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來了多少援兵才把印度人打走的

來了多少援兵才把印度人打走的

發布時間:2024-05-11 02:45:16

1. 為什麼要把印度人叫印度阿三

為什麼要把印度人叫印度阿三
印度阿三是由「紅頭阿三」演變過來的。「紅頭阿三」語源是上海地方話,舊時上海有各國租界,英租界內一般的差礌(小警察)多是從英殖民地印度調來的印度人,他們因為信仰錫克教,頭上都纏頭巾做為制服,印度警察的頭巾冠以『紅色』,這是「紅頭」的由來。舊時上海灘的紅頭阿三阿三的來歷有幾種說法:

其一,那時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舉凡洋人,在國人看來,皆如猴子般形貌舉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而且民族「優越性」使然,覺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頭,故此蔑稱印度人為「阿三」。

其二,據說因為印度人由於殖民地的關系,做公務員是要懂英語的,而他們因為懂英語的關系,卻也喜歡在中國人面前擺譜,通常在說一些不流利中文時,總會不自覺地加一句「I SAY......」(我說...)由於 I say 的發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稱呼。

其三,過去印度人因為自己是不結盟運動(亞非拉好幾十個國家組成的一個鬆散的聯盟)的領袖,便狂妄的宣稱美國是一極、前蘇聯是一極,而他們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第三極。於是中國人便叫他們「阿三」以戲謔之。

其四,不過英國體系的公務人員(尤其是警察)長久以來都習慣被稱呼為SIR,另外上海人一向習慣在單音節的單字前面新增一個「阿」字。所以上海人叫著叫著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

其五,當今網友的說法。印度一直想做老大,但前面不是還有美國和俄羅斯嗎?所以再怎麼排最多也就是阿三了。故曰「阿三」。
為什麼大家都叫印度阿三呀,為什麼這么叫?
印度阿三是由「紅頭阿三」演變過來的,因為「紅頭阿三」就是指印度人。

「紅頭阿三」語源是上海地方話,舊時上海有(各國)租界,英租界內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從英殖民地印度調來的印度人,他們因為信仰印度教,頭上都纏頭巾(當然,沒當差前一般頭纏白巾),做為制服,印度警察的頭巾冠以『紅色』,這是「紅頭」的由來。

至於阿三,有兩種說法:

閥其一,那時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為何則不得而知),舉凡洋人,在國人看來,皆如猴子般形貌舉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而且民族「優越性」使然,覺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頭、、、故此特(蔑)稱印度人為『阿三』

其二,據說因為印度人由於殖民地的關系,做公務員是要懂英語的,而他們因為懂英語的關系,卻也喜歡在中國人面前擺譜,通常在說一些不流利中文時,總會不自覺地加一句「I SAY......」(我說...)由於 I say 的發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稱呼。

還有一種版本,是當時印度自詡為繼美、蘇後世界的第三強國,於是我們就叫他們「阿三」以戲謔之

印度阿三的來歷是過去印度人因為自己是不結盟運動(亞非拉好幾十個國家組成的一個鬆散的聯盟)的領袖,便狂妄的宣稱美國是一極、前蘇聯是一極,而他們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第三極。自視頗高,根本沒把中國放在眼裡,最後狂妄的和中國打了一架。當然,後果你也知道,中國人拿著塑料鞋底輕輕地抽了他兩下 *** ,從此印度引為恥辱,說英雄打臉不打 *** ,尤其是打完後還把褲子給提起來,有好生相勸的送回家,這更是奇恥大辱,到現在印度人還無法原諒中國。自此,中國一些好事者便親切的稱呼印度為阿三。當然,後來稱自己為世界第三的還有越南,但中國人好象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的,到現在也不見誰稱越南是阿三。

另:話說七、八十年前,上海還是個租界,所以老外非常多、尤其是英國人,更是佔了絕大多數!為了維護上海租界的治安,所以英國人找了很多來自印度的錫克教徒來當保安警察(當時的名詞叫做巡捕)。

這些印度佬的面板都很黑,加上宗教信仰之故,頭頂上都纏著紅巾。所以上海人一開始都叫這些印度警察為「紅頭黑炭」。

不過英國體系的公務人員(尤其是警察)長久以來都習慣被稱呼為SIR(詳見成龍的警察系列電影,不是都叫警察為阿SIR或是警SIR嗎?)。另外上海人一向習慣在單音節的單字前面新增一個「阿」字。所以上海人叫著叫著、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於是印度警察就被叫成了「紅頭阿三」了。

後來又過了幾個月,上海人發現並不是每一個印度人都是纏著紅巾的錫克教徒,印度還有很多不纏紅頭巾的其它宗教人民。所以上海人索性就把「紅頭阿三」改成了「印度阿三」,於是這個不禮貌的渾號就一直沿用至今、幾乎華人地區的每一個人都還是習慣叫印度人為「印度阿三」。

另外還有一種可信度頗高、已經被列入俚語辭典大網路的說法!就是當時上海租界的民眾經常要與這些印度警察溝通,不過中國人的英文不好、印度人的英文也是怪腔怪調,所以當時上海的「警民溝通」可說是雞同鴨講、非常地不順暢!

不過上海人居然從這種雞同鴨講式的溝通上,又找到了新的樂子。因為他們發現印度警察每回遇上了舌尖嘴利的上海民眾的時候,總是會面紅耳赤、吞吞吐吐,喜歡結結巴巴地反復講著:「I Say.....I Say.....」。所以上海人就把印度警察的經典結巴名句:「I Say」、用上海話來發音,又變成了「阿三」。

就是因為以上這兩種有點莫名其妙的原因,所以「印度人」與「印度阿三」之間,從此就被硬生生地畫上了等號。想起來,印度人也真的蠻冤枉的!平......
大家一說起印度為什麼都叫他阿三?
「印度阿三」來自「十里洋場」時期的吳語上海話「紅頭阿三」,吳人極喜加「阿」字,而上海話中與「三」相關的詞彙(阿三、八三、癟三、十三點、豬頭三)多為貶義詞。上海當年的英租界中經常會有很多纏頭巾的印度人,負責一些雜事,而這些印度人是英國人的忠實「看門狗」,整天警棍亂舞,因此上海人便蔑稱其為「紅頭阿三」。

