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中国哪些矿产对外依存度高了

中国哪些矿产对外依存度高了

发布时间:2022-05-21 23:48:00

⑴ 矿产品对外贸易

我国矿产品贸易保持活跃,很大程度上拉动了全国商品贸易的发展;煤进口持续增长;石油、铁铁矿石等大宗矿产进口保持增长,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

(1)矿产品贸易活跃

我国矿产品贸易总额为9571.3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全国商品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2.5%),增幅同比下降8.6个百分点;其中进口额为6496.51亿美元,同比增长34.5%(全国商品进口总额同比增长24.9%),增幅同比下降9.2个百分点;出口额为3074.81亿美元,同比增长33.9%(全国商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0.3%),增幅同比下降7.3个百分点(图32)。

图32 我国矿产品对外贸易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矿产品贸易增幅高于全国商品贸易的增速,显示了矿产品贸易在全国商品贸易的重要地位。2001~2011年,矿产品进出口额占全国商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稳步上升,由21.2%上升至26.3%;矿产品进口额占全国商品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3.2%升至37.3%;矿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5.1%升至16.2%(图33)。

(2)矿产品进出口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

从出口额看,钢铁及其制出口额占矿产品出口额比重2008年之前处于增长态势,2008年达到39.7%的高峰后快速下降,基本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2011年为29.6%。有色金属及其制品占比2006之前基本保持在20%上下,2006年后一直处于下降趋势,至2011年降至15.3%;二者合计占比44.9%。高耗能产品出口有所下降,但比例仍较高,有必要进一步减少。初级矿产品占比一直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13.7%降至2011年的2.8%。能源产品所占比重变化不大,在9%上下浮动(图34)。

图33 矿产品进出口在全国商品贸易中的地位

数据来源:海关总署

2011年国土资源形势分析报告

⑵ 我国有哪些矿产资源占世界首位

​中国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 of China)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的、矿产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一部分矿种(矿组)的储量名列世界前茅或首位。但人均占有量却低于世界水平。
中国至少在50 万年以前就开始利用矿产资源(见周口店古人类遗址)。
在明代和更早的时期,对矿产资源的利用技术就居当时世界先进地位。19 世纪后半叶,帝国主义以掠夺方式在中国开办矿山,因而自清朝末年开始,中国的矿产资源就处于这种半殖民地的地位被开发掠夺。但到1949 年为止,中国探明一定储量的矿种仅有18 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勘查,到1990 年年底,中国已发现162 个矿种,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48 个。主要有:
①能源矿产: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铀、钚等。
②黑色金属矿产:铁、锰、铬、钒、钛等。
③有色金属及贵金属矿产:铜、铅、锌、铝、钨、锡、镍、铋、钼、钴、
汞、锑、金、银、铂等。
④稀有、稀土和分散元素:铌、钽、锂、铍、稀土族元素、锗、镓、铟、
镉、硒、碲等。
⑤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熔剂石灰岩、熔剂白云岩、硅石、菱镁矿、
耐火粘土、萤石、铸型用砂、高铝矿物原料等。
⑥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硫铁矿、自然硫、磷、钾盐、钾长石、明矾石、
硼、芒硝、天然碱、重晶石、钠硝石等。
⑦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产:云母、石棉、高岭土、石墨、石膏、滑
石、水泥用原料、陶瓷粘土、砖瓦粘土、玻璃用砂、建筑用石材、大理石、铸石用玄武岩、珍珠岩、沸石、蛭石、硅藻土、膨润土、叶蜡石、刚玉、天然油石、玉石、玛瑙、金刚石、冰洲石、光学萤石、蓝石棉、压电水晶等。
⑧中国从20 世纪50 年代以来,把地下水、地热等也列为矿产管理。(见
中国水资源)
自50 年代以来,采矿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共建立了重要矿山5000 多处,乡镇集体和个体办矿也有12 万处。全国矿石产量从1949 年的4000 多吨,增加到1984 年的12 亿多吨,采矿、选矿和加工技术也有很大提高。
中国矿产资源的不断发现及其地质分布规律中国的许多矿产资源在不同地质条件下作有规律的分布,如:云南东川铜矿、个旧锡矿、湖南锡矿山的
锑矿、贵州汞矿、华北地区的煤矿、东北地区的煤矿、新疆的煤矿、鞍山的铁矿、江西的钨矿、新疆阿尔泰的稀有金属矿等。20 世纪50 年代初至60 年代初期,根据已掌握的一些矿产的形成和分布特征,相继扩大或发现并勘探了一批新的矿产资源产地,如:长江中下游铁、铜矿,四川西昌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北京和冀东地区的铁矿,白云鄂博稀土及铁矿,贵州六盘水地区的煤矿,东秦岭、伏牛山地区的钼矿,西南及中南地区的磷矿,祁连山地区的铜、镍矿,新疆、陕、甘、宁地区的油田,松辽平原的大庆油田,渤海湾、河北、山东及江汉地区的油田等。70 年代中期以来,又在辽宁复州湾发现了与山东鲁南地区类似条件的原生金刚石,在胶东半岛扩大了金矿的远景,肯定了西藏昌都地区以铜为主的多种金属成矿带和西藏的铬铁矿远景,在江西、江苏、安徽发现了盐矿,在山东、南京、吉林等地发现了石膏矿,在南海与东海相继发现了工业油流等等。
中国的矿产资源是按一定的地质规律而出现、分布的。

