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还有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简要说出这些成就取得有哪些意义
主要有杂交水稻技术、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奖、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北京申奥成功、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杂交水稻技术:1986年提出“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发展观点,经6年艰难攻关,与研究人员成功地突破了两系杂交稻关键技术并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增产效果。中国发明的杂交水稻,除国内发展迅速外,在国外,已有越南、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美国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并取得了显着的增产效果。
2、屠呦呦获诺贝尔科学奖:从现代科学技术中汲取创新手段,与她领导的研究团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联合攻关,成功地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并研制出系列青蒿素类药品,这一成就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在世界抗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3、中国高速铁路:中国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
4、北京申奥成功:经历百年沧桑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拥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举办,将使奥林匹克精神得到更广泛的传播,翻开奥林匹克运动的崭新一页。同时,进入新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也以全新的面貌向世界人民展示其特有的魅力。
5、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成功首飞,这也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第一次飞行试验。此次长征六号火箭将承担20颗卫星的发射任务,不仅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的发射新纪录,同时“一箭20星”的发射数量也创下了亚洲之最。
㈡ 新中国取得的成就
1、军事战争上:七次战役基本全胜。对越、对苏、对印、对美等。
2、军事科技上:核弹爆炸成功、火箭卫星上天、神6上天、龙芯的开发研制等等。
3、政治地位上: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随着国力的壮大,中国在国际上地位也越来越高。
4、经济上: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渐渐地使全国人民都富裕起来。
5、社会文化上:虽然教育体制不对,但比建国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种文艺水平越办越高,渐渐地在国际上站稳脚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会也在中国举办。
(2)中国敢于创新勇于挑战有哪些成就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79年,在中共中央指导下,全国农村逐步开始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即“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初期,引进外资基本上处于尝试阶段,主要来源是外国政府贷款。引进外资,提供免税优惠期,合作办厂,学习吸收国外企业资本管理营销方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加速了对外贸易发展,提高了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1982年农村改革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承包生产责任制在农村得到普遍推广,农业生产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困扰中国多年的粮食问题得到大幅度解决。
在1984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阅兵式上,邓小平站在天安门城楼面对中国人民和外国使节发表宣言:中国到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1042美元,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实现小康社会。
㈢ 十八大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取得哪些成果
1、我国TD-LTE产业链日趋成熟,2015年末4G用户数超过3.8亿;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达1.9万公里,占世界的60%以上,并进军海外市场;
2、ARJ支线飞机成功实现商业销售和交付运营;油气开发专项再造一个西部大庆;半导体照明技术加快应用推广,2015年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达4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1%;
3、第四期“超级稻”创造百亩连片平均亩产1026.7公斤的新纪录;全球首个生物工程角膜艾欣瞳以及阿帕替尼、西达本胺等抗肿瘤新药成功上市。
(3)中国敢于创新勇于挑战有哪些成就扩展阅读:
十八大以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转型升级明显加快,北京、上海积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初见成效,区域创新改革试验全面启动。
2015年江苏、广东、山东和北京等地区研发经费超过1000亿元,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和陕西等地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2013-2014年,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创新活动企业占比分别为44%、39.8%、37.9%和26.3%,天津、江苏、浙江、广东、陕西等地区位居前列。你追我赶、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㈣ 我国近来的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
国造1000吨“天丝”项目打破全球技术垄断
中国发射“试验卫星二号” 小卫星研制有新进展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跨座式单轨车技术国家
云南罗体彦、欧兴义学者提出治疗艾滋病新方法
我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3年内升空
中医药治疗脱发享誉世界 能使再生的头发更亮泽
巡天遥看“千里眼”:我国初步建成对地观测体系
我国成功研制出“胶囊内窥镜”检查消化系统疾病
广西一科研成果解决甲状腺传统手术“毁容”难题
沪信息港装上“超级脑袋” 中国进入超级计算前列
中国2020年前将发射100多颗卫星 形成对地观测网
我国杂交粳稻育种获得突破 比常规水稻增产20%
中国建成新型卫星管理平台 实现自动智能化管理
佛山:“环保电子地图”有效监测企业排污
中国研制的燃料电池轿车“超越二号”将批量生产
泛珠三角区域9省区拟组建全国最大环境监测网络
业内专家:2008年我国有望实现手机上看奥运
中国微小卫星技术获突破 创新一号卫星运转良好
中国加强对大熊猫保护研究 克隆大熊猫取得进展
我国发现“传播阻断候选疟疾抗原”
高科技带来简易生活 1分钟学打字 15分钟测甲醛
