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二十年中国人口怎么样

二十年中国人口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5-26 19:57:43

Ⅰ 二十年后中国的人口和现在的人口相差有多大

近两年,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跌破了1%,每年新生人口的数量从1500万左右,直接下跌到一千万左右,出现了断崖式下跌,这对于整个的国民结构是非常不利的。

预估二十年后中国的人口

世代的年轻人是个性化张扬时代的人,她们在欢呼,在拥抱,通过后浪的方式进行破圈,由自身本来的个性化逐渐形成共性的东西。而这些对老年人来说,个性化可能意味着孤独,临老的凄凉感,她们可能会成为怀旧的主流,过自己熟悉的昔日生活。总之,不会停顿的时间会看到共同生活的人们对生活的自信会越来越强,自我追求与自我驱动会让社会变得越来越好,给大家的感受也是切切实实的。

Ⅱ 近二十年人口出生数量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人口数据后,各地也陆续发布了当地数据。

根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目前,已有30省份发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数据,有15个省份常住人口出现下降。另外,30个省份中,有26个省份发布了2021年的出生人口相关数据,其中广东已连续多年坐稳第一生育大省位置。与此同时,有10个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

从26个公布出生人口数据的省份来看,2021年出生人口超过达到或超过20万人的省份共有20个,其中,有4个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超过50万人,超过100万的仅有广东。数据显示,广东2021年出生人口为118.31万人,在全国各省份中遥遥领先,比第二名的河南多了39.01万人。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2015年以来广东、河南和山东三个人口大省出生数据发现,广东自2018年超越山东成为第一生育大省后,领先第二名的优势逐渐扩大。尽管近年来受二孩政策效应减弱等因素影响,广东出生人口数量也有所下降,但其下降的幅度要比山东河南小很多。

数据显示,2021年广东出生人口相比2017年下降22%,同期山东下降了57%,河南下降了43.6%。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广东的人口出生率较高,出生人口多,一个原因是广东流入人口是全国最多的,由于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处于生育年龄段的比重很大,所以出生人口多。同时也跟当地受传统宗族文化影响,生育文化较浓、生育意愿较高有关。

从出生率来看,共有12个省份2021年出生率高于7.52‰的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有四个省份出生率高于1%(即10‰),全部位于西部地区。另外,广西、甘肃、广东、云南也超过了9‰。

从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26个省份中,共有10个省份人口为自然负增长,分别是黑龙江、辽宁、重庆、内蒙古、湖南、江苏、上海、湖北、河北和山西。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位于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等地。其中,包括江苏、湖北、湖南、内蒙古和山西均是近几十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转负。

不过,不同区域出现人口自然负增长,原因各异。比如东北地区,既有城镇化较早、出生率较低的因素,也有青年人口外流从而进一步降低出生率的因素。黑龙江人口自然增长率位居倒数第一,为-5.11‰;辽宁为-4.18‰。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对第一财经分析,东北出生率低,一方面有人口结构和历史惯性的因素。东北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较早,企业以国企为主,很多就业人员是在国企、行政事业单位,计划生育执行得比较严格,所以独生子女所占的比重特别大。当这批独生子女进入到生育年龄后,这批人也成为目前东北生育的主体,这种情况下,相应的生育率也会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下行,就业机会减少,导致东北青壮年人口外流。青壮年是生育的主力军,他们外流后,生育率也会明显下降。

华北以及中部一些省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主要是受青壮年人口外流影响。

此外,一些城镇化率比较高的省份,例如江苏和上海、重庆、天津,人口自然增长率也比较低。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从城镇化水平情况来看,城镇化快速提升,会影响人们的婚育观念和行为。近十年来,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人们在城市生活,住房、交通、消费等等压力很大,对人们的恋爱结婚等行为都会有实际的影响。

作为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较高。数据显示,2021年重庆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0.32%,超过了东南沿海的发达省份福建,位居全国第七。