據說當時,印度人又黑又瘦,且行為舉止也跟猴子一般。那時候因為印度屬於英殖民地,因此大多數為英國人服務的印度人民都會一些英文,當他們在中國人面前顯擺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加上一句 I SAY…。由於Isay的發音和「阿三」很接近,傳來傳去就傳成了「阿三」。 另一種說法是英國體系的公務人員(尤其是警察)長久以來都習慣被稱呼為SIR,另外上海人一向習慣在單音節的單字前面新增一個「阿」字。所以上海人叫著叫著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而當時印度官員都戴著紅色頭巾,私下裡又被叫做「紅頭阿三」。
為什麼叫印度人為三哥?
印度阿三,指印度人,一般含貶義。「印度阿三」來自「十里洋場」時期的吳語上海話,吳人極喜加「阿」字,而上海話中與「三」相關的詞彙(阿三、八三、癟三、十三點、豬頭三)多為貶義詞。上海當年的英租界中經常會有從印度調來的「公務員」,負責一些雜事,而這些印度人是英國人的忠實「看門狗」,整天警棍亂舞,因此上海人便蔑稱其為「阿三」。而今,「印度阿三」一詞已經廣泛流傳開來,多含國人調侃印度之意。久而久之現在不叫阿三改叫三哥了
中國人為什麼叫印度人阿三?
阿三的來歷有幾種說法:

其一,那時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舉凡洋人,在國人看來,皆如猴子般形貌舉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而且民族「優越性」使然,覺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頭,故此蔑稱印度人為「阿三」。

其二,據說因為印度人由於殖民地的關系,做公務員是要懂英語的,而他們因為懂英語的關系,卻也喜歡在中國人面前擺譜,通常在說一些不流利中文時,總會不自覺地加一句「I SAY......」(我說...)由於 I say 的發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稱呼。

其三,過去印度人因為自己是不結盟運動(亞非拉好幾十個國家組成的一個鬆散的聯盟)的領袖,便狂妄的宣稱美國是一極、前蘇聯是一極,而他們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第三極。於是中國人便叫他們「阿三」以戲謔之。

其四,不過英國體系的公務人員(尤其是警察)長久以來都習慣被稱呼為SIR,另外上海人一向習慣在單音節的單字前面新增一個「阿」字。所以上海人叫著叫著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 此說法最為靠譜。

其五,當今網友的說法。印度一直想做老大,但前面不是還有美國和俄羅斯嗎?所以再怎麼排最多也就是阿三了。故曰「阿三」。

清朝時期英國人在中國殖民,由於英國本土不可能調來足夠的人手,於是,英國 就從當時的殖民地印度征調大量的印度(阿三)人來華,這些印度人,來華後開始為虎作倀。但是英國人對根本不信任阿三,所以這些印度警察手裡沒有槍,只發給他們一棍子,經常欺負老人、婦女和小孩,棒打中國老百姓。
為什麼把小印度叫做阿三?
現在大家習慣把印度人叫做印度阿三,主要是由於兩個原因。 原因之一。當年印度自視為不結盟運動(亞非拉幾十個國家組成的鬆散聯盟)的領袖,狂妄地認為美國是一極,前蘇聯是一極,而他們自己就是當之無愧的第三極。根本不把中國放在眼裡(其實現在印度人也同樣狂妄,認為不管是經濟還是軍事中國根本不是印度的對手),一再在中印邊境挑起事端,最後和還和中國幹了一仗,也不想想在那毛爺爺健在的年代,連老美也不敢惹中國!結果可想而知,大家應該都有所了解,中國輕輕地抽了印度幾下 *** ,小小教訓了他一番。 當時的情景大致是:1951年至1958年,印度在中印邊境東段、中段和西段先後侵佔中國領土約3000平方公里,59年後更多次派兵侵入中國領土,打死打傷我邊防軍民。 *** 主席對此作出指示:對印軍的入侵,決不退讓,力爭避免流血;犬牙交錯,長期武裝共處。1962年10月2日,印度總理尼赫魯在新德里聲稱:印度 *** 要「以軍事力量對付中國」。經過反復謀求和平方式解決無效後,中央決定開展自衛反擊戰。 自衛反擊戰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至11月21日基本結束。我軍在西段清除了印軍全部入侵據點,在東段進到了非法的「麥線」以南靠近傳統習慣線附近地區。作戰中,全殲印軍3個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另殲滅印軍5個旅各一部,俘印軍第七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擊斃印軍第六十二旅旅長●希爾辛格准將,總計殲滅入侵印軍8900餘人。繳獲各種火炮300餘門,飛機與架,坦克10輛,汽車400輛各種槍6300餘支(挺),及其它許多武器彈葯和軍用物資。在反擊作戰中,我軍共傷亡2400餘人。我軍以較小的代價,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驅逐了入侵的印軍,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和 *** ,打擊了當時印度擴張主義者的囂張氣焰,大揚了國威軍威。 為了高舉和平談判的旗幟,促成戰國三項建議的實現,中國 *** 於11月21日宣布,從22日起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全線主動停火,主動後撤。從12月1日開始,我軍回撤至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我側20公里以內。其後,又將繳獲的印軍武器彈葯和軍用物資交還給印度,並釋放了全部印軍戰俘。中國 *** 的這一舉動,在戰爭史上是史無先例的,得到了世界上許多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贊揚。 但是印度對中國 *** 的大度做法卻並不領情,反而認為英雄打臉不打 *** ,中國打敗了印度又釋放俘虜退還繳獲的物資是打了他的 *** ,還把褲子提起來,所以印度一直把那場戰爭視為奇恥大辱,至今印度人還是無法原諒中國。由於印度狂妄地以世界第三極自居,加上打敗了又不肯服輸的樣子,中國的一些好事者便親切地戲稱印度人為「印度阿三」。 原因之二。在幾十年前的上海租界,英國人找了許多印度錫克教徒當警察(巡捕),這些印度人面板都很黑,由於宗教信仰,頭上都纏著紅巾,所以上海開始都叫這些印度人為紅頭黑碳。 又由於英國的公務員習慣被稱為SIR,而上海人喜歡在單音節詞前加上個阿字,阿SIR阿SIR這樣叫著叫著,慢慢就叫成了阿三,於是就把這些印度警察叫成了「紅頭阿三」。後來又發現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印度警察都是錫克教徒,還有不少印度人是不纏紅頭巾的,富有創意的上海人索性就把「紅頭阿三」改成了「印度阿三」,於是這個不太禮貌的綽號就這樣流傳了下來,直到今天,幾乎所有華人地區都習慣地稱印度人為「印度阿三」。 還有一個說法也很有意思,且可信度也頗高。就是當年上海租界的民眾經常要與這些印度警察溝通,不過中國人的英文不好,印度人的英文更加怪腔怪調,當時上海租界的警民溝通是很不順暢,就像是雞同鴨講一般。但可愛的上海人又發現了可樂的地方,這些印度警察碰到舌尖嘴利的上......
為什麼都管印度人叫印度阿三
印度阿三,指印度人,一般含貶義。「印度阿三」來自「十里洋場」時期的吳語上海話,吳人極喜加「阿」字,而上海話中與「三」相關的詞彙(阿三、八三、癟三、十三點、豬頭三)多為貶義詞。上海當年的英租界中經常會有從印度調來的「公務員」,負責一些雜事,而這些印度人是英國人的忠實「看門狗」,整天警棍亂舞,因此上海人便蔑稱其為「阿三」。而今,「印度阿三」一詞已經廣泛流傳開來,多含國人調侃印度之意。印度阿三是由「紅頭阿三」演變過來的。「紅頭阿三」語原是上海地方話,舊時上海有各國租界,閥租界內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從英殖民地印度調來的印度人,他們因為信仰錫克教,頭上都纏頭巾做為制服,印度警察的頭巾冠以『紅色』,這是「紅頭」的由來。編輯本段阿三來歷 舊時上海灘的紅頭阿三阿三的來歷有幾種說法:其一,那時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舉凡洋人,在國人看來,皆如猴子般形貌舉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故此蔑稱印度人為「阿三」。其二,據說因為印度人由於殖民地的關系,做公務員是要懂英語的,而他們因為懂英語的關系,卻也喜歡在中國人面前擺譜,通常在說一些不流利中文時,總會不自覺地加一句「I SAY......」(我說...)由於 I say 的發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稱呼。[1]其三,過去印度人因為自己是不結盟運動(亞非拉好幾十個國家組成的一個鬆散的聯盟)的領袖,便狂妄的宣稱美國是一極、前蘇聯是一極,而他們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第三極。於是中國人便叫他們「阿三」以戲謔之。其四,英國體系的公務人員(尤其是警察)長久以來都習慣被稱呼為SIR,另外上海人一向習慣在單音節的單字前面新增一個「阿」字。所以上海人叫著叫著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 此說法最為靠譜。其五,當今網友的說法。印度一直想做老大,但前面不是還有美國和俄羅斯嗎?所以再怎麼排最多也就是阿三了。故曰「阿三」。其六:以前在上海租界的時候,租用的洋人被稱為洋鬼子,租用的中國人叫二鬼子,(後來被稱為偽軍或二鬼子什麼的,就是中國人,《亮劍》裡面有這個稱呼)。僱傭的印度人叫三鬼子。上海人習慣稱呼前加上阿,比如阿寶,阿亮什麼的,所以後來把三鬼子演變成了阿三,是有貶義的意思,和洋鬼子、日本鬼子是一個意思。其七:將佛法傳入我國的達摩祖師原是南印度國的三王子其八:二十世紀,大印度地區分裂為巴基斯坦和印度,後東西巴基斯坦又分裂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總共三國。其九:印度Assam(阿薩姆邦,印度東北部的邦),該地區出產的紅茶非常有名。其發音顯然近似阿三,因此(個人猜測)可能緣於此。
為什麼有很多人叫印度這個國家叫啊三呢?
一,那時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舉凡洋人,在國人看來,皆如猴子般形貌舉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故此蔑稱印度人為「阿三」。