⑶ 中国有哪些矿产资源是比较丰富的

国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占有量较少,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迄今为止,共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158种(能源矿产10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41种、贵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配套程度较高的少数国家之一。按探明储量计算,中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25种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钒、钛、钽、钨、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等12种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如下: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煤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铁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南。铜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华东。铅锌矿遍布全国。钨、锡、钼、锑、稀土矿主要分布在华南、华北。金银矿分布在全国,台湾也有重要产地。磷矿以华南为主。

主要矿产资源包括:

◆煤炭资源:中国煤炭储量居世界第一位。全国已探明的保有煤炭储量为10000亿吨,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以山西、陕西、内蒙古等省区的储量最为丰富。

◆油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西北地区,其次为东北、华北地区和东南沿海浅海大陆架。截至1998年底,中国已找到509个油田和163个气田。累计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地质储量分别为198.5亿吨和1.95万亿立方米,列世界第9位和第20位。其中陆上石油资源量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占中国同类资源总量的73.8%和78.4%,已形成松辽、渤海湾、塔里木、准格尔-吐鲁番、四川、陕甘宁等六个大型油气区。

金属矿产:

◆黑色金属:探明储量的有铁、锰、钒、钛等,其中铁矿储量近500亿吨,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西和四川等省。

◆有色金属:凡是在世界上已发现的有色金属矿在中国均有分布。其中,稀土的储量占世界的80%左右,锑矿的储量占世界的40%,钨矿的储量则为世界其他国家储量总和的4倍。
截止2000年底,中国已经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有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7种,矿产地2万多处。

⑷ 中国着名矿产

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匀。如铁主要分布于辽宁、冀东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最集中,而东南沿海各省则很少。

这种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使一些矿产具有相当的集中,如钨矿,在19个省区均有分布,储量主要集中在湘东南、赣南、粤北、闽西和桂东—桂中,虽有利于大规模开采,但也给运输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使分布不均的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调配使用,就需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

(4)中国哪些矿产对外依存度高了扩展阅读:

中国资源分析

1、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低,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2012年铜储量3000万吨;铝土矿储量8.3亿吨;铅储量1400万吨、锌储量4300万吨。需求量大的铜和铝土矿的保有储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却很低,分别只有4.4%和3.0%.属于我国短缺或急缺矿产,因此对外的依存度也就相对较大。中国有色矿产资源总量尽管很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却很低,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2、贫矿较多,富矿稀少,开发利用难度大

中国有色矿产数量很多,但从总体上讲贫矿多、富矿少。如铜矿,平均地质品位只有0.87%,远远低于智利、赞比亚等世界主要产铜国家。铝土矿虽有高铝、高硅、低铁的特点,但几乎全部属于难选冶的一水硬铝土矿,可经济开采的铝硅比大于7%的矿石仅占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特点决定了必然增大矿山建设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

3、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

中国80%左右的有色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铝、铜、铅、锌矿产多。例如,在铜矿资源中,单一型铜矿只占27.1%,而综合型的共伴生铜矿占了72.8%:在铅矿资源中,以铅为主的矿床和单一铅矿床的资源储量只占其总资源储量的32.2%,其中单一铅矿床只占4.46%;

在锌矿产资源中,以锌为主和单一锌矿床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占总资源储量的60.45%.但矿石类型复杂,而且不少矿石嵌布粒度细,结构构造复杂。中国有色矿产资源中,虽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综合回收,可以提高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矿石组份复杂,势必造成选冶难度大、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高的现状

⑸ 主要矿产品对外依存度

所谓对外依存度,是指产品的净进口数量占该产品国内总需求量(总消费量)的比例。由上节可见,无论是化石能源还是金属和非金属,美国相当部分的矿产品都需要大量进口。2005年净进口数量占其消费总量50%以上(含50%)的矿产品有:石油、砷、石棉、铝土矿和氧化铝、铌、萤石、天然石墨、锰、石英晶体、稀土、铷、锶、铊、钍、钒、宝石、铋、锡、铂、金刚石、锑、重晶石、碘、钾、钴、钨、铬、钛、镁、银、镍和锌等。以下仅对美国石油、天然气、铜、钨、镍、锰、锡、钾和硫的对外依存度及变化作一简要讨论。

一、化石能源

1.石油

20世纪50年代,美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为10.4%;60年代,美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平均为19.8%;70年代,美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平均为35.2%;80年代,美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平均为33.3%;90年代,美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平均为45.5%;2000~2005年,美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平均为56.6%,2005年美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为59.8%。由上可见,美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见图2-18。

