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佛教胜什么夫人

伊朗佛教胜什么夫人

发布时间:2022-10-14 21:26:34

⑴ 佛教也重男轻女吗,女身可直接成佛吗

成佛并不是一世的事情,是好几世,释迦佛也是历经了十世的修行才成佛的。你这一世是女身,下一世可能是男身,完全取决于你的业障。业障重的,便是化为女身。因女身要经历比男身多的痛苦,月经,怀孕,生产,等等。在佛教里,身躯相当于房子,灵魂才是主人。一个建来就要让主人经历痛苦的房子当然比那不经历痛苦的房子要不好。我个人理解是,与其说佛重男轻女,不如说他更希望人们能住在一个舒服一点的房子里进行修行,以便更快的成佛。就算成佛了也是可以化成女身来教化大众,观音如来就是一个好例子。观音菩萨其实早已成佛,只是其所发的愿还未实现,所以还成为菩萨。

⑵ 后来释迦牟尼的老婆和儿子都加入佛教了吗

儿子:罗候罗,由释迦牟尼佛度化。后证阿罗汉果。
老婆:耶输多罗,释尊成道五年后受具足戒为比丘尼。后证阿罗汉果。
母亲:摩耶夫人。按照佛教《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记载,摩耶夫人在忉利天。
叔伯兄弟阿难陀系佛陀之堂弟,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

⑶ 释迦摩尼佛出生及出道成家

佛母摩耶夫人夜梦六牙白象入住母胎后,即怀有身孕。
经十月怀胎,依印度当时的习俗,摩耶夫人返娘家天臂城待产,在许多的侍卫护送下启程,当行至蓝毗尼园时,见树林苍翠蓊郁、百花盛开,一切景物均极为清净殊胜而美好,当摩耶夫人手扶无忧树之枝叶,佛陀即于此时,于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由摩耶夫人之右胁诞生。佛陀诞生之时,有各种殊胜妙相与瑞兆产生,大地有六种吉祥之震动,帝释、梵天以各种化身示现,守护四周;天女散花,天众以天乐庄严,并以殊胜美妙之甘露沐浴佛身,诸天以殊胜妙好之甘露沐浴佛身之缘起,即为后世浴佛法会之由来。佛陀诞生后,随即于东、西、南、北四方各走七步,每走一步,地皆涌现宝莲承接佛足;世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以此为佛陀于世间示现成佛之缘起。
佛陀出生后便成为了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取名“悉达多”意译为“一切义成、一切事成”,王后摩耶夫人在悉达多太子出生后七天便去世了。太子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即后来的大爱道比丘尼)精心照料和养育。太子天资聪颖,幼年就通达五明、四吠陀(古印度传统思想),并且相貌英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人能及。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
虽然王族的生活优裕而舒适,但太子却并不贪恋这些世间的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门出游,见到生、老、病、死、等现象以及修道的沙门,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于十九岁,太子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初访毗舍离国求教,复至王舍城求道,但都没有得到解脱之境,遂至摩揭陀国伽耶南方的优楼频罗村苦行林,开始六年的苦行生活,当时净饭王派了五位侍者与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间,太子日食一麻一麦,虽至形体枯瘦,心身衰竭,但始终未能成道,遂出苦行林。当时,共修的五位侍者,误以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太子来到尼连禅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毕钵罗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降伏诸魔,入诸禅定。四十九日后,于十二月八日破晓时分,豁然大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为“佛陀”(意为觉者),佛号“释迦牟尼”,时年35岁。由此因缘,毕钵罗树被称为菩提树。释尊降魔、成道的经过,皆由太子的侍者,即后来蒙佛教化而成道的大尊者优波离所见证。释迦牟尼佛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指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

⑷ 古代佛教在大伊朗地区传播情况如何

佛教派出去的长老,在大伊朗传播佛教的情况:

他们分别带去了《蛇喻经》、《天使经》、《无始终经》、《火聚喻经》、《转*轮经》、《梵网经》等经典,使数千乃至数万不等的人群皈依了佛教。

⑸ 在佛教方面称呼自己的夫人叫什么

一般不会叫自己的夫人哦,因为僧人都不结婚。

一般会称普通人“施主”

⑹ 佛教说无差别心、比较心。众生皆苦等等。为什么还有转生为女等观点、比丘尼和比丘的戒律多少不一!