其二,據說因為印度人由於殖民地的關系,做公務員是要懂英語的,而他們因為懂英語的關系,卻也喜歡在中國人面前擺譜,通常在說一些不流利中文時,總會不自覺地加一句「I SAY......」(我說...)由於 I say 的發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稱呼。1

其三,過去印度人因為自己是不結盟運動(亞非拉好幾十個國家組成的一個鬆散的聯盟)的領袖,便狂妄的宣稱美國是一極、前蘇聯是一極,而他們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第三極。於是中國人便叫他們「阿三」以戲謔之。

其四,印度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因此有許多印度人為英國 *** 工作,比如上海租界內就有印度警察,而英國體系的公務人員(尤其是警察)長久以來都習慣被稱呼為SIR,另外上海人一向習慣在單音節的單字前面新增一個「阿」字。所以上海人叫著叫著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此說法最為靠譜。

其五,當今網友的說法。印度一直想做老大,但前面不是還有美國和俄羅斯嗎?所以再怎麼排最多也就是阿三了。故曰「阿三」。

其六:以前在上海租界的時候,租用的洋人被稱為洋鬼子,租用的中國人叫二鬼子,(後來被稱為偽軍或二鬼子什麼的,就是中國人,《亮劍》裡面有這個稱呼)。僱傭的印度人叫三鬼子。上海人習慣稱呼前加上阿,比如阿寶,阿亮什麼的,所以後來把三鬼子演變成了阿三,是有貶義的意思,和洋鬼子、日本鬼子是一個意思。

其七:民國時期上海的外籍巡捕所著制服,臂章上有三條橫的標記。百姓俗稱「三道頭」。著此類服裝多為印度籍人士,加之其職業是為外籍殖民者充當爪牙,故時人蔑稱之為「印度阿三」。
為什麼管印度人叫阿三。請答得盡量詳細。
印度阿三,指印度人,帶有種族歧視意味的貶義稱呼。「印度阿三」來自「十里洋場」時期的吳語上海話,吳人極喜加「阿」字,而上海話中與「三」相關的詞彙(阿三、八三、癟三、十三點、豬頭三)多為貶義詞。上海當年的英租界中經常會有從印度調來的「公務員」,負責一些雜事,而這些印度人是英國人的忠實「爪牙」,整天警棍亂舞,因此上海人便蔑稱其為「阿三」。而今,「印度阿三」一詞已經廣泛流傳開來,多含國人嘲弄印度之意。
為什麼叫印度人「阿三」
因為以前中國有好多英國租界 比如說上海 漢口 新界 威海衛 等某些地方,英國人為了維持地方治安 行使領事裁判權 他們的巡捕基本上是印度人 因為印度是他們的殖民地 這些印度人狗仗人勢 經常欺負中國人 而上海話中 阿三是罵人的話 這是中國人氣憤的一種反應

還有一點就是50年代末的中印邊界沖突 印度一敗塗地 我們中國人更加蔑視他們

還有 中國走向民族解放 趕走侵略者 靠的是真槍實彈的戰爭 而印度是靠英國人的恩賜才獨立的 這一點也讓好多中國人覺得他們沒有骨氣

另外有個原因就是印度老是以中國為對手 實力卻從來就比不上中國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印度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講 還是比較神秘 所謂印度阿三,也有人雲亦雲的成分

關於 *** 這個詞的起源,有人解釋是因為當年朝鮮人與 *** 軍隊作戰的時候勇敢地用棒子打馬,使得 *** 大為頭痛(他們怎麼好意思。。)!其實這根本就是韓國人美化自己的臆造!稍微有些軍事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古代的騎兵及其坐騎都披有鎧甲,而且速度極快,如果徒步拿根棒子就來得及把人家打趴下,騎兵就不可能稱霸整個冷兵器時代!當年的南宋軍隊也就不用那麼畏懼完顏宗弼的鐵浮圖和柺子馬了!南宋早就打到黃龍了。

這個詞並不見於古代史籍,而是起源於近代。生活在東北的、上歲數的老人們都知道這個詞的真正起源!