图2-18 美国石油供应对外依存度随年代的变化

2.天然气

20世纪70年代,美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平均为4.7%;80年代,美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平均为5.2%;90年代,美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平均为11.3%;2000~2005年,美国天然气的年平均对外依存度为15.4%。由此可看出,美国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也呈现了不断升高的趋势,见图2-190

图2-19 美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变化直方图

二、金属矿产

1.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一直进口一定数量的铜以满足其消费需求。20世纪80年代,美国铜的对外依存度平均为16.8%;90年代,美国铜的对外依存度平均为11.0%;2000~2005年,美国铜的对外依存度迅速上升,年平均对外依存度为34.3%。2005年的对外依存度为36.9%。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自1990年以来,美国铜的对外依存度呈现快速、稳定的上升趋势,见图2-20,指示未来美国铜的对外依存度很可能还会进一步提高。

图2-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铜的对外依存度变化

2.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钨的消费有一半以上依赖于进口。近25年来,美国钨的对外依存度呈现不规则变化,见图2-21。20世纪80年代,美国钨的对外依存度平均为57.9%;90年代,美国钨的对外依存度平均为78.4%;2000~2005年,美国钨的对外依存度平均为54.7%,基本呈现了一个不稳定的发展态势。

3.锰

20世纪70年代,美国锰的对外依存度大于68%;80年代,美国锰的对外依存度大于82%;90年代,美国锰的对外依存度大于88%。2000~2005年,美国锰的对外依存度始终保持在100%。由此可见,美国锰的对外依存度也呈现了不断升高的趋势,并已达到极点(100%)。

图2-21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钨的对外依存度变化

4.镍

20世纪60年代,美国镍的平均对外依存度为67%;70年代,美国镍的平均对外依存度为78%;80年代,美国镍的平均对外依存度为66%;90年代,美国镍的平均对外依存度为52%;2000~2005年,美国镍的平均对外依存度为45%。由此可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镍的对外依存度呈现了一个总体下降的趋势,见图2-22。这在美国金属矿业中是较少见的。

图2-22 美国镍的对外依存度变化

5.锡

20世纪50年代,美国锡的平均对外依存度为63%;60年代,美国锡的平均对外依存度为66%;70年代,美国锡的平均对外依存度依然保持在66%的水平;80年代,美国锡的平均对外依存度为67%;90年代,美国锡的平均对外依存度保持在66%的水平。2000~2005年,美国锡的平均对外依存度为71%,变化在63%~76%之间。由此可见,美国锡的对外依存度总体呈现了不断上升的趋势,见图2-23。

图2-23 美国锡的对外依存度变化

此外,2000~2005年,美国钴的对外依存度为72%~79%;钒的对外依存度为100%;铬的对外依存度为60%~70%;锑的对外依存度保持在82%~87%;铝土矿的对外依存度为100%;锌的对外依存度变化在64%~73%之间。

三、非金属矿产

1.钾

20世纪70年代,美国钾的平均对外依存度为55%,从1970年的43%稳步上升到1979年的66%;80年代,美国钾的对外依存度缓慢上升,平均对外依存度为71%;90年代,美国钾的对外依存度继续缓慢上升,平均对外依存度为73%。进入21世纪,美国钾对外依存度上升的势头不减,2000~2005年,美国钾的平均对外依存度为79%。由此可见,美国钾的对外依存度在过去35年中,呈现了持续的升高趋势。70年代以来,美国钾的对外依存度变化如图2-24所示。

图2-24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钾对外依存度的变化

2.硫

20世纪80年代前,美国是硫的净出口国;80年代后,美国成为硫的净进口国。1980年,美国硫的对外依存度为5.4%;到80年代末,美国硫的对外依存度上升为12.6%;整个80年代,美国硫的平均对外依存度为8.3%。90年代,美国硫的对外依存度缓慢上升,对外依存度变化在10.7%~17.7%之间,平均为15.2%。进入21世纪,美国硫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从2000年的15.7%上升到2005年的22.8%。整体上,2000~2005年,美国硫的平均对外依存度为18.3%。可见,美国硫的对外依存度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见图2-25。

图2-25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硫对外依存变化度直方图

⑹ 我国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

我国矿产资源总的特点是“大宗不足,稀有不缺”。目前,工业用量大的支柱性矿产中的石油、天然气、铁、锰、铜、铝、钾等相对短缺,而新兴能源、电子工业和材料工业需要的“三稀”金属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在矿产资源禀赋制约及工业化进程对矿产资源消费增加的双重作用下,当前我国大宗矿产资源短缺已从个别矿种向全面短缺推进,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即使是传统的优势矿产,目前大多也面临资源保障能力退化及出口过量等问题,对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严峻挑战。

一、能源矿产

2009年,宏观经济虽然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在一系列政策的扶植与激励下,我国经济依然实现了8%的增长目标。与经济增长同步,2009年我国能源行业也实现了稳步发展,但是资源供不应求的状况并未扭转。全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8.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5.8%;能源消费总量为31.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3%;净进口能源3.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6.7%。2009年,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约为9.7%。