那是您对佛教的认识尚浅,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看法。如果熟读经典,就知道佛教并不贬低女性。
女身成佛
有一次遇见一位事业有成的女性,聊起了佛法,这位女士感叹地说:“我不能信仰佛教!虽然佛教的教义很伟大,几乎什么都好,可是佛教歧视女性,这一点我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赞同的。”

我觉得非常奇怪,就问她说:“你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印象,认为佛教歧视女性呢?”

她说到,有一次和几位在社会上都被公认为很有成功的女性朋友,到一家医院去探视病人,在医院的架子上有一些“善书”赠送,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还有一些别的教派的书。她们取了一本佛教的书,没想到那本书一开头就说,女人的业障深,欲望重,如果要以女身成佛道是绝不可能的,还说到,女人是五漏之身,男人比女人多修五百世等等。

“我们几个人看了大为吃惊。我们虽然不信佛,对佛教的精神义理都是十分崇敬的。看了这一段却大打折扣,原来,佛教连男女都不平等了,还讲什么众生平等呢?”她说。

她的话使我一时为之语塞,由于我不知道她看到的是什么书,也不能下任何判断。但是,我仍然对这位我素来尊敬的朋友说:“佛教绝对是男女平等的,我们不必管你看的书上怎么说,从两点小事就可以证明。第一是,在佛教的大菩萨里,许多菩萨都现女相,例如准提佛母、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等,可见女人成佛得道是没有问题的。第二是,在佛陀的时代,佛教的僧团就有比丘、比丘尼,在家弟子也有优婆塞(男居士)、优婆夷(女居士)之别,可见佛教并不排斥与鄙视女性。”

她想了一下,说:“很有道理,不过,我想多知道一点佛教对于妇女的看法,如果这一关打不破,我是不可能学佛的。”

女人的最高肯定

朋友的话使我深思了好一阵子,后来因为事忙就淡忘了。最近,遇到女居士的时候,时常遭遇到同样的问题,使我觉得有必要来正视这个问题,尤其在今天的社会,男女平等已经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佛教经典对男女问题有没有真实的认识呢?是不是超越别的宗教呢?想必是佛弟子,尤其是女弟子更想知道的。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佛陀所处的时代与环境中的妇女的地位。在佛陀诞生的时候,印度种姓制度十分严格,在这个制度下不但阶级差别很大,女人的角色更卑下,被看成是男人的附属。

有一位达摩难陀法师曾用英文写过一册《妇女在佛教中的地位》,对佛陀时代的妇女地位有简明的描述,他写到:

“女人被当作物品而受到极端的歧视,她须足不出户而全心全意地服侍丈夫,并且要操持家务。有些种姓制度中的婆罗门僧侣虽然妻妾成群,却认为女人所烹调的食物为不洁而令其远离庖厨。女人也因此被视为祸水,而唯有不断让她们操持家务才能使她们远离邪恶。

已婚妇女若是不能生育或产下男丁以传宗接代,就可能屈为小妾,甚至被休掉。因为一个家庭要是没有子嗣传递祖宗香火,在当时被看作是大逆不道,并且唯有儿子方可承袭祭祀祖宗的仪礼,使得父祖和先人获致安息,否则他们可能会变为厉鬼而令家庭不宁。因此婚姻被视为一种神圣的仪式,所以一个及笄的女孩要是仍旧小姑独处的活,便会受到他人的物议和鄙视。

至于妇女在曾经被准许的宗教修行方面,也一并被禁绝。一个女人往往被认为无法修得功德以升入天堂,而唯有矢志如一的侍奉她的丈夫才能够夤缘得福,即使她的丈夫是一个无恶不作的恶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佛陀前后的印度(其实不止印度),妇女的地位是卑下的,在这种环境里,他提出的两种教义,大大改变妇女的地位。一是众生平等之说,连天神、畜生、饿鬼、地狱众生的佛性都平等了,何况是男女!二是业力轮回之说,从前的人可以把一切不洁、倒楣的果都推给妇女。佛陀的说法是因果完全掌握在个人手中,好坏都是自己造成,与妇女无关。这两种说法无形中改变了社会对妇女的态度,同时,在佛经里佛陀留下了许多度化妇女的事迹,后来甚至创设了比丘尼僧团,使女性不但可以修行,还可以弘法,甚至接受男女信徒的礼拜,这是直接肯定了妇女可以修行,不仅可以修行,还能成道。

我们在今天看来,可能不觉得有什么惊人,如果把时间推回二千多年前,就会知道佛陀是多么有智慧和勇气,他的远见、开明、革新、开风气之先,到今天想起来还令人动容。

当我们阅读佛经的时候,佛陀对弟子说法,经常说:“善男子!善女人!”是多么肯定女性,如果女人不能闻法,女人不能成佛,那么,佛陀的“善女人”是说给谁听呢?

