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现代礼仪的基本特征
百在现代生活中,人们所讲究的自然是现代礼仪。一般而论,现代礼仪通常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其一,普遍性。在任何国家,任何场合,任何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必须自觉地遵守礼仪。
其二,规范性。讲究礼仪,必须采用标准化的表现形式才会获得广泛的认可。
其三,对象性。在面对各自不同的交往对象,或在不同领域内进行不同类型的人际交往时,往往需要讲究不同类型的礼仪。
其四,可操作性。在具体运用礼仪时,“有所为”与“有所不为”都有各自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方式与方法。
百家讲坛_金正昆谈现代礼仪 全集中有好多关于礼仪的东东,讲的不错哦,可以去看看
Ⅱ 现代礼仪的四大特性
礼仪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人们的行为准则,人们以此来规范和
约束自己的行为,协调和制约人际间的相互关系.与其他行为准则
相比,礼仪具有以下特点:
(一)传统性
礼仪是一个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现代礼仪
是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长期的社
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根植于传统文化这块沃土
上,因而有着深刻的传统性.“礼仪之邦”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
修礼、崇礼、习礼的传统美德,深深地融入现代礼仪之中,约束和规范
着现代人的行为.礼仪是将人们在长期生活及交往中的习惯、准则
固定并沿袭下来,有着广泛的社会文化基础,礼仪这种传统性是根深
蒂固的.在社会生活中,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大都没有
形成文字,无须刻意传播,它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传播、继承、相沿成
习,积淀下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礼仪的那些烦琐的、保守的内
容不断被摒弃,只有那些体现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社会进步,代表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质和主流的礼仪,才得以世代相传,并被不断完
善和发扬.
(二)共同性
礼仪是在人类共同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同一社会中,全体成
员调节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礼仪随着社会生产、生存环境和生活
形态的变化而不断充实完善,逐渐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守的行为
准则.礼仪的内容大都以约定俗成的民俗习惯、特定文化为依据,集
中地反映了一定范围内人们共同的文化心理和生活习惯,从而带有
明显的共同性特点.礼仪又被应用于人们的社会交往之中,其范围
和准则必须得到广泛的认可,才能在相当的范围内共同遵守,这也决
定了礼仪的共同性特点.由于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原先由于地域和
文化交流限制所造成的礼仪规范的差异逐渐被打破,许多礼仪形式
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认可,礼仪的共同性特点将会日趋明显.
(三)差异性
礼仪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其运用要受到时间、地点和
环境的约束,同一礼仪会因时间、地点或对象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这
就是礼仪差异性的特点.礼仪的差异性首先表现为民族差异性,不
同民族的礼仪多姿多彩,各具特色.各民族的习俗礼仪都凝结着本
民族本地区人民的文化情结,人们严格遵循,苦心维护,难以改变.
比如同是见面礼,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礼仪的差异性
还表现为个性差异,每个人因其地位、性格、资质等因素的不同,在使
用同样的礼仪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比如同是出席招待
会,男士和女士要有不同的表现风格.礼仪的差异性还表现在其时
代变异性,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礼仪总是体
现着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因而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差异.世界
各国都很重视礼仪改革,现代礼仪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使礼仪活动更
加文明、简洁和实用.
(四)自律性
礼仪是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规则,礼仪对人们的各种
行为规范都有着广泛的约束力,但这种约束力不是强制性的.礼仪
不像法律那样威严,也不像道德那样肃然,礼仪的实施无须别人的督
促和监督,有人冒犯了礼仪规范,也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礼
仪的实施,主要是依靠人们自觉地利用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这就是礼仪的自律性.礼仪的这一特点,要求人们在实施礼仪的过
程中,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不断提高自我约
束、自我克制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礼仪的自
律性并不是说礼仪是可以随意冒犯的,不注意礼仪的人在社会生活
中会处处碰壁,孤独、尴尬、失意总是难以摆脱,而自觉地注重礼仪,
与人交往就会一帆风顺,处处受人尊重.
