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中国什么乐器来自伊朗

中国什么乐器来自伊朗

发布时间:2023-02-01 18:27:22

‘壹’ 中国发明了哪些乐器,外国呢,那个国家发明的最多

中国乐器按照种类分为:
丝:琴、筝、弦
竹:笛、箫、笙
金:钟、锣、钹、铙、镲、铃
石:磬、埙、鼓、板
当然还有很多少数名族乐器和古代外国乐器进入中国后又被汉化的乐器
如:马头琴,二胡,板胡,高胡,古筝,古琴,琵琶,扬琴,月琴,埙,竹笛,阮,柳琴,箫,笙,篌,唢呐,葫芦丝,巴乌,锣,镲,钹,铙,腰鼓等等
至于说外国乐器:
常用的西洋乐器有:萨克斯,单簧管,长笛,短笛,手风琴,,风琴/管风琴,数码钢琴,架子鼓,口琴,吉他,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弦乐器、键盘乐器、打击乐器等。
分类如下:
木管乐器
长笛、(短笛)、双簧管、(英国管)、单簧管、大管、萨克管。
铜管乐器
圆号、小号、(短号)、长号、(次中音号)、(小低音号)、 大号。
弦乐器
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键盘乐器
钢琴、管风琴、手风琴、电子琴、电钢琴。
打击乐器
定音鼓、大鼓、小军鼓、钹、架子鼓、三角铁、沙槌、钟琴、木琴、排钟等。
外国的民族乐器:
越南乐器:独弦琴
泰国乐器:鳄鱼琴
缅甸乐器:弯琴
.印度乐器:鲁得拉·维纳琴
伊朗乐器:桑图尔
喀麦隆:拇指钢琴
.东肯塔基山区:班卓琴
韩国乐器 大笒 长横竹笛 玄琴 玄鹤琴 古琴 鱼隐琴
日本 三玄琴 古琴 太鼓 陶笛 尺八
苏格兰风笛
印度 西塔尔等等
至于说那个国家发明的乐器多,说实话,这世界上几百个国家,几千年的文化交流,很多国家的乐器都是有别的国家乐器的痕迹,谁发明的很难考证了。

‘贰’ 中国传统乐器有哪些

1、埙

”壎,乐器也。以土为之,六孔。”埙是开口吹奏乐器,音色朴拙抱素独为天籁,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埙的早期雏形是狩猎用的石头。陶制的埙是古代就流行的乐器之一,属于吹奏鸣响乐器。

2、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汉族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3、编钟

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中国是制造和使用乐钟最早的国家。

4、笛子

笛子,又称竹笛,中国传统乐器。在民间音乐、戏曲、民族乐团、交响乐团和现代音乐中运用,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笛子多为竹制,也有以木、玉等材料制笛。

5、琵琶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

6、二胡

二胡是一种弓弦乐器。有两根弦,现代二胡以纯五度定弦,在胡琴之中属于中高音域乐器。各地方根据需要和条件,独立发展出不同形制的弓弦乐器,如高胡、京胡、板胡、二弦、喇叭弦等。

7、古筝

筝,又称古筝、秦筝、瑶筝, 中国弹弦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非常丰富。古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

8、箫

箫,分为洞箫和琴箫,皆为单管、竖吹,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中国古代吹奏乐器。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

9、箜篌

箜篌【kōng hóu】是中国汉族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叁’ 二胡是伊朗传入的吗

是的,二胡最初叫奚琴,是从奚部落传入的,后来又叫胡琴、嵇琴等等,宋朝《乐书》有记载“奚琴本胡乐也”,是外来乐器,它是我们的传统乐器但不是民族乐器。还有唢呐、琵琶、箜篌这些都是外来乐器,都是从波斯传入的

‘肆’ 箜篌是什么乐

箜篌是什么乐器
箜篌: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孔雀东南飞里“箜篌”是什么乐器
箜篌(kōnghóu)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