重庆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育龄妇女人数递减、生育意愿下降

数据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各地统计公报、公开数据整理

","force_purephv":"0","gnid":"997fa81bafea67cae","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1028","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0152dd4a01b42c39.jpg","width":"1172"}]}],"original":0,"pat":"piece_72time,art_src_3,fts0,sts0","powerby":"cache","pub_time":165110574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4044f68fd0ca552f","src":"海峡导报大财经","tag":[{"clk":"keconomy_1:第一财经","k":"第一财经","u":""}],"title":"26省份2021年出生人口数据已出炉:江苏、湖北、湖南等10省份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80年代我国出生人口总数量能说得详细一些吗?2亿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http://www.chinapop.gov.cn/kpyd/xsm/t20050413_21391.htm 五、劳动年龄人口大量增加,就业压力居高不下 1981年至1997年近20年的时间,我国...

如图表示近20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9~10题. 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与我国相类似的国家是() - :[选项] A. 西欧的英国 B. 南亚的印度 C. 东亚的朝鲜 D. 非洲的坦桑尼亚

请问中国每年约有多少新生儿出生?中国每年有多少新生儿出生?br :在这一次的人口出生高峰中,一年新生儿数量将达到1700~1800万,峰值大概出现在2... 1949年以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三次人口出生高峰 第一次是在上世纪50年代 第二是在1963~1976年 ...

图5表示近20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9~10题.9.甲表示 - :[选项]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自然增长率 D. 无法确定10.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与我国相类似的国家是A.西欧的英国B.南亚的印度C.东亚的朝鲜D.非洲的坦桑尼亚

中国2020年出生人口多少? - : 公安部发布的《2020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其中男孩529.0万,占52.7%,女孩474.5万,占47.3%.

中国200 - 2010年每年出生人口数量 - :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大陆地区年度新生人口如下: 2001年约1702万人, 2002年约1647万人, 2003年约1599万人, 2004年约1593万人; 2005年约1617万人, 2007年约1594万人. 2008年约1608万, 2009年约1615万. 2010应该还没出来吧 ,我就只知道这么多了.

中国人口概况 - : 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在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129988万人中,0-14岁人口为27947万人,占总人口的21.50%,15-64岁人口为92184万人,占70.92%;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57万人,占7.58%.上述数据表明: 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

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是多少 - : 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9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4.0005亿人,比上年末增加46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2018年1,523万人),比上一年减少58万人,出生率为10.48‰,2019年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孩次的比例达到59.5%.死亡人口998万人,死亡率为7.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4‰.这是自2017年以来,中国新生儿数量连续3年下降.1970—2019年中国新出生人口数量返

全球每年出生人数 - :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每天有约36.5万人诞生,其中57%诞生在亚洲,26%诞生在非洲,9%诞生于拉丁美洲,5%诞生于欧洲,而在北美洲诞生的只占3%,此外,不足1%的人口出生在大洋洲和各大洋的岛屿上.全球平均每天增长近21万人,地球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差不多相当于一个较大国家的人口.

Ⅲ 中国在未来二十年人口会边少吗

会的,中国人口已达峰值。过几年肯定会减少

Ⅳ 20年后中国的人口会增多还是会减少会少多少

影响中国人口生育以及人口规模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是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二是生育政策变化。我们根据最有可能的几种变化方案考察了全国总人口的未来发展动态(高中低方案)。从图8可以看到,如果现行生育政策基本稳定,将来只是做调整和完善,那么未来中国总人口规模有可能维持在15亿以下。

劳动力规模

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仍会保持不断增加,从9.4亿提高为10.1亿。之后不同方案将导致不同的走向。

从基本走势来说,未来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在2030年左右开始出现比较快的下降趋势,从将近10亿下降到2050年的8.2至8.6亿。中国以往都是面对劳动力过剩和就业不足的问题,从未经历过劳动力数量迅速下降局面,因此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将构成未来发展的很大变数。并且,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还同时伴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的老龄化。

