完尸体后,要念诵祷文,安慰灵魂:“莫急莫怕,就是这里。多年来,这就是你的祖父辈归宿之地,它洁净而美好。”“哦,密赫尔神(Mihr Ized),斯罗什神(Sroš Ized),拉什神(Rašn Ized),纯洁而正直!我们已完成工作,现把它交付给你们……” [16](pp.151-52) 按琐罗亚斯德教的说法,人死后,灵魂须经过“裁判之桥”,由专神检视其一生的善恶功过,如果行善多于行恶,灵魂则被判进入天堂,反之则堕入地狱。司其职者即密赫尔、斯罗什、拉什,密赫尔居中。 [23] (pp.164-183) 抬尸者负责把灵魂转交给诸神,待三日后其将要飞升时,接受审判;以后,还要于规定之日进入达克玛,把日晒后的干骨收起,投入中央井( srāda )。前苏联学者在描述达克玛时提到此井:(达克玛)顶层呈凹状,四周有台阶,中央为井穴;塔顶分三层以放置尸体(外层置男尸,中层置女尸,内层置童尸)。有专营此事者,将尸体移于其上,均赤身露体,任鹰隼啄尽尸肉,骨殖则投入井穴。 [24] (p.378) 此为达克玛制度化后的情况,《辟邪经》第六章则规定了伊斯兰化之前如何处置遗骸:

(问):我们把死者的遗骸放在什么地方?
(答):放到狗、狐狸和狼够不到的骨瓮( uzdāna -)里,不要让雨水淋到。如果有条件,这些崇拜马兹达者就把它放在岩石或泥土上;如果没有条件,就让骨架呆在原地,或曝露在阳光下,接受光照。 [25] (pp.72-73)

Uzdāna 在帕拉维语中随口读作 uzdahist ,意为 astōdān (盛骨瓮),不同时期的盛骨瓮风格不同。然而,据《辟邪经》规定,穷人只是把干燥的遗骸放在地上,帕提亚时代和萨珊时期的外国旅行家曾经目睹。这种风俗与琐罗亚斯德教教义并不相悖,因为骨骸经过曝晒,已变干净,不会污染善良的大地。 [10](p.327) 这也可能是中国史籍记载波斯葬俗“弃尸于山”,而没有记载如何处置遗骸的一个原因;普通百姓弃尸之后,任由尸骨腐化,并不违背教义。按琐罗亚斯德教规定,造物主创造了人,在末日(Frašegird)时收集残骸,是造物主的授意。 [26] (p.317) 使用盛骨瓮保存遗骸,虽属遵循教义的一种表现,却不是非执行不可的义务,现有的资料无法证明其具有普遍性。处理尸骨的方法和地点会随着具体条件的改变而变化,这毫不奇怪,关键是必须严格遵守琐罗亚斯德教的净规,即保证尸骨不会对善的造物造成污染、伤害。负责抬尸收骨的“不净人”,乃担负着宗教赋予的神圣使命。
正如上文所述,在确认尸魔附身之后,抬尸者是唯一可以用手触摸尸体的人,所以他们被认为受到了严重污染,是不干净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也的确被区别对待。例如,举行公众仪式时,他们往往不在被邀请之列;教徒收割庄稼时,也不会请他们帮忙,以防作物枯萎。 [16](p.114,p.46) 但必须明确,这种不净只是宗教意义上的;即便从宗教意义来考察,其工作也具有两面性,他们的工作同时又被认为是高度的荣誉( bā arj )。在处理尸体的过程中,抬尸者的确认为其工作是完成善神奥尔马兹达的任务,琐罗亚斯德教的《宗教判决书》(Dâdistān-i Dînîk)中有详细介绍。 [27] (p.34,p.44) 出殡前,他们庄严宣布:“我们执行这些任务,得到奥尔马兹达授权,得到仁慈的不朽者授权,得到正直的斯劳莎(Sraoša,即斯罗什)授权,得到先知琐罗亚斯德(Zarathushtra the Spitamid)授权,得到马拉斯潘德(Māraspand)之子阿杜尔巴特(Ārbād)授权,得到高级祭司授权……” [28] (p.139) 然后,他们才开始举行仪式。
按照琐罗亚斯德教的规定,抬尸者为严重受污染者( rīmanī ),应该经常举行最高级别的净礼“九夜之净”( barašnom-e no-šwa ),至少每隔一年一次。 [16](p.112) 此外,为了消减死尸带来的污染,还要举行“犬视”( sagdīd ),即为了驱赶缠住死人身体的恶魔“纳什”,而以犬来视看尸体。《辟邪经》第八章第十六——十九节中规定,选择生有四只眼睛的黄狗或者长有白耳朵的白狗,把其带到死者旁边,就可以使尸毒飞离死尸。 [13](pp.97-98) 从刚刚死去到把尸体正式抬到达克玛之前,通常要举行三次“犬视”。在第一次“犬视”时,为增加反抗恶魔的力量,还要燃火。 [16](p.149) 此类仪式均使抬尸者受到宗教仪式的保护。
然而,人们常常忽视“不净人”所从事职业的双重性。李铁匠先生把 “不净人”与古代印度的贱民阶层旃陀罗比较,认为两者具有如下共同点:一 名称都带有强烈的歧视性。二 居住地区有严格规定,只能住在城外、村外,和其它居民住于互相隔离状态。三 在宗教上都属于不净者,在进入城市时,必须以明确的方式来表明自己低下的身份。四 职业都很低下,被认为是不净的、有污染性的。 [8](p.61) 据《摩奴法典》可知,旃陀罗确于城外别居:

旃陀罗……的住所应该在村外……任何一个忠于义务的人也不要和他们交往……夜间不准他们在城、乡中往来。他们有事时可在白天到那些地方去,以国王所规定的标志使人辨别出来。他们要搬运死后未有亲族的人的尸体,这是规定。他们要奉国王命令执行依法处死的罪犯的死刑…… [29] (p.252)

可是,从上文分析可知,“不净人”是因为专知丧葬而被视为“不净”的,而旃陀罗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是“屠者”。公元5世纪前后,东晋高僧法显去天竺求法,行经中天竺时目睹了这种“屠者”的生活状况:“旃荼罗(即旃陀罗)名为恶人,与人别居,若入城市则击木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相唐突。……唯旃荼罗猎师卖肉耳。” [22](p.54) 与琐罗亚斯德教专知丧葬的“不净人”相比,其内涵是大异其趣的。从旃陀罗从事的职业中,我们很难看出其有什么特别的宗教含义,而负责弃尸的“不净人”是琐罗亚斯德教独特葬俗的执行者,与之明显不同。而且,旃陀罗即使从事丧葬,也不过是“搬运死后未有亲族的人的尸体”,即无主之尸。“摇铃自别”与“击木为异”,反映的只是表面现象,并不能揭示两者所从事职业的实质。可能正是由于已经了解到旃陀罗“击木为异”的低贱身份,古人才会称呼波斯“摇铃自别”的丧事专业户是“不净人”。其实,根据《摩奴法典》的记载,和旃陀罗处境相同的还有斯婆跋迦:

旃陀罗和斯婆跋迦的住所应该在村外,他们不能有完整的器皿,他们的全部财富只应该是犬和驴;他们要穿死者的衣服;以破盌为盘;以铁为装饰品,常游去无定处。任何一个忠于义务的人也不要和他们交往;他们只应该在他们之间互通有无,通婚姻。别人给他们的食物要盛以破盌片,并由仆人从中居间,夜间不准他们在城、乡中往来。他们有事时可在白天到那些地方去,以国王所规定的标志使人辨别出来,他们要搬运死后未遗有亲族的人的尸体:这是规定。他们要奉国王命令执行依法处死的罪犯的死刑,并取得其刑杀者的衣服、床榻和装饰品。 [29](p.252)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远非本文所能论述,但可以肯定,“不净人”与旃陀罗不能简单等同。
从事丧葬的“不净人”在宗教上的身份具有矛盾的双重性,既因为职业关系受到严重污染,又因为与恶魔作战而享有崇高荣誉。他们在世俗中被认为不干净当然是可能的,从事敛尸在外人眼中未必高贵;出于各自立场,教外人和教内人的看法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也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对之不了解的外族人眼中。中国人的记载,自是反映了汉族的价值取向。汉代的《释名》卷八《释丧制》集中记载了中国人的丧葬观念,唐玄宗朝官修的类书《初学记》加以引用,反映了这种观念的持久性:

礼记曰: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弗得见也。左传曰: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释名曰:藏不如礼曰埋,埋痗(趋使腐朽而已)也。不得埋曰弃。不得其尸曰捐(捐于他境)。 [30] (p.359)