如来性是丈夫法

一般认为佛教中轻视女性的论点,常引小乘经的“五障思想”,也就是说女性是“五漏之身”,不能成佛道。在《中阿含经》的瞿昙弥经中就说:“女人不得行五事,若女人能得如来无所着等正觉,及转轮王,帝释,魔王,大梵天等终无是理。”

什么是五障?五漏呢?就是女人一不能成梵王,二不能成帝释,三不能成魔王,四不能成转圣王,五不能成佛道。

为什么?因为:

一、梵王是净行,而女人多染。
二、帝释是少欲,而女人多欲。
三、魔王是坚强,而女人懦弱。
四、轮王是大仁,而女人善妒。
五、佛是万德圆满,而女人烦恼具足。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五障或五漏不是指身相的,而是精神的障碍。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也不是女人所专有,男人也多的是。如果从精神观点看,有多染、多欲、懦弱、善妒、烦恼具足性格的男子都算“五障之身”",而女人能超越这些习气,就成为“丈夫”了。

从法身而不从肉体来分男女,是佛陀对男女真实的见解,在《涅槃经》里,佛陀说:

“如来性是丈夫法故,若有众生,不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男儿身,我说此辈是女人;若有女人,能知自身持有如来性,虽是女儿身,我说此人是男子。”

在《大毗婆沙论》一四五章中,佛陀双手捧着大生主的骨对比丘们说:

“汝等谛听,一切女人其性多轻薄、多嫉妒、多诌媚、多悭念,只有大生主虽是女人,却能脱离女人一切过失,作丈夫事,得丈夫所得,我谓此辈为丈夫。”

谁是女人?谁是丈夫?谁是男子?谁又是女身呢?一个人具有女人的身体,但能除去精神的弱点,走向成佛的伟大事业,就是男子!而一个人虽然有丈夫相,如果落入精神的弱点,不能走向菩提之道,“此辈是女人”。

这是多么澄明而平等的见解,千百年后读来依然荡气回肠。

须臾之间,龙女成佛

对于五障之身的破除,在三部最伟大的大乘经典《妙法莲华经》、《楞严经》、《华严经》中都有动人的开演。

在《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里,文殊师利菩萨对智积菩萨说道,他在海中龙宫,常宣说妙法莲华经。

智积菩萨就说:“这部经甚深微妙,可以说是经典中的大宝,世所稀有,龙宫的众生有没有精进这部经而快速成佛的呢?”

文殊说:“有一位娑竭罗龙王的女儿,只有八岁,智慧利根,善于知道众生诸根行业,对经义也能得其总持,因为能受持这甚深秘藏的妙法莲华经,深入禅定,了达诸法,在刹那之间发菩提心就得不退转,并且辩才无得。慈悲顾念众生如自己的孩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但是,智积菩萨不相信龙女可以在须臾之间成就菩提。

这时,龙女忽然现身向佛顶礼,说了一首偈:“深达罪福相,遍照于十方,微妙净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种好,用庄严法身;天人所戴仰,龙神咸恭敬,一切众生类,无不宗奉者。又闻成菩提,唯佛当证之,我阐大乘教,度脱苦众生。”

在一边的佛弟子舍利弗对龙女说:

“汝谓不久得无上道,是事难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秽,非是法器,云何能得无上菩提?佛道悬旷,经无量劫勤苦积行,具修行诸度,然后乃成,又女人身,犹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释。三者,魔王。四者,转轮圣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这个观点正是我们前面提过的小乘一般观点,龙女听了就取出一颗宝珠,价值无比,她把宝珠献给佛陀,佛陀接受了。龙女就问智积菩萨和舍利弗说:“我献宝珠而世尊纳受,这件事快不快?”

“非常快!”智积菩萨与舍利弗回答。

龙女说:“以你们的神通力看我成佛吧,我的成佛比这更快!”

一说完,龙女突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立即前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在宝莲花上,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演说妙法。
《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破除了女人有五障的分别法执,龙女不但是女人,而且只有八岁,还顿悟成佛。女人不能成佛的说法,不是破除了吗?