清末開始,覬覦東北的日本人開始向東北進行大規模滲透和殖民,在9.18東北淪陷後更是達到高峰。而要進行殖民最重要的就是移民,尤其初期日本在華人員多數是軍人,日常統治和管理也需要人!但限於日本本國自然狀況,也是因路途遙遠和經費等問題,所以從日本本土不可能調來足夠的人手,於是,日本就從當時早就與日本「合並」的朝鮮半島征調大量的韓國人(當時叫什麼的大韓帝國,屁大點的地方還能稱為大韓?)來華,這些韓國人在接受了所謂「日韓同祖」 的教育後,來華後開始為虎作倀。但是日本人對韓國人根本不信任,所以這些朝鮮警察手裡沒有任何武器,還不如中國的偽警察,偽警察還發一根警棍呢。無奈之下,這些二鬼子就用朝鮮婦女洗衣服的洗衣棒當打人的武器。由於這些二鬼子比日本人還凶,所以老百姓背地叫他們 *** 。

那些韓國警察,就隨身帶根棒子,稍見國人不順眼,就用棒子一頓毒打。已經無法算清當年多少國人慘死於韓國人的棒下。無奈之餘,國人背後把他們稱做「 *** 」!

在我國東北現在有好多朝鮮人和漢族人在一起生活工作。叫他們高麗可以,叫 *** 他會跟你急。

2. 英國廓爾喀部隊的廓爾喀旅

五到廓爾喀人中去戰後,隨著媒體對廓爾喀軍人報道的增多,英國公眾也終於注意到了這些「來自東方、橄欖膚色的小個子」。需要強調的是,至少在1947年以前,所有廓爾喀軍人效力的都是印度部隊,而不是英國軍隊。英控印度期間,駐印軍分成兩部分:其一是傳統的英國團隊,出於殖民者的優越感,拒絕任何土著士兵;其次是由印度人、錫克人、廓爾喀人等組成的本土軍隊,其高級軍官由英國人擔任。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印英軍兵力保持在48個營步兵、4個團騎兵及一支炮兵;本土部隊人數基本是英軍的3-4倍。
由於1857年印度民族起義造成的裂痕,兩支隊伍之間的關系並不和諧。在這種背景下,一戰中為英國戰至最後一息的廓爾喀人,戰後盡管在軍事編制上並未有任何變化,但無論是從軍事角度,還是出於公眾的喜愛,他們都獲得了相當程度的贊譽與推崇。與之相應的是,大批青年軍官嚮往在廓爾喀部隊服役,在他們看來,這可以保證自己可以在比較「體面」的任務露臉。還有一些人是因為家族的影響:其父輩曾為廓爾喀軍官。沒有跡象表明廓爾喀軍官的子孫會受到關照,但子承父業的傳統確實一直存在。
自20世紀20年代起,廓爾喀團隊中一系列關於徵募軍官及士兵的模式日趨完善,並在之後的歲月中一直發生效用。長期募兵中,英國人總結出某些部落的青年更容易成為出色的士兵。由於廓爾喀人姓名後面要綴上部落名,所以塔帕、古朗、萊等在士兵名單中頻繁出現,給人造成一種家族部隊的錯覺。但實際上,血緣紐帶在廓爾喀士兵也實在是非常普遍。一個最具有傳奇色彩的廓爾喀兵家族可追溯到1790年,年輕的賈巴。興。塔帕在印度軍隊效力。他的兒子,巴利,於19世紀30年代時參加那什里營(後來的第4團),累積戰功升至相當於今天少校的軍銜。1875年,時威爾士王子(後來的英王愛德華7世)訪問印度,巴利擔任值班軍官並獲得王子贈與的一把獵刀。
巴利的兒子,納圖,成年後也成為4團一員,曾任副連長,於1885年陣亡。他的3個兒子中,長子與次子加入4團,小兒子則被召入10團,次子於1891年在軍中病故;長子蘭努則一直在軍中效力。蘭努的長子-萊切曼,1905年入伍,1914年戰死於法國吉文西;次子仍舊效力於4團,一戰中在庫特拉馬拉被土耳其人俘虜,獲釋後返回4團1營,後升任少校。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隨廓爾喀4團轉戰亞、歐、非的廓爾喀士兵中,有8人是蘭努的孫子。僅1978年,一份調查就顯示伊莉莎白第6廓爾喀來復槍團中有46對兄弟同時服役。一戰後,廓爾喀軍中關於限制英國軍官身高的規定被廢止,使得更多的青年軍官踴躍地走入廓爾喀軍營。
在他們中有一位中尉在將來會獲得更多的關注-威廉。斯利姆,在加里波里,作為華威郡來復槍團的一員,他曾目睹6團1營的一隊士兵在肉搏中刀劈土耳其人,戰後,斯利姆積極申請在廓爾喀6團中任職,最終如願以償。為保證軍中將官的素質,不僅是單純從軍人的標准來衡量,還包括是否能與文化差異大迥的屬下處理好私人關系,自20年代起,所有廓爾喀軍官的徵募都實行一種「試訓」制:應征者將會接到邀請,與自己所申請的團隊共同生活7-10天,然後由隊中現在的軍官投票決定去留。
即使留下來,之後還需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贏得下屬的信任。一個廓爾喀軍官曾經回憶道:「你要在所有事情上表現出你的熱心。。。我們要盡全力維護士兵的財物,而不是先顧自己;行動中,在為自己擔心之前,先要照看好士兵是否吃飽穿暖。你必須要凡事作表率,要讓他們看到任何你要求他們做的事,你自己也正准備去做。不打仗時,要幫助他們理好個人事務,特別是財務問題(廓爾喀人好賭博)。
作為回報,廓爾喀人會對你馴順而忠誠,更重要的,他把你當成朋友。」廓爾喀英籍軍官首要任務是學習廓爾喀語,除了交流,更重要的原因是讓士兵明白自己的命令,因為廓爾喀士兵是不需要學習英語的。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軍官也有機會了解廓爾喀人的精神、思維過程及文化。來自東、西尼泊爾的廓爾喀士兵,性格截然不同。一個團的成員通常全部來自東部,或是西部,從不混雜。他們在性格上的區別,曾在廓爾喀軍中服役的戈登。考瑞甘這樣解釋:「西部人早晨起來,走出村子,到自己的田中幹活,然後回到家中,在路上,他會和每個遇到的人聊上兩句。由於居住在一個集體中,他們在社交上更活躍一些。而東部人是直接住在自己的土地上,即使是鄰居都相隔很遠,他們習慣獨立思考,對生人充滿戒心。對於新來的軍官,西部人的想法往往是:『這是我們頭兒,不錯;他廓爾喀語說的挺溜,不錯;總的來說,這人不錯』。而東部人就要保守一些,『這人可能不錯。。。不太確定,等等看吧』。」
20世紀20-30年代,國際上相對平靜,但廓爾喀人在印度並不清閑,入侵阿富汗的戰爭及與西北邊境部落的武裝沖突仍在繼續。盡管沒有大規模的軍事行動,但廓爾喀人與帕坦人及瓦齊人間的沖突卻如原始人般野蠻與血腥。1935年夏,4團2營A連與一群武裝分子遭遇,肉搏中,對方有人在背後開槍打死了一名年紀很輕的廓爾喀戰士。A連士兵被這種卑劣的行徑激怒了,任務完成時,上士巴比爾右手拎著滴血的彎刀,左手是5個帕坦人的腦袋。行為肯定是違法的,但沒有人阻止他。而對手也早已習慣於雙方的「以暴制暴」。英國一方任何人被俘,下場將會非常凄慘:梟首或閹割,後者有時會由婦女來完成。