保护珍贵文物 西藏将为“古格遗址”建立数据库
中国首个环境监测小卫星星座已进入初样研制阶段
我国建成西北干旱区沙尘暴数据库
我国最大的近地天体望远镜安装完毕进入调试阶段
中国明年发射“神舟”六号飞船和大容量通信卫星
中国可录光盘核心技术在深圳取得突破进展
中国最大近地天体望远镜安装完毕已进入调试阶段
心脏比常人大四倍 江苏一罕见巨心患者成功“瘦心”
我国研究出24小时杀菌率近100%的纤维抗菌技术
我国肿瘤放疗达到“精确制导”水平 副作用减少
中国民用飞机研制提速 正研究论证大型干线飞机
我国西北干旱区沙尘暴预警与服务研究取得进展
退休老人陈继忠发明“油水分离”获专利
山鹰高级教练机将定型投产
我国探月计划分三步 20年后有望实现太空游
“神六”宇航服研制成功 宇航员可在太空除衫
大豆超高产育种获重大突破 最高亩产逾312公斤
舰船有了“中国芯” 国产燃气轮机珠海航展面世
我国已研制成功三大系列直升机成熟产品
我国科学家尝试用核酸干扰技术治疗乳腺癌
“神六”明年两人飞五天 航天员首进轨道舱生活
成活场景全球共享 卧龙的大熊猫也“上网”
中科大办灭火机器人表演赛 学子欲以智慧胜火害
重庆农民种出五彩大米 色彩斑斓米香扑鼻(图)
我国菌草技术研究与应用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深圳将建危险废物处置设施 实现全程安全化无害化
全球最小的3G手机昨北京亮相
南京大学专家提出肿瘤细胞免疫分析新方法
我国航天测控用新方法对C星实施定点获成功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化学研究获新突破
成吉思汗创立的蒙古汗国“国徽”复制成功
雪龙号考察船今日离沪挺进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
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清漂船”将在三峡库区投入使用
黑龙江省历时四年 培育成功“黑色马铃薯”
世界首例杂交旱稻诞生
中国古代72道制瓷工序在景德镇完成复原图并首展
外观好看抗病性强 乌鲁木齐:彩色薯仔上市
国产首条垃圾焚烧发电示范线输送设备在唐山诞生
新疆首次引种加拿大维达尔葡萄取得成功
车子似轮椅 电瓶当动力 首批地铁爬楼车月底启用
二氧化碳血管造影术临床应用获重大突破
群体监控 我国建第一个沿流域水电工程地震台网
中科院自动化所展示教育娱乐机器人等新成果
上海建成世界最大的“巨无霸”集装箱起重机
中国第一颗业务型“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发射成功
世卫正式命名浙江首次发现的两个人类新基因
世界首种彩色陶瓷在景德镇面世 明年即可量产
云南:覆盖全省的远程可视医疗网动工兴建
先进技术制作的“立体地图”首次亮相乌鲁木齐
武汉协和医院完成一例严重漏斗胸患儿矫形手术
陆军集团军测绘手段实现传统技术到数字技术转变
退伍军人杨嘉能热心研制开发劳动防护用品 '
高效集约化机采棉技术在新疆石河子推广成功
“神舟”六号飞船拟明年升空 有望载两名宇航员
国内惟一产业化电动车亮相 充电40元可跑350公里
北京新技术监考成人高考 “手机探测狗”反作弊
中国第一件纳米免熨衬衫在京上市
SARS快速检测试剂 确诊只用一个半小时
找到这些,
也许帮不了你、
㈤ 我国当前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哪些成就
1.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创新能力显着增强。五年来,中国基础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创新成果。国际论文总数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国际论文检索系统(SCI,EI,ISTP)论文总数中占7%,进入世界第二方阵,与英国、德国、日本相当;纳米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学论文数居世界第二。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非线性光学晶体、量子信息通讯、超强超短激光、高温超导等前沿技术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涌现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等一批自主创新重大成果。
2.产业技术创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来,中国在基础工业、加工制造业以及新兴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钢铁、船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和生物技术等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产业整体技术素质迈上新台阶。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开发能力、成套水平以及综合工程化能力明显提高,有力地支撑了三峡工程、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3.科技走进千家万户、惠及亿万人民。近年来中国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科技进步为人口健康、节能减排、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撑。杂交水稻的培育和应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施,为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能源领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设备、大型水电设备、先进核电等关键技术,攻克一批燃料电池、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关键技术,为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控技术取得重要进展,一批新药创制成功,传统中医药得到新的发展,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4.知识产权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来,中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快速增长,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2002年到2006年,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从3.97万件增长到12.2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从0. 58万件增长到2.5万件。随着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国专利局受理的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量连年增长,2006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达21万件,居世界第4位。
5.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五年来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平均增速高达27.0%,高于“九五”时期平均增速6.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制造业比重由14.5%上升到16%。2006年,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1322亿元,是2002年的2.7倍;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5288亿美元,是2002年的3.5倍,优化了贸易结构,国际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