发大乘者,不见男女

佛陀肯定女性可以成道,在《楞严经》有一个更鲜明的例子。

《楞严经》说法的缘起,是佛陀的弟子阿难在城里乞食,途中路过淫舍被摩登伽女引诱,差一点破了戒体。佛陀知道了,就派文殊菩萨持楞严神咒去解救阿难,并且把以淫为业的摩登伽女也带回来,佛陀从如何对治情欲开始,才开演了这部不朽的经典。

值得注意的是,摩登伽女听佛陀讲《楞严经》讲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淫火顿歇,得阿那含”;而当《楞严经》讲到一半时候,摩登伽女就证得阿罗汉的果位了。那时候,佛陀多闻第一的弟子阿难还没有证得阿罗汉哩!

在摩登伽女证阿那含果时,佛陀对阿难说:“汝虽历劫忆持如来秘密妙严,不如一日修无漏业,远离世间憎爱二苦。”

以现代眼光看来,摩登伽女就是妓女,不但女人可以成道,妓女如果发无上心,也可以很快成道,这是多么令人震撼!

《楞严经》是禅宗最重要的经典,在《入法界品》里记载了善财童子追求佛道的过程。他曾参访了许多善知识,在他参访的五十三位善知识中就有许多是女人,可见得女人不只在慈悲心上十分殊胜,也可以有智慧心,是能够悲智双运的。

所有佛教经典都肯定了女人可以成就,虽然佛的弟子不时为此提出疑问,伟大的佛陀则一再地肯定了法身没有男女的透彻见解。

这正是佛陀在《首楞严三昧经》中说的:“善男子!发大乘者,不见男女,而有别异。所以者何?萨婆若心,不在三界,有分别故,有男有女。”——对于一般的凡夫俗女,因为有性别的对应才有情欲的流转,一旦发起菩提心,则立即超越了男女的差别,因为道心是没有男女的。

不但佛陀一再阐明佛法中没有男女区别,即使在修行的女子自己也都有坚强不动的信心。在《海龙王经》的《宝锦女受决品》里,大迦叶尊者对宝锦女说:“女及诸夫人,无上正觉,甚难可获;不可以女身得成佛道。”

宝锦女就对大迦叶说:“心志本净,行菩萨者,得佛不难。彼发道心成佛如观手掌。适以能发诸通慧心,则便摄取一切佛法。”她又说:“又如所云:不可以女身得佛道;男子之身,亦不可得。所以者何?其道心者,无男无女。”宝锦女是何等的气魄,何等的格局,所有学佛的女居士,都应该学习宝锦女的精神,女人成佛若不可得,男子也必然不会成功的!

女人之相不可得

在《维摩诘经》里,舍利弗看到天女的神通智慧,辩才无碍,就问天女说:“汝何以不转女身?”

天女说:“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

“不也,幻无守相,当何所转?”舍利弗说。

天女说:“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

这时,天女用神通力,把舍利弗的样子变成天女,而自己则化身成舍利弗,反问舍利弗说:“何以不转女身?”

舍利弗看见自己的天女相说:“我今不知何转而变成女身?”

天女说:“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这时,天女又用神通,把舍利弗还原,问舍利弗说:“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舍利弗说:“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

天女说:“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

后来,维摩诘对舍利弗说:“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诸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

我们要注意“以本愿故“这四个字。我相信在无始劫来发过菩提心,而现在以女人身修习佛法的善女人,都是发过以女人身来度化众生的本愿的,如果能开启自己佛性,就知道男女没有任何法的分别。

正如在《大宝积经》里的《妙慧童女经》,只有八岁的妙慧童女,她比释迦牟尼佛早发菩提心三十劫,也曾是文殊师利菩萨的老师。

当文殊知道了过去的因缘,向八岁的妙慧童女顶礼,并问好说:“妙慧!汝今犹不转女身耶?“

妙慧正色地说:“女人之相了不可得,今何所转?”