1934、1935年,尼泊爾發生了兩次大地震,大批廓爾喀士兵開赴家鄉抗震救災。8團2營士兵哈克比爾。塔帕,擁有超乎常人的聽覺,因此成功救助了很多埋在廢墟下的受難者。該營中另一名英雄是下士南得拉爾。塔帕,被授與英國非戰時最高榮譽-帝國勇氣勛章。當1940年英王喬治六世創建喬治十字勛章時,南德拉爾的英勇行為仍未被遺忘,早已退役返鄉的他又被重新授與喬治十字勛章。30年代末,英控印度的形勢愈發不可收拾,印度人與印度人、印度人與英國人、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的沖突日益火爆、頻繁。一切跡象表明,英國統治印度的日子已屈指可數。如果印度最終獨立,廓爾喀人的命運又會如何?尚未得出結論時,在歐洲,德國人再次將世界推向大戰的邊緣。
北非烽火20世紀30年代的廓爾喀官兵,日子過得要比此前任何一個時期都要舒坦。盡管政治上要求擺脫殖民統治的訴求仍很強烈,但英屬印度西北及東北邊境的沖突和傷亡日益減少。廓爾喀各連隊終於能夠在軍營中得到充分休整,並完成有針對性的訓練,旨在完善指揮體系及提高士兵在戰場上的效率及技巧。日常生活中,上層軍官又拾起了舊式的禮儀,在觥籌交錯,衣香鬢影間打發每一個周末。1939年9月,駐防阿富汗邊境的第4廓爾喀團正在積極籌備自己為期一周的夏日慶典-狗展、運動會、野營、還有一個盛大的舞會-從一台劈啪作響的收音機里,他們收到了英國對德宣戰的消息。但丘吉爾之前的張伯倫政府仍是抱著將戰爭洪流引向蘇俄的幻想,並不急於將英軍迅速投入與德國人的正面交鋒中去。直到1940年5月,在法國的英國遠征軍已完全潰敗,駐印軍才開始動員。應英國駐尼泊爾公使的要求,廓爾喀軍隊需在最短時間內擴編到30個營。這只是個開始,數月間,在印度的10個廓爾喀訓練基地中,廓爾喀人已經組成了45個整編營。受限於尼泊爾惡劣的交通及通訊設施,開拔及增兵的消息都是由人口頭傳達。1940年間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分外熱鬧,家家戶戶奔走相告,通往印度的山路上,如節日中走親訪友般熱鬧。許多現役士兵在探親假中被召回,其中有人甚至才到家,他們每個人的身後,都跟著上百個如此迫切的「志願者」。二戰中,不少於250,000的廓爾喀人在歐洲、北非、中東、及南亞為英國政府效力。他們最初的軍事行動可謂是「故地重遊」。美索不達米亞,此時已叫伊拉克,1941年5月發生反英的武裝叛亂,成立了拉希德。阿里親納粹政府。英國駐印度司令部火速派出兩個師組成遠征軍,其中第10印度師的師長由新提升的斯利姆少將擔任。叛亂平息以後,斯利姆又指揮第10印度師擊潰維希法國軍隊佔領敘利亞;接著與蘇聯合作南北對進佔領伊朗。但英國在中東的軍事勝利並不足以抵消同時期在北非的被動。1940年9月至次年2月,英國人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內以5萬兵力橫掃格拉齊亞尼元帥率領的50萬意軍。1941年2月14日,隆美爾君臨北非,其麾下的非洲軍團只用月余就將英軍驅趕回了埃及,只有托卜魯克憑借重兵頂住了德意聯軍的圍攻。在托卜魯克的守軍中,即有廓爾喀7團2營、4團2營、5團2營。之後又有3團2營及8團2營也作為援兵投入戰場。到1942年上半年,在曠日持久的拉鋸戰中,雙方均無進展。5月22日,隆美爾再次揮師猛攻托卜魯克。一場坦克大戰後,非洲軍團在比爾哈基姆突破英軍防線。6月1日,作為第10印度步兵旅的一部分,廓爾喀4團2營奉命阻擊德意聯軍。在戰斗中,他們裝備的2磅反坦克炮對德國坦克如隔靴搔癢,隆美爾的鐵騎洪流輕易地沖垮廓爾喀人的防守,2營大部淪為戰俘。相同的命運也落到了7團2營的身上:6月21日,托卜魯克陷落,7團2營在與其他部隊完全隔絕,戰至彈盡糧絕,全營最終向德國人投降。3團2營和8團2營在托卜魯克失守及其後德意軍隊進兵埃及的過程中折扣大半,余部退守阿拉曼,在那裡,奧欽萊克將軍構築了最後一條防線,把自己所有能用上的東西都砸向了隆美爾,7月間,埃及暫時保住了。奧欽萊克在其去職後,在偶然提及廓爾喀營隊時,將軍很是贊賞廓爾喀人的堅韌,「他們總是損失最重的」。還是在阿拉曼,8月,蒙哥馬利來了;10月末,英國人開始反擊。憑借雄厚的物資儲備,英軍在北非終於轉運了。此時北非的戰斗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模式-炮擊、裝甲部隊出動、後面步兵掩護,就這樣,廓爾喀人與其他盟軍並肩將隆美爾逐到了突尼西亞。1943年春,隆美爾的軍隊只能困守在突尼西亞中部崎嶇的山地中。在北非對德最後一戰中,第4印度師為主力-英國第8軍-充當先鋒。第4印度師師長是出身於廓爾喀2團1營的弗朗西斯。圖克將軍,其轄下共有3支廓爾喀營。蒙哥馬利乘坐過的M3格蘭特坦克第4印度師的任務是在夜間偷襲法特納撒高地,以便第8軍迂迴包圍非洲軍團。圖克親自指定廓爾喀9團1營和2團1營擔負進攻高地主峰的任務。下達命令後,將軍對自己老部下能否完成使命心懷忐忑,他在當天的日誌中寫道:「這樣一個人力難以企及的任務,也許太難為他們了。」圖克的擔心並非多餘,高地山勢陡峭,遍布機槍工事。1943年4月5日夜,暮色掩蓋下,廓爾喀突擊隊向9公里外的德軍陣地進發。行動中所有廓爾喀士兵都表現出一如既往的驍勇,而其中2團1營廓爾喀少校拉巴哈德。塔帕以當晚的卓越表現獲贈維多利亞十字勛章。關於他的表彰是這樣描述的:「按計劃,塔帕率領兩個排突破並鞏固唯一一條可以掩護全師進山的通道。。。。和敵人最先遭遇在一條盤旋於險峻狹窄裂谷中的羊腸小道的入口,裂谷中遍布火力點,配備反坦克炮及機槍;盡頭是一個小平台,再往上就是60米高的峭壁,平台及峭壁完全處於守軍輕重火力射程內。最初的突擊中,拉巴哈德率領戰友用彎刀及刺刀清除了外圍據點的德國人。但接下來向上的每一步,他們都要面對上方密集的彈雨。拉巴哈德等人一鼓作氣沖進了下一個火力點,少校親手砍死2名敵軍,並用左輪槍解決了另2人。到頂峰的最後一段路已被火力覆蓋,拉巴哈德和另外兩名士兵還是成功地摸了上去,又有2名守軍成了他的刀下之鬼,他的手下也幹掉了兩個,餘下的敵人逃散。全連陸續跟了上來並守住隘道,從這里,他們可以從容地清理山脊下方敵軍的反擊。毫無疑問,整個行動的成功關鍵在於少校及其小分隊在山谷所表現出的無法言喻的英勇。」