从结构上看,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居于主导地位,2009年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9.6%;其次是原油,约占17.5%;第三是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约占9.4%;第四是天然气,约占3.5%(图5)。可见,我国是比较典型的高碳能源国家,要发展低碳经济将面临巨大的能源资源压力。

资料来源:全国主要矿产品产供销综合统计与价格通报,2009

从我国矿产资源供应的运输途径来看,绝大部分为海上运输,而且路途遥远。一方面运输周期长,另一方面必须经过一些海上运输要塞,如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等,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我国境外矿产供应构成严峻挑战。

(四)矿产品价格高位运营,资源代价不断增大

近年来,由于受世界矿产品市场垄断、我国资源需求拉动和国内企业境外购矿无序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扬,资源代价不断增大。以铁矿石为例,尽管经历2008年下半年价格的急剧下滑,但是2009年至今都表现出企稳回升的态势。到2010年3月31日,天津港63.5%印度粉矿价格已达1190元/吨,基本恢复至2007年的同期水平。

三、优势矿产

钨、锡、锑是我国的传统优势矿产,但是因长期过量开采与出口,导致钨、锡、锑资源优势已基本丧失,迫切需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而切实实行保护性开采。

(一)锡

锡原来是我国的优势矿产,但是目前其静态保障能力不足10年,资源家底非常脆弱,已经步入短缺矿产行列。更为突出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2008年锡精矿首次只能满足冶炼需求的50%,精矿供应短缺严重;与此同时,精炼锡供应短缺,彻底扭转了以往供应过剩的局面。

(二)钨

钨是我国传统的优势矿产,已经连续多年实行总量开采控制,但是每年的实际产量均超出总量控制指标。2009年全国钨精矿产量(折WO365%)9.91万吨,比上年增长17.35%,超控制指标3.8万吨。因长期过量开采,导致经济性能好的黑钨矿储量持续减少,使得我国钨矿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对黑钨矿急需实行保护性开采。

(三)锑

锑虽然是我国传统的优势矿产,但是因多年过量开采,导致其资源储量已不乐观,静态供应保障能力约为5年,已经步入严重短缺矿产行列。2009年全国锑精矿(金属)产量9.6万吨,与2005年和2006年相比,产量基本回落了40%,但是与需求相比仍显得过剩,使得2009年净出口锑冶炼产品4.1万吨(图12)。

图12 2001~2009年我国锑生产情况

⑺ 我国主要矿产资源有哪些

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其中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匀。如铁主要分布于辽宁、冀东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最集中,而东南沿海各省则很少。

这种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使一些矿产具有相当的集中,如钨矿,在19个省区均有分布,储量主要集中在湘东南、赣南、粤北、闽西和桂东—桂中,虽有利于大规模开采,但也给运输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使分布不均的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调配使用,就需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

(7)中国哪些矿产对外依存度高了扩展阅读

中国至少在50万年以前就开始利用矿产资源(见周口店古人类遗址)。在明代和更早的时期,对矿产资源的利用技术就居当时世界先进地位。

19世纪后半叶,帝国主义以掠夺方式在中国开办矿山,因而自清朝末年开始,中国的矿产资源就处于这种半殖民地的地位被开发掠夺。但到1949年为止,中国探明一定储量的矿种仅有18种。

中国有色矿产数量很多,但从总体上讲贫矿多、富矿少。如铜矿,平均地质品位只有0.87%,远远低于智利、赞比亚等世界主要产铜国家。

铝土矿虽有高铝、高硅、低铁的特点,但几乎全部属于难选冶的一水硬铝土矿,可经济开采的铝硅比大于7%的矿石仅占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特点决定了必然增大矿山建设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

⑻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何如此之高你认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自从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外贸依存度也随之急剧攀升。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且远远高于美国、日本、印度、巴西等经济大国。这一方面表明中国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速,国外市场的需求已经成为我国国内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经形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另一方面过高的贸易依存度也暴露出我国贸易目的地集中、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不合理以及战略资源产品进口依存度攀升等诸多弊端。

按照通行的计算方法,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它不仅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同时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开放程度。国际经验表明,仅从数字上、从贸易总量上考察外贸依存度的高低并不能真正衡量我国经济的对外依赖程度, 因为有许多因素影响和夸大了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具体来说,我国外贸依存度偏高的原因分析如下:

对外贸易结构中加工贸易比重较大。200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905亿美元,在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到48.6%,几乎占到贸易总额的半壁江山。由于对外加工只收取少量的工缴费,没有过多的附加增值,国内采购、配套率亦较低,即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进行组装之后再出口到国外。这一进一出加以汇总再除以当年的GDP,使得外贸依存度明显地有虚增的成分。

国内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第三产业比重较低,是外贸依存度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般说来,由于第三产业的可贸易性较低,GDP 构成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越高,外贸依存度可能越低。目前,美国第三产业在GDP 构成中的比重已经超过75%,而我国仅为33% 左右。

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分母——GDP的增长率近年平均不过9%左右,但分子——外贸进出口的平均增长率却达到30%以上。当GDP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速上,对外贸易的增长速度越高,则其相对增长速度越快,外贸依存度则越高。