好一个女人之相了不可得!对菩萨而言,男女只是暂时的权宜化现,事实上,男女都是顺缘的假合,在毕竟空性里,男女是绝对平等的。如果不能进入这种法性的真实,而执着于男女的分别,就违背了佛陀的教化。

佛经里,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不但八岁的小女孩可以成佛道,八十岁的老太太也可以了知因缘法(有一部《老女人经》就是佛对老女人讲因缘法),中年的女人也可以直趋菩提(《大宝积经》的《胜鬟夫人经》就是记载胜鬟夫人发愿修行的经过)。女人成道没有什么可惊,从八岁到八十岁的女人都能成道,才使我们惊奇地看见了佛教无与伦比的伟大精神。

在经典里女身成道的很多,即使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也出过许多伟大的女修行者。梁朝的宝唱法师编过《比丘尼传》,现代的震华法师续编比丘尼传三卷,合共四卷,共收录了二百位中国的比丘尼动人的修行,这使我们知道中国历代也有许多精进的女性修行人,当然,善女人更多得多了!

胜鬟夫人十大愿

在密宗的说法里,把宇宙分为两部分,一是胎藏界曼荼罗,一是金刚界曼荼罗。

胎藏界以大悲为本质,被看成是母性的,也就是生的根源,有育成种子,使其具足诸根而诞生,而由大悲的万行功德而增长菩提,摄化众生。

金刚界则以大智为本质,是一切如来身口意的完成,是坚牢无比,坚固不坏的。

在法界中,金刚界与胎藏界无二无别;在人间,男女各自完成菩提的道路,则是二而不二。

现实生活虽有男女,本质上是没有男女的,但男女具有,则有了一个完全的人间。

所以,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男女两种性格,只看如何去转化罢了。

知道佛教对女人成佛的见解,相信可以给许多向往菩提的妇女带来更大的信心。佛教尊重宇宙的每一众生,外相只是暂时的过渡,佛性才是真实的自我,在这一点上,男女的自觉、自证都非常重要。

最后,我们来看胜鬟夫人的十大愿,不只女人,就是男子读了也会血脉澎湃,为菩提的道路立下更坚强的誓言,她说: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所受戒,不起犯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尊长,不起慢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诸众生,不起恚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他身色,及外众具,不起嫉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于内外法,不起悭心。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受畜财物,凡有所受,悉为成熟贫苦众生。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不自为己,行四摄法;为一切众生故,以不爱染心,无厌足心,无挂碍心,摄受众生。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孤独、幽系、疾病,种种厄难,困苦众生,终不暂舍;必欲安稳,以义饶益,令脱众生,然后乃舍。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若见捕食,众恶律仪,及诸犯戒,终不弃舍;我得力时,于彼处见此众生。应折伏者,而折伏之;应摄受者,而摄受之。何以故?以折伏摄受故,令法久住。法久住者,天人充满,恶道减少,能于如来所转,而得随转,见是利故,救摄不舍。

我从今日,乃至菩提;摄受正法,终不忘失。”

⑺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正确的拼音读法是什么

  1. 释迦牟尼,拼音shī jiā móu ní。

  2. 释迦牟尼(梵文:Śākyamuni;约前624-前544,一说前564-前484;)原名悉达多·乔达摩。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南部)。本为迦毗罗卫国太子,父为净饭王,母为摩耶夫人。佛教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在佛教中记载着农历的四月初八是佛教鼻祖释迦牟尼诞辰日(汉语读音释迦牟尼shì jiā móu ní,牟为多音字,在这里读móu。)