由此可见,“弃尸”是不得埋尸的野葬,在中国人眼中是野蛮的陋俗。这种认识隔阂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血缘群婚在琐罗亚斯德教中是功德和虔诚的善行,而《魏书》却载其为“诸夷之中最为丑秽”。由此,从事“弃尸”于山的专知丧葬者被称为“不净人”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魏书》记波斯传最详,波斯与中国通使也由来已久,但是时人对波斯的了解还是很模糊的。《丹伽而特》和《萨珊法典》都记录了由于犯罪而被驱逐社区的人员,他们不得不于城外别居,并要从事许多低贱的职业。 [8](p.61) 外人不管亲历其境抑或辗转传闻,都很难对其达到全面而准确的认识,这可能是《魏书》对之如是记载的原因所在。通过对琐罗亚斯德教教义及葬俗的考察,我们认为“不净人”是该教的专职抬尸者,其被称为“不净人”只是反映了当时中国人的一种观念,而我们在辨别其社会属性时,必须考虑其独特的宗教内涵。同时,在辨别史籍的记载时,也要充分考虑教外人与教中人,族外人与族内人由于不同文化背景而可能产生的误解。

8. 伊朗番红花抑菌膏这个药涂外阴部,是涂上去就洗干净,还是要等多少分钟在清洗

伊朗番红花抑菌膏,这个药涂在阴部的话,洗干净净的话,觉得要在那上面嗯,停留两三个小时,那个药物作用才有用

9. 小静在伊朗怎么嫁给伊朗人的

小静是一个在伊朗的一个up主,呆久了。便于一个具有感情的人结婚了。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伊朗,位于西亚,属中东国家,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与土库曼斯坦接壤, 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国土面积约164.5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17。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盛极一时。公元7世纪以后,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先后入侵并统治伊。

18世纪后期,伊朗东北部的土库曼人恺伽部落统一伊朗,建立恺伽王朝。19世纪以后,伊朗沦为英、俄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维王朝建立。

1978~1979年,霍梅尼领导伊斯兰革命,推翻巴列维王朝。1979年2月11日,霍梅尼正式掌权,并于4月1日建立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成为伊朗革命领袖。

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经济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为世界石油天然气大国,石油出口是经济命脉,石油生产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别位于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


10. 伊朗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现在人们出国旅游都很方便,你想去哪儿,带上钱、办个签证、订个机票就可以搞定了。近年来东南亚和西亚的国家很受中国人欢迎,包括伊朗。现在在社会上有一个现象,如果你跟朋友提出你要去伊朗旅游,他们都会问:“伊朗安全吗?”。很多人觉得伊朗像伊拉克和阿富汗,社会动荡、恐怖袭击、打仗。其实我们都需要对伊朗的印象做一些改观,今天小编带大家认识一下真实的伊朗。

伊朗是一个穆斯林国家,所以伊朗是禁酒的。在伊朗很难找到酒喝,因为这个国家绝大多数伊朗人是穆斯林。于是伊朗创造了无酒精啤酒,为了打击自己国家的酒精走私,伊朗鼓励国人喝没有酒精的啤酒来代替饮酒。他们除了有禁酒文化,还有一夫多妻制。在伊朗,一名男子最多可以娶四个老婆,但同时丈夫也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妻子,不能厚此薄彼。因为伊朗男女比例失调,如果只实行一夫一妻制,伊朗将会有很多的女性找不到对象。所以想要找媳妇的中国男游客也可以去伊朗试试哦,也可以去伊朗感受一下当百万富翁的感觉。

阅读全文

与伊朗人便后怎么冲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怎么传染过去的 浏览:688
意大利二战期间叫什么 浏览:931
中国哪些原研药世界有名 浏览:254
200亿越南盾可以装多少旅行箱 浏览:862
伊朗为什么打日本半决赛输给了 浏览:641
在中国电信怎么领流量 浏览:719
印度总统一般一届是多少年 浏览:696
印度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是哪些 浏览:426
武侯中国舞培训一般多少钱 浏览:228
印度为什么名声这么好 浏览:596
印度航母一箭五星是什么意思 浏览:92
电脑怎么设置越南鼓壁纸 浏览:866
为什么不进伊朗的石油 浏览:894
二十五万印尼盾是多少人民币 浏览:274
中国与什么国家关系好 浏览:496
用越南话怎么问年龄 浏览:511
印尼盾为什么跌得那么多 浏览:314
伊朗外汇哪个银行能收 浏览:985
韩国打越南死多少人 浏览:299
二战意大利为什么卖萌 浏览: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