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外贸依存度的水平。总体上看,人民币低估是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的又一重要原因。按照现行汇率计算,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确实偏高。但若据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估算,人民币与美元购买力比价为4:1,按此计算,我国外贸依存度将减少一半,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外贸依存度高是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依赖过大这一经济结构的必然反映。据商务部统计,2004年全国出口额最大的200 家企业中,外资企业77%;进出口额最大的500家企业中,外资企业占62%。从外贸依存度这一比率的分子来讲,我国巨额外贸的一大部分实际上是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所创造的,尤其是在出口方面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额大于其他企业的出口额,从2001年到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依次为50.1%、52.2%、54.8%和57.1%。从这一比率的分母来讲,国内生产总值也包括了在华外商投资企业
贡献的部分,但由于外商投资企业的主要特点是“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外贸倾向大大高于国内其他企业。由此可见,外商投资企业“大进大出,两头在外”这一经营行为,也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外贸依存度。

外贸依存度增高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实际上,外贸依存度是一把“双刃剑”,其提高和变化一方面为我国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经济,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和影响。总的来说,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增长,持续增长的外贸依存度会给对外贸易和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有:

对外贸易摩擦加剧

由于我国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出口遭遇国外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明显增多。在“十五”期间,我国被反倾销立案的数目分别为:2001年55起,2002年51起,2003 年47 起,2004 年57 起。2005 年,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更是进入“高发期”,已经多次受到美国、欧盟、印度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调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除此之外,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等问题也已经成为了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付我国产
品的方式。由此可见,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已经使我国对外贸易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国际经济摩擦的时代。

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能源、矿产资源、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高容易使本国的经济命脉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经济出现较大波动, 必然使国内经济出现一些困难。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35%左右,据专家估算,到202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达到60%,我国石油供应的一大半将依赖国际供应。如何有效地降低中国重要战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是我们需要认真关注并予以解决的重要难题。另外,目前我国进口商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其中资本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据主导地位,这反映出我国国内产业对国际高新技术和资本品的高度依赖,反映了我国国内产业科研开发的相对滞后。随着重要战略物资、关键产品
和技术的进口数量不断增长,进口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

影响国内产业发展

我国的高外贸依存度主要表现为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上的比较优势。因此,纺织服装、鞋类、玩具等产品一直是我国大宗出口商品,但是这些行业实际上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而且这种低附加值行业的不断扩容不利于我国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增加了实现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目标的难度。不断提升的外贸依存度凸现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滞后的现实情况。

恶化贸易条件

我国出口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进口的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一般来说, 前者的供求价格弹性比较高, 后者的供求价格弹性比较低。这种供求价格弹性的不对称导致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进口方面, 我国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依赖程度大于其他国家对我国的供给依赖。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大量进口的能源和各种资源性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比较低, 也就是说, 无论国际市场的价格发生哪些变化, 我国的进口需求都将保持一定的增长, 且我国是一个大国, 一旦大量进口, 还会引起国际市场价格的上涨, 这不仅会加剧我国对海外能源等产品的依赖, 而且还会恶化贸易条件降低我国的经济福利。

⑼ 我国主要矿产供需分析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GDP从2000年到2020年翻两番,GDP年均增长7.18%,基本实现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是我国加速实现工业化时期,也是工业化的高峰时期,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将居高不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资源供需形势将更为严峻。

2.4.1 石油可采储量增长乏力,保障程度逐年下降;2020年生产能力基本维持现状,对外依存度将上升到60%

根据我国石油资源总量和剩余未探明的资源条件分析,结合50年来探明储量增长和开发消耗的规律,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石油产量稳定在1.90亿~2.00亿吨。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1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为3.88亿吨,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为5.00亿吨,国内石油供应能力的保证程度2010年和2020年分别在49%和40%左右。

世界石油资源总体上比较丰富,但对我国的可供性相对较差。原因在于世界石油市场竞争激烈,跨国石油公司掌握了大多数优质资源,我国开发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只能采取“见缝插针”的方式。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在全球石油勘查开发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累计探明石油可采储量近6亿吨,形成海外份额石油年产量1999万吨,已占我国当年进口量的20%强。如我国能够继续扩大在非洲、拉美、中亚、中东等区域开发利用石油资源的规模,同时加强与俄罗斯的政治对话,将大大提高我国海外份额石油产量。

2.4.2 天然气资源潜力较大,可采储量和可供能力增长迅速,基本保障需求,但受下游管输和储运设施建设滞后的制约

据对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珠江口、东海、松辽、渤海湾等10个大型盆地最新勘探资料的综合分析,预测我国天然气资源量57万亿立方米。据评价分析,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天然气可采储量分别为36984.39亿~37624.39亿立方米和48024.39亿~50824.39亿立方米,可供能力分别为1304亿~1394亿立方米和1548亿~1752亿立方米。