3. 介紹一下《 斯巴達300勇士 》的故事原形

斯巴達300勇士的歷史背景

既然是介紹背景,那就得從波斯最偉大的國王居魯士開始說了。

居魯士是波斯的開國君主,BC533年開始,3年間,滅了米迪亞和巴比倫。等到了居魯士的孫子大流士登上歷史舞台時,他建立波斯帝國橫跨歐亞非——歷史上第一個橫跨歐亞非的大陸啊……

BC492年,波斯開始打希臘的主意。

不過比較慘的是,老天不幫他。在第一次他對希臘開戰的時候,一場颶風毀滅了他300艘戰艦20000多士兵。結果陸軍得不到海軍的支援,被當時色雷斯人給突襲了,波斯統帥重傷,不得不中止行動。

第二年,也就是BC491年,大流士幻想不戰而降希臘……默……他是白痴嗎……於是他派出使者去希臘的各個城邦索要「土和水」,也就是要他們歸順臣服。希 臘中部和北部的弱小城邦懼怕大流士的力量,選擇了投降,但是~!希臘最大的兩個城邦——雅典和斯巴達怎麼可能低下他們高傲的頭顱,放棄他們的榮耀?

於是雅典人把使者從懸崖扔進了大海,斯巴達人把使者投下深井。(斯巴達人這么做說實話一點都不稀奇,但是雅典能這么決絕實在讓我很跌眼鏡——雅典一直是很溫和的啊~!)
大流士一生中最大的侮辱大概就是這個吧……於是他再度揮兵希臘。

這次他選了個最有經驗的將軍。

BC490年,波斯大軍橫渡愛琴海,登陸雅典郊外的馬拉松平原。由於希臘當時是很散漫的城邦制,各個城邦間各自為政,所以城邦和城邦之間的地帶就成了可利用的薄弱環節。何況還有投降的各小城邦。所以波斯一登陸就直逼雅典。

這里就是馬拉松這項活動的來源了……默……希波戰爭帶來的影響還真深遠,一直到今天~!

雅典人一邊緊急防禦,一邊派出長跑能手斐里彼第斯晝夜兼程趕去斯巴達求助。

可是我們驕傲勇敢的斯巴達勇士卻拒絕了雅典人的求援,理由是——月圓之夜不宜出兵。(電影的那個說辭即從此來的吧~但是事實上斯巴達國王只帶300人出兵的理由並不是這個……後文會說到的。)

斐里彼第斯同學苦苦哀求,但是斯巴達人無動於衷。無奈之下,斐同學只好再跑回雅典,轉達這個不幸的消息。

但是雅典人到底是雅典人啊~!他們並不因為斯巴達人拒絕援助而悲觀失望,反而立刻全民皆兵得動員起來了,甚至把奴隸都編入隊伍,立刻趕往馬拉松平原,好占據有力地形。

我一再說雅典是溫和活潑而開明的,因為那裡是民主的萌芽地。雅典的很多政策在現在看來都簡直是理想國。那裡的人們熱愛生活,享受生活,他們骨子裡的散漫自在是從公元前,不,從神話時代就流傳下來的。但是這次雅典全民總動員……貌似這在歷史上是為數不多的。

當時雅典的法律已經很民主了,所以……依他們當時的法律,10位將軍出征間輪流掌握兵權,而若要採取重大軍事行動則由軍事執政官主持會議,大家投票表 決……結果在為了守還是攻的時候出現了分歧,而且好死不死他們一共是10個人,於是就出現了5VS5的局面。(所以後世內閣成員等都是單數,大概也是要避 免這種局面吧……)

所幸,執政官SAMA贊同一個叫做米太亞得的將軍的出擊意見(也就是說……執政官握有最後一票……很公平,很科學),然後為了徹底貫徹米太亞得將軍的戰略構思以及徹底發揮他的指揮才能,其他將軍最後全部選擇放棄自己統領兵權的機會,讓米將軍全權指揮。

當時力量比對是——雅典1W軍隊+1K援軍,而波斯,10W大軍。此外雅典是連奴隸都動員上了,可想而知隊伍的裝備有多良莠不齊,反觀波斯,戰備精良。

米同學在這里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他把戰線拉開,精銳步兵安排在兩翼,正面戰線則顯得薄弱。
BC490年9月12日清晨,米太亞得將軍戰前動員:「雅典是永遠保持自由,還是戴上奴隸的枷鎖,關鍵就在你們!」

戰爭開始。波斯人只知道一味往中間突破,而雅典方面則且戰且退,最終形成了兩翼夾擊的陣勢。而波斯人戰線拉得過長,導致首尾不能兼顧,反而陷入了被雅典人 分化包圍的局面。(這在中國戰爭史上真的是很多見的場景……一字長蛇陣是如何被破的。訣竅是——要柔軟,柔軟的防禦,把他們拉進來,然後兩翼奇軍突出,干 凈利落地截斷。)