⑻ 释迦牟尼佛,历史上有真人;观音菩萨,历史上有真人吗可否有啥证据

释伽牟尼的身世之解 历史上确有释伽牟尼其人。据长期习惯的传说,是生于周敬王七年(公元前565)四月初八,那年的支干是丙申。印度那时没有历法,或历法很乱,我们读佛经,从来没有读到过某年某月某日的字样,没有办法,只能用夏历来代替。他名叫悉达多,梵文siddhartha,意“吉财”。据说他有个姓,叫“乔达摩”,梵文gautama,意“最好的牛”。但据季羡林先生考证,“乔达摩”这个姓是属于婆罗门种姓的,而释迦牟尼属于刹帝利种姓,因此他不可能姓“乔达摩”。其实释迦就是他的姓氏,意“能仁”。他出生于中印度的迦毗罗卫城东的蓝毗尼园。当时迦毗罗卫城主净饭王已五十多岁,佛母摩耶夫人也已四十五岁了。 根据上海龙华寺方丈明旸法师收集的资料,佛祖诞生那天的情景是这样的: 摩耶夫人怀胎十月,根据古印度的风俗,回娘家去生产。那天摩耶夫人走到蓝毗尼花园,见一棵无忧大树,便将右手去攀其树枝,太子就从母亲的右胁降生了。那时神奇异端不断,先是婴儿凌空而行,有七宝莲花承接佛足,然后只见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天上九龙吐香水,象细雨一样从天而降。地涌两个水池,一热水一冷水,供太子沐浴,即日便为“浴佛节”。 太子诞生七天后,他的母亲摩耶夫人因为生了一位大福大德的佛,福德智慧大增,依因感果,即生忉利天居住。太子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意大爱道)抚养。这位姨母是历史上第一位比丘尼。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把比丘尼住的地方称为“爱道堂”。 出家前,他本名叫乔达摩·释达多,父亲名为净饭王,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国王,悉达多是净饭王的长子,自小天资聪慧,相貌奇伟,文武全才,深得父亲喜爱和器重,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其母在他出生一周后去世,他是在其姨母和父亲的呵护下长大的。 悉达多长期住在深宫,很想看看外面园林的风光。当他出游四门后,不仅看到生老病死的苦相,心生愁苦,也看到出家人的超脱神情,深受触动,决意出家修道,志趣涅磐,寻求一种真正的解脱之法。 观音菩萨的身世与化现2009年08月05日 16:37凤凰网华人佛教【大 中 小】 【打印】 0位网友发表评论观音身世缘起经典为数不少,昙无忏译《悲华经》述说,往古南赡部州曾有无诤念王极尊宝藏如来,尽心供养,宝藏佛为其授记,将来成佛号“无量寿佛”。此转轮圣王育有千子,亦信佛道。其长子名为不朐,次子名不尼摩。太子不朐体知众生执迷邪见,发愿说倘若众生遭受悲苦恼恨,若能念诵其名,为天耳所听,天眼所见,必来救济,使众生脱离苦海若此愿不达,则终不成佛。宝藏知不朐宏愿便授记,“今当字汝为观世音”。无净念次子尼摩即为大势至菩萨。《大乘悲芬陀利经》说法也十分相近。只是成佛名号为“光明普至尊积德王如来”,佛土为“一切宝集”。《观世音菩萨授记经》说久远世以前,有威德王供养金光师子游戏如来达八万四千亿年。有一次威德王在园观打坐修炼,入于三昧状态之时、即梵文所谓摩提状态,汉文译为正定、入定,是指全无杂、邪的心念,思想全部集中在一处的状态,莲池左突现一莲花,花中一童子名曰宝意,花池右亦突现一莲,花中一童子名叫宝上。威德王以偈问二童子,宝意与宝上二童子亦以偈颂述说弘誓菩提之心。佛陀告华德藏菩萨,尔时威德王即是我身,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即为二身莲花化生之童子,圣洁无暇。 印度上古《吠陀》经典中,有一对孪生的双马童神,是神通广大、救苦难、重慈悲的善神,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前身。《吠陀》(Veda)本是关于神的颂歌和祷文之集,成书很早,在公元前2000年至1000年间。四本集中的《梨俱吠陀》(赞颂明论)最为古老,《婆摩吠陀》与《夜柔吠陀》是配合的曲律和应用祭祀之集,《阿闼吠陀》为咒语咒术集。《梨俱吠陀》说明了诸神的起源,丰富的赞美诗篇中有创世说、部落国家社会情况,更有天、空、地界及动植物诸神只。孪生的双马童名为奈撒特耶(nasatya)或阿须云(AS’yin),是天界十神之一。他们是一对并肩相连的小马驹,头上有两颗明亮的星星,有时化为一对孪生兄弟的形貌,聪明灵秀,活泼可爱,而且嗜好吃密,因而声音笑容都甜蜜,连皮肤也是密色的。双马童极善良而乐救助,能给盲者以眼、折断脚的人以脚,老夫以妻,老妇以夫,使聋子复聪、哑者会语,孕妇顺产,阉人生子。能使沉船得救,久旱得雨,五谷丰登、朽木开花。广泛的救助使其也被尊为海路与医药之神。双马童神通广大,行动较思想还要快,无论哪里有灾难困苦,只要呼唤其名字,他就立即奔赴援救。双马童象征慈悲与善良的精神,听名救助的性质,都与观世音相同,因而双马童可谓是上古天竺的观世音,是观音的原型,是观音在佛教前的缘起。 双马童有如此的神通慈悲,受到古代人民深深喜爱,哪么有没有什么遗迹存在呢?现在世界上考古与古文献学,都有很大的发展,确使我们对古代宗教与艺术有了前所未及的了解。令人十分惊异的是,双马神奈撒特耶实际上产生的年代更早,分布的范围更广。双马神有极为广泛的宗教基础,曾在古代东方世界广为流传,其艺术形象也曾在中亚金器等不同材质工艺品上出现,甚至在我国的岩画、青铜器、铜牌饰等古文物、遗址上都有体现。因而,从中国、中亚,在我们周围,历数千年跨度的各种双马神像图,都可以一览入目。 双马神是古印欧系雅利安人、吐火罗人、伊朗人、斯泰基人及塞人共有原始多神教神只之一,古雅利安、波斯、吐火罗语中皆有双马神的辞汇。随着印欧人分化迁徏其宗教也向一神教演化,印度婆罗门崇公牛湿婆,波斯袄教崇尚羽人马兹达.阿胡拉,塞人重狮身鹰头的格里芬,吐火罗独尊双马神。吐火罗人与印度雅利安人同出一源,是古代印欧人种到达最东方的一支。目前所知里海黑海北岸公元前3600至2200年的颜那亚文化之中,发现当时有石人像下方刻双马神,还有婴儿置双马头之间的墓葬品。 原居中国新疆巴里坤与博格达山区的月氏人就是使用吐火罗语的人种。他们迁徏到印度建立贵霜帝国后,创造佛教造像并以犍陀罗语写佛经。现在其故地新疆轮台县琼巴克古墓出土一件公元前800至400年间的双马神铜牌饰。吐鲁番艾丁湖畔的汉墓出土有件紫铜透雕双卧马牌饰;巴里坤山中也有双马相对岩画。