目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构成中仅占2.9%,到2010年和2020年将分别提高到5.3%和8.7%。预测2010年和202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分别为1500亿立方米和180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能够形成的产能接近需求,可满足国内需求。但天然气管输和储运设施建设滞后,制约着天然气工业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规划201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仅920亿立方米,因此,届时,我国天然气产量仍难以满足需求。

世界天然气资源丰富,西方国家对天然气资源的争夺尚未像石油那样达到如火如茶的程度,这给我国开发利用国外天然气资源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大利用澳大利亚、俄罗斯、中亚等国天然气资源的力度。在液化气方面,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澳大利亚作为重要供应来源;在管线气方面,一是把利用俄罗斯的天然气放在优先地位;二是将开发利用中亚天然气资源作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组成部分统筹考虑。

2.4.3 煤炭资源储量巨大,但需加强规划,做好总量控制

全国已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11804亿吨,基础储量仅为3261亿吨,储量为1768亿吨,煤炭资源储量巨大。发展改革委员会《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预测2010年我国煤炭需求量为25亿吨,实际需求可能为27亿~28亿吨。根据煤炭资源状况和目前生产实践情况分析,2010年的产能和产量能够保证需求,只是需要加强煤炭基地规划和全国产能总量控制。

尽管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仍需要加快开发利用国外煤炭资源的步伐。周边和近邻是重点:一是澳大利亚和越南,我国南方可以利用澳大利亚和越南的煤炭资源,以缓解北煤南运的压力;二是蒙古,中蒙边境地区优质焦煤储量达50亿吨的塔温陶勒盖煤矿,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煤矿,对我国较有战略价值。

2.4.4 铁矿可供储量和可供能力增长十分有限,难以保障需求,且保障程度逐年下降

我国铁矿地质勘查工作程度较高,铁矿资源情况基本清楚,今后难以找到大型富铁矿床,现有资源储量基本上可以作为2020年以前生产和建设规划的依据。2006年我国铁矿石生产能力为6亿吨,根据目前的建设和发展速度分析,2010年生产能力有可能达到9亿吨,此后10年将基本平稳保持在9亿吨/年的水平。预计2010年我国钢产量将达到5.5亿吨,此后仍将缓慢上升,2020年我国钢产量可能接近6亿吨。目前我国铁钢比为0.95,日本为0.73,预计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铁钢比分别下降到0.88和0.73,届时需要生铁分别为4.84亿吨和4.38亿吨,折国内品质铁矿石(品位35%)分别为13.83亿吨和12.51亿吨,2010年和2020年国内铁矿石的保证程度分别仅为66%和72%。

世界铁矿石资源丰富,国内供应不足部分可以从国外解决。澳大利亚和巴西、南非等可成为我国资源战略合作伙伴。在利用国外铁矿石资源方面,应重视与日本这个国际铁矿石市场大买主的合作,以稳定世界铁矿石市场。另外,应特别重视废钢的二次回收利用,努力降低钢铁生产中铁钢比。

2.4.5 铜矿可供储量和矿产铜可供能力有增加潜力,但由于需求旺盛,铜矿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虽然我国铜矿资源潜力较大,但找矿难度也大,预计到2020年铜矿可供储量将从目前的1485万吨增加到2785万吨。通过加大铜矿的开发强度,我国铜的供应能力会有所提高。预计,2010年前国内新开发矿山有新疆阿舍勒(2万吨/年)、西藏玉龙(3万吨/年)、青海德尔尼(2万吨/年)、黑龙江多宝山(4万吨/年)、江西德兴富家坞(2万吨/年),共可增加生产能力13万吨/年。另外,不排除福建紫金山和云南羊拉进入开发阶段。扣除老矿山下降的生产能力,国内矿山供应能力最大为80万吨,加上国内废铜产量70万吨/年(生产加工过程可回收30万吨/年,社会废旧物质回收40万吨/年),2010年前的国内铜供应能力约为150万吨/年。预计“十一五”期间,GDP平均增速10%,国内精炼铜消费弹性系数为0.7~0.8,2010年国内精炼铜消费量为520万~540万吨,国内供应能力仅能满足消费的25%~30%。展望2020年,预计我国精炼铜的需求量将增加到730万~760万吨,国内铜资源形势更为严峻。

近期国际铜市场需求量的增量,绝大部分来自我国。但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尚未取得应有的地位,经常处于被动。应采取强势政策,积极开发利用国外资源,扩大在非洲的铜资源基地。注重开发利用蒙古、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周边国家的铜资源,重点关注蒙古奥乌陶勒盖铜矿床(储量1470万吨)和俄罗斯乌多坎铜矿床(储量1600万吨),如能拿到这两个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铜资源紧张的局面。