(五)等级性
礼仪的等级性表现在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士礼宾待遇的不同.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用长幼之分、男女之别来规范每个人的受尊
重程度.而在官方交往中,则要确定有官方礼宾次序,确定官方礼宾
次序的主要依据是担任公职或社会地位的高低.这种礼宾次序带有
某种强制性,不同的人因此而得到不同的礼宾待遇,但这并不意味着
尊卑贵贱,而是现代社会正常交往秩序的表现,反映了各级公务人员
的社会身份和角色规范.礼仪的等级性在社会交往中还表现为双向
对等性,即在不同地区、不同组织的交往中,双方人员在公职身份和
社会地位上要相近,业务性质要相似,以此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双
方的交往还应当是一种尊重互换、情感互动的过程,在礼节上要有来
有往、相互对等.这是工作需要与礼仪要求的结合统一.
Ⅲ 中国古代礼仪与现代礼仪的区别
一、二者基础不同
古代礼仪是以封建等级制度为基础的,现代礼仪虽承认身份差异,但更强调以人为本、人格平等,并且以尊重人作为自己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二、二者的目标不同
古代礼仪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目的,而现代礼仪则重在追求人际交往的和谐与顺利。
三、二者的范围不同
古代礼仪所讲究的是“礼不下庶人”,因而与平民百姓无关,而现代礼仪则适用于任何交际活动的参与者。 应当说:与古代礼仪相比,现代礼仪更关心的是人际交往的成功,因此其核心内容就是人际交往的行为规范,而不是像古代礼仪那样以自我约束为主。
(3)中国现代礼仪的特征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声教播于海外。相传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周公制礼作乐,就提出了礼治的纲领。其后经过孔子和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西汉以后,作为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和上古礼制的渊薮,《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而且成为历代王朝制礼的基础,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之深远,自不待言。
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自然成为了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毋庸置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礼仪文化。
Ⅳ 中国礼仪文化有哪些基本原则
(1)宽容的原则。即人们在交际活动中运用礼仪时,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
(2)敬人的原则。即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要敬人之心常存,处处不可失敬于人,不可伤害他人的个人尊严,更不能侮辱对方的人格。
(3)自律的原则。这是礼仪的基础和出发点,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
(4)遵守的原则。在交际应酬中,每一位参与者都必须自觉自愿地遵守礼仪,用礼仪去规范自己在交往活动中的言行举止。
(5)适度的原则。应用礼仪时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
(6)真诚的原则。运用礼仪时,务必诚信无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7)从俗的原则。由于国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须坚持入乡随俗,与绝大多数人的习惯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无人、自以为是。
(8)平等的原则。这是礼仪的核心,即尊重交往对象、以礼相待,对任何交往对象都必须一视同仁,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
Ⅳ 现代社交礼仪有什么特点
礼仪是人类在社会生活的基础上产生的行为规范,全体社会的成员均离不开一定的礼仪规范约束。那么礼仪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4.时代性
礼仪作为一种文化范畴,必然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任何时代的礼仪由于其时代的特性和内容,往往就决定了它的表现。比如,礼仪的起源本在于原始的祭神,因而人类最初的礼仪是从祭神开始的,于是有古代把裸体怀孕的妇女陶塑像作为自己的生育女神来祭拜,这正是基于人类的蒙昧时期无法更好地保护自己而产生强烈的对生的崇拜的一种礼仪表现。
5.发展性
时代总在不断的前进,礼仪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一方面,礼仪文化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而时刻地发生着变化。如现代人所拍发的礼仪电报、电视点歌祝寿贺喜等礼仪形式就是时代进步而产生的新生事物;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因素的互相渗透,我国的传统礼仪自然也被赋予了许多新鲜的内容。