然後波斯人開始逃跑……雅典人緊追不舍,一直追到海邊,開始了軍艦爭奪戰。

當這一天晚上,斯巴達人帶著2000軍隊趕到時,只看見屍橫遍野。

波斯人留下了6400具屍體,7條戰船。雅典犧牲192人,其中有軍事執政官卡利烏斯和幾位將軍。(我在這里被雅典戰士深深折服。他們沒有任何可以依靠的 東西,只有身後的雅典城,城裡父老鄉親,愛人子女。但是他們浴血至此,不退縮不動搖。米太亞得的戰術得當,以極小的代價換取了極大的勝利!同時也對卡利烏 斯和諸位將軍表示深深的敬意——這么小的犧牲里居然有他們,這些數字中透出他們身先士卒的英勇無畏——這就是歷史所能告訴我的真相。)

米同學為了把這個好消息盡快告訴雅典城民,於是斐同學再度被派了出去。

事實上斐里彼第斯已經受了傷,但是他還是咬牙拚命跑回了雅典。最後他只說了一句「歡樂吧,雅典人,我們勝利了!」便一頭栽倒在廣場上,再也沒能起來。

他跑的全程是40公里195米,也就是後世馬拉松的距離……因為在1896年的第一屆奧運會上,這項長跑就被列入競賽項目,為了紀念這場戰爭的勝利,以及這位長跑手的盡職盡力。

然而時間過去沒多久……波斯平息對希臘的覬覦之念不過10年,斯巴達門口的溫泉關烽煙再起——這次就是希波戰爭中第二值得銘記的溫泉關戰役,斯巴達300勇士的背景由來。

10年裡,掀起希波戰爭的大流士一世掛了,他的兒子薛西斯登上了王位。為了完成他父親的遺願,薛同學發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臘。於是他精心准備了4年,動員 了整個波斯帝國的兵力——士兵們來自臣服於波斯的46個國家,100多個民族……波斯人,米迪亞人,亞述人(這個也是個驍勇善戰的民族啊~!),帕提亞 人,花刺子模人,印度人,阿拉伯人(彪悍的民族),衣索比亞人,色雷斯人(還記得么,第一次重挫波斯帝國陸戰軍的民族~!也不是一般的強悍),高加索人 (……這個就更不必說了……當時歐洲的精銳……)。從以上陣容就能看出是多麼可怕的戰鬥力。(但是我還是很懷疑……色雷斯和米迪亞人也就算了,亞述人也可以忽略,但是阿拉伯人和高加索人征戰到希臘不會水土不服嗎???)

總之呢,波斯這次號稱了500萬軍隊。大概實質上應該在30-50萬人吧。他們分海陸兩路向希臘進發。為了度過赫勒斯邦海峽,也就是現在的達達尼爾海峽,還專程派了工匠去修橋……索橋沒成功,最後修了浮橋。

整支大軍當時用了7天7夜才度過海峽……當時有個當地人驚恐的說——宙斯啊,為何你變成波斯人的模樣,改名薛西斯,率領全人類來毀滅希臘呢?

這次,希臘國內,城邦間中止了內斗,槍口一致對外,成立反波斯同盟。盟軍總司令就是我們的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電影主角-_-|||)

但是,薛西斯真的很會挑選時機——他選擇的日子,恰好是希臘國內的盛事,奧林匹克運動會!

在希臘人心裡,奧林匹克高於一切,任何一切都無法阻止和破壞奧林匹克,包括希波戰爭!

所以,在那個時候,溫泉關,這個希臘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的守兵只有幾千多人,而列奧尼達帶來的援兵,只有300人。

薛西斯駐兵後先用心理攻勢,散布消息給希臘守兵,說我們的人多得數不清,射箭時能遮蔽天上的太陽。但是勇敢精悍的斯巴達人高傲地回答道:「那好啊,我們可以在蔭涼中殺個痛快了!」

(斯巴達人一向是很驕傲很簡潔的。當有一次一個國王威脅斯巴達國王說要毀滅他們的土地蹂躪他們的人民時,斯巴達國王只是很簡單的回答了一個字「請」。這種說話模式後來成了斯巴達的外交辭令……大概他們覺得話多是懦夫的象徵吧……)

薛西斯過了幾天再去打探希臘人,探子回報說希臘人很輕松,在做操,在梳頭。事實上知情者告訴薛西斯,斯巴達人梳頭表示他們要玩命血戰。薛西斯再等了4天,最終無法再忍耐了,下令武力對待不投降的希臘人。

溫泉關就如電影里的那樣,地勢險要,山道狹窄。所以沒有騎兵和戰車能派上用處。薛西斯只能採用重裝步兵輪番沖擊的戰術,想以人數和人力來取得勝果。

但是斯巴達人真不是蓋的,波斯人沖撞了一天又一天,丟下大片屍體,卻硬是沒能前進一步。薛西斯連麾下最精銳的1W皇家部隊都投入了戰斗,可是除了大量死亡外,沒有任何收獲。

但是……就在這種悲壯的時刻,一個叛徒的出現毀滅了整個溫泉關戰役……也毀滅了人類歷史上可能的最輝煌的勝利,但是鑄定了一曲響亮豪邁的悲歌。埃彼阿提斯,一個當地農民,希波戰爭中最不光彩的角色,報告給了薛西斯一條通往斯巴達人背後的小路。

列奧尼達不是沒想到。他已經在那裡布置了1000佛西斯城邦的守兵。但是可惜他布置的不是斯巴達人也不是雅典人。佛西斯城邦的士兵早已在連日的無戰事中放鬆了警惕。當他們聽見腳步聲拿起盾與矛時,銳利的羽箭已經射穿了他們的喉嚨。

佛西斯城邦敗走了。波斯人背後突襲斯巴達人。

列奧尼達見大勢已去,下令撤退了喪失鬥志的其他城邦的軍隊。他和300斯巴達戰士留下來死守陣地。最後,除他們外,還有700塞斯比亞城邦的士兵願意和他們同生共死。

對一個斯巴達人來說,放棄陣地,就是比死亡還可怕的恥辱。

最後最悲壯的時刻終於來了。腹背受敵的希臘戰士們奮勇殺敵。長矛斷了換佩劍,佩劍裂了用盾牌砸,哪怕赤手空拳也要殺死敵人。

終於波斯人還是潮水般擁壓了過來。斯巴達的勇士們護著自己的統帥,漸漸退到一個山丘上。他們的人數越來越少……前後就只一秒,便已註定了天人永隔……不,不會天人永隔,因為下一秒,就會追隨自己的戰友、同伴、兄弟而去……

殺紅眼的波斯人把殘余的斯巴達人死死圍住,在一聲口令中,標槍如雨點投去。

當最後一個斯巴達人倒下時,溫泉關才算真正被攻佔。

這場戰役,斯巴達勇士們留下298具屍體。(之所以不是300是因為有一個人患了眼疾,很早之前就從戰場上退了下來,而還有一個被派做探子出去打探消息了……結果最後這兩人一個自殺,一個在後來的戰役中英勇陣亡——只可惜還是沒能洗掉他們的「恥辱」——被斯巴達人加諸的恥辱。)

波斯人留下2萬亡魂!