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竖箜篌

东汉之时,由波斯(今伊朗)传入我国一种角形竖琴,也称箜篌。

凤首箜篌

凤首箜篌在东晋时自印度经中亚,传入我国,明代后失传。

卧箜篌

卧箜篌与琴瑟相似,但有品,是汉民族的传统乐器,盛行于汉至隋唐,宋代后失传。在朝鲜却得以传承,经过历代的流传和改进成为今日的玄琴。

小箜篌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角形箜篌,是竖箜篌之一种。

现代有改进款现代箜篌,不一一列举了。
箜篌是什么乐器,箜篌和竖琴的区别
一、外形上: 竖琴单排弦,箜篌双排弦:

竖琴长匣形共鸣箱,箜篌琵琶形共鸣箱:

竖琴共鸣箱侧面光秃,箜篌共鸣箱的左右两面各有一行雁柱:

竖琴琴柱是圆柱,箜篌琴柱一般是方柱。

另外作为一种装饰,琴柱顶端有凤凰首的一定是箜篌。竖琴的共鸣箱是窄梯形的,边缘比较直,而且弦的下端直接连在共鸣箱的斜面上而箜篌的双面琵琶形共鸣箱要更大一些,侧面是垂直的,弦压过雁柱连接在共鸣箱下端。二、音色上: 竖琴的声音好像是水下发出的,整块水吸收了一些散射的能量,比较清纯、柔和、稳定:箜篌的声音好像是从透明的水上发出的,连水面也在微微震动,比较清亮、浮泛、飘忽。把箜篌和竖琴的音色对比一下:竖琴更醇厚幽远,更容易融合,溶溶如荷塘绿水之夜:箜篌更清越空灵,更鲜明一些,冷冷似雪山清泉之声。三、技法上: 箜篌是以竖琴为根本,以古筝等民族乐器为辅助,再加以发展的。箜篌多了压颤技法,带来更多的韵味变化,有左右同度的双排弦,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更方便,可以左右手同时奏出弦律与伴奏而不相互妨碍,增强了和声与复调,揉弦区和拨弦区互为一体,在揉弦拨弦之间手法转换非常便捷,和声色彩更丰富,甚至可在两只手不同的手指间同时拨动不同的音高的旋后用对应手指相互施展揉弦手法,由于两只手不像单手的两根手指那样相互牵制而是各自独立,双手同时施展的揉弦手法能有较大的组合可能,左右两排弦把共鸣箱完全围住了,少了一般的竖琴的那种手在共鸣箱上拍一拍的技法,弦列在雁柱有一片无调区,比一般的竖琴多了个【码下刮奏】。

四、音调上: 箜篌按十二平均律七声音阶降C大调定弦,虽然七声音阶弦列跨度较大,在弹奏音高变化大的旋律时可能比五声音阶弦列微微费时,单手最大音程也小一些,不如五声音阶弦列在表现五声音阶旋律时流畅,但在七声音阶弦列上可以单手直接弹出五声音阶弦律,而在五声音阶弦列上要弹出七声音阶弦律必须有左手的配合,更会大大限制灵快。七声音阶弦律毕竟要比五声音阶弦律多得多。音域方面,大型的专业用箜篌超过六个八度,甚至达到七个八度。不过一般的箜篌仍然是五个八度。
箜篌是什么乐器
类似与西洋乐器中竖琴的拨弦乐器。
箜篌是什么乐器,箜篌的历史
箜篌是中国汉族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又杜佑的《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后,用于隋唐燕乐中的印度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箜篌是什么乐器?怎么弹?出现在什么朝代?和什么比较类似?
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史记.封神书》:“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唐代杜佑《通典》:“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此属琴瑟类的卧箜篌。从甘肃省嘉峪关魏晋墓砖书看,其面板上没有品柱。竖箜篌,汉代自西域传入,后被称为“胡箜篌”。《隋书音乐志》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庵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杜佑《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用于隋唐燕乐中的天竺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竖箜篌状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鸣槽,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并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因此唐代人称演奏箜篌又叫“擎箜篌”。《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根据古代壁画和文献记载,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数种。 箜篌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箜篌在古代除宫廷乐队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中国盛唐(618-907)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在日本东良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十四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为了使这消失多年的乐器重现舞台,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国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师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他们根据古书的记载和保存下来的古代壁画的图形,设计试制了几种类型的箜篌,但是由于这些箜篌存在着许多不足,所以没有推广和流传开来。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种新型箜篌--雁柱箜篌被研制出来。它的结构比较完善、科学,音响具有民族特点,因而被推广用于音乐实践。 中国古代流传的箜篌是卧式箜篌和立式竖箜篌。新型雁柱箜篌,是根据古代立式竖箜篌的基本造型研制而成的。新型雁柱箜篌的外形跟西洋竖琴比较接近,但不同的是它有两排琴弦,每排张有三十六根弦,每根弦都由人字形的弦柱支撑在共鸣箱上,这种弦柱的形状看起来很像天上飞的大雁的队形,所以这种箜篌就被称为雁柱箜篌。 雁柱箜篌的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宽广,表现力十分丰富,既可以演奏古今民族乐曲,又可以演奏竖琴曲。由于左右两排弦为同音,等于是两架竖琴,在演奏快速旋律和泛音上,有许多方便之处,它还可以左右手同时在音色最美的中音区奏出旋律和伴奏,这也是其它乐器所不能比拟的。另外,雁柱箜篌在演奏揉弦、滑弦、颤音等演奏手法上,都有独到之处。
箜篌是拨弦乐器还是击弦乐器
更具地区而异!在我们这边 *** 尔族是拨弦的!

