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果树现状如何

中国果树现状如何

发布时间:2022-05-25 04:59:32

Ⅰ 苹果梨的栽培历史与现状如何

苹果梨作为我国北方寒地梨的主要栽培品种,在吉林延边地区栽培已有70多年。1949年以前,只有延边地区延吉县(现龙井市)的一些村庄周围有成片的苹果梨园,随后,苹果梨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50~60年代,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调查组进驻延边地区,与当地园艺工作者一道发掘并命名了苹果梨,并开始研究苹果梨的生物学特性、育苗特点,繁育优良嫁接苗木,建立示范园,推广栽培技术,相继建成了延边龙井果树农场、延吉园艺农场、延吉县老头沟果树场、细鳞河果树场等4个以苹果梨为主的国营农场,栽培面积达7000多公顷。20世纪80~90年代,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延边地区又发展了6000多公顷苹果梨,先后推广老树更新改造、人工授粉、病虫害综合防治、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年产量达到8万多吨。与此同时,甘肃、内蒙古、辽宁、新疆等地大量引种栽培,并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效益,成为我国苹果梨的又一个商品生产基地。在此期间延边、甘肃、内蒙古等苹果梨在国家、农业部举办的优质农产品展销和农业博览会上多次获金奖,更有力地促进了苹果梨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苹果梨栽培面积5万公顷,总产量40万吨左右。

Ⅱ 我国苹果生产现状是怎么样的

建国以来,我国的苹果生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无论面积或产量都大幅度上升。据统计,解放初期的1952年,全国苹果种植面积仅有46万亩,到1985年,全国苹果园发展到1298.1万亩,增长27.2倍,同期产量由1952年的236万担,增长到1985年的7228万担,约增长29.6倍。这种迅猛的发展速度,是其它果树无法比拟的(表2-2)。

表2-2我国主要果品增长速度比较

从表2-2可见,苹果的增长速度约相当于柑桔的4倍,葡萄的5倍,梨的6.7倍.是全国果品平均增长速度的近10倍。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发展速度也是有差异的(图2-1)

图2-1全国历年苹果产量发展变化示意图

由图2-1可以看出,从1952年到1965年间,我国苹果产量增长速度相对较缓慢。若以1965年与1952年相比,产量约增长1.69倍。而进入70年代以后,苹果生产节节上升,产量大幅度增长,到1975年,突破了3000万担大关,达到3166万担。1980年上升到4726万担,分别比1965年增长10.4倍和19倍。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由于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使我国苹果生产又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苹果园不断扩大、产量日益增加,平均每年以18%的速度增长,开创了我国苹果生产的新局面。

随着苹果生产的飞跃发展,苹果在我国果品构成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表2-3)。

表2-3历年来苹果在我国果品中占有比重(%)

表2-3表明,苹果在全国果品中占有比重1952年仅占4.83%,到1983年则提高到37.3%,成为各类果品之首。

苹果生产迅速发展带来的另一重大变化是,使我国苹果的生产布局随之发生变化,全国涌现出许多新的商品生产基地。如陕西秦岭北麓、甘肃河西走廊、华北平原的黄河故道等地区,都先后建立了苹果商品生产基地。特别是黄河故道苹果园的建立,规模达100万亩,成为我国主要苹果产区之一。这对于改善我国苹果的生产布局起着重要的作用。

解放前,我国苹果生产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地区,其次在甘肃河西走廊、伊犁河谷也有少量栽植。此外,在陕西、四川、云南等省也有零星栽培。然而,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和苹果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不断培育出各种优良品种,使我国苹果栽种区域逐步向北向南推移到北纬48°-23°之间的广大范围内。现在,我国的苹果种植几乎遍布全国24个省、区。其中,产量在100万担以上的有:山东、辽宁、河北、河南、陕西、山西、江苏、甘肃和新疆等9个省、区,产量共占全国苹果总产量的93%,尤以山东、辽宁两省产量最多,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38.2%和23.6%,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二位。

Ⅲ 3000字论文:目前我国果树生产中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提高果品质量

自1984年果品购销改革以来,我国果树生产有了飞速发展,果树总面积、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但在果树单产、果品质量、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远逊于先进国家,其核心问题是果品质量欠佳,高档果品太少,成为制约果品增效、果农增收的瓶颈,必须充分认识、认真对待。

一、我国果品质量的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果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如苹果,良种比率已达70%以上,优质果率已逾1/3,重点苹果产区如山东半岛,苹果优质果率已高达80%以上。在国家、省、市果品评优和农业博览会评奖中,评出金银奖牌数以百计。果品出口也在逐年增加,苹果年出口已达200kt,果品总出口量达700kt,较以往有了极大进步与提高。但是,仍未摆脱重栽轻管、重产量轻质量、重采前轻采后、重直销轻加工的被动局面。管理中盲目密植,片面施肥,单纯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等,以致于许多园片产量虽高,而质量较差,出口率极低,用于加工的数量很少。许多果品尤其大宗果之中低档果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结构性过剩,导致了严重的价格下滑,连续几年出现了卖果难的现象。

果品质量不佳主要表现为果实个小(低于标准)、果形不正(偏斜)、果形指数低(太扁)、果面不光洁(污渍、锈斑)、着色不良,色泽不艳;果肉硬度小、含糖量不足、不耐贮运、污染严重,加之采后处理(分级、洗果、涂蜡、包装等)跟不上,致使商品质量下降。

二、提高果品质量是大势所趋

产量形势使然;近年来,由于果树面积的迅速扩大,果品产量猛增,人均占有量较改革开放初期提高近5倍。但果品已由"产量时代"跨入了"质量时代",要求优质果品、保健果品已是时代的潮流。

大国地位所激:果品质量低下与总产量世界第一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贸易量不足世界的2%,而进口则颇多,且售价较国产果品高出数倍。必须急起直追,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效益。

市场形势所迫:我国已由计划经济步入了商品经济时代,一切产品要经市场这?quot;法官"明断。优质优价,优胜劣汰,是市场的无情法则,提高果品质量刻不容缓。

生活提高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食物构成的改变,对果品的数量、质量、安全性、营养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结构调整之重点:结构调整是主线,果树方面不仅要从树种、品种、布局上,更要从质量结构上进行调整、优化与提高,只有果品质量上档次,才能扭转价格下滑的被动局面,重新振兴果树产业。

入世后的冲击: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在即,果品同样面临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面临着洋水果大量进口的冲击,我国的果品只有质优,并且成本低廉,才能与之抗衡。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即要保住与本国内市场,更要努力冲出国门,在世界果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只有靠过硬的质量,靠与国际标准接轨,靠我们独特的果树资源和名牌优质产品,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三、改进与提高果品质量的途径和措施

改进与提高果品质量,尤其是商品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良种为前提,从立地环境入手,重点抓好生产过程,配合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强化产后处理,并与营销过程密切配合,走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路子。

1、抓种性优良:种性是查树的基因型,是内因,是优质的前提。必须选用良种。果树生命周期长,更须特别重视良种,并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趋利避害、注重销路"。

2、抓树体健壮:树健才能获高产,壮树才能出优质。树体健壮是综合管理水平高的标志,也是多种营养协调充实的结果。管理中应抓住主要矛盾向壮树方向积极转化。

3、抓改土养根:"根深才能叶茂,养根才能壮树"。而根生于土壤中,改土(达到深、肥、暄、温、润)才能养根。只有狠抓土壤管理,尤其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好能达1%-2%或更高),改良土壤结构,多施有机肥(质)、大抓种草、覆草、埋草、实施"沃土工程",才能真正实现高产、稳产、优质。

4、抓施肥配方:通过平衡配方施肥,保证元素协调供应,减少甚至杜绝缺素生理障碍。具体应重施有机肥,或有机复混肥及高效生物肥,适当减少氮素化肥,以减少果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5、抓病虫残毒:必须高度重视农药的毒性与残留,提倡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减少甚至不用剧毒、高残留、广谱和易产生抗生的农药;注重休眠期和萌芽前的清理和铲除性防治;遵照有关规定,采前一个月慎用农药,严防果品污染和残毒超标。

6、抓"套摘转铺":即精心进行果实管理,在进行人工授粉和疏花疏果的前提下,提倡与推广果实套袋,既可防污减毒,又能隔绝病虫,更可光洁果面,促进果实鲜艳着色。同时,配合拆袋后的适当摘叶,必要时辅以转果,铺银色反光膜,以增加着色面积和提高着色度,改善和提高果实的外观质量。

7、抓合理负荷:在综合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对平衡的基础上,通过肥水及修剪,尤其通过授粉和疏花疏果,既保证提高平均单产,又要坚决防止结果过多,制订一个合理的产量标准,理论上依据叶果比,实践上可根据干周或距离或果枝类型,限产定果,既保证树体健壮达到高产稳产,又能保证负荷合理,使果实发育良好,个大质优。

8、抓激素调控:主要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随着生物科技和有机化学工业的发展,激素在果树上的应用日益扩大,尤其在果树矮化、促花、疏花、疏果、提高坐果率、防止采前落果、催熟、克服大小年、增强树体抗性、提高果实硬度、增加耐贮性、增色、增粮、改善果形、提高果实品质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可视情况和目标选择应用。但生长调节剂不是万能的,有一定的局限性甚至负面影响,只有在加强综合管理的基础上,严格使用规程,才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9、抓采贮运装:采收是果树栽培中影响质量的最后环节,必须更加关注。依据成熟度、果品用途、销地距离、运输工具等因素确定采收时期。依果实发育天数、生长积温、果面色泽、种子颜色、果肉淀粉检测等确定成熟度。提倡分期采收,严格采收容器和技术操作,避免或减少机械损伤,防止过早或过晚采收。重视与强化采后处理,尤其要搞好预冷、分级、洗果、烘干、涂蜡、包装和入贮冷藏。运输最好采用冷藏车船,条件不允许时也可先入冷库1-2天降温,再装车船覆盖保温运输,即使难以贮运的浆、核果类也能保证途中一周内升温不高。还要讲究果品的包装装璜,一是保护果品防碰磨挤压污损,二是对包装容器要科学设计,做到美观实用、洁净卫生、独具魅力。

四、关于"绿色果品"的生产

所谓"绿色果品"指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的果品,即专指无污染、优质、安全、营养为基础的现代农产品。据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要求,"绿色食品"应具备下列条件:1、产地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并且必须经农业部农垦环境检测中心审定。2、原料作物的生产过程及生产操作过程必须符合无公害标准,并接受监督。3、产品的生产、加工及包装贮运都需符合卫生标准,最终产品需经国家检测。达到以上标准的产品,在其外包装上允许标贴特定的"绿色食品"标志。

鉴于当今世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市场迫切需要绿色果品。食品卫生标准中对果品中有害物质的安全指标作了一些规定。如要求锌≤5mg/kg,铜≤4mg/kg,钯≤1mg/kg,砷、氟≤0.5mg/kg,"六六六"≤0.2mg/kg,滴滴涕≤0.1mg/kg,镉≤0.03mg/kg,汞≤0.01ng/kg等。另外,还规定了有机磷、亚硝酸等物质的最低含量标准。

果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环境污染、生产污染和贮销污染,因此,生产绿色果品"应遵循下列原则:

1、选择良好的生态环境建园,防止大气、水、土壤受废气、废水、废渣及一些天然有害物质污染,最好能远离城区、工业区及交通要道。

2、强调重施有机肥和有益复合菌肥(如EM 及CM等),提倡种草、覆草、埋草,减少化肥尤其是氮素化肥的用量和比例。采用无污染水源灌溉,应用滴、喷、管、沟灌等方式合理清洁供水。

3、大果类树种推广套袋栽培,最好全国全树皆套。为降低成本,可将双层袋、单层袋甚至合格塑膜袋结合应用,解袋后忌喷毒性和污染性农药。

4、防治病虫以农业措施、人工防治、利用于敌和增加树体抗性为主,尽量使用无毒害的植物源、矿物源及生物农药和农药增效剂。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减少喷药次数,做到不用含重金属的农药(如福美砷等)、剧毒农药(如1605等)、高残留农药(如杀虫脒等)和全杀性农药(如灭扫利等)。

5、在包装贮保鲜过程中严防果品污染,对取得绿色证书的果品进行商标注册,挂牌销售,保护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总之,提高果品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各部门、各要素、各环节入手,合作协调、环环相扣、紧密配合。要强化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商品意识、效益意识、尤其是质量意识和名牌意识。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效益,以稳定的优质和名牌果品开拓大市场、占领大市场,使我国这一果品生产大国真正成为果品生产强国。

Ⅳ 梨树的生产现状特点是怎么样的

1.种类和品种众多。目前,全国各地栽培的梨树分属秋子梨、白梨、砂梨、新疆梨、川梨和西洋梨六大系统,品种在3000多种以上。其中,有许多是驰名中外的名贵品种:如山东莱阳的茬梨,又称慈梨,果皮黄绿,肉质细嫩,味甜汁多,自古以来就被列为贡品;安徽砀山的酥梨,果实酥甜,肉白质脆,品质上等。一般单果重达300克,最大的重达1斤;产于北京郊区的京白梨,果形扁圆,皮薄肉厚,果肉细腻,汁多味香;华北地区广泛栽培的国内外久负盛名的鸭梨,果皮金黄,肉质细脆,风味佳美,沁人心脾;盛产于新疆库尔勒的香梨,果色艳丽,肉细味甜,耐贮性强,株产超千斤,是西北珍贵品种;四川的苍溪大雪梨,梨果个子大,平均单果重约3斤,可谓世界之最;贵州的大黄梨,单果最大的可达3000克,果皮黄褐色,肉质细嫩,浆液丰沛,酸甜浓郁,历来被誉为梨中之珍;除此之外,还有广西龙津名产四季梨,一年多次开花,四季结果;福建古田的花皮梨、政和的大雪梨,苏北的黄梨,浙江义乌的早三花梨,江西上饶的黄皮消梨,湖南的甜香梨,湖北枣阳的楚北香梨,河南密县的白梨,宁陵的红蜜梨,陕西大荔的遗生梨、邠县的平梨,山西万荣的金梨、榆次的小白梨,山东滕县的青皮搓、黄县的长把梨,河北昌黎县的蜜梨、赵县的雪花梨,以及辽宁绥中的秋白梨,吉林延边的苹果梨等,都是各省、区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我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梨树品种资源,成熟期早晚不同,而有许多晚熟品种极耐贮藏,直到翌年5-6月还可吃上鲜梨果,这对于调节果品市场,保持周年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还栽种着西洋梨系统的品种,如辽宁旅大和山东烟台地区所栽培的茄梨、冬梨、三季梨、巴梨等。果形似瓢,肉质细软,多油质,易溶于口,有沁人的芳香味,为我国灿烂绚丽的梨果园增添了新的花色品种。

2.增长速度较快。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梨树栽培在水果生产中的作用,制订了许多政策和措施。如扩大栽种面积,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提高单位产量,使我国梨树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在5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梨树生产的发展。到1959年,全国梨的产量达92.5万担,比建国初期(1952年的39.4万担)增长1.3倍,平均每年增长13%。但是,到60年代,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忽视多种经营,加上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毁果种粮,使梨的产量大幅度下降。据统计,1970年梨的产量为6.54万担,与1959年相比,下降了30%。70年代以后,梨树生产一直保持年产100万担以上。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梨的产量大幅度持续增长。据1985年统计,梨的产量达4272万担,创造了建国以来的最高纪录。与1952年相比,增长了4.4倍,占全国水果总产量的18.35%。在果树生产中,仅次于苹果,居第二位。而在世界梨的主产国中,我国梨的产量已跃居第一位。

Ⅳ 果树产业的发展趋势

2000 年以来我国水果总产量由 6225 万吨,上升至 2018 年的28688 万吨,一直呈强势增长趋势。

可说明水果在农产品中的占比越来越高。

而产量大并不意味着产值高,也不意味着种水果会越来越挣钱。

整体而言,目前我们国家果树产业普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产值并不高

2.区域发展状况不均衡,品牌意识淡薄

3.种植技参差不齐,低质高产还是一种主流意识

4.管理精细化程度不够,投入回报率差

5.中高档果品欠缺

6.营销困难

7.小农户经营为主,规模化和产业化实现困难

未来我国,水果产业还是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必然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首先,果品生产者必然是需要具备以下这些基本素质:

1.懂技术。悉心钻研,理论结合实践的长时间学习和积累。

2.会管理。节约成本。高效管理。

3.会种植。学以致用。

4.会营销。借助新时代的科技和社交网络,走新型独特的营销道路。

经营理念也必须要走以下这些路子:

1.低质数量型向经济效益型转变,这也是国家的政策导向。

2.经营方式 :小户种植—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等联合模式

3.三产融合:种养结合—-初加工---体验式服务

4.栽培方式:露地栽培—设施栽培结合。走标准化简约化的种植模式。

5.栽培技术:粗放管理---技术管理、资源集约化管理。

6.管理模式:生产资料投入和产出的经济论证,成本管控、用工管理、机械管理、生产计划。

7.附加价值: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品牌价值。

果树产业的发展趋势还可以从以下事实中窥见一斑:

1.我国农业从业者人口基数连年下降,老龄化严重。我们可以到乡村去走访一下,大部分从事果树种植的都是留守在乡村的中老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奇缺。而从业的劳动者凭经验进行种植管理的方式短期内不可能被改变,在劳动投入多、收益低、投资回报率低的情况下,果树种植这个事业或职业在家庭或更大单位上的会出现很明显的继承断层,就是说老辈种下的果树,后辈不愿再干了。

2.我国有着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人们对果品的消费需求必然存在,因此水果生产不会因为农村劳动力的缺乏而停滞或倒退,在未来5-10年或更久的某段时期,可能会出现因种植面积缩小和劳动力成本上升造成短期的果品价格上涨、种植收益提高的阶段性现象。但资本和劳动力都是趋利的,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是创业沃土。在这样产业衰落和兴盛的过程中,必然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淘汰的永远是经营不善、管理不良、技术落后、产品不佳、营销无路的个体或单位。

3.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高品质果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明显,吃水果不是为了填饱肚子和享受味道,出于健康目的的消费意识会越来越明显。这点可以参考日本、韩国、欧美等发达国家。谁能保证我国成为发达国家后,水果产业和农民还是当前的现状?

未来不可期,但任何时候,只要产业还在,就一定会有优胜者。提前做好准备的人,才能笑看风云变幻。

Ⅵ 中国果树如何区划

以中国自然地理特点及果树对生态条件的适应程度为依据,而划分的果树带或生产区域。是中国农业区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农业地理条件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果树生产不仅受自然因子所制约,同时,也受人为的改造、调整和控制所影响。通过全面评价各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分析各地果树生产的历史和现状;比较各地发展果树生产的有利与不利因素、特点、生产潜力与问题,遵循农业区划的理论和方法,才能科学地制定果树区划或主要果树生产区域。正确的果树区划,揭示了果树与自然条件之间的依存关系,是调整果树发展结构与布局,建设果品生产基地,开展果树引种和品种选育以及制定果树规范化生产技术措施的重要科学依据。因而,对于果树生产的发展,以至果树科研方面都有非常实际的重要意义。

区划的原则

果树区(带)的划分要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及果树诸方面的因素。主要依据以下几方面:①果树生产条件的相对一致。如地理位置(纬度、海拔高度等)类似,生产技术水平的相近;②自然生态条件的异同。综合考虑土壤、水分、温度、光照、大气等条件。特别是要考虑到水、热资源的季节性变化,对果树生长期长短、越冬性及花芽分化等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的重大影响;③果树生产的特点,发展方向和关键措施的相对一致;④照顾到县(市)级行政区划的基本完整。此外,由于地理上的连续性,在进行区划时,相邻地区常有重叠的情况,允许有不典型地带的出现。

进行区划时除综合考虑全部生态条件的综合效应,以及这种综合效应与果树之间的协调关系之外,还要考虑果树的组成、结构、更替和适应性。以及技术水平、社会条件、种植历史等因素。

果树区(带)的命名是以适应范围和果树类别的二段命名法。中国果树区(带)可划分为8个果树带。

中国自然果树区(带)以适应范围和果树类别的二段命名法可划分为8个果树带;耐寒落叶果树带

位于中国东北部,介于41°N~50°N之间,即沈阳以北至黑龙江的黑河。年平均气温0.5~7.3℃,1月平均气温-13.0~-23.5℃,7月平均气温22.8~24.9℃,绝对最低气温-33.1~-45.2℃;年降水量472.7~729.9毫米;无霜期125~150天。生长期内的水、热条件均可满足一般落叶果树生长结果的要求,但生长期短,休眠期中气温与湿度太低,对果树越冬十分不利。

主要果树为:小苹果、秋子梨、李、杏、山楂、榛子、越橘、山葡萄、树莓、醋栗、穗醋栗等。在小气候较好的地方,可匍匐栽培苹果,防寒栽培葡萄。根据此带的自然条件,其南部可发展秋子梨、小苹果、山楂、李及杏;其北部可发展小苹果、李、树莓、醋栗、草莓、越橘、山葡萄等。在栽培上注意防寒并选育抗寒优质品种。

干旱落叶果树带

位于中国北部,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北承德、怀来及北京怀柔以北,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甘肃兰州、青海西宁以北地区。界限内年降水量一般低于300毫米,很少有超过400毫米的地方;年平均气温6.9~10.8℃,1月平均气温-6.2~-12.6℃,7月平均为18.7~27.2℃(吐鲁番为32.7℃),绝对最低气温为-22.5~-31.8℃,绝对最高38.0~48.1℃;无霜期150天以上。

分布最广的果树为杏、梨,其次为沙果、槟子、海棠,再次为葡萄。此外,桃、苹果、洋梨、李、核桃、枣、石榴、无花果、扁桃和阿月浑子等也有一定数量的栽培。新疆伊犁地区至今尚有苹果、核桃、杏的野生林。因此在新疆可因地制宜发展各种落叶果树,并可作为葡萄干及仁用杏生产基地。河西走廊和青海湟水下游民和、尖扎地区等可发展仁果类果树。

温带落叶果树带

中国最大的果树生产区域,主要落叶果树均在此带内集中生产。其界限在干旱落叶果树带和耐寒落叶果树带以南,青藏高原落叶果树带以东,南沿为33°30N,即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包括辽宁南部、西部,河北、山东、山西、甘肃、江苏和安徽部分、河南中、北部,陕西中、北部以及四川西北部。年降水量自郑州向西,其南界,大约与750毫米等雨量线相合;西北部偏少,如山西清徐为450毫米左右;东南偏高,江苏赣榆952.6毫米,多数在600~700毫米。年平均气温10~15℃,1月平均气温为-7.6~0.5℃,7月平均气温23.6~29.7℃,绝对最低-15~-29.5℃;无霜期200天左右。光、热资源丰富,冬季冻害较少。

栽培最多的果树为:苹果、梨、枣、柿、葡萄、杏、桃、板栗、山楂等;核桃、石榴、银杏、樱桃等也有较多栽培;落叶果树的资源也极丰富。在利用老基地、开辟西北黄土高原、西南高山地带继续发展苹果生产的同时,在沿海宜大力发展甜樱桃、洋梨、无花果、草莓等水果;华北平原及黄河故道的沙荒碱地可发展梨、枣和葡萄;山区则宜发展板栗、核桃、杏、柿等干果;交通方便、城市、工矿、郊区可发展桃等多种水果。

温带落叶、常绿果树混交带

由温带落叶果树带向南,至30°N线左右。其南界东起浙江钱塘江,西经江西上饶、南昌,湖南岳阳,沿长江西北行至湖北宜昌,再西经四川苍溪、茂县,而至汉源一线。年平均气温为15.0~18.6℃,1月平均气温0.3~5.1℃,7月平均气温约28℃,绝对最低气温-5.9~-13.8℃;平均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689.5~1320毫米);无霜期250~300天。

本带内仍以落叶果树为主,主要树种有:桃、梨、枣、柿、李、樱桃、板栗、石榴等,苹果、山核桃也有少量生产栽培。此外,还有部分常绿果树:如柑橘、梅、枇杷、杨梅、香榧等。重点可发展桃、柑橘、李、梨、樱桃等果树,柑橘应选择小气候温和地区并选用抗寒品种,桃应逐步转向以加工品种为主。

亚热带常绿果树带

常绿果树的重要生产基地。位于落叶、常绿果树混交带以南,东起台湾的台中向西经福建的泉州、漳州,再经广东潮汕、佛冈至广西梧州、桂平,西至云南开远、临沧,南界大致在23°N左右。年平均气温17~22℃,1月平均气温不低于4℃,7月平均气温约28℃,绝对最低气温一般为-3~-4℃;年降水量为1500毫米左右;无霜期300~350天。

本带内,亚热带常绿果树最丰富,大宗为柑橘、龙眼、荔枝、枇杷、橄榄和杨梅;热带果树如菠萝、香蕉;落叶果树中沙梨、枣、柿、李、板栗等均有少量栽培。可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甜橙主要生产基地,荔枝、龙眼也宜相应发展。

热带常绿果树带

中国境内23°30′N线以南各地,包括台湾、海南及南海诸岛。年平均气温在21℃以上,1月平均气温13.5~17℃,7月平均气温约28℃,绝对最低气温不低于-1℃;年降水量1500~2100毫米;全年无霜。

本带主要栽培热带果树,以香蕉、菠萝为主,尚有番木瓜、杧果、树菠萝、黄皮、番荔枝、椰子、人心果、油梨、韶子(红毛丹)等少量栽培。发展重点为菠萝和香蕉。

云贵高原落叶、常绿果树混交带

以贵州全部、云南绝大部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北),以及四川凉山州。海拔一般在1500~2000米之间。各地气候条件和果树分布明显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表现出垂直分布规律。一般在海拔8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气温高、终年无霜,雨量充沛,栽培着热带果树,如香蕉、菠萝、杧果、椰子、番荔枝、番木瓜等果树;800~1000米地带为亚热带果树栽培区,有柑橘、荔枝、龙眼、枇杷、石榴;海拔1300米以上则为温带落叶果树,如苹果、梨、桃、李、核桃、板栗等,往往同一县内可栽培热带、亚热带及温带果树。此带云、贵、川三省交界的1500~1800米地带在发展优质苹果方面有一定的潜力,梨及桃也可适当发展;其他低海拔地带则以发展柑橘、香蕉、菠萝、荔枝等为主。

青藏高原落叶果树带

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包括西藏全部、青海绝大部和四川昌都地区,海拔多数在4000米以上,为高寒草原区,气候寒冷、干燥。有野生的光核桃等少量果树。大部栽培果树主要分布在青、藏的河谷地带,栽培着少量的苹果、桃、核桃、李、杏等。西藏东南部2000米以下低海拔的河谷中,还有少量亚热带和落叶果树栽培,如柑橘、梨、枇杷、石榴、葡萄等。其中核桃、早中熟苹果、桃、杏等果树有一定发展潜力。

中国西部地势复杂,垂直分布有明显影响,上述果树带常出现交错分布的状况(图1)。

图1主要果树生产区划

在中国影响单一果树生产的地理分布,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过低的温度导致冬季冻害致死,为其北限;低温不足于满足其休眠则为其南限;而常绿果的南限则以有效积温的高限为依据,过高则生长过旺,产量减少,品质下降。此外,降水、日照、土壤等也有一定影响。

苹果生产区划

生产栽培除以苹果为主外,还包括小苹果、沙果、槟子等。其中小苹果抗寒性最强,分布于北部高寒地区。按目前的自然分布,可概分为以下7区:①极北高寒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的一部分、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南部。年平均气温低于6℃,绝对最低气温可达-30℃以下。只有少量中、小苹果栽培。②北、西部干寒区。包括吉林西南部,辽宁西北部,西经长城内外一线,沿河西走廊至新疆伊犁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边缘;还包括青海湟水下游各县及西藏山南地区。特点是低温、少雨,年平均温度7~8℃,冬季低于-20℃的持续天数超过24天以上,但1月平均气温一般不低于-14℃。苹果的早中熟品种可正常生长,偏北地带有时有部分冻害。③西北冷凉半干区。包括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山西、陕西中部,宁夏、甘肃东南部,四川阿坝、甘孜两州。年平均气温8~11℃,6月至8月平均气温仅20~22℃,年降水量600毫米上下。苹果栽培于陕甘宁晋的海拔1000~1500米,四川境内为1500~2500米地区,品质优良。④渤海湾温凉半湿润区。华北平原滨海部分,36°N~40°N之间,是苹果生产老产区。包括辽南、辽西,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以山东鲁中山地为其南界。年平均气温9~13℃,6月至8月平均气温≥22℃,年降水量650~800毫米,日照充足,适于苹果生长发育,是中国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⑤中部温润区。东起江苏连云港,西迄陕西宝鸡,东部为黄河故道和淮河以北地区,西部为秦岭北麓的渭河滩地,河南西南部、湖北北部也属此区。年平均气温多数在13~15℃之间,1月平均气温已高于0℃,6月至8月平均气温常在25℃以上,年降水量大于700毫米。苹果生长季长,有利于早期丰产,但成熟偏早,品质较差。⑥西南高山凉湿区。包括云贵高原,西藏东南部河谷地带,四川的凉山州,广西百色地区。温度年差小,日差大,垂直分布明显,1月平均气温2~9℃,6月至8月平均气温为20℃左右,雨量充沛,干湿季节较明显。苹果多栽培于1500~2700米之间,成熟早,色泽好。⑦南部暖湿区。凡长江以南地区(除四川盆地外),多为山区。年平均气温在15~17℃以上,6月至8月平均气温高达26~28℃,年降水量大于1000毫米。苹果在个别小气候较适宜区有零星栽培,如浙江湖州、金华,福建政和,湖北兴山,湖南永顺等地,在海拔600~800米以上一般尚能正常生长,低海拔处只能少量栽培早熟品种(图2)。

图2梨生产区划

梨原产中国,种类多,分布广。主要栽培种有白梨、沙梨、秋子梨与洋梨。梨的生产区划主要有两个气象要素,即温度与降水。白梨适应范围的年平均气温为8.5~14.0℃,1月平均气温-10℃以上,其南限为年平均15℃以上地区。沙梨适应范围的年平均气温为15~23℃,1月平均气温不小于-10℃。秋子梨最耐寒(-30~-35℃),适宜栽培的年平均气温为8.6~13℃,1月平均气温为-4~-18℃,其南限为年平均气温13℃以上地区。洋梨适宜范围的年平均气温10~13℃,1月平均气温不小于-8℃,年平均温度高于15℃的地区则不适宜生产栽培。对需水量而言,沙梨最需水,适应于年降水1000~1800毫米的地区;白梨、洋梨则适应于600~900毫米的地区;秋子梨可适于500~700毫米的地区。白梨、沙梨、秋子梨及西洋梨的种植区分为:①黄河流域以北、沿长城内外,为秋子梨与白梨混交区,而以白梨为主;此线以北则为秋子梨栽培区。②黄河流域以南至长江流域以北,则为沙梨和白梨栽培混交区,以沙梨为主;黄河流域则为白梨主要栽培区(图3)。③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则为沙梨主栽区(图4)。④辽东、胶东两半岛则为洋梨主要栽培区;黄河故道、新疆也有少量分布。

柑橘生产区划

温度、降水和日照等气象条件是制约柑橘生产栽培的主要因素。低温常造成柑橘不同器官的冻害,-8~-9℃为柑橘生存的临界低温;而花蕾、果实则不耐-2~-3℃的低温。积温对品质有重要的影响,甜橙需在≥10℃年积温5000~8000℃;蕉柑在年积温7000~8000℃时,品质最好,积温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获得好的品质,秋、冬季高温还影响着色。柑橘需年降水量约在1000毫米以上:如年内分布不匀,仍需灌溉。晚秋与冬季日照长短,对品质尤有重要影响。根据生态条件对柑橘的适宜程度可划分为:①最适宜区。无冻害,丰产、稳产、优质,能充分表现优良品种的固有特性。②适宜区。基本无冻害,即仅对当年略有影响;正常年份果实色泽好,优质,耐贮藏,惟含酸量较高。③次适宜区。5~10年间有1~4级冻害发生,1~2年内可恢复正常,果实含糖低、含酸高,品质稍差,但外观好。在次适宜区也可由于高温影响,而生长过旺,花果较少,果皮较粗、色浅、风味偏淡。

柑橘种类、品种繁多,抗寒、耐热的程度也不同,根据生产上推广的优良品种,以及砧木的耐寒力和砧穗适宜组合,生产区划可分为:①华南丘陵平原甜橙、宽皮柑橘主栽区。包括沿海丘陵平原柳橙、新会橙、蕉柑亚区和华南中北部丘陵甜橙良种亚区。②南岭和闽浙沿海低山丘陵甜橙、宽皮柑橘主产区。③江南丘陵宽皮柑橘主产区。④四川盆地甜橙、宽皮柑橘主产区。包括:长江上游和泯、沱、金沙、嘉陵四江中下游低山锦橙亚区,岷、沱、嘉陵三江中上游低山甜橙和宽皮柑橘良种亚区和盆地边缘丘陵和盆壁低山温州蜜橘亚区。⑤云贵高原中低山和干热河谷柑橘混合区。⑥亚热带北缘边缘柑橘混合区(图5)。

图3

图4桃原产中国西部,栽培历史悠久,各地已形成独特的地方品种群,按品种类群集中栽培的分布为主可分为:①西北高旱桃区。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等省、自治区,是桃的原生地。年降水量250毫米左右,绝对最低气温在-20℃以下,无霜期150天以上,但有时有晚霜为害。本区种质资源丰富,甘肃桃、新疆桃、毛桃有大片野生群落。中国着名黄桃,集中于此区。白桃为北方桃系,汁少味甘,肉质致密,耐贮运。南疆盛产李光桃,甜仁桃。②华北平原桃区。除华北大平原外,还包括辽南、辽西及苏皖北部。年平均气温10~15℃,年降水700~900毫米,年日照2400~3000小时,无霜期200天左右。根据气候差异,又可分为大陆性亚区、海洋性亚区及暖温带亚区(黄河故道南北)。是中国北方桃的主要经济栽培区,着名品种有肥城佛桃、深州蜜桃、五月红、春蜜等。城市近郊栽培南方水蜜桃的早中熟品种表现良好,70年代起,罐藏黄桃也有所增长。③长江流域温湿桃区。处于长江两岸,包括苏南、浙北、上海、皖南、赣北、湘北、湖北大部及成都平原、汉中盆地。是暖湿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气温14~15℃,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年日照较少,一般为1350~2200小时。是南方桃品种群的主要产区,尤以水蜜桃、蟠桃久负盛名,如玉露、白花水蜜、上海水蜜、白凤、陈圃蟠桃、撒红花蟠桃等。硬肉桃较少栽培。城市近郊多向早熟品种发展,罐藏黄桃也大面积成片栽培。④云贵高原桃区。包括云南、贵州和四川的西南部。纬度低,海拔高,垂直分布显着,桃树多栽培于1500米左右半山区。夏季凉爽多雨,冬季温暖干旱,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左右。以云南分布较广,多数桃、粮间作,是中国西南黄桃主要分布区。着名品种有呈贡黄离核、大金蛋、黄心桃、波斯桃等;白桃有二早桃、草白桃、泸定香桃等。⑤青藏高寒桃区。包括西藏、青海大部、四川西部。系高寒地带,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年日照>2500小时,桃树栽植于海拔2600米以下。属硬肉桃区系。⑤东北寒地桃区,41°N以北,小气候较好的地方,有桃树的少量匍匐栽培,吉林延边有耐-30℃低温的毛桃。

图5。

Ⅶ 中国果树业如何发展

f中国是世界果树生产大国之一。果品达50余种之多(见果树业)。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88年中国水果总产1843万吨,较1979~1981年平均产量885.7万吨增长108%,居于世界水果总产第5位:1988年干果总产42.6万吨,较1979~1981年平均产量39.1万吨增长8.2%,居于世界干果总产第3位。

中国在水果生产中,除李、杏、水浆果、山楂、梅、枇杷、杨梅等特产果树和热带、亚热带果树外,以苹果、梨、柑橘为大宗,其中苹果434.4万吨,梨472.1万吨,柑橘256万吨,香蕉183万吨,葡萄79.2万吨,菠萝48.5万吨,柿73.3万吨,枣52万吨,荔枝11.9万吨,龙眼7.97万吨。在干果生产中主要有核桃、板栗,其次有榛、香榧、山核桃、银杏和杏仁等。

苹果产区主要集中在邻近渤海湾的山东、辽宁、河北等省,沿黄河故道的豫东、鲁西南、皖北和苏北等地,秦岭北麓的豫西、关中等地,西北黄土高原的渭北、陇中、青海、宁夏部分地区以及西南冷凉高地的阿坝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梨主要产区集中在河北、辽宁、山东三省,山西、甘肃、新疆、安徽、江苏、四川栽培也较多。葡萄主要在新疆、山东、河北、河南、辽宁、山西、安徽、江苏等省(自治区)有较多的栽培。枣的集中产区在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柿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省。柑橘的主要产区在广东、四川、广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等省(自治区)。香蕉集中产区有台湾、广东、广西、福建、云南、四川等省(自治区)。荔枝主要产区在广东、广西、台湾、福建等省(自治区)。龙眼主产于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及贵州等省(自治区)。菠萝的产区在台湾、广东、广西和福建等省(自治区)。1988年、1989年各省(自治区)、市主要果树栽培面积(见表1、表2)。1988年1989年各省(自治区)、市主要果品产量列于表3和表4。

由表3、表4可见:无论1988年或1989年,广东由于香蕉和柑橘产量剧增,其果的产量一跃而为全国各省(自治区)之冠。

表1

表2

表2

表3

表4

表5

表5

表5

Ⅷ 国内草莓发展现状是什么

我国的野生草莓资源是最丰富的国家,但草莓生产和栽培却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初。
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草莓产业近几年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草莓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草莓也成为我国果树产业中发展最快的新兴果树。目前我国草莓的栽培面积已达10万hm2,总产量达188万t,每667m2单产达1253kg,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远低于美国草莓单产水平。我国草莓的出口量也由1994年的0。60万t增加到2007年的9、19万t,较13年前增加了15倍以上,占世界草莓加工出口量的1/4、出口主要目的国是荷兰、德国和日本,出口产品主要是冷冻草莓。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草莓生产及加工出口国。我国的草莓主产区有辽宁东港、河北满城、四川双流、浙江建德、安徽长丰等。主栽品种为丰香、全明星、达赛莱克特、甜查理、章姬等。栽培方式包括日光温室促成栽培、早春大中拱棚半促成栽培、露地栽培三种形式,其比例约为3∶5∶2、日光温室生产草莓是我国特有的栽培模式。

Ⅸ 我国的开心果种植在哪些地方呢种植情况如何呢

开心果树,属落叶乔木,树高约十米,树龄较长,生长缓慢,从种植那年开始算起,至少需要六年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开心果的价格会比较贵的原因之一。其结果率会逐年增加,成熟时多为黄绿色。原产于伊朗、前苏联西南部、叙利亚等地,后传入中国边境地区。开心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元素,具有低脂肪、低热量、高纤维等显着特点。

开心果属于坚果类,有坚果所有的营养特点。最多的营养成分就是脂肪,含量超过40%。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对心脑血管还是有益的。和其它坚果一样,蛋白质含量丰富,在20%左右,和牛肉差不多了。热量也不小,差不多有560大卡/100克,所以只能吃一把,吃多了长肉。开心果的膳食纤维很多,在坚果里面也是名列前茅的,超过10%。同时还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开心果本身钠含量很少,但是我们平时买的开心果都是加工过的,加了不少盐,高血压病人要注意以下。

Ⅹ 中国苹果砧木资源的现状是怎么样的

我国的苹果生产,历来重视对砧木的选用。在各个阶段、各地区,根据生产上的不同要求和不同问题,选用不同的砧木。例如我国东北地区,苹果生产上多用山定子(抗寒性强)作砧木,部分区域也采用西府海棠作为苹果砧木。华北地区50年代前,多采用山定子作苹果砧木。由于土壤盐碱、石灰性及以山定子作砧木易发生缺铁黄叶病等,目前普遍用西府海棠作为砧木。而西北地区所用的砧木有楸子、西府海棠或山定子。

山东省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杨进先生根据其多年研究,并汇集述评建国后我国各地对苹果砧木资源的研究成果和科技资料,于1990年出版了《中国苹果砧木资源》一书,对我国苹果砧木资源的分布、不同砧木树种的植物学形态特征、主要苹果砧木类型的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苹果砧木区域化的利用意见,编入了主要苹果砧木彩色图,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有关苹果砧木的参考性专着。

本节拟部分引用杨进先生书中的资料,对我国苹果砧木资源再加综述。

(一)苹果属砧木资源的分布概况

表3-1-2所列为我国苹果属砧木资源中分布较广的12个种,同时可以看出,苹果属砧木资源中种类分布最多的三个省是陕西、甘肃和四川,这与李育农对我国苹果属植物分布示意图中所述是一致的。

表3-1-2 我国主要苹果属砧木资源的分布

注:1.*表示产种量;其中****极多(>2500kg),***多(>500kg),**中(>50kg),*少(<50kg)。

2.新疆野苹果,包括塞威氏苹果和吉尔吉斯苹果。

(二)苹果属砧木及其主要类型

1.山定子

〔Malus baccata(L.)Borkh〕

乔木。树干光滑,不易开裂。新梢无毛。叶片椭圆形,先端微尖,基部楔形,叶缘有细密锯齿;幼叶有托叶,子叶长大后即脱落。花白色,花柱5或4,基部有茸毛。果实近球形,果径0.8-1.0cm,成熟果为红色或黄色,萼片脱落,果柄长3—4cm。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出种率为4.4%。种子少,千粒重为6.7g。

山定子的变种和变型很多。顾模发现我国东北中部山定子有阔叶山定子(Malus baccata var.latifolis Skv.)和椭圆山定子(M.baccata var.silvatica Skv.)两个变种及圆锥形山定子、梨形山定子和扁圆山定子三个变型。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在1986年出版的《河北省苹果志》中指出,河北分布的山定子变异类型达22个。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保存有绿茎红果山定子、紫茎紫果山定子、大果山定子、雁北山定子及耐盐山定子等山定子的变异类型。

由于山定子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因此,山定子长期适应于各地的自然和风土条件而形成很多生态型,如东北山定子、沁源山定子、黄龙山定子等等。

2.毛山定子

〔Malus manchurica(Msxim)Kom.〕

乔木。枝叶状态与山定子近似,但叶缘锯齿细钝,基部近于全缘。果实较大,且呈椭圆形或倒卵形。此种与山定子在形态上的区别除叶缘细钝和果形较大且呈椭圆形外,最明显的区别是叶柄、叶脉、花梗和萼筒外部有稀疏茸毛。

1956年,顾模在《东北中部果树资源的调查》中指出,此种在东北中部地区有一个变种,即圆叶毛山定子(Malus manchurica var.savitehi Skv.)。

3.丽江山定子

〔Malus rockii Rehd.〕

乔木,长有针状枝,枝条下垂。叶片椭圆形,先端渐尖,叶缘有不等的细锯齿。花白色,花柱4—5。果实圆球形,果径约1cm,果色红或紫红,萼片脱落,果柄长2.5—4.0cm。果实10—11个月成熟,出种率为1%。种子小,千粒重为8.0g。

丽江山定子的类型较多。潘德明等调查发现,我国滇西北的丽江山定子有梨形果山定子、长圆形山定子、小果形山定子、扁圆形山定子、短柄山定子、文海山定子和白沙山定子等类型。李时荣等的述评认为,分布于云南的丽江山定子中表现突出的有丽江大山定子、丽江小山定子、维西小海棠和九子海山定子等四个主要类型。在1987年出版的《西藏作物品种资源考察文集》中,宗学普等撰文指出,西藏的丽江山定子分布较广、类型较多,其中林芝山定子具有无融合生殖的特征。

4.锡金海棠

〔Malus sikkinensis(Hook.f.)Koehne〕

小乔木,老枝上有刺状枝。叶缘锯齿尖锐,叶背有稀疏柔毛。萼筒和萼片外被柔毛。花白色,花柱5。果实梨形或近球形,果径1.3—1.8cm,果实底色黄色,阴面紫红色,有白色果点,萼片脱落,果柄长2.0—2.5cm。果实10—11月成熟。

潘德明等的调查发现,锡金海棠的主要类型有德钦海棠、大沙铃果、雾露底海棠、文海海棠和沙铃果等。

5.湖北海棠

〔Malus hupehensis(Pamp)Rehd.〕

乔木,枝条坚硬。叶片卵圆形或长椭圆形,叶缘锯齿尖锐,叶柄紫红色。花白色,花柱3—4。果实球形或近球形,果径约1cm,果色红或黄色,果面有红晕,萼片脱落,果柄长2.5—5.0cm。果实10月上旬成熟,出种率为2%。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的调查表明,湖北海棠在湖北境内有大叶型和小叶型两个主要类型。杨进等发现,山东的湖北海棠则有平邑甜茶和泰山海棠两个类型。

此外,湖北海棠还有很多生态型,如石屏野海棠、庐山野海棠、蒲红海棠等等。

6.垂丝海棠

〔Malus halliana Koehne〕

乔木。叶革质,形为长卵至椭圆,叶缘有浅而内曲的钝锯齿。花淡红色,多半重瓣,花梗细长而致花有下垂性,故名垂丝,花柱3—5,有毛茸。果实卵圆或椭圆形,果径0.3—0.7cm,果色紫红色,萼片脱落。果实9—10月成熟。种子较大,千粒重为13.0g左右。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调查表明,在河西地区有垂丝海棠的四个类型。

7.小金海棠

〔Malus xiaojinensis Cheng et Jiang〕

乔木。叶片有深裂刻,叶在芽内呈席卷状,叶形为卵圆形,叶缘锯齿粗钝。花白色,花柱3—5。果实椭圆或倒卵圆形,果径1.2cm,萼片脱落,果柄长2.2—3.1cm。果实10—11月成熟。种子较大,千粒重约12.5g。

8.苹果

〔Malus pumila Miller〕

变异较大,由乔木至丛性灌木。叶形为广椭圆形至卵圆形,无裂刻,叶缘锯齿钝或锐。果实圆形、长圆形或圆锥形,萼片宿存。嫩叶、新梢、花梗上有灰白色柔毛。

苹果的变种有四个,即道生苹果、乐园苹果、红肉苹果和垂枝苹果。而变形颇多,现代苹果栽培品种几乎都是该种演化、培育而成。

9.新疆野苹果

〔Malus sieversii(Ledeb)Roem.〕

乔木,树干较光滑。叶为椭圆形或倒卵形,叶缘锯齿钝,叶背被绒毛。花粉红色。果实圆、扁圆或圆锥形,果径2.5—6.0cm。果实7—9月成熟,出种率为1%—2%。种子较大,千粒重为24g。

此种类型很多。1956年,新疆农业厅调查认为至少有长红果型、红果型、黄果型、白果型和绿果型五个类型,更多的尚需进一步调查。

10.沙果

(Malus asiatica Nakai.)

乔木。叶膜质,叶形为椭圆形或倒卵形,叶缘锯齿尖锐。花淡红色,花柱4—5。果实扁圆形或近球形,果径4—5cm,果实底色黄色有红斑,萼片宿存,周围隆起。果实较大,出种率低。

主要类型有茅尖花红、矮花红等。

11.海棠果

〔Malus prunifolia(Willd)Borkh.〕

乔木或小乔木,树干较光滑。叶形椭圆或倒卵形,叶缘锯齿尖锐或呈齿状。花白色,花柱5。果实圆形或卵圆形,果径2.0—2.5cm,果红色或黄色,果柄细长,宿萼且萼洼隆起。果实8月中、下旬成熟,出种率为1%。种子较大,千粒重17—20g。

此种类型很多。我国西北地区楸子有13个类型,山东有红果型和黄果型2个类型,包括着名的崂山柰子和莱芜茶果,吉林黄海棠,山西汾阳红林檎,河北热滚子和平顶海棠等等。

此外,生态型也很多,如青海楸子、富平楸子、烟台沙果、阿曲海红、保德海红等。

12.海棠花

〔Malus spectabilis(Ait)Borkh.〕

小乔木。叶形椭圆或倒卵形,叶片有光泽,叶缘有内曲的细锯齿。花粉红色,半重瓣,花柱4—5。果实圆形,果径20cm,果色黄色,几乎无梗洼,梗基部肥厚隆起,萼片宿存。

13.西府海棠

〔Malus micromalus Makino.〕

小乔木,树皮有裂纹。叶革质,叶形为长椭圆或长卵形,叶缘锯齿细锐。花淡红色或白色,花柱5,间有4者。果实扁圆或圆形,果径1.0—1.5cm,果色红色,萼片一般脱落,少数宿存。果实10月上、中旬成熟,出种率为0.7%—0.9%。种子大,千粒重为20—30g。

在我国分布地区很广,其类型及生态型也很多。此种的主要类型及生态型有河北的八棱海棠、平顶花红、扁红海棠和海红,山东的莱芜难咽和青州市的林檎,陕西的果红、果黄和海楸子,山西的圆林檎、马奶林檎、楸子和伏果,内蒙古的八棱子、海红子、冷果子、海红和红果、黄果林檎子等。