6.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06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收入和总产值分别达到4.3万亿和3.6万亿;聚集了全国一半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研究开发投入占全国的1/3;区内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为32600;区内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达8520.5亿元,约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9.4%。2007年上半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营业总收入25891.8亿元,工业总产值21873.2亿元,工业增加值5021.6亿元,出口创汇967亿美元。
7.科技投入规模和强度持续提高。2006年,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3003.1亿元,居世界第5位;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提升,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2%。近5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较快增长,其中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1009.7亿元,比上年增加25.0%。
8.中国成为世界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05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达150万人/年;一支充满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正在迅速成长,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研究人员总数的80%;高等院校在校生总规模达到2300万人,成为世界上科技人才培养规模最大的国家。
9.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增强,大学、科研机构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2006年,中国企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达到2134.5亿元,占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的71.1%,企业开发的重大技术成果不断涌现;民营科技企业已由20年前的7000多家发展为2006年的15万家。高等院校现有研究开发人员22.7万人,取得了人类细胞衰老主导基因、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家蚕基因组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显着提高,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得到加强
㈥ 2019年中国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2019年,国家发展起得了重要成就。主要成就有克隆杂交稻种子、盾构机穿海工程、国际顶尖机场、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发射、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人造太阳”等。
1 、造福世界 我科学家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
1月,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克剑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了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克隆出杂交稻种子,首次实现杂交稻性状稳定遗传到下一代。该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杂志。
4 、超级装备 最聪明盾构机挑战穿海工程
离大连市中心不远,有个梭鱼湾,大连地铁5号线要穿过这个海湾,考虑到巨轮出入,不能架设跨海桥梁,因此采用海底隧道。而这项工程催生出一台超级装备。
1月18日,海宏号盾构机在大连始发,它堪称中国研发的最聪明的盾构机。海宏号盾构机是中国中铁专门为该工程研发、也是世界上现有功能最全的盾构机,核心部件设计全球领先。
5、 时速600公里 国产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
“高速磁浮列车”成为2019年点击率颇高的关键词。5月23日,我国首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在青岛下线,实现了我国在高速磁浮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6、 中标ITER 中国企业为“人造太阳”装“心脏”
7月16日,中核集团收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俗称“人造太阳”)组织中标通知书,由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核工程)牵头,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等参与,携手法国法马通公司等单位组成国际联合体,以工程总承包形式正式中标在法国建设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TAC1安装标段。
㈦ 每一次自主创新都是中国前行的底气,我国哪几项成就让你骄傲不已
中国的科学技术起步晚,底子薄,在过去的很多年,一直被国外尤其是西方的一些机构和媒体嘲讽。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这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中国人凭借着不服输的精神,提升创新能力,狠抓自主创新。目前,我国在新兴高科技技术领域中,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自主创新成果,也摸索出了适合中国自己的独特的发展模式。例如中量子、航天、电磁学、超导、通信等各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
天宫号空间站
提到自主创新,有很多我们都非常熟悉的项目。马上要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的天宫号空间站。中所周知,国际空间站上迄今世界上最大的空间站,有美国、俄罗斯、11个欧洲航天局成员国等共16个国家联合建造,曾经我们中国也表达过想要加入的意愿,但美国出于某种政治原因拒绝了。现在我们中国的空间站也马上要进入了实施阶段,再也不需要受制于人。而且预计在2024年国际空间站退役后,中国的天宫号空间站将成为唯一在轨运行的空间站。我们逐梦天宫的愿望正在一步步的被实现。
除了前文提到的这些,我国在其他领域也有很多让人为之骄傲的自主创新成果,如歼-20战机,我国是与美国并列世界上唯二拥有第五代战机的国家;21世纪,得核能者得天下,中科院核能研究所的铅块堆冷却技术,有了这项技术,中国有望成为世界首个将人造太阳商业化运行的国家。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可以摆脱西方的科技垄断,中国的科技腾飞指日可待。
㈧ 一年来我国创新型国家取得的成就
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通过验收、中国研制世界首个快速连续反应的仿人机器人、我国研制成功世界首台永磁悬浮旋转机械、世界最大激光快速制造装备在武汉问世、我国成功研制最大功率电子直线加速器、我首款自主知识产权相变存储器芯片研制成功、我国科学家揭示卵细胞重组编程的“奥秘、我国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团队完成白菜基因组测序、我国培育出世界首例赖氨酸转基因克隆奶牛、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甲亢致病新机理、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甲亢致病新机理、破解水稻抗虫世界难题、中国科学家主导完成50个水稻基因组重测序