⑼ 佛教 手腕佩戴什么首饰

手腕可佩带佛珠,檀木.菩提子都挺好的,主要是避邪 保平安吧,但是需要开过光的比较好。

⑽ 如来佛的全名叫什么

释迦牟尼(梵文: Śākyamuni,意为“释迦族之圣者”),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巴利文:Siddhāttha Gotama;梵文:Siddhārtha Gautama),古印度着名思想家,佛教创始人,出生于今尼泊尔南部。

被后世尊称为佛陀(Buddha、意为“觉悟者”)、世尊等;中国尊称他为佛祖,即“佛教祖师”。被世人尊为神明。释迦牟尼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 五浊恶世示现成佛(详见八相成道),是佛教开启者。

释迦牟尼(公元前565年~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1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

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开启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磐。

(10)伊朗佛教胜什么夫人扩展阅读

佛教创始人。本名悉达多,意为“义成就者”(旧译“义成”),姓乔答摩(瞿昙)。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其他称号有佛陀(觉者)、世尊、释尊等。

释迦牟尼的父亲,是迦毗罗卫的国王,名首图驮那,汉译净饭王。母亲名摩诃耶。

是与迦毗罗卫场城隔河相对的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根据当时的风俗,摩耶夫人回母家分娩,途经蓝毗尼花园,即今尼泊尔南部波陀利耶村的罗美德寺院处,生下了释迦牟尼。

摩耶夫人在释迦牟尼出生后的第七天去世。幼年时代的释迦牟尼是由他的姨母波提养育的。他从小学习当时教养王族应具备的一切学问和技艺(即五明)。16岁(另有17岁、18岁之说)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罗。

阅读全文

与伊朗佛教胜什么夫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新歌声哪个 浏览:896
中国银行卡过期怎么换卡 浏览:560
中国体质监测有多少人 浏览:15
印度代表花是什么 浏览:710
中国最有钱的厂有哪些 浏览:627
去伊朗用什么网络 浏览:63
中国哪里人才最多 浏览:630
英国有什么牌子的麦卢卡蜂蜜 浏览:925
什么原因导致印度的落后 浏览:221
鹩哥中国哪里有 浏览:441
越南什么时候开始吃猪肉 浏览:441
大专毕业如何申请英国G5 浏览:899
1元人民币等于多少印尼币 浏览:258
印度30亿美元俄罗斯核潜艇多少钱 浏览:585
中国篮球竞猜多少钱 浏览:527
越南红菠萝蜜什么时候开花结果 浏览:742
中国的球员有哪些 浏览:386
伊朗疫情最新情况人口多少 浏览:987
印度买中国东西多少钱 浏览:658
中国制造网国际站怎么样 浏览: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