礼仪规范的这种发展性总是与时代精神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礼仪文化的发展总是受时代发展变化的推动,时代不断前进,礼仪文化的内容自然也会得到不断的发展。时代性与发展性和继承性都是相辅相成的。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类的礼仪规范必将更为文明、优雅、实用。
Ⅵ 礼仪的特征是什么
礼仪的特征:
(1) 礼仪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规范。它是一种程序,表现为一定的章法,如果你要进入某一地域,你就要对那里的习俗和行为规范有所了解,只有遵守这种习俗和规范,才能融入当地的环境。
(2) 礼仪是一定社会关系中人们约定俗成、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礼仪首先表现为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习惯,然后才逐渐上升为大家认可的,可以用语言、文字、动作进行准确描述和规定的行为准则,并成为人们有章可循、可以自觉学习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3) 礼仪是一种情感互动的过程。在礼仪的实施过程中,既有是施礼者的控制行为,也有受礼者的反馈行为。即礼是施礼者与受礼者的互相尊重、情感互动的过程,
(4) 礼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交往各方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在现代社会,礼仪可以有效地展现施礼者与受礼者的教养、风度与魅力,它体现着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水平、尊重程度,是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和价值的外在表现。只有处于互相尊重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建立并逐步发展。
(6)中国现代礼仪的特征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的传统礼仪: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的礼节与仪式。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中国古代一般推行周礼。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祀先师、先王、圣贤;乡饮、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禖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Ⅶ 中国近现代礼仪的变化和特点是什么
我们说,封建社会的礼仪是最繁琐、等级最森严的时期,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最高统治者的地位,把自己封为“真命天子”绝对至高无上,朝见天子须三跪九叩。这种跪礼乃臣民朝见皇帝的最常见的一种礼节。跪拜原是原始社会中人们互相致意的姿势,到了封建社会就演变成了一种表示臣服的礼节并日渐繁杂、规范化。跪拜有“长跪”、“再拜”、“顿首”、“稽首”、“空首”之分,不同的人相见,跪拜礼自然有区别。群臣朝贺皇帝和皇后的礼节就有所不同。这种封建礼仪的产生同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息息相关。可见各个时代的礼仪文化也均是为时代服务的。
Ⅷ 中国现代礼仪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现代礼仪不仅融合了传统礼仪的一些特性,也发展了自己的一些新优点,具体来说,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性
礼仪是一个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我国,现代礼仪是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根植于传统文化这块沃土上,因而有着深刻的传统性。“礼仪之邦”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修礼、崇礼、习礼的传统美德,深深地融入现代礼仪之中,约束和规范着现代人的行为。礼仪是将人们在长期生活及交往中的习惯、准则固定并沿袭下来,有着广泛的社会文化基础,礼仪这种传统性是根深蒂固的。在社会生活中,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大都没有形成文字,无须刻意传播,它是在人们相互交往中传播、继承、相沿成习,积淀下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礼仪的那些烦琐的、保守的内容不断被摒弃,只有那些体现了人类的精神文明和社会进步,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本质和主流的礼仪,才得以世代相传,并被不断完善和发扬。
(二)共同性