㈨ 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新中国取得的成就有:
一、经济建设现代化
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现代化方面,我国进行了多种探索。在较长的时间里,我们曾采取计划经济体制,这在当时的中国也是新事物。历史地看,该体制在两方面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1、是集中力量建设了一批重大工程、项目。
2、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实现了基本社会福利人人享有。
3、我国经济走向现代化最为突出的创新,是大胆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功不可没。
二、社会建设现代化
在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现代化方面,我国的探索和创新十分突出,尤其是探索构建了覆盖巨大人口的现代医疗体系、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
1、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体系的现代化,极大提升了国人的健康水平。我国人均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35岁提高到2012年的75岁,婴儿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前的200‰下降到2014年的8.9‰。
2、在教育现代化上,我国也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创新。我国在农村普遍建立小学,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2015年高校毛入学率达到37.5%,在国际上也属于较高水平。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我们党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是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的关键是制度执行力。因此,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是建立更加成熟定型、更具现代化特色的制度体系。
中国这个巨型社会自古以来就依靠巨大的管理体系运行。国家治理现代化,是要创造低成本、高效率、奉行良法善治、广泛参与的治理体系。从当今社会发展形势看,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一系列新技术为此提供了有力支持。建构这样一种现代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四、人的现代化
社会的主体是人,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包括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权利义务、文明程度等全方位的现代化。如果中国人都能成为有理想、有信念、负责任的现代人,中国必将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更大尊重和支持。
五、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加强,国际影响日益扩大。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建国之初,就得到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的承认。印度、缅甸、瑞典、瑞士等国同我建交;英国也很早承认了新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为很多国家所接受,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创新的一些具体事例
一、超级杂交水稻
超级杂交水稻是农业部超级杂交水稻培育计划的成果,该计划于1996提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培育计划。
2000年,超级杂交水稻品种达到了第一阶段单次水稻产量标准即每公顷产量超过了10.5吨;2004年超级杂交水稻达到第二期产量指标;2012年9月24日,湖南省农业厅组织的专家验收组宣布超级杂交稻第三期大面积亩产900公斤攻关的圆满实现。
二、中国高铁
中国大陆铁路分高速铁路、快速铁路、普通铁路。中国高铁居高铁级,而国铁Ⅰ级只用于快速铁路和骨干线普通铁路。中国通过引进加创新,研制"和谐号"动车组列车(China Railway High-speed缩写,中国铁路高速列车)以及“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列车。
中国高铁具有三大优势: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价格低、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中国每建设一条铁路其标准至少保证二十年不落后。
中国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中国高速列车保有量1300多列,世界最多。
列车覆盖时速200公里至380公里各个速度等级,种类最全;动车组累计运营里程约16亿公里,经验最丰富。施工成本和效率方面,中国企业更具优势。据测算,国外企业修建高铁平均成本为每公里0.5亿美元以上,中国只需约一半,且中国企业的工期短,施工效率又是外国企业的一倍以上。成本低,标准却更高。安全性能上,中国标准与欧洲标准基本一致,施工标准远高于欧标。
三、6DCT变速器
6DCT变速器是安徽江淮汽车公司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整车油耗与手动挡相当。之前,国内不少企业在自动变速器道路上摸爬滚打数十年,却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卡脖子的地方还是在于关键核心零部件。
江淮同德国公司合作,开发并完全掌握液压控制模块HCU的设计、仿真计算、加工装配及测试验证,建立15万套高水平生产加工线。
这为后期产品应用、匹配、优化提升等带来核心竞争优势。江淮DCT经过严格的性能及可靠性测试验证,关键总成零部件完成多达337项,DCT总成18类测试,整车相继完成试验场综合、强化、高环道路测试。
四、“天河一号”
“天河一号”是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从2008年开始研制,按两期工程实施:一期系统(TH-1)于2009年9月研制成功;二期系统(TH-1A)于2010年8月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升级完成。
2010年11月14日,国际TOP500组织在网站上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排行榜,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一。其后2011年才被日本超级计算机“京”超越。2012年6月18日,国际超级电脑组织公布的全球超级电脑500强名单中,“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
天河一号于2010年投入使用后,在航天、天气预报、气候预报和海洋环境模仿方面均取得了显着成就。中国将采用超级计算机技术监控雾霾天气。
五、中国量子通信卫星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主任潘建伟透露,中科院“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预计2016年8月发 射,这既是中国首个、更是世界首个量子卫星。该卫星的发射将使中国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高速星地量子通信,连接地面光纤量子通信网络,初步构建量子通信网络。
他还透露,“京沪干线”大尺度光纤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预计于今年下半年交付。据悉,这一工程将构建千公里级高可信、可扩展、军民融合的广域光纤量子通信网 络,建成大尺度量子通信技术验证、应用研究和应用示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