希望采纳
普通乐器店有卖箜篌吗?箜篌的种类有哪些?分别是什么样子?(样子可用图片,也可用文字)
应该没有,你可以上淘宝看看。

箜篌的分类

古代:卧箜篌

竖箜篌

凤首箜篌

现在:雁柱箜篌

转调箜篌

箜篌: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

东汉之时,由波斯(今伊朗)传入我国一种角形竖琴,也称箜篌。为避免与汉族的箜篌混同,称竖箜篌,或“胡箜篌”。

文献记载:东晋时有天竺(今印度)送给前凉政权的一部伎乐中有这种竖箜篌。

竖箜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亚述、巴比伦以及埃及、希腊等十分流行的一种叫做竖琴的乐器。现在,古代的箜篌实物虽已不存,但汉魏壁画上多见到弹奏箜篌的人像,如敦煌莫高窟431窟弹奏的就是竖箜篌,它们完全与亚述浮雕上所见的竖琴相同。

竖箜篌状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鸣槽,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并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因此唐代人称演奏箜篌又叫“擎箜篌”。《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根据古代壁画和文献记载,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数种。

在古代皇室乐中,箜篌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演奏中还是主要的乐器之一。由于它有弦数组,不仅能演奏旋律,也能奏出和弦,在独奏或伴奏方面,都较其他乐器理想。

远在春秋战国时楚国就已经有和琴、瑟相像的卧箜篌了。汉代卧箜篌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当时有五弦十余柱,以竹为槽,用水拔弹奏,不仅流行于中原和南方一带,还流传到东北和朝鲜。汉代流行这种乐器,在诗词中亦经常用到,如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即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史记.封禅书》:“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诏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候琴瑟自此起。”唐代杜佑《通典》载箜篌是“汉武帝使乐人候调所作,以祠太一。或云候晖所作。其声坎坎应节,谓之坎侯。……旧说一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说的就是种属于琴瑟类的卧箜篌,卧箜篌虽然与琴瑟形似,但其长形共鸣体音箱面板上却有像琵琶一样的品位,这是它与琴瑟在形制上相异的主要特异。辽宁辑安(今吉林集安)高句丽壁画所弹之乐器即是卧箜篌。

卧箜篌曾用于隋唐的高丽乐中,以后在我国日渐销迹,至宋代后失传。但卧箜篌在朝鲜却得以传承,经过历代的流传和改进成为今日的玄琴。在日本卧箜篌因由当时的百济国(高丽、百济都为朝鲜古称)传入,称为百济琴。

凤首箜篌东晋初由印度经中亚传入我国,晋曹毗《箜篌赋》描绘为“龙身凤形,连翻窈窕,缨以金彩,络以翠藻”。可知其是以凤首为饰而得名。

凤首箜篌形制与竖箜篌相近,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呈船形,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曲颈项端雕有凤头,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杜佑《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今新疆克孜尔古窟38窟晋代思维菩萨伎乐所奏乐器即为凤首箜篌。