至今,溫泉關上還刻著這樣的銘文——「過客啊,請帶話給斯巴達人。說我們忠實地履行了諾言,長眠在這里。」

(寫到這里,我再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淚水,幾乎掩面大哭……所以我說電影給我的只是視覺上的沖擊,真正撼動我心的卻是那段讓人崩潰的歷史。那是無法用任何鏡頭和任何言語來描述的壯烈,只有最朴實的數字能隱隱揭開那段歷史後的驚心動魄。)

薛西斯也被嚇破了膽……他害怕斯巴達人,怕斯巴達人都是這樣。

血戰溫泉關的同時,海面上雙方海軍也展開了激戰。雙方各不相讓。當希臘海軍獲悉溫泉關失守時,選擇退出戰場。希臘首戰受挫,雅典岌岌可危。

薛西斯並沒有絲毫遲疑,立刻揮兵直撲雅典。

然而當他進入雅典時,卻發現雅典不過一座空城。

於是,波斯國王一怒之下,下令燒毀雅典。

……這里要扯一下一直在戰爭里沒有出現過的神的蹤影……希臘一直流傳著一個阿波羅的預言,說是希臘的命運要靠木牆來拯救。於是雅典傑出的海軍統帥提密斯托克里做出了全新的詮釋——所謂木牆,大船也。希臘的未來在海上。

於是雅典全體人員包括其他城邦的人統一撤退到海上,婦女兒童去島上避難,男人們則統一編入海軍,集中到撒拉米海灣。

這個時候波斯陸軍直撲雅典,波斯海軍也來到了雅典的外港,成里呼外應之勢。

面對波斯的水陸夾擊,而己方又兵力甚微,很多人開始不抱希望,甚至有城邦開始打算把船撤出去保衛自己的家鄉。提同學在這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建議召開軍事會 議。會議上他力排眾議,說要在窄海上與波斯決戰。因為那樣波斯的戰力無法投入全部的兵力,而且由於戰船太大太過笨重,又人生地不熟;而希臘聯軍則相反,戰 船靈活,地理熟悉雲雲。可惜沒人聽得進去。

於是提同學用了個狡詐的法子,他讓自己的貼身士兵充當了N久後中國三國黃蓋的角色,拿了密信去往波斯國王告密,說是希臘海軍人心浮動,想逃不想戰。

顯然薛西斯沒有曹操聰明……他拿著密信大喜過望,立刻命令封鎖海灣。

9月23日凌晨,包圍完成。200多艘埃及戰艦,800多艘波斯戰艦牢牢鉗制住了海灣東西兩面。

這時希臘眾人才知道自己被包圍了,當然提同學例外。騎虎難下,他們不戰也得戰。於是在提同學的指揮下,大家開始了軍事行動。

雙方戰力:希臘358艘戰船,波斯1207艘。

但是逆轉來了~!兩次颶風先後在波斯人完成包圍圈時襲擊了他們,造成600艘艦船隨風飄碎,戰力立時下降一半……

雅典的新式戰船也展現出了它們靈動、輕便的優點,無數艘波斯艦船被它們撞沉。於是前軍擋不住開始後退,結果後面的後軍趕來支援……於是再N久之後銀河英雄傳說里那最混亂的一幕被提前上映,波斯軍艦自己撞自己,撞得不亦樂乎……

8個小時的激戰,波斯戰艦擊沉200艘,俘獲50艘,雅典方面戰績不詳……但是他們總共才358艘戰艦啊~!

薛西斯面對如此戰況,終於不得不後退——可見當時雅典方面損失極小,尚有餘力讓薛西斯感到害怕。

最後薛西斯留下一部分陸軍在中希臘繼續作戰,自己率領殘部退回小亞細亞。

第二年,希臘聯軍在普拉提亞殲滅薛西斯留下來的那部分陸軍,同期在小亞米卡爾海角消滅了波斯在那裡的殘留海軍。

BC449年,希臘軍隊在塞普勒斯島徹底打敗波斯,結束了將近50年的希波戰爭。雙方訂立和約。

(資料全部來自《世界五千年》)

但是不要以為希臘一直在以少打多。奠定波斯第三次遠征失敗的布拉底會戰中,斯巴達統帥包桑尼率領希臘聯軍約10萬人,重創佔有明顯優勢的波斯陸軍。那是BC479年8月中旬。

自此後,希臘開始反敗為勝的追擊:

公元前478年,雅典艦隊佔領赫勒斯滂海峽北岸的重鎮塞斯托斯,從而控制了通向黑海的要道。

同年,雅典聯合愛琴海沿岸各城邦成立提洛同盟。

公元前476 年,希臘聯軍在西門指揮下攻佔色雷斯沿海地區、愛琴海許多島嶼和拜占庭。

公元前468年,希臘海軍在歐里墨東河口大敗波斯艦隊。

公元前449年,希臘海軍在塞普勒斯島東岸的薩拉米斯城附近重創波斯軍,至此雙方同意媾和。雅典派全權代表卡里阿斯赴波斯首都蘇薩談判並簽訂了《卡里阿斯 和約》。和約規定:波斯放棄對愛琴海及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魯斯海峽(黑海出口)的控制,承認小亞細亞西岸希臘諸城邦的獨立地位。

希波戰爭結束後,雅典成為愛琴海地區霸主。

閱讀全文

與來了多少援兵才把印度人打走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今日確診多少例 瀏覽:475
目前去越南如何簽證最新 瀏覽:603
義大利025是什麼意思 瀏覽:90
中國石化加油洗車券在哪裡 瀏覽:515
英國開學季需要什麼 瀏覽:964
中國哪些港口可以出口 瀏覽:853
伊朗屬於哪個宗教 瀏覽:321
伊朗在世界盃的表現怎麼樣 瀏覽:1003
濟源印尼燕窩批發市場在哪裡 瀏覽:154
中國妓女哪裡有 瀏覽:427
中國大陸是哪裡的電話 瀏覽:74
到越南順豐多少錢 瀏覽:433
越南鞋廠最近倒閉了多少家 瀏覽:786
中國印度哪個最強 瀏覽:372
手機怎麼切換印尼語 瀏覽:533
英國短毛貓什麼時候沒有眼屎 瀏覽:258
義大利大使館簽證為什麼這么慢 瀏覽:319
義大利為什麼要搶那麼多紙巾 瀏覽:911
古代印度瑜伽是做什麼的 瀏覽:739
伊朗以前有什麼政治制度 瀏覽:25