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孩子问我为什么好多党员干部和特蕾莎梅唱对台戏,如何回答
哪个党员干部?
如果是中国共产党,那么很好理解,我们中国共产党不是梅姨的手下,不用对一个外国领导人负责,中国共产党是需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谋福利的。很多时候梅姨很多政策、很多决策不符合中国人的利益,甚至严重侵害我们的利益,我们当然要对人家唱对台戏。
如果是梅姨自己的党派,英国的保守党,那也可以理解,因为保守党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很多人因为利益走到一起,也可能因为利益大家一拍两散,所以只要梅姨的决议不符合自己或自己所在利益集团的利益,那么反对也是必然的。
㈡ 中国网民戏称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为
梅姨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华,“梅姨”这个称号却意外刷屏英国媒体。当特蕾莎·梅被告知这个昵称时,表示非常荣幸,并连说三次“谢谢”。不过,英国媒体就没那么淡定了,对这个称呼背后的含义进行了五花八门的诠释,其脑洞堪比黑洞……
㈢ 特蕾莎·梅称对"梅姨"外号反应如何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访华,“梅姨”这个称号却意外刷屏英国媒体。当特蕾莎·梅被告知这个昵称时,表示非常荣幸,并连说三次“谢谢”。不过,英国媒体就没那么淡定了,对这个称呼背后的含义进行了五花八门的诠释,其脑洞堪比黑洞……
特蕾莎·梅自1月31日起开启对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国事访问,这也是她担任首相以来的首次正式访华。央视新闻2月1日消息,当晚,特蕾莎·梅在中国银行接受水均益专访。当被告知在中国的外号是“梅姨”时,她表示非常荣幸,并连说了三次“谢谢”。
不过,英国媒体的反应可远比特蕾莎·梅来得“凶猛”。
31日的标题是“中国媒体热烈欢迎‘梅姨’的到来”,并配了一张中国社交媒体上的视频截图。乍看之下,挺正常的。然后,文章一开头就跑偏了,“这个亲切的称呼通常都是用于北京的关键盟友”。
特蕾莎·梅偕丈夫菲利普同游故宫 图自视觉中国
1月31日特蕾莎抵达武汉之际宣布了与中国在教育领域的一系列合作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将此前已展开的双方数学老师交换交流计划进一步拓展至2020年,在未来两年内继续派遣200名英国数学老师来华交流学习;中英双方在学前教育方面共同启动人员培训;在职业教育方面的进一步合作;以及在中国进一步推动英语教学。
预计这些项目将为英国方面创造800个就业机会,市场总价值达5.5亿英镑(约人民币49亿元)。
英国媒体称,特雷莎·梅此次访华,随行人员超过50人,且都是英国商业、学术领域的代表人物。这也是她历次出访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此外,就连鲜少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首相丈夫菲利普也将一起前往中国,足见英国政府对此次访华行程的重视。
特蕾莎·梅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随着英国退出欧盟,英国也将眼光进一步投向世界,而中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她希望中英两国进一步发展在贸易、商务和教育等多个领域的交往。同时,她强调“现在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代”。
㈣ 印度德兰修女到过中国吗
首先,德兰修女不是印度人,其次,她想来中国,却被该国政府拒绝了。
㈤ 中国拒绝特蕾莎修女的原因是什么
提起特蕾莎修女,很多人都把她当做善良和爱的化身。西方媒体也多把她作为利他主义的代表吹鼓成一代圣人,并在1979年获诺贝尔和平奖,在西方各国受到了大力追捧。但中国政府却多次拒绝了她访华传教的请求,她善良的外表下是不是真如外界猜测的那样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善者?
为什么说特蕾莎修女是个伪善者
德蕾莎修女生于1910年8月26日,12岁时,她立志当修女。19岁时她进入修道院,被命名为德蕾莎修女。后来她被派往印度。德蕾莎修女18岁就来到印度,之后就再没有离开那里。1952年夏,为穷人找到爱与尊严,她在印度加尔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一个19岁的姑娘,自己都居无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着小车在垃圾堆里、水沟里、教堂门口、公共建筑的台阶上,去拣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遗弃的婴孩、垂死的老人,然后到处去找吃的喂他们,找药给他们治病,求医生来帮助他们……
特蕾莎修女照片
但加拿大3名学者花了两年时间,却推出论文《特蕾莎修女的阴暗面》。这篇论文引发了人们对特蕾莎修女新一轮的评价。该论文的作者之一、蒙特利尔大学心理教育系教授吉尼韦弗·切纳德最近在接受本刊电话采访时,谈论了这项成果。
记者:为何产生研究这个特殊课题的想法?毕竟,特蕾莎修女已经去世15年了。
切纳德:是在一堂伦理课上产生这个想法的。我们讨论了利他主义,接着就提到了特蕾莎修女,因为她的做法被认为符合利他主义。于是,我们开始进行这项研究。
记者:根据你们的研究,特蕾莎修女“绝非圣徒”。在1969年以前,有关她所从事的工作,公众并不知情。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切纳德:我们认为,这缘于一个关于她的纪录片。当时,(英国知名记者)马尔科姆·马格里奇先生去加尔各答会见特蕾莎修女。他想拍摄垂死的人居住的房屋,而那里光线很暗。于是,摄像师麦克米兰先生就用一种新型柯达胶卷拍摄。他们看到胶片后,发现拍摄的光线很亮。马格里奇先生声称这是个奇迹。这就是此后她在媒体上很有知名度的原因。
记者:你们的观点是,她是媒体“造”出来的?