凤首箜篌在隋唐用于天竺乐、骠国乐和高丽乐中。唐德宗(78O~805)时,从骠国(今缅甸)也传进了凤首箜篌。这是项有绦轸的一种凤首箜篌,至今还在缅甸流传,称“桑柯”或“弯琴”,也叫作“缅甸竖琴”。而在国内,凤首箜篌在明代后失传。

20世纪80年代初......>>
箜篌到底是个什么养的乐器
箜篌 ( kōnghóu)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箜篌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史记·封神书》:“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侯琴瑟自此起。”唐代杜佑《通典》:“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此属琴瑟类的卧箜篌。从甘肃省嘉峪关魏晋墓砖书看,其面板上没有品柱。竖箜篌,汉代自西域传入,后被称为“胡箜篌”。《隋书音乐志》记载:“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之乐器。” 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的我国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它的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似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杜佑《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凤首箜篌自印度传入,用于隋唐燕乐中的天竺乐,至宋代隋炀《乐书》中仍绘有当时存在的多种形制的箜篌,明代以后失传。 据考证,箜篌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箜篌在古代除宫廷乐队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在中国盛唐(618-907)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中国古代的箜篌先后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在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寺院中,至今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但是,这件古老的乐器,从十四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

求采纳
箜篌是一种什么样的乐器?
箜篌:古老的弹弦乐器,最初称“坎侯”或“空侯”,文献中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箜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现常用于独奏、重奏和为歌舞伴奏,并在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中应用。 东汉之时,由波斯(今伊朗)传入我国一种角形竖琴,也称箜篌。为避免与汉族的箜篌混同,称竖箜篌,或“胡箜篌”。 竖箜篌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亚述、巴比伦以及埃及、希腊等十分流行的一种叫做竖琴的乐器。现在,古代的箜篌实物虽已不存,但汉魏壁画上多见到弹奏箜篌的人像,如敦煌莫高窟431窟弹奏的就是竖箜篌,它们完全与亚述浮雕上所见的竖琴相同。 竖箜篌状如半截弓背,曲形共鸣槽,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并有脚柱和肋木,张着20多条弦,竖抱于怀,从两面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同时弹奏,因此唐代人称演奏箜篌又叫“擎箜篌”。《通典》记载:“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而两手齐奏,俗谓‘擘箜篌’”。根据古代壁画和文献记载,竖箜篌的弦有23根、22根、16根、7根等数种。 在古代皇室乐中,箜篌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在演奏中还是主要的乐器之一。由于它有弦数组,不仅能演奏旋律,也能奏出和弦,在独奏或伴奏方面,都较其他乐器理想。 远在春秋战国时楚国就已经有和琴、瑟相像的卧箜篌了。汉代卧箜篌被作为“华夏正声”的代表乐器列入《清商乐》中,当时有五弦十余柱,以竹为槽,用水拔弹奏,不仅流行于中原和南方一带,还流传到东北和朝鲜。汉代流行这种乐器,在诗词中亦经常用到,如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即有“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史记.封禅书》:“于是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始用乐舞,益诏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空候琴瑟自此起。”唐代杜佑《通典》载箜篌是“汉武帝使乐人候调所作,以祠太一。或云候晖所作。其声坎坎应节,谓之坎侯。……旧说一依琴制。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拨弹之,如琵琶也。”说的就是种属于琴瑟类的卧箜篌,卧箜篌虽然与琴瑟形似,但其长形共鸣体音箱面板上却有像琵琶一样的品位,这是它与琴瑟在形制上相异的主要特异。辽宁辑安(今吉林集安)高句丽壁画所弹之乐器即是卧箜篌。 卧箜篌曾用于隋唐的高丽乐中,以后在我国日渐销迹,至宋代后失传。但卧箜篌在朝鲜却得以传承,经过历代的流传和改进成为今日的玄琴。在日本卧箜篌因由当时的百济国(高丽、百济都为朝鲜古称)传入,称为百济琴。 凤首箜篌东晋初由印度经中亚传入我国,晋曹毗《箜篌赋》描绘为“龙身凤形,连翻窈窕,缨以金彩,络以翠藻”。可知其是以凤首为饰而得名。 凤首箜篌形制与竖箜篌相近,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呈船形,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曲颈项端雕有凤头,正如《乐唐书》所载:凤首箜篌,有项如轸,杜佑《通典》:凤首箜篌,头有轸。有轸或无轸的图像在敦煌壁书中均有所见。今新疆克孜尔古窟38窟晋代思维菩萨伎乐所奏乐器即为凤首箜篌。 凤首箜篌在隋唐用于天竺乐、骠国乐和高丽乐中。唐德宗(78O~805)时,从骠国(今缅甸)也传进了凤首箜篌。这是项有绦轸的一种凤首箜篌,至今还在缅甸流传,称“桑柯”或“弯琴”,也叫作“缅甸竖琴”。而在国内,凤首箜篌在明代后失传。 20世纪80年代初由沈阳音乐学院张琨设计、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承制了箜篌新品种--雁柱箜篌。1981~1984年又先后设计并制成可转7个调的雁柱箜篌和全转调雁柱箜篌。 雁柱箜篌借鉴了竖琴的弦列设计,吸收了韩其华(沈阳乐器厂)的“双排弦压颤”结构原理,共鸣箱为立体式双面琵琶形,采用筝......>>