老龄化

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2050年左右可达到22~24%左右。

Ⅳ 中国目前的人口现状和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人口问题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问题,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始终是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坚持不懈地在全国范围推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孩子,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替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政府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将人口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努力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专题座谈会,统筹考虑,协调部署,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法律、倡导、经济、行政等多种措施综合治理和解决人口问题,把发展经济、开展计划生育、普及教育、提高健康水平、消除贫困、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妇女地位、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等紧密结合起来。2003年,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和综合协调,更加科学地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规划。2004年初,中国政府组织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正式启动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相互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已经提出了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本强国的人口发展战略思路,为科学制定国家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和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实现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006年2月9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未来十五年的人口目标是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其在人口与健康领域确定的发展思路之一,即是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重点发展生育监测、生殖健康等关键技术,开发系列生殖医药、器械和保健产品,为人口数量控制在十五亿以内、出生缺陷率低于百分之三提供有效科技保障。

另三个发展思路包括: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研究预防和早期诊断关键技术,显着提高重大疾病诊断和防治能力;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中医药理论传承和发展为基础,通过技术创新与多学科融合,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构建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方法和标准规范体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攻克新药、大型医疗器械、医用材料和释药系统创制关键技术,加快建立并完善国家医药创制技术平台,推进重大新药和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

纲要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效防治重大疾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迫切需要科技提供强有力支撑。为此,该纲要还将“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等,确定为人口与健康领域科技发展的优先主题。

从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来看,中国人口的现状如下:

一、人口数量

2005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07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6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7万人,出生率为12.40‰;死亡人口849万人,死亡率为6.51‰;自然增长率为5.89‰。

2005年人口主要构成情况

单位:万人

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国情最显着的特点之一。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率国家行列,但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作用,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受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响,在2005年-2020年期间,20岁-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将形成一个高峰。同时,由于独生子女陆续进入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生育政策,政策内生育水平将有所提高。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中国将迎来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

庞大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影响,在给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也给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

我国于2005年底开展了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工作。这次调查以全国为总体,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次总体,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的抽样方法。最终样本单位为调查小区。这次调查的样本量为170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1%。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调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调查的各项任务已基本完成。

二、人口素质

中国政府加大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力度,不断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平均预期寿命已从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上升到2004年的71.8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2004年的51/10万,婴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04年的29.9‰,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建国初期的250-300‰下降到2004年的28.4‰。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度减少。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从总体上讲,中国人口健康素质仍然不高。每年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6%,约100万例。数以千万计的地方病患者和残疾人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艾滋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估计,截至2003年12月,中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84万,2004年疫情处于从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

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人口科学文化素质显着提高。2004年,中国普及九年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3.6%,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01年(其中男性8.5年,女性7.51年),比1990年提高了1.75年;人口粗文盲率(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降少到8.33%,比1990年时下降了7.55个百分点。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大学以上占5.42%、高中占12.59%、初中占36.93%、小学占30.44%,受高层次教育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受小学教育人口比重逐步下降。

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人口粗文盲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2%以下的水平;二是大学粗入学率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三是平均受教育年限不仅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受教育水平,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年)。并且,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2004年,城镇人均受教育年限为9.43年,乡村为7年;城镇文盲率为4.91%,乡村为10.71%。

三、人口结构

从人口年龄结构看,在2004年末全国总人口129988万人中,0-14岁人口为27947万人,占总人口的21.50%,15-64岁人口为92184万人,占70.92%;65岁及以上人口为9857万人,占7.58%。上述数据表明:

第一,当前中国人口社会抚养比较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未来一、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但庞大的劳动年龄人口也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中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农村剩余劳动力2亿多。并且,劳动年龄人口将保持增长态势。据预测,2016年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10.1亿,2020年仍高达10亿左右。这对就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二,200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7%以上,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据预测,到2020年,65岁老年人口将达1.64亿,占总人口比重16.1%,80岁以上老人达2200万。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对未来社会抚养比、储蓄率、消费结构及社会保障等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从人口性别结构看,2004年末男性人口66976万人,占51.5%,女性人口63012万人,占48.5%,总人口性别比为106左右。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为117,2003年为119,少数省份高达130。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势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启动了“关爱女孩行动”,倡导男女平等,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