切纳德:我们发现,有关特蕾莎修女的287种书籍和文章中,有153种(占一半多一点)都是偶像化作品。我们认为,特蕾莎修女做了她认为属于善行的事情,我们并不是说她是在装模作样。我认为,人们之所以喜欢她,是因为这会让他们感到更好受些,这就是为什么媒体集中报道她的原因。
记者:你们在论文中描述她那种武断的天主教价值观,你们也对此进行了批评……
切纳德: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说,最危害和平的是堕胎行为。我不明白,倘若一个女子因遭强奸而选择堕胎,怎么就危害和平了?她还有很多其他矛盾之处。她反对离婚,但针对戴安娜王妃离婚一事,她又同意离婚。在授予她诺贝尔奖之前,这些问题都应该进行追问才是。
记者:你们还质疑她有关财务方面的处理方式。切纳德答:比如,她从海地(独裁者)杜瓦利埃那里获取资金。她利用这些钱帮助世界各地穷人中的穷人。但是,她获得的这部分钱财,是从非常贫困的人民中窃取来的。对我们来说,这些事情充满矛盾,因为你不能把从此人那里窃取的钱赠给其他人。
特蕾莎照顾穷人的照片
记者:你们还相信,梵蒂冈也加速了对她的美化过程。切纳德:(时任教皇)保罗二世希望涌现大量圣徒或者被美化的人。特蕾莎修女就是其中一员。我们知道的是,他们加速了她被美化的进程。其目的或许是让梵蒂冈重新获得声誉,或者是因为罗马天主教需要一个引以自豪的人。显而易见,在生前,她已经被视为圣徒。合乎逻辑的是,她去世后,他们就正式把她确立为圣徒(编者注:2003年她被教皇保罗二世列入天主教宣福名单)。
记者:你们还质疑加尔各答“仁爱传教修女会”所设救助中心的治疗方式。
切纳德:那里缺医少药。很多医生到过那里,看到那里的条件非常糟糕。大量药物不知去向。病人生活在糟糕的环境中。该组织并非真正照顾病人,她只是让这些人待在那里而已。对她来说,受苦就是让你感受到耶稣被钉在十字架时的感觉。所以,在她看来,受苦是好事。接近耶稣受苦和濒死状态,这就是她提供给人们的方式。该组织有大量钱财,她本可以建造印度当时技术最先进的医院。
记者:也就是说,资金没有充分利用?
切纳德:据我们了解,他们所有的账户中约有500万美元。在1980年前,她募集了大约1亿美元,约有5%至7%用于施舍医药之类,其他钱则用于给传教士建造房子。
记者:你认为她应当获得诺贝尔奖以及其他奖项吗?
切纳德:我不认为她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我认为,在颁给她诺贝尔奖前,应该对她所做的事情做更多的研究才是。
特蕾莎照片
特蕾莎修女名言有哪些?
1、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2、如果我真的想去爱的话,就必须先学会原谅。
3、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天主之间的事,而决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特蕾莎修女的名言。
4、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5、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6、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7、我得到了基督的呼唤,放弃一切跟随他来到贫民窟,在最贫困的地方,作他的仆人。特蕾莎修女的名言。这是命令。
8、假如你爱至成伤,你会发现,伤没有了,却有更多的爱。
9、如今每个人似乎都似乎在为更好的发展和更多的财富而忙的焦头烂额,于是孩子都没有时间和他们的父母在一起。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少了,而到了家中,却是和睦终结的开始。
10、你和我,我们就是教堂,不是吗?我们必须和人们分享。我们必须忍受今天的折磨,因为人们都在储藏,而不是给予和分享。
11、上帝,让我们活得有价值些,让我们去拯救那些生活在饥饿贫困中和那些在饥饿贫困中死去的人们。今天,就让我们用双手给他们送去面包,用我们充满谅解的爱,给他们带去和平和欢乐。
12、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13、我在穷人中生活着,我要走出修道院,去帮助他们。
14、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15、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16、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17、就像耶稣一样,我们的世界是为别人而活,不是为我们自己而活。上帝的喜悦正是我们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