‘伍’ 这是什么乐器啊

管子 (中国民族吹管乐器之一) ,吹管乐器,其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在中国古代称为"筚篥"或"芦管"。在两千多年前(西汉时期),流行于中国新疆一带,后传入中原。其构造由管哨、侵子和圆柱形管身三部分组成。可用来独奏、合奏和伴奏。经过变化发展,管子的演奏技艺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而广泛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

‘陆’ 中国传统乐器有哪些来自外国! ※奋斗2069※

唢呐,原是波斯(今伊朗),阿拉伯的乐器。唢呐两字为波斯语SURNA的音译。我国自明代始有关于唢呐的记载。至今在民间婚丧喜庆以及民俗节日中,它是主奏乐器。流传各地的唢呐种类甚多,表现力很强。

‘柒’ 竖琴属于民乐还是西洋乐

竖琴(英:harp,意:Arpa,德:Harfe,波斯:چنگ),是一种大型弹弦乐器。竖琴属于西洋乐器。
竖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拨弦乐器之一,起源于古波斯(伊朗)。早期的竖琴只具有按自然音阶排列的弦,所奏调性有限。现代竖琴是由法国钢琴制造家S·埃拉尔于1810年设计出来的,有四十七条不同长度的弦,七个踏板可改变弦音的高低,能奏出所有的调性。
中国传统乐器中箜篌和竖琴外观比较像,但是箜篌更小一点,也没有踏板。音域也不同。是两种不同的乐器。

‘捌’ 乐器唢呐原自以哪个国家的乐器

最初的唢呐是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的乐器,就连唢呐这个名称,也是古代波斯诺Surnā的音译。唢呐大约在公元三世纪在中国出现,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中的伎乐壁画已有吹奏唢呐形象。在700多年前的金、元时代,传到我国中原地区。 到了明代,古籍中始有唢呐的记载: 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唢呐已在我国普遍应用。明代武将戚继光(1527~1587)曾把唢呐用于军乐之中。在他《纪效新书o武备志》中说:凡掌号笛,即是吹唢呐。 较详细的记载见于明王圻编《三才图会》(1607年刊): 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 明朝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则是描述唢呐最好的文章:喇叭,唢哪,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仕么真共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戏曲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以伴奏唱腔、吹奏过场曲牌。而在以戏曲音乐为基础的民间器乐中,唢呐也成为离不开的乐器。传说明代宗室朱载在唢呐八音孔的基础上研制出眼管子,为我国民族管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说他曾在九峰寺创建金鼓会,每逢农历九月二十三,各地的唢呐班都要在这里聚会。 明末清初时有同乐会、贾家班,清至民国时有麻金班、毛旦班、银河班等唢呐演奏组织,在当地影响很大。沁阳一带有大花轿,麻金吹,麻金不吹不结婚,闺姑女、门婿到,毛旦不吹不上轿的俗语,正反映了这些唢呐班的影响。依照地域和技艺风格,沁阳境内的唢呐整体上可分为四大家两大派。以沁河为界,分为沁北派和沁南派;沁北派以张家、贺家、马家为代表,沁南派以贾家为代表。其繁盛之况,即此可见一斑。在四大家的影响下,沁阳境内的唢呐班社和艺人队伍规模不断增大,数量十分可观。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沁阳的唢呐班已发展到三十多家,从事唢呐演奏的人员达四百多人,呈现出乡乡有唢呐、村村有乐声的状况。据不完全统计,沁阳唢呐演奏的曲目达三百多首。在现当代民俗、艺术生活中,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民间艺术家创作了一些新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曲目,如《故乡颂》、《九峰情话》、《沁阳春》。1997年12月,沁阳市被河南省文化厅授予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荣誉称号,后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玖’ 中国少数民族有一种用椰子壳做成的乐器是什么