礼仪是在人类共同生活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同一社会中,全体成员调节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礼仪随着社会生产、生存环境和生活形态的变化而不断充实完善,逐渐成为社会各阶层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礼仪的内容大都以约定俗成的民俗习惯、特定文化为依据,集中地反映了一定范围内人们共同的文化心理和生活习惯,从而带有明显的共同性特点。礼仪又被应用于人们的社会交往之中,其范围和准则必须得到广泛的认可,才能在相当的范围内共同遵守,这也决定了礼仪的共同性特点。由于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原先由于地域和文化交流限制所造成的礼仪规范的差异逐渐被打破,许多礼仪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和认可,礼仪的共同性特点将会日趋明显。
(三)差异性
礼仪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其运用要受到时间、地点和环境的约束,同一礼仪会因时间、地点或对象的变化而有所不同。这就是礼仪差异性的特点。礼仪的差异性首先表现为民族差异性,不同民族的礼仪多姿多彩,各具特色。各民族的习俗礼仪都凝结着本民族本地区人民的文化情结,人们严格遵循,苦心维护,难以改变。比如同是见面礼,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礼仪的差异性还表现为个性差异,每个人因其地位、性格、资质等因素的不同,在使用同样的礼仪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比如同是出席招待会,男士和女士要有不同的表现风格。礼仪的差异性还表现在其时代变异性,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礼仪总是体现着时代要求和时代精神,因而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产生差异。世界各国都很重视礼仪改革,现代礼仪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使礼仪活动更加文明、简洁和实用。
(四)自律性
礼仪是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规则,礼仪对人们的各种行为规范都有着广泛的约束力,但这种约束力不是强制性的。礼仪不像法律那样威严,也不像道德那样肃然,礼仪的实施无须别人的督促和监督,有人冒犯了礼仪规范,也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礼仪的实施,主要是依靠人们自觉地利用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礼仪的自律性。礼仪的这一特点,要求人们在实施礼仪的过程中,树立起一种内心的道德信念和行为修养准则,不断提高自我约束、自我克制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遵守礼仪规范。礼仪的自律性并不是说礼仪是可以随意冒犯的,不注意礼仪的人在社会生活中会处处碰壁,孤独、尴尬、失意总是难以摆脱,而自觉地注重礼仪,与人交往就会一帆风顺,处处受人尊重。
(五)等级性
礼仪的等级性表现在对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士礼宾待遇的不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用长幼之分、男女之别来规范每个人的受尊重程度。而在官方交往中,则要确定有官方礼宾次序,确定官方礼宾次序的主要依据是担任公职或社会地位的高低。这种礼宾次序带有某种强制性,不同的人因此而得到不同的礼宾待遇,但这并不意味着尊卑贵贱,而是现代社会正常交往秩序的表现,反映了各级公务人员的社会身份和角色规范。礼仪的等级性在社会交往中还表现为双向对等性,即在不同地区、不同组织的交往中,双方人员在公职身份和社会地位上要相近,业务性质要相似,以此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双方的交往还应当是一种尊重互换、情感互动的过程,在礼节上要有来有往、相互对等。这是工作需要与礼仪要求的结合统一。
Ⅸ 中国现代礼仪最大的特点是科学
中国自古以来的礼仪就是拱手施礼,保持距离,非常科学。
现代化中国的礼仪承袭古代也多拱手为主,从今以后必需发展出新一套路: 戴了口罩也可以行礼如仪。
Ⅹ 如何理解现代社交礼仪含义和现代社交礼仪的特征
一、平等原则
现代礼仪中的平等原则,是指以礼待人,有来有往,既不能盛气凌人,也不能卑躬屈膝。平等原则是现代礼仪的基础,是现代礼仪有别于以往礼仪的最主要原则。
礼仪中的优先,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有很大关系。以“女士优先”原则为例,在一些国家如巴基斯坦,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在公共场合,如果男女出双入对,卿卿我我,则被认为是不合礼仪。但是,在这个国家里,男士非常尊重妇女,对待女士谦逊有礼,见了女性,一般不得主动握手,除非女士先伸手。尽管公共汽车非常拥挤,男士也会让女士们先上车,车上的座位分得很清楚,女性坐前面,男性坐后面。餐厅的情形也一样,男女桌位分开,陌生的男士们是决不可以随意过界或上前搭讪的。在任何时候排长龙,女性都可直接走到队伍的前端去。
二、互尊原则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相互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和谐。
上海有一家电影院曾发生这样一件事:年末,电影院经理把员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及其家属都请到电影院来一个茶话会。会前,专门制作了这些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生活录相片,会上放给大家看。每个人,尤其是离退休职工非常感动。原则很简单,这些人一辈子干的工作就是给别人放电影,从来未感受到自己上银幕是什么滋味。今天有机会在给人们放了一辈子电影的电影院里,看自己走上银幕,感到电影院领导没有忘记自己一辈子的辛苦,他们能不感动吗?因而很自然地加深了对自己单位的感情,同时也使在职职工感到振奋,团体的凝聚力大增。