四、人口分布

从城乡分布来看,2004年末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4283万人,占总人口的41.76%,乡村人口为75705万人,占58.24%。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2004年,中国流动人口已经超过1.4亿。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劳动力,同时也改善了农村的经济状况。按人口城镇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测算,到2020年还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左右的人口。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面对复杂的人口问题,中国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人口政策与方案,用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Ⅵ 未来二十年,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有那些将给我国社会和环境造成那些影响

人口老龄化提速、地区分布不均、性别比失衡、人口流动规模巨大。

从2010年到2032年,中国老年人口比例预计翻番,且平均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31%,2050年~2055年以后的人口老龄化速度会有所放慢,到2100年将提高到34%。近日,中国人口学会公布了这样一组数据。

尽管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即预期寿命延长、生育率下降的结果。但如此迅速的老龄化和庞大的老龄人口规模仍然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考验。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教授说,2000年以后,我国开始出现年龄结构失衡状况。这种失衡首先是老龄化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2000年~2007年,我国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远远快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加速老化。中国是在经济社会还处于发展中、生产力发展还不发达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由出生人口大幅减少而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与发达国家的老龄化进程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在养老金、医疗保障、长期照料等方面的准备和供应还不充分,还没有能力应对如此迅速的老龄化。

其次,人口规模控制与人口老龄化之间存在着矛盾。人口规模控制越严格,人口老龄化速度越快。但如果放弃人口政策,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减慢,人口总量却会快速增加。我们必须在调控人口时全面考虑到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力求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使负面影响降低到最小。

但是老龄化问题不只是老年人的问题,在我国人口寿命不断延长的情况下,破解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的关键在于生育政策的调整。河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金营认为,这是解决年龄结构失衡最有效的办法。

他说,生育政策的调整必须是在对居民生育行为还有影响的情况下进行,也就是大多数人还愿意多生孩子时。调整和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允许一对夫妇生育2个孩子,严格控制生育3个孩子,人口规模既可控制又不会出现过度老龄化,同时有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但翟振武并不认为放开二胎政策就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他说,即使从现在开始实行普遍的二胎政策,到2040年,也只能将老年人口在峰值时的比重由31%下降到29%,可谓杯水车薪。

人口大国也会劳动力短缺

劳动力人口不足和人口老龄化密切相关。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中国16岁~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大概从2010年到2015年都处在峰值阶段,顶点将出现在2015年,随后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将开始逐年下降。

Ⅶ 二十年后的政治中国 人口

20年后中国大陆人口接近14.5亿以上,加上港澳台接近15亿。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于中等生育率测算,2030年世界总人口84.249亿人,中国14.533亿退居人口次席,印度14.764亿取代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
联合国的这个测算根据中国现在的0.6%人口年均增长率,假定今后继续守住这条线。放开二胎后是否还能0.6%不好说,但放缓增长可以肯定,再高也达不到1%,而印度的人口刹不住惯性,前几年的年均增长率是1.6%,2010-2015年预测1.2%。

Ⅷ 20年后中国大概有多少人口

当前和今后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以年均800-1000万的速度增长。按照目前总和生育率1.8预测,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在2033年前后,达15亿左右

阅读全文

与二十年中国人口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伊朗会和以色列打仗 浏览:346
英国留学自费要多少 浏览:185
意大利养什么鸟最好 浏览:847
为什么伊朗的女生这么好看 浏览:426
印尼怎么把燕窝邮寄到中国多少钱 浏览:427
意大利哪个转运公司好 浏览:207
印度老香檀手串怎么盘 浏览:187
中国四冶有哪些分公司 浏览:987
中国玩人妖多少钱 浏览:212
中国女人去哪里找媳妇 浏览:734
伊朗最忌讳什么颜色 浏览:272
意大利悬崖餐厅在哪里 浏览:821
英国留学都有什么特征 浏览:748
中国第一条沥青路在哪里 浏览:3
美国制裁伊朗什么时候开始的 浏览:351
越南人吃什么饭最好 浏览:858
从天津如何到达印度尼西亚 浏览:17
去印尼过海关需要注意什么手续 浏览:758
中国有直升飞机的有哪些 浏览:123
英国女皇有多少国家 浏览: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