中国少数民族有一种用椰子壳做成的乐器是卡曼贾(类别:拉弦乐器)。

流行于西亚阿拉伯地区及伊朗、土耳其等国,其形制、奏法与新疆地区流行的维吾尔艾捷克相似,但不能同视于维吾尔艾捷克,其中是有很大差别的。起源于伊朗北部的库尔德斯坦。卡曼贾琴头呈塔尖形,长颈,共鸣体用椰子壳或木制成,琴面蒙皮膜;琴体下有一长钉或琴脚,用以支持琴体。一般有两根琴弦,在西亚则有3~4根弦,按五度定弦。流行于克什米尔和土耳其的卡曼贾还常带有一组共鸣弦,与主奏弦成八度、五度关系。

卡曼贾琴头呈塔尖形,长颈,共鸣体用椰子壳或木制成,琴面蒙皮膜;琴体下有一长钉或琴脚,用以支持琴体。一般有两根琴弦,在西南亚则有3~4根弦,按五度定弦。克什米尔和土耳其的卡曼贾还常带有一组共鸣弦,与主奏弦成八度、五度关系。演奏者把琴置于膝上,持弓的姿势与中国二胡相似,弓在弦外,演奏时琴身可自由旋转,以适应弓对弦之间的角度变换。

流行于中国西藏地区的卡曼贾称根卡。据考,约300年前以贡品传入西藏,其形制、奏法与新疆地区流行的艾捷克相似。20世纪60年代,中国音乐工作者对根卡进行改革,制成3弦的中音根卡和4弦的高音根卡。共鸣箱为半球形,用羊皮蒙面。琴头和琴杆成直线,琴头上雕塔式装饰。弦轴与小提琴弦轴相同。琴杆正面为指板,用小提琴弦。3弦根卡定弦为:e1、b1、e2;4弦根卡为g、d1、a1、e2。可奏双弦、三音或四音和弦、拨弦、跳弓、顿弓等技巧。用于独奏、齐奏及合奏。

阅读全文

与中国什么乐器来自伊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指的是什么生肖 浏览:735
越南人看抖音怎么看 浏览:186
为什么说意大利是移民国家 浏览:864
英国的英语怎么写的英语怎么写 浏览:859
自己怎么炒意大利面 浏览:234
呼伦湖是中国哪里 浏览:242
伊朗那边骆驼挂件寓意什么 浏览:725
意大利留学签证办出还要哪些手续 浏览:271
华为怎么关闭中国联通hd 浏览:170
意大利医生什么赛车 浏览:858
印度人为什么要戴黄金 浏览:876
买意大利房子怎么样 浏览:781
去意大利海关会问哪些问题 浏览:995
中国第一大春城是哪里 浏览:461
学越南语毕业后干什么 浏览:945
中国疫苗之父有多少人 浏览:454
中国世界最高的塔是什么塔 浏览:114
印尼燕窝怎么是人造吗 浏览:52
在印尼疫情期怎么回国呀 浏览:53
印尼华人为什么比当地人聪明 浏览: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