要想在与人交往中通过礼仪的形式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与人交往,要热情而真诚。热情的态度,意味着对别人的隆重接纳,会给人留下受欢迎、受重视、受尊重的感觉,而这本来就是礼仪的初衷和要旨。当然,热情不能过火,过分的热情会使人感到虚伪和缺乏诚意。所以,待人热情一定要出自真诚,是尊重他人的真挚情感的自然流露。如果心存不敬,却又要故意表现出热情,只会让人感到做作,引起反感。这一点在与客户及其他来访者打交道时尤为重要。不论来访者是不是客户,客户部的工作人员应都要热情接待;不论是不是自己的客户,我们都要热情真诚的为其服务。
第二,要给他人留有面子。所谓面子,即自尊心。即便一个毫无廉耻之心的人,也存在着一定的自尊心。失去自尊,对一个人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难以容忍的事情。所以,伤害别人的自尊是严重失礼的行为。
第三,允许他人表达思想,表现自己。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表现自身的愿望。社会的发展,为人们弘扬个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丰富的个性色彩和多元思想的共存,是现代社会区别于传统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现代礼仪中的互尊原则,要求人们必须学会彼此宽容,尊重他人的思想观点和个性。
三、诚信原则
诚信原则是指遵时守信,“言必信,行必果”。取信于人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重要的。
《韩非子》中记载着这么一则寓言:有一户有钱人家的围墙被大雨冲塌了,隔壁的邻居提醒他:“要及早修复,免得盗贼侵入。”有钱人家的儿子也同样说道:“爸爸,及早修理吧,不然小偷会来的。”结果当天晚上小偷果然来了,偷走了不少东西。有钱人家的反应是:儿子预先说在前,意见很对,有先见之明,心里却对邻居起了疑心,怀疑邻居是小偷。
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中国人自古以来是家天下,血缘关系是亲不可分的纽带,影响了人们对客观事物公正的判断;另一方面,就是人的心理反应,产生“自己人效应”,更易于相互吸引。当你信任一个人的时候,就会想:既然是这个人说的,靠得住。所以,常常是别人信任你,才认为你是对的。因此,在人际交往中,你必须博得人们的信赖,才更有利于你的成功。信任是靠慢慢积累的,与客户初次打交道,客户都会抱着怀疑的态度跟你沟通,一旦接触多了,你在工作也做得到言而有信,说什么时候出方案就什么时候出方案、答应了上材料就上材料的话,客户也就慢慢开始信任你了,这样就更利于自己开展工作,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自信也是获取信任、取信于人的方法。一个人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因为曾经有过这样那样的失败或小挫折就以为自己不讨人喜欢了,从而失去自信,放弃了自己。其实,一个人有失败并不奇怪,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关键是要有勇气,跌倒后还能爬起来,还能保持自信,自信自己能努力做到最好。
四、宽容原则
宽容就是心胸宽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能原谅别人过失,也是一种美德,被作为现代人的一种礼仪素养。
那么,如何在礼仪中体现宽容原则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做到“入乡随俗”。如中东一些国家,受宗教信仰的影响,禁止女性向家庭成员以外的男人裸露肌肤,严格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去这些国家访问做客,就应尊重他们的礼仪规范。新员工进了鸿扬的大门,就要随鸿扬的“俗”,严格要求自己按制度、规范办事。
第二,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对他人不求全责备。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现实生活中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表现在礼仪方面,有些人擅长于礼仪交际,说话办事滴水不漏;有些人则不熟悉礼仪知识,形似粗俗。
第三,虚心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意见,即使批评错了,也要认真倾听。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后允许他人批评指正,才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尊重。有时,批评者的意见是错误的,但只要不是出于恶意,就应以宽容大度的姿态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特别是在工作中,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五、自律原则
礼仪宛如一面镜子。对照着它,可以发现自己的品质是真诚、高尚还是丑陋、粗俗。真正领悟礼仪、运用礼仪,关键还要看自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