2.4.6 铝土矿可供储量增长不足,氧化铝产能增加有限,自给率下降,缺口加大

由于我国铝土矿石质量差,铝土矿石和氧化铝生产能力大幅增长的生产成本过高,只有在产品价格保持在相对较高的前提下才可能实现。预计,2010年前中国铝的需求量会以7%左右的年平均增长率继续发展下去,2010年达到1100万吨,2020年达到1430万吨。据统计,目前国内铝的蓄积量累计已经达到5000多万吨。2006年国内废杂铝产铝93万吨;预计2010年将达到165万吨;2020年将达到470万吨。因此,到2010年和2020年,我国对矿山铝的需求将分别为935万吨和960万吨,即与2010年相比,由于废杂铝的利用水平提高,2020年我国矿山铝的需求基本相当。按此,矿山铝需求推算,则2010年和2020年分别需铝土矿3740万吨和3840万吨。2005年我国铝土矿查明资源储量26.58亿吨,其中储量5.55亿吨,从量上完全可以保障2010年和2020年形成3800万吨左右的产能,维持今后20多年的需求没有问题。但我国绝大部分铝土矿冶炼难度大,限制了产能的扩大,因此从技术经济角度考虑,我国铝土矿还是难以保证国内对铝的需求。

世界铝土矿资源丰富,国内供应不足部分大多可以从国外获得供应。越南多乐省多农铝土矿矿床,储量几乎相当于我国铝土矿总储量,对我国极有战略价值。在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方面,也可以与澳大利亚建立较为可靠的资源战略合作关系。此外,开发利用非洲几内亚铝土矿资源的可行性也较大。2.4.7 铅锌查明资源储量相对不足,但资源禀赋条件较好,潜力较大,加强找矿勘查工作可提高保证程度

铅锌矿为我国大宗优势金属矿产,多年来资源保障比较理想。“十五”期间我国铅锌的消费弹性系数分别高达2.56和2.18,预计“十一五”期间铅锌消费弹性系数为0.80,则到2010年我国铅锌需求量分别达到250万吨左右和450万吨左右。假设2010~2020年我国GDP增长速度为8%左右,铅锌消费弹性系数下降到0.40左右,则2020年铅锌的需求量分别为300万吨和550万吨。预计我国再生铅和再生锌的产量2010年分别为100万吨与22万吨,2020年分别为150万吨和60万吨。那么,2010年我国需矿产铅锌分别为150万吨和420万吨,2020年分别为150万吨和490万吨。但我国铅锌资源条件较好,找矿潜力较大,加大勘查力度将会增加新的资源储量,同时加快资源量向储量的转化力度,以提高保证程度。

另外,世界铅锌资源丰富,西方国家普遍不再重视铅锌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利用全球铅锌资源满足我国需求。

2.4.8 传统优势金属矿产(钨、锡、钼、锑、稀土),除稀土外,优势正逐步丧失

我国传统优势金属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在世界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几十年的大规模开发,产能无序扩张,资源浪费严重,导致资源优势逐步丧失,同时优势矿产数量扩张型对外出口,未能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据论证,目前钨、锡、钼、锑的可供储量只能满足当前产能生产10年以下,如不加强宏观调控,压缩产能,则难以维持其产业的长期发展。

我国优势金属矿产资源潜力较好,加大找矿勘查力度还能查明新的资源储量。据评价,到2020年我国钨、锡、钼和锑的可供储量将分别由目前的52万吨、111万吨、147万吨和42万吨增加到68万吨、126万吨、222万吨和53万吨,而预测的可供储量累计需求为55万吨、228万吨、142万吨和85万吨,因此,钨和钼可供储量可以保证需求,锡和锑不能满足需求。

我国稀土查明资源储量基数较大,完全可以保证需求,关键是如何更好发挥资源和经济效益。

2.4.9 金矿资源相对丰富,但可供储量不足,难以满足需求

我国金矿资源相对丰富,但剩余可供储量不足。2007年,我国查明金矿资源储量5541吨,若按2007年矿产金产量270吨算,保证年限约20年。资源接替问题相当严峻。我国金矿资源潜力较大,加强找矿勘查工作,还有可以增加资源储量。据论证,从目前到2020年我国金矿累计可供储量为4120吨,但需求旺盛,到2020年累计可供储量需求量将达到6877吨,可供储量的保证程度仅为60%。

世界金矿资源丰富,储量基础静态保证年限在30年以上。由于黄金的战略地位逐步下降,各国对金矿的资源争夺尽管还比较激烈,但更多地体现在商业层次上。我国应尽快出台相应政策措施,鼓励相关企业利用国外金矿资源,满足国内需求。

2.4.10 硫铁矿可供储量增长缓慢,可供能力有所攀升,资源储量基本保障需求,但生产能力保障仍然不足

我国硫铁矿资源尚有一定潜力,但查明资源储量增长缓慢。评价分析我国目前硫标矿可供储量54083万吨,基本能保证到2020年的需求。预测2010年我国硫酸硫标矿累计需求量为56015.64万吨,基本保证需求。2020年前由于需求强劲,硫铁矿的生产能力将有所攀升,由目前的1200万吨增加到2120万吨。但预计需求量将达到3050万吨,缺口近1000万吨,保障程度仅为70%。

目前国际硫市场上,弗拉施硫所占比重日益缩小,而综合回收硫所占比重日益增加。如能在开发利用国外石油资源时与开发利用国外硫资源一体化,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硫资源紧张的局面。