14.三叶海棠

〔Malus sieboldii(Regel)Rehd.〕

变异较多,有乔木、小乔木和灌木。叶椭圆或卵圆形,叶缘锯齿尖锐或有内曲锯齿。花白色或淡粉红色,花柱4,间5。果实球形,果径6—8mm,果色黄色或红色,萼片脱落。果实10月上、中旬成熟,出种率2.5%。种子较小,千粒重为8.2—8.7g。

主要类型有山东的红三叶海棠和黄三叶海棠,陕西的花叶酸秋楸,甘肃的花叶小石枣,浙江的花叶海棠及云南的维西三叶海棠和镇雄三叶海棠等。

15.陇东海棠

〔Malus kansuensis(Batal)Schneid.〕

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圆形,3—5裂刻,叶缘锯齿细锐,叶脉、叶柄被紫红色。花白色,花柱3—5。果实椭圆形或倒卵圆形,果径1.0—1.5cm,果色黄红色,萼片脱落,间有宿存。果实9月中、下旬成熟。种子较小,千粒重为8.0g。

主要类型有无毛陇东海棠、光叶陇东海棠等。

16.山楂海棠

〔Malus komarovii(Sarg)Rehd.〕

小乔木。叶片5裂且较深。花白色,花柱3—4。果实圆形,果色红色,萼片宿存或脱落。

17.变叶海棠

〔Malus toringodes(Rend)Hughes〕

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圆形或长椭圆形,但变异很大,叶缘锯齿钝圆。花白色,花柱3,间有4—5。果实倒卵形或长椭圆形,果径1.0—1.2cm,果色黄色、有红晕,无石细胞,无梗洼,萼片脱落。

变种主要有雅安变种、武山变种和西藏变种海棠。1976年,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报道了变叶海棠的四个类型,即灰绿大白石枣、黄绿大白石枣、吊石枣和圆石枣。

18.花叶海棠

〔Malus transitoria(Batal)Schneid.〕

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圆形至广卵圆形,有3—5深裂叶,叶被柔毛,叶缘锯齿不齐。花白色,花柱4—5。果实近球形或长圆形,果径0.8—1.1cm,果色黄绿,有红晕,无梗洼,萼片脱落。果实10月上、中旬成熟。种子较小,千粒重5.4—8.3g。

花叶海棠的主要类型有陕西的花叶杜梨,青海的花叶海棠,西藏的长果花叶海棠及圆果花叶海棠,甘肃的石枣、白石枣、野楸子和马杜梨等。

19.西蜀海棠

〔Malus prattii(Hemsl)Schneid.〕

乔木。叶卵圆、椭圆至长卵圆形,叶缘锯齿细密。花白色,花柱4—5。果实卵球形或近球形,果径1.0—1.5cm,果色红或黄,萼片宿存。

20.沧江海棠

〔Malus ombrophila Hand-Zazz.〕

乔木。叶卵圆形,叶缘锯齿细锐。花白色,花柱3—5。果实近球形,果径1.5—2.0cm,果红色,萼片宿存。

21.河南海棠

〔Malus honanensis Rehd.〕

灌木或小乔木,树干光滑。叶卵圆形至广卵形,裂片多而浅,叶缘锯齿钝或锐。花白色,花柱3—4。果实为球形或近球形,果径0.8—1.0cm,果色黄红或红紫色,萼片宿存。果实9月中旬成熟。种子较大,千粒重为15.0—16.2g。

主要类型有山西的武乡海棠。

22.滇池海棠

〔Malus yunnanensis (Franch)Schneid.〕

乔木,树皮光滑。叶片圆形或宽卵圆形,裂片多而浅,叶缘复锯齿锐。花白色,花柱5。果实球形,果径1.0—1.5cm,果色红色,果面上微具柔毛,果点细密明显,萼片宿存。果实10—11月成熟。种子较大,千粒重12.1—14.5g。

滇池海棠的主要类型有四川南江的山花红等。

23.台湾林檎

〔Malus formosana Kawak.et Koidz.〕

乔木。叶片长椭圆状卵圆形至卵圆披针形,叶缘锯齿尖锐不整齐。花黄白色,花柱4—5。果实球形,果径3—5cm,宿萼。

24.尖嘴林檎

〔Malus melliana(Kawak.et Koidz)Rehd.〕

灌木或小乔木。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叶缘锯齿钝。花粉白色,花柱5。果实球形,果径1.5—2.5cm,萼片宿存。

(三)其它苹果属砧木及异属苹果砧木

可以用作或试用作苹果砧木的植物资源还有下述一些。

1.小海棠

〔Malus soulardii Britt.〕

从国外引入的栽培种。乔木,树干较光滑。花白色,花柱5。果实扁圆形,纵径2.6—3.0cm,横径2.0—2.4cm,果粉多,果色黄绿,阳面有红晕或彩霞,闭萼。果实9月成熟,出种率0.4%,种子大,千粒重20.1g。

2.金县山定子

〔Malus jinxianensis J.Q.Deng et J.Y.Hong〕

邓家祺和洪建源1987年报道,在辽宁金县发现近似山定子,但为山定子系的苹果属的一个新种,并定名为金县山定子。

乔木。叶片椭圆形至卵形,稀近圆形,叶缘锯齿细锐,有时锯齿尖锐并呈钩状或下弯。花粉白色,花柱3—4。果实倒卵球形,果径约1cm,果色紫红,萼痕较大。果实成熟期10月上旬。

3.稻城海棠

〔Malus chengensis C.L.Li〕

1989年,李朝銮报道在四川稻城发现苹果属一新种,定名为稻城海棠,隶属于真正苹果组山定子系,是迄今该系中唯一植株被绒毛的种类。

乔木。叶片椭圆披针形或椭圆形,叶缘锯齿圆钝。花白色,带粉红,花柱5。果实梨形或倒卵长圆形,纵径1.2—1.8cm,横径1—1.5cm,萼片脱落。

4.其它苹果属中用于砧木的尚有产于云南师宗、罗平等地的师宗打枪果及浙江北部的樱桃叶海棠等,因其是否属于新种尚未定论,请读者需用时参考有关资料。

阅读全文

与中国果树现状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什么时候审批中国人过关 浏览:309
中国垃圾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浏览:358
越南军警工资如何 浏览:423
爱人错过中国版怎么唱 浏览:721
英国直飞有什么航班 浏览:277
印尼巴士怎么加宝马 浏览:781
一个伊朗白色的硬币值多少人民币 浏览:365
中国一汽r9打火没反应怎么回事 浏览:573
哪个国家没有进中国队球门 浏览:517
中国高考录取分数最低是哪个省 浏览:424
印尼金光集团的黄志源是哪里人 浏览:182
越南芒果有哪些产品 浏览:360
中国部队房产最长可以租多少年 浏览:757
中国移动的信箱是多少 浏览:306
印度文字怎么写才好看 浏览:499
伊朗购物用什么钱 浏览:419
伊朗人结婚要多少钱 浏览:933
越南航空vn503多少座 浏览:701
中国机长有多少人出镜 浏览:488
中国有嘻哈赚多少 浏览: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