2.4.11 磷矿资源丰富,储量和生产能力都将有所增长,均能保障需求

我国磷矿资源潜力较大,加强勘查评价将使资源储量有所增加。预测今后10年内,每年可新探明磷矿资源储量2500万~3000万吨。但我国磷矿贫矿多,富矿少,新探明资源储量中只有小部分可转化为直接利用的可供储量。经评价分析我国磷矿可供储量为25.18亿吨。预计到2020年对磷矿石的累计需求量为14.61亿吨,可供储量能够保证需求。另据有关规划,到2020年时磷矿的生产能力将由目前的3050万吨增加到4580万吨,与需求量持平,也可保障需求。

世界磷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摩洛哥、美国、俄罗斯等国。虽然我国直接开发利用国外磷资源存在一定困难,但国际市场的供应却比较充分,采取间接方式可使我国磷资源的国外可供性达到较高水平。

2.4.12 钾盐可供储量难以大幅增长,但可供能力会逐步增加,供需形势依旧严峻

我国钾盐资源潜力有限,可供储量难以增长,经评价分析目前钾盐可供储量为14716万吨,预计到2020年可供储量会增加到23000万吨。到2020年钾肥累计需求量为23620万吨,累计需求钾盐可供储量77498.62万吨,可供储量对2020年需求的保障程度小于30%。加大现有资源储量的开发力度,钾盐的生产能力会逐步提高。预测2020年我国钾盐的生产能力有可能突破200万吨,达到210万吨,而需求为1717万吨,仅能保障12%。

世界钾盐资源丰富,平均保障年限数百年。我国已实质性介入老挝的钾盐资源开发,需要进一步重视开发利用泰国钾盐资源,重视与加拿大合作。

⑽ 矿产资源有哪些

钨、锑、稀土、钼、钒和钛等的探明储量居世界首位。煤、铁、铅锌、铜、银、汞、锡、镍、磷灰石、石棉等的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国幅员广大,地质条件多样,矿产资源丰富,矿产171种。已探明储量的有157种。中国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匀。如铁主要分布于辽宁、冀东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和西南区,其中山西、内蒙古、新疆等省区最集中,而东南沿海各省则很少。

这种分布不均匀的状况,使一些矿产具有相当的集中,如钨矿,在19个省区均有分布,储量主要集中在湘东南、赣南、粤北、闽西和桂东—桂中,虽有利于大规模开采,但也给运输带来了很大压力。为使分布不均的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地调配使用,就需要加强交通运输建设。

(10)中国哪些矿产对外依存度高了扩展阅读:

中国资源分析

1、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低,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2012年铜储量3000万吨;铝土矿储量8.3亿吨;铅储量1400万吨、锌储量4300万吨。需求量大的铜和铝土矿的保有储量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却很低,分别只有4.4%和3.0%.属于我国短缺或急缺矿产,因此对外的依存度也就相对较大。中国有色矿产资源总量尽管很大,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却很低,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2、贫矿较多,富矿稀少,开发利用难度大

中国有色矿产数量很多,但从总体上讲贫矿多、富矿少。如铜矿,平均地质品位只有0.87%,远远低于智利、赞比亚等世界主要产铜国家。铝土矿虽有高铝、高硅、低铁的特点,但几乎全部属于难选冶的一水硬铝土矿,可经济开采的铝硅比大于7%的矿石仅占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些特点决定了必然增大矿山建设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

3、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

中国80%左右的有色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铝、铜、铅、锌矿产多。例如,在铜矿资源中,单一型铜矿只占27.1%,而综合型的共伴生铜矿占了72.8%:在铅矿资源中,以铅为主的矿床和单一铅矿床的资源储量只占其总资源储量的32.2%,其中单一铅矿床只占4.46%;

在锌矿产资源中,以锌为主和单一锌矿床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占总资源储量的60.45%.但矿石类型复杂,而且不少矿石嵌布粒度细,结构构造复杂。中国有色矿产资源中,虽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综合回收,可以提高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矿石组份复杂,势必造成选冶难度大、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高的现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

阅读全文

与中国哪些矿产对外依存度高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图怎么走伊朗 浏览:148
印度的疫情七月六号怎么样 浏览:999
中国移动国际漫游怎么选天数 浏览:209
6万印尼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850
三个月的印尼虎苗吃什么 浏览:593
印度签证问题如何联系印度使馆 浏览:244
中国结怎么打好看教程 浏览:244
在英国做律师需要什么 浏览:965
伊朗巴列维王朝为什么失败 浏览:576
印度欲购买什么无人机 浏览:32
意大利政府怎么看待 浏览:280
越南学区房多少钱一平 浏览:175
中国多少人叫段梓豪 浏览:254
印尼什么药补维生素AD 浏览:791
印度人怎么喜欢吃调料 浏览:625
电信英国卡多少位 浏览:25
英国国旗多少公斤 浏览:860
伊朗没有回程机票怎么办 浏览:290
印度货币atm是什么 浏览:830
中国日本哪个寺院